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長生
近年來,由于豬肉價格保持高位,有許多新養(yǎng)殖戶嘗試在這一塊分一杯羹,但許多人并沒有認識到傳染病的風險,防疫也以豬瘟、口蹄疫為主,忽視了豬丹毒可能帶來的損失。豬丹毒是由豬丹毒桿菌引起的傳染病,它主要表現為急性敗血性,亞急性和慢性型三種,其中急性敗血性發(fā)病急、死亡率高。仔豬及成年豬都可發(fā)生豬丹毒,但以3-6月齡的架子豬最為多見。發(fā)病沒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但以夏季潮濕悶熱時多發(fā)。多年來一直把豬丹毒與豬肺疫、豬瘟并列為豬的三大傳染病,可見它的危害性之大。
1臨床病例
2015年6月臨夏縣掌子溝鄉(xiāng)中光村田某豬場中,飼養(yǎng)的18頭50多公斤重的育肥豬晚上吃食很少,不愿走動,經過觀察發(fā)現其中有3頭發(fā)抖嚴重,6頭豬的肩部、背部有大小不等紫紅色疹塊,形似打火印,表面有些隆起,按壓疼痛躲避,體溫升高到41.5℃,疑判斷是急性豬丹毒。
因為癥狀明顯,又沒有化驗條件,就按急性豬丹毒給予治療。對發(fā)病嚴重的9頭按每頭每次青霉素鈉100萬單位、安痛定10ml混合肌肉注射,全群按每頭每次1g阿莫西林、土霉素500mq拌料,發(fā)病后第二天就有明顯好轉,采食量增加。每天用藥2次,連續(xù)用藥3天,豬群采食量恢復到發(fā)病前狀態(tài),體溫下降到38.5℃。已經出疹塊的豬,疹塊顏色變淡,隆起稍有下降,但沒有完全消退,直到第四天再無新病例,給藥一天后,全群停藥。因為發(fā)現及時,快速診斷給藥,這次急性豬丹毒感染沒有死亡病例。在診斷初期與其他圈舍豬隔離,用具消毒,并緊急注射疫苗,其他圈舍沒有新發(fā)病例。
2病因
豬丹毒一般為零星散發(fā),但近年來由于注射疫苗不及時,才導致多頭群發(fā)。引起豬丹毒發(fā)病的原因比較多,主要是圈舍骯臟潮濕、通風不良、飼料濕喂、尤其是如果使用了奶類副產品,會促進病原的繁殖、引水系統(tǒng)遭病原污染、糞便不及時處理,豬攝入帶菌糞便、溫度突變、夏季高溫、突然更換日糧、連續(xù)生產,不空舍消毒、病毒感染一尤其是繁殖呼吸綜合癥和流感、棲息區(qū)墊有稻草的豬舍更易發(fā)生,因為丹毒桿菌可在稻草中存活、轉移豬及混群造成應激抵抗力低下,豬圈及生產用具不按時消毒混用,病豬及新購入豬的隔離觀察不到位等等。
3臨床特征及診斷
豬丹毒有急性、亞急性、慢性三種類型。
(1)急性敗血型:此中類型比較常見,主要呈現高熱稽留,體溫可升高至41~43℃以上。病豬表現為虛弱、坐臥在地不愿起、寒顫發(fā)抖、結膜充血、皮膚潮紅、精神不振、高燒不退、不食、嘔吐、鼻鏡干燥、口渴、糞便干硬,附有粘液、突然死亡等。小豬后期下痢。病豬耳、頸、背皮膚潮紅、發(fā)紫,臨死前腋下、股內、腹內有不規(guī)則鮮紅色斑塊,指壓褪色后而融合一起,常于3~4天內死亡。注射青霉素及降溫藥效果顯著。病死率80%左右,不死者轉為疹塊型或慢性型。哺乳仔豬和剛斷乳的小豬發(fā)生豬丹毒時,一般突然發(fā)病,表現神經癥狀,抽搐,倒地而死,病程多不超過一天。
(2)亞急性型:也叫疹塊型,主要在肩背、胸腹及四肢等處出現大小不一、形狀不一、多少不一的疹塊,有圓形、菱形或方塊形,顏色從淡紅到紫紅,微凸起于皮膚表面。黑豬體表不好觀察,可觸摸判斷。
(3)慢性型:主要表現為慢性關節(jié)炎、慢性心內膜炎和皮膚壞死等。慢性關節(jié)炎型主要表現為四肢關節(jié)(腕、跗關節(jié)較膝、髖關節(jié)最為常見)的炎性腫脹,病腿僵硬、疼痛。以后急性癥狀消失,而以關節(jié)變形為主,呈現一肢或兩肢的破行或臥地不起。病豬食欲正常,但生長緩慢,體質虛弱,消瘦。病程數周或數月;慢性心內膜炎型主要表現消瘦,貧血,全身衰弱,喜臥,厭走動,強使行走,則舉止緩慢,全身搖晃。聽診心臟有雜音,心跳加速、亢進,心律不齊,呼吸急促。此種病豬不能治愈,通常由于心臟麻痹突然倒地死亡。潰瘍性或椰菜樣疣狀贅生性心內膜炎。心律不齊、呼吸困難、貧血。病程數周至數月;慢性型的豬丹毒有時形成皮膚壞死。常發(fā)生于背、肩、耳、蹄和尾等部。局部皮膚腫脹、隆起、壞死、色黑、干硬、似皮革。逐漸與其下層新生組織分離,猶如一層甲殼。壞死區(qū)有時范圍很大,可以占整個背部皮膚;有時可在部分耳殼、尾巴、末梢、各蹄殼發(fā)生壞死。約經2-3個月壞死皮膚脫落,遺留一片無毛、色淡的疤痕而愈。如有繼發(fā)感染,則病情復雜,病程延長。
4豬丹毒的防治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說疾病的預防大于治療。對于豬丹毒這樣的傳染病預防尤為重要,主要是搞好防疫,加強飼養(yǎng)管理,改善環(huán)境衛(wèi)生,另外做好檢疫、隔離、消毒等工作也很重要。在發(fā)現有豬疑似豬丹毒時,應該及時給藥治療。首選青霉素每公斤體重2萬單位,配伍安乃近、安痛定等降溫鎮(zhèn)痛藥,可另肌肉注射頭孢噻呋鈉,阿莫西林根據制劑也可肌注或拌料,土霉素、四環(huán)素也有效,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用。總的目的就是早發(fā)現早治療,盡量減少死亡、減少損失。
5結束語
豬丹毒其實并不可怕,只是復雜了,青霉素類藥物對豬丹毒的有較好的療效,只要積極治療,治愈率還是較高的。在生產實踐中,我們要加強豬場的管理,做到預防為主,治療為輔。加強豬場工作人員的疾病防控教育,對豬的異常進行及時處置,就可以杜絕大面積的死豬現象產生,避免豬場出現人為的不必要經濟損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