劉梅
摘要:本論文以研究小說《白鹿原》中的主要女性角色為基礎(chǔ),探究中國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這一時期的社會風貌和真實人性。本文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對《白鹿原》這本小說的總體性介紹。第二部分結(jié)合小說具體情節(jié)逐一分析田小娥,白靈和吳仙草這三個主要的女性角色。第三部分為總結(jié)部分,主要包括對前文研究發(fā)現(xiàn)的總結(jié)以及對現(xiàn)象的原因研究。通過分析研究,我們將會對小說所處背景時期的中國人的個性特點以及時代特征有一個大致了解。
關(guān)鍵詞:白鹿原;小說;歷史;女性角色
一、介紹
巴爾扎克曾說過“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這句話被陳忠實引用在了《白鹿原》的開篇。作為一本充滿陜西地方色彩主義的小說,《白鹿原》是陳忠實最偉大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說圍繞陜西關(guān)中農(nóng)村白鹿兩家近五十年的家族興衰和糾葛展開。以小見大,這動蕩的五十年同時也是中國近代社會變遷的縮影。小說的一大特點便是各具特色的無比鮮活的角色??梢钥匆姡≌f中人物的命運不僅相互交織,更和民族的興衰緊密相連。小說中大多為男性角色,他們各具特點,掌握著家族的命運同時也是劇情發(fā)展的主要推動者。但是,小說中為數(shù)不多的女性角色卻讓人無法忽略,因此把握女性角色的走向和特點對于窺探這一時期的時代特征顯得尤為重要。
田小娥作為小說中飽受爭議的女性角色因無法被世俗禮法所接受最終走向滅亡。白靈作為文中純潔和善良的代表卻因接受新時代教育而具備了反叛精神,這種獨立和反叛的新思想最終導致她早亡。從某種程度上說,小說中女性的命運幾乎被男性決定。發(fā)生在白鹿原的故事上同時也是那一時期舊中國的縮影。也就解釋了陳忠實在開篇引用巴爾扎克所說的原因。
二、女性角色分析
女性角色在這本小說中常常被忽略,但這確是一個很好探究社會風貌和時代特征的角度。田小娥作為小說中和數(shù)個男性有著牽絆的角色一直飽受爭議。最初,田小娥作為地主家的小妾一直被壓迫和欺侮,直至遇到黑娃才迎來了生命中唯一短暫的快樂。此后田小娥又一次被生活拋棄。黑娃出事之后,田小娥迫于生計同鹿子霖發(fā)生關(guān)系,乞求鹿子霖救出黑娃。然而實際上鹿子霖將田小娥當成了引誘白家長子的工具,以期達到報復的目的。至此,田小娥徹底激怒白鹿原的人,最終被憤怒的公公鹿三刺死。在一個夜晚隨著坍塌的窯洞一起被黃土掩埋。
在世人眼中田小娥是邪惡災(zāi)禍的化身,然而她確是對生活有著積極向往并勇于追求和抗爭的人??v觀其一生,田小娥做決定的出發(fā)點無非是擺脫殘酷生活的桎梏。然而她所做的一切數(shù)次刺激著父系社會敏感的神經(jīng)。為了維護男權(quán)社會的穩(wěn)定和權(quán)威,田小娥最終的命運只能是死亡。
白靈和田小娥截然相反,她被視作白鹿原上精靈的化身。白靈接受的教育使她早于書中其他的女性有了自我獨立意識的覺醒,她敢于脫離本來富裕安穩(wěn)的生活,打破封建禮教的束縛。然而她的清醒和獨立給她帶來了早亡
的結(jié)局。
在一定程度上白田二人的命運具有很大的共通性。白靈勇于打破陳規(guī),投身于時代變革的洪流中,最終死于自己革命的夢想。田小娥在無依無靠中只能求助于男性。她們作為舊時代里敢于同命運抗爭的女性必然無法被世俗所容忍。
吳仙草是白嘉軒的第七任妻子,她的一生是舊時代傳統(tǒng)女性典范的縮影。她最終染上瘟疫卻不想打擾到身為族長的丈夫隱瞞病情最終不治而亡。她的隱忍,奉獻和堅強是那個時代勞動女性共有的特征。也正是她的優(yōu)秀品質(zhì)讓男性將她的犧牲奉獻當成是理所應(yīng)當。導致她最終死亡的正是她具備的美好品格。無論是具有世俗難容的品質(zhì)或是偉大的人性,最終的命運都難逃毀滅。這一切很大程度上源于女性在舊時代所處的不平等的地位。這三位女性角色不僅存在于白鹿原,也是近代中國社會變遷中萬千女性的縮影。
三、總結(jié)
《白鹿原》通過對于兩大家族在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中國社會變遷時期的興衰史的描寫,讓讀者對這一時期中國的社會風貌和現(xiàn)實有了立體的了解。中國舊時代的女性在父權(quán)社會中并沒有平等的話語權(quán)。如田小娥的反叛意識使她觸碰到了父權(quán)社會最敏感的神經(jīng)而被打壓。而白靈作為白鹿原中最純凈的女性角色,先于其他女性接受了新時代思想浪潮的洗禮。她反叛,獨立,勇敢,勇于和舊家庭抗爭。然而這些品質(zhì)確實在她那個時代所無法被人接受的。正是她的這些品質(zhì)令父系社會感到恐懼,于是她最終難逃一死。吳仙草具備舊時代傳統(tǒng)中國婦女應(yīng)有的一切美好品質(zhì)。她逆來順受,永無怨言為家庭奉獻犧牲。于是在危險來臨時,她變成了人們做出犧牲的第一人選。從人物的命運我們可以看到社會的運行法則,也從社會的運行法則讀者才能理解人物命運走向的合理性。
史書中常常會看到男性如何推動進程,卻鮮有描述女性的篇章。陳忠實并沒有吝惜筆墨對女性進行刻畫,角色正邪兼具有血有肉。也將一個時代的血性銘刻在這些角色中。正如巴爾扎克所言“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
參考文獻:
[1]陳忠實.白鹿原[M].作家出版社,2012.
[2]吳成年.論白鹿原中三位女性悲劇命運[J].婦女研究論叢,2002,1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