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平等與責任

      2018-01-27 18:39:53姚大志張茜
      社會科學研究 2018年1期
      關(guān)鍵詞:政治哲學道德哲學平等

      姚大志+張茜

      〔摘要〕 對于當代政治哲學和正義理論,平等是一個備受關(guān)注的核心問題。在“福利平等”引發(fā)的關(guān)于平等的爭論中,表面的起因是昂貴偏好,深層的原因則是責任。在對“福利平等”的批評中,“福利機會的平等”“基本善的平等”和“資源平等”都認識到,一種合理的平等主義應(yīng)該把責任的考慮納入其中。雖然這些平等主義理論試圖解決昂貴偏好和責任引發(fā)的問題,但是它們的解決都存在某些問題,而且這些解決方案與其自身理論之間也存在內(nèi)在的不一致。這種情況把我們從政治哲學引向了道德哲學。在道德哲學的思考中,我們通過對“偏好的合理性”和“責任的根據(jù)”的深層分析和論證,得出兩個結(jié)論:第一,昂貴偏好本身是不合理的;第二,人們應(yīng)該對自己擁有的昂貴偏好負有個人責任。

      〔關(guān)鍵詞〕 政治哲學;道德哲學;平等;責任

      〔中圖分類號〕B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769(2018)01-0137-07

      在當代政治哲學中,分配正義是討論最多和爭論最多的一個問題。在分配正義的討論和爭論中,核心問題是平等。平等是一個規(guī)范的概念,它表達了一種道德要求。如果平等是一種道德要求,那么它就具有要求人們服從的力量。但是,很多人會對此產(chǎn)生疑問,會追問平等之規(guī)范性的根據(jù)。因此,無論是平等主義者還是反平等主義者,都會對平等產(chǎn)生某種質(zhì)疑。

      在對平等的各種質(zhì)疑中,一個關(guān)鍵問題凸顯出來了,這就是責任。以諾奇克為代表的反平等主義者批評平等主義者只考慮平等的分配,只關(guān)心東西“往哪里去”,不考慮責任問題,不關(guān)心東西“從哪里來”。這種批評促使平等主義者對平等的觀念本身進行反思,而且這種反思使很多平等主義者承認,責任是任何一種平等理論都必須加以重視的問題。為了確定責任,一些平等主義者主張區(qū)分開“選擇”與“運氣”,以至20世紀80年代以后主流的平等理論被稱為“運氣平等主義”。如果責任是任何一種平等理論都必須重視的問題,那么我們應(yīng)該對它進行認真的討論和分析。

      一、 以福利平等為例

      在不問責任的平等主義理論中,最典型的是福利平等(equality of welfare)理論。我們特別應(yīng)該指出的是,福利平等不僅僅是一種政治哲學的理論,而且它對西方社會制度也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其中特別是福利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無論是在學術(shù)層面還是制度層面,西方社會的主流平等觀念就是福利平等。

      如果福利平等在西方社會的思想領(lǐng)域和實踐領(lǐng)域都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那么它所說的福利是指什么?對于早期的福利主義者,所謂福利是指“幸?!保鴮τ诋敶母@髁x者,他們所說的福利是指“偏好的滿足”。當代的福利主義者認為,“幸?!睂儆谥饔^的感覺,而“偏好的滿足”則是客觀的,是可以用客觀指標加以衡量的東西。而且,這些福利主義者主張,我們不僅能夠知道自己具有什么偏好,而且也能夠了解別人有什么偏好。如果我們既知道自己的偏好也知道別人的偏好,那么我們?nèi)绾螌Υ约旱钠门c別人的偏好?福利平等的倡導者主張,道德的普遍性要求平等地對待所有人,應(yīng)當“對所有人的同樣偏好給予平等的重視”?!?〕也就是說,所有人的偏好都應(yīng)該得到平等的滿足。

      我們曾經(jīng)在一篇文章中指出,這種福利平等的理論存在三個主要問題。“第一,福利平等把福利當作唯一重要的價值,在平等的問題上只關(guān)注個人的福利,而不考慮其他的價值,比如說自由、平等和權(quán)利等等。第二,由于福利本質(zhì)上是資源在人們身上產(chǎn)生的結(jié)果,這種結(jié)果既取決于資源的性質(zhì)和數(shù)量,也取決于人們自己的性質(zhì)。人們的性質(zhì)是不同的,有些人的生活需要很多資源,有些人的生活則只需要很少的資源。因此,無論福利是指幸福還是偏好的滿足,福利平等的觀念都過于主觀了。第三,同時也是最重要的,由于福利平等的觀念本質(zhì)上是功利主義的,其平等主義建立在邊際功利遞減的基礎(chǔ)之上,所以對它而言,平等不具有內(nèi)在的價值,而只是功利最大化的附帶后果”?!?〕

      除了上述問題之外,福利平等還存在一個問題,即它不問責任。福利平等理論主張,雖然人們的偏好是各種各樣的,但是它們都應(yīng)該得到平等的滿足。問題在于,人們的各種偏好都應(yīng)該加以滿足嗎?人們有各種各樣的偏好,而其中有一種引起了人們的特別質(zhì)疑,即“昂貴偏好”。比如說,某些人有只喝茅臺酒的偏好。有些人擁有某種昂貴偏好,但是他們的收入不足以維持它們。如果像福利平等理論所主張的那樣,所有人的偏好都應(yīng)該得到平等的滿足,那么這就需要國家來補償這些具有昂貴偏好的人們。也就是說,福利平等理論只要求平等的分配,而不考慮責任。這就對平等主義者提出了一個問題:國家應(yīng)該補償這些具有昂貴偏好的人嗎?平等主義者一般認為,這個問題的回答取決于更深層的問題:這些具有昂貴偏好的人是否對此負有個人責任。

      昂貴偏好是一個關(guān)鍵例子,它引發(fā)了平等主義者對責任的追問。絕大多數(shù)人都會有這樣的道德直覺,這些具有昂貴偏好的人不應(yīng)該得到國家的補償。但是對于政治哲學家來說,直覺不能代替論證。如果政治哲學家認為這些人不應(yīng)該得到補償,那么他們應(yīng)該拿出反對補償?shù)睦碛?。由于立場和觀點的不同,不同的政治哲學家會提出不同的理由。阿馬蒂亞·森曾對平等主義者提出一個關(guān)鍵問題,即“什么的平等”。〔3〕如果我們以此來劃分派別,那么平等主義內(nèi)部有兩條基本的路線,一條是福利主義,另外一條是資源主義。這兩條路線的代表人物都對昂貴偏好的問題做出了回應(yīng),我們可以把福利主義的回應(yīng)稱為“內(nèi)部修正”,把資源主義的回應(yīng)稱為“外部批評”。

      二、 福利主義的內(nèi)部修正

      在福利主義內(nèi)部,一些人承認福利平等理論存在一些困難,特別是在由昂貴偏好所引發(fā)的責任問題上。同時,他們也堅持福利主義的路線,反對資源主義的路線。在他們看來,只要對福利平等理論加以修正,把責任的考慮納入其中,就能夠形成“福利機會的平等”(equality of opportunity for welfare)。這種內(nèi)部修正的代表是阿內(nèi)森,而在他看來,這種“福利機會的平等”不僅是一種更合理的福利主義,而且也是一種更合理的平等主義。讓我們對這種內(nèi)部修正加以具體分析。endprint

      雖然阿內(nèi)森反對德沃金的資源平等理論,但是他接受了德沃金對福利平等理論的批評,承認平等主義者必須認真對待責任問題。福利平等理論主張,所有人的偏好都應(yīng)該得到平等程度的滿足,因此,如果某些人處于福利不足的貧困處境,那么國家就應(yīng)該對他們加以補償。但是德沃金在對福利平等的批評中表明,平等主義理論不僅要考慮人們的不利處境,而且也應(yīng)該考慮人們對自己的不利處境是否負有個人責任。如果他們對自己的不利是負有個人責任的,那么他們對自己的處境就沒有理由抱怨,而國家也不應(yīng)該為他們提供補償。如果他們對自己的不利是沒有個人責任的,那么他們對自己的處境就有理由抱怨,國家也應(yīng)該為他們提供補償。德沃金的批評使阿內(nèi)森認識到,平等主義者必須把對責任的考慮納入自己的平等主義理論之中,而這種認識促使他對福利平等理論進行修正。

      首先,阿內(nèi)森認為,福利平等理論主張偏好的平等滿足,這是正確的,但是它對偏好沒有進行任何限制,這是錯誤的。他主張應(yīng)該對偏好加以兩方面的限制。一方面,有些偏好是利他主義的,而這些偏好或者是沒有辦法滿足的,如拯救世界的偏好,或者是需要大量的資源,如治理某塊荒漠。另一方面,有些偏好是不合理的,比如說有些人的偏好是令人厭惡的,有些人的偏好是昂貴的。因此,阿內(nèi)森對偏好進行了兩種限制:第一,在計算個人福利時,人們應(yīng)該只考慮自利的偏好,不考慮非自利的偏好,即只計算一個人在追求自己的個人利益時所偏好的東西;第二,在計算個人福利時,人們應(yīng)該只考慮合理的偏好,不考慮不合理的偏好,而所謂合理的偏好是指在理想條件下所具有的偏好?!?〕這樣,昂貴偏好就能夠作為不合理的偏好加以排除。但是,如果我們考慮到與其相關(guān)的責任,昂貴偏好的問題仍然沒有被解決。

      其次,阿內(nèi)森認為,福利平等理論的主要問題在于沒有考慮責任,而一種合理的福利平等理論必須把責任納入它的平等主義之中。如果考慮到責任,那么昂貴偏好的問題變得更復雜了,因為這需要我們進一步追問,這些具有昂貴偏好的人對自己的偏好是否具有個人責任。如果他們對自己的昂貴偏好負有個人責任,比如說他們自己有意識地培養(yǎng)了這種偏好,那么他們對自己的福利不足處境就沒有理由抱怨,國家也不應(yīng)該對他們給予補償。但是,如果他們對自己的昂貴偏好不負有個人責任,比如說,他們出生的家庭環(huán)境養(yǎng)成了這種偏好,那么他們對自己的福利不足處境就有理由抱怨,國家也應(yīng)該對他們給予補償,即使這些偏好是昂貴的。這里的問題在于,“人們對自己的偏好負有責任”意味著什么?阿內(nèi)森認為,對于偏好來說,有三種責任觀念。(1)我們能夠決定我們自己具有什么偏好,即我們對自己的偏好是完全負有責任的。(2)就我們能夠改變自己的偏好而言,我們對此是負有責任的。(3)就我們對自己偏好的認同而言,我們對此是負有責任的,即使我們既無法選擇也無力改變它們。〔5〕在阿內(nèi)森看來,除了第一種嚴格意義上的責任之外,其他兩種較弱的責任觀念都允許對昂貴偏好給予補償。

      最后,阿內(nèi)森主張,如果福利主義者把責任考慮在內(nèi),那么他們的平等主義理論就不應(yīng)該是“福利平等”,而應(yīng)該是“福利機會的平等”。在福利平等中增加了“機會”,而“機會”意味著選擇。如果人們能夠進行選擇,那么他們就應(yīng)該對自己的選擇負責。這樣,阿內(nèi)森就把傳統(tǒng)的“福利平等”修正為“福利機會的平等”:“當每個人都需要面對一系列的選擇時,而就其所提供的偏好滿足之期望而言,這些選擇與其他所有人的選擇是相等的,那么人們之間的福利機會的平等就實現(xiàn)了?!薄?〕雖然這兩種福利主義的平等理論只有一詞之差,但結(jié)果卻大不相同。因為“福利機會的平等”允許存在福利的不平等分配,如果相關(guān)者對其處境負有個人責任的話。

      在昂貴偏好的問題上,雖然阿內(nèi)森修正了福利平等的觀點,在福利的計算中考慮了責任的因素,并在此基礎(chǔ)上提出了福利機會的平等理論,但是這種修正過的福利主義仍然存在一些困難。按照阿內(nèi)森的觀點,如果一個人無法改變現(xiàn)在擁有的偏好,那么他對自己的偏好就是沒有責任的;如果他對自己的偏好是沒有責任的,那么國家就應(yīng)該對他給予補償,即使這種偏好是昂貴的。這種觀點有兩個問題。首先,說一個人對自己的昂貴偏好是沒有責任的,這是沒有道理的。一個人對自己昂貴偏好的形成可能是沒有責任的,但是就他現(xiàn)在能夠改變自己的昂貴偏好而言,他則是對此有責任的。其次,即使他在任何意義上對自己的昂貴偏好都是沒有責任的,但是這也不意味著國家應(yīng)該對此給予補償。因為這涉及資源的公平分配,如果為了維持你的昂貴偏好需要其他人做出犧牲,這對那些只有便宜偏好的人們是不公平的。正是這一點把我們引向了資源主義的批評。

      三、資源主義的外部批評

      雖然福利主義的內(nèi)部修正增加了對責任的考慮,但是它還是為昂貴偏好留下了某種余地,即如果人們對自己的昂貴偏好是沒有責任的,那么他們就有理由為此抱怨,而國家也應(yīng)該為他們提供補償。然而,從福利主義的外部來看,比如說從資源主義的觀點看,這種小打小鬧的修補是沒有意義的,必須對福利主義加以徹底的批判。這種資源主義的外部批評有兩個要點:第一,一個人對自己的偏好是應(yīng)該負責的;第二,國家不應(yīng)該對這些具有昂貴偏好的人們給予補償。資源主義的平等理論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羅爾斯的“基本善的平等”,另外一種是德沃金的“資源平等”。讓我們從羅爾斯開始。

      羅爾斯對福利平等的批評可以分為兩個層面。首先,羅爾斯認為,福利平等主張某些人對自己的昂貴偏好是沒有責任的,這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對于自己擁有什么樣的偏好,人們能夠進行選擇,從而他們也應(yīng)該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羅爾斯提出,人作為道德主體具有兩種道德能力,一個是獲得正義感的能力;另外一個是擁有、修正和合理地追求善觀念的能力。〔7〕如果人們擁有這兩種道德能力,那么這意味著:一方面,人們能夠基于自己的選擇而過不同的生活;另一方面,如果某種生活處境源于一個人自己的選擇,那么他就需要對此承擔個人責任。

      其次,羅爾斯認為,福利平等允許對昂貴偏好給予補償,這是不公平的。因為在他看來,“那些擁有較少昂貴偏好的人在對他們生活中能夠擁有的收入和財富的合理預期中已經(jīng)調(diào)整了他們的喜好,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要求他們擁有的更少一些,以便節(jié)省出資源去滿足那些缺乏遠見和自律的人的昂貴偏好,這是不公正的?!薄?〕對羅爾斯來說,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人們應(yīng)該根據(jù)自己擁有的資源來調(diào)整自己的偏好,來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如果某些人因自己安排不善而要求國家給予補償,那么這對那些按照合理計劃安排生活的人們是不公平的。如果補償昂貴偏好的資金來自這些能夠合理安排生活的人們,那么這就更不公平了。endprint

      羅爾斯反對一切形式的福利主義,無論是福利平等理論還是福利機會的平等理論。他本人主張“基本善的平等”,而這里所說的基本善是指自由和權(quán)利、機會和權(quán)力以及收入和財富等。羅爾斯所說的基本善實質(zhì)上是一些非常重要的資源,而無論人們想過的生活是什么樣的,這些基本善作為資源都是必需的。正是在這種意義上,我們把羅爾斯的“基本善的平等”也看作資源主義的。但是,羅爾斯關(guān)于責任問題的立場是不一致的:在昂貴偏好的問題上,他主張人們應(yīng)當為自己的偏好負有個人責任;但當問題指向最不利者時,羅爾斯卻并不追問他們是否對自己的不利地位負有個人責任。也就是說,雖然羅爾斯在分配正義問題上考慮了責任,但是他沒有始終把它放到重要的地位。

      始終把責任放在重要地位的是德沃金的資源平等理論。從德沃金的觀點看,羅爾斯對福利平等的批評是不徹底的,對“基本善的平等”的辯護是不成功的,因為他同福利主義者一樣沒有認真對待責任問題。

      首先,德沃金與羅爾斯都主張在分配中消除運氣因素所帶來的不平等,但是兩者的觀點存在差別。在羅爾斯看來,人們之間的不平等主要源自自然天賦和家庭環(huán)境的因素,而它們是偶然的和任意的,而且從道德的觀點看,它們不是人們應(yīng)得的。德沃金卻主張對運氣本身做進一步的區(qū)分:他將運氣分為“自然的運氣”和“選擇的運氣”,并認為,前者是不可控的,所以人們對此無須負責;后者反映了人的自主選擇,因而人們對此負有責任。這種區(qū)分最終又可歸結(jié)為“人”與“環(huán)境”的區(qū)分,正是在這里體現(xiàn)了德沃金對責任的重視。在他看來,偏好是屬于“人”的,而人應(yīng)該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這樣一來,人們對自己的昂貴偏好就負有責任,他們?nèi)粢虼硕幱诓焕匚?,就不?yīng)當獲得補償。

      其次,在德沃金的資源平等理論中,他提出,一種正義的分配應(yīng)該“敏于抱負”(ambition-sensitive)和“鈍于稟賦”(endowment-insensitive)。對抱負敏感,這是指資源的分配應(yīng)該體現(xiàn)出人們之間抱負的差異,因為抱負反映了人們的選擇,并且他們應(yīng)該為其選擇負責。如果人們之間的抱負差異產(chǎn)生出資源分配的不平等,那么這是正當?shù)摹>唧w到昂貴偏好的問題,德沃金還給出了進一步的限制條件:盡管一個人無法選擇自己出生在什么樣的家庭環(huán)境,但當他長大成人后,他就會重新面臨偏好的選擇。如果他選擇放棄昂貴偏好,那么基于與其他人一樣的資源,他將過上正常的生活;如果他選擇保留昂貴偏好,那么他就必須承受福利不足的低水平生活,也就是說,他不該獲得任何補償。因為在德沃金看來,如果既想保留昂貴偏好,同時又想因此得到補償來維持奢侈的生活,那樣他就是占用了其他人原本與他同等的資源份額,這是毫無理由的,也是不公平的?!?〕這樣,對德沃金來說,“資源平等”最終成為判定是否給予福利不足者補償?shù)臉藴省?/p>

      最后,德沃金主張不對昂貴偏好給予補償,這是因為人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偏好,也就是說,因為他們對自己的昂貴偏好是有責任的。但是,如果某些人的昂貴偏好確實是無法改變的,那么他們對自己的昂貴偏好就是沒有責任的。在這種情況下,德沃金的資源平等理論就沒有理由不給予補償。如果這樣,那么資源平等理論如何進行補償?德沃金認為,如果人們的昂貴偏好是無法改變的,這意味著它們類似于殘障;如果把昂貴偏好看成一種殘障,那么我們可以通過保險來對其進行補償。因為在他看來,那些擁有昂貴偏好的人并非真的希望擁有它們,而如果他們并不認同自己的昂貴偏好,他們就應(yīng)該獲得補償。但是,昂貴偏好如何能被看成是一種殘障,這是不清楚的。

      德沃金在昂貴偏好的問題上陷入了兩難:作為理由,“資源平等”主張昂貴偏好不應(yīng)獲得補償,因為這對其他人是不公平的;同樣作為理由,德沃金對“責任”的強調(diào)又要求,是否補償取決于人們對自己的昂貴偏好是否負有責任。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昂貴偏好確實是沒有責任的,那么基于責任的考慮,資源平等理論沒有理由不給予他以補償。但是,這兩個理由是不一致的,也就是說,在德沃金那里,強調(diào)責任的主張,與資源的公平分配的主張,兩者是不相容的。

      ①這種“自我”的規(guī)范性權(quán)威觀點借用了科爾斯戈德的說法,參見科爾斯戈德《規(guī)范性的來源》,楊順利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年。

      我們上面的討論和分析表明,對于福利平等理論以及昂貴偏好所引發(fā)的責任問題,無論是福利主義的內(nèi)部修正,還是資源主義的外部批評,都存在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意味著,這些平等主義的理論(福利機會的平等、基本善的平等和資源平等)仍然沒有找到處理昂貴偏好和責任問題的適當辦法。我們認為,這些理論沒有找到處理昂貴偏好和責任問題的適當辦法,這是因為它們沒有正確地切入這些問題。要正確地切入這些問題,我們必須更進一步追問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一個人具有昂貴偏好是不是合理的”,另外一個是“一個人對自己的偏好在什么意義上是負有責任的”。隨著這兩個追問,我們便從政治哲學領(lǐng)域進入到道德哲學領(lǐng)域。

      四、 深層的道德哲學思考

      政治哲學關(guān)心昂貴偏好和責任問題,這是在分配正義的框架下進行的。這種政治哲學的討論有兩個目的,一個是在理論上提出一種融貫的平等主義理論,另外一個目的是在實踐上確定是否應(yīng)該對具有昂貴偏好者提供補償。但是,上面我們對福利主義和資源主義的討論和分析表明,僅僅在政治哲學的層面探討這些問題是有局限的。我們要想澄清這些問題,就需要進入更深的層面,需要對昂貴偏好和責任問題進行深層的道德哲學思考。這樣的道德哲學思考需要探討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偏好的合理性,它要求我們基于規(guī)范性的考慮,給出否定昂貴偏好的道德理由;第二個問題是責任的根據(jù),它要求我們在更深的層面上對道德責任進行說明。

      讓我們首先討論偏好的合理性問題。道德哲學對偏好的合理性審視是一種發(fā)源于道德主體自身的內(nèi)部審視——對行動理由之合理性的反思。確切地說,人之所以對自己的偏好負有責任,不僅僅是因為做出了選擇就應(yīng)當承擔其后果,而更主要的是因為在做出選擇或行動之前就應(yīng)該從事必要的規(guī)范性考慮。具體說來,在偏好的合理性問題上,這種規(guī)范性考慮體現(xiàn)為三個方面。endprint

      第一,每個人都擁有一種特殊的自我觀念和生活觀念,而人們的倫理意識要求對這些觀念進行反思。在這樣的反思中,人們意識到,“自我”不能只是尋求欲望滿足,而應(yīng)該成為能夠通過對他人的某種參照來審視自身欲望的、具有規(guī)范權(quán)威的“自我”。①對人們來說,一個未經(jīng)審視的欲望不是一個值得追求和滿足的欲望。昂貴偏好正是這樣一種欲望,它要么未經(jīng)行動主體反思,要么至少是未經(jīng)限制的欲望。它超越了欲望的合理限度,因而需要自我對它進行管制。換言之,人必須能夠支配自己的欲望,昂貴偏好(特別是這種偏好足夠昂貴時)不能通過自我的規(guī)范權(quán)威對欲望的檢驗,因此,它本質(zhì)上是一種不合理的欲望。

      第二,一個道德上有意義的行動應(yīng)當符合實踐合理性的要求。這意味著,在實踐推理的過程中,人們在滿足欲望時應(yīng)該對目的與手段之間的關(guān)系具有正確的信念。當一個人把追求幸福看作一個根本目標時,他需要借助一些手段來幫助他實現(xiàn)這個目的。有些人認為,滿足自己的昂貴偏好就是讓自己獲得幸福的方式。但是,當一個人因為無力負擔自己的昂貴偏好而陷于福利不足的不利地位時,他就不僅僅是犯了實踐推理錯誤(昂貴偏好沒有為他帶來幸福),而且也犯了生活實踐的錯誤,他自己搞砸了自己的生活。也就是說,從實踐合理性的觀點看,這種缺乏對個人實際能力考量的昂貴偏好與對幸福的承諾根本上是不一致的,兩者之間不是一種恰當?shù)哪康?手段關(guān)系。因此,滿足這種昂貴偏好的行為不符合實踐合理性的要求。

      第三,道德要求是規(guī)范性的,它要求人們一致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正如內(nèi)格爾所說的,“如果你具有非個人的重要性,那么人人都是如此”?!?0〕這樣,一個人就應(yīng)當認識到,其他人與自己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并在其欲望的滿足和實現(xiàn)過程中考慮到其他人的利益。正是因為人們對幸福的追求在道德上具有同等的重要性,當我們進行選擇并據(jù)此行動時才必須格外慎重,提醒自己不要對他人的生活造成不利的甚至是傷害性的影響。那些具有昂貴偏好的人們在追逐自己的欲望時,并未在實踐慎思中充分考慮其選擇對他人的影響。資源的緊缺性已經(jīng)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個不爭事實,一個人耗費過多資源在其昂貴偏好的滿足上,最終勢必會侵占其他人的合理資源。如果我們在自我和他人之間持有一種對稱性的觀點,堅持人們具有道德上的同等重要性,那么那些基于合理資源來生活的人就不應(yīng)當被犧牲,至少不能是因為那些具有昂貴偏好的人過分掠奪了有限生活資源的緣故。

      以上我們基于規(guī)范性的考慮給出了支持偏好合理性的三個理由,并試圖以此來證明,昂貴偏好不能通過自我的規(guī)范權(quán)威的反思、不符合實踐合理性的要求、不能在自我-他人之間保持一種對稱性的觀點。也就是說,昂貴偏好不具有合理性,得不到道德理由的支持,從而也不應(yīng)該得到滿足。

      即使我們澄清了偏好的合理性,我們?nèi)匀粫鎸α硗庖粋€必須考慮的問題,即“人們在什么意義上對自己的偏好負有責任?”我們在這里提出這個問題的理由在于,從根本上來說,政治哲學對責任的追問,最終都要追溯到道德哲學層面,而道德哲學層面的責任與自由問題緊密相關(guān)。這樣我們就需要對責任與自由的關(guān)系進行考察,以便對責任的根據(jù)給予一種更合理的解釋。

      從道德哲學的觀點看,責任與自由是密切相關(guān)的。沒有自由,也就沒有責任。人們通常認為,只有當一個人是自由的并出于自己的意志來做某件事時,我們才能說他應(yīng)對所做的事情在道德上負責。道德哲學家認為,這種道德意義上的自由具有兩個特征:(a)當我們面臨一系列可供選擇的可能性時,選擇什么取決于我們自己;(b)我們的選擇和行動的起源不在其他我們無法控制的人和事上,而是在于我們自身?!?1〕這樣,自由就意味著存在“其他選擇的可能性”和“我們是自己行為的起源”。只有當這兩個特征被滿足時,我們才能說自己是自由的。

      自由的第一個特征可以被表述為“其他選擇的可能性原則”。這個原則是說,只有當一個人本來可以選擇并且能夠從事其他行動時,他才能為自己的行為負有道德責任。如果我們接受這個原則,那么我們就必須承認,一個人應(yīng)當為自己選擇具有昂貴偏好因而處于不利地位負有道德責任。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具有什么樣的偏好,生活之于我們充滿了開放的可能性。在選擇過什么樣的生活時,我們并不是被迫只能過其中一種。特別是,人們具有對自己的欲望進行取舍的能力——我們并不是只能選擇昂貴偏好,而不存在選擇其他偏好的可能性。我們能夠選擇別的偏好:一方面,這是自由的恩賜;另一方面,它也包含了責任。這意味著,一旦我們做出了選擇,我們就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自由的第二個特征可以被表述為“我們是自己行為的起源原則”。這個原則是說,我們的行動可以被真正地歸因于我們自己,而不是某些外在的因素。然而,在什么意義上,我們能夠說一個行為取決于我們?這至少關(guān)系到對自我以及行動本質(zhì)的理解,特別是關(guān)系到這樣一個問題,即“我們究竟是什么樣的行動者”。此外,一個行為是否取決于我們自己,這還關(guān)系到對控制的本質(zhì)的理解。也就是說,一個自由的行動在某種意義上是我們能夠加以控制的行動。這樣,在第二個原則的意義上,自由問題就可以被表述為:“是否我們能夠支配自己的行動”。正因如此,自由又被看作是“自主性”的重要依據(jù):如果人們基于自由而具有自主性,他就能夠自己進行選擇。一般來說,一個人并不是因為外在的、他無法加以控制的因素而選擇了昂貴偏好,因為他具有自主地選擇的能力。這也意味著,人們能夠決定自己過什么樣的生活,并根據(jù)所設(shè)定的生活計劃對自己的欲望進行自我管理,從而使之與自己的生活理想相一致。因此,如果“我們是自己行為的起源原則”是正確的,一個自主地選擇昂貴偏好的人就應(yīng)該為自己的不利處境負有道德責任。

      以上討論表明,責任與自由是密切相關(guān)的。只要一個人是自由的,那么他就應(yīng)該對自己的行為負有責任。這意味著,無論一個人是在什么情況下養(yǎng)成昂貴偏好的,他在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都存在其他選擇的可能性,也都能夠自主地做出決定。在這種意義上,他是自由的。如果他是自由的,那么他就應(yīng)該為自己的昂貴偏好承擔責任。如果他應(yīng)該為自己的昂貴偏好承擔責任,那么他既沒有理由為此抱怨,國家也無需為他提供補償。endprint

      五、 幾點結(jié)論

      首先,從政治哲學的理論維度來看,福利平等的主張是錯誤的,因為并非所有的偏好都是應(yīng)該滿足的,起碼昂貴偏好是不應(yīng)該得到滿足的。但是,無論是福利主義的內(nèi)部修正,還是資源主義的外部批評,雖然這些平等主義理論試圖解決昂貴偏好和責任引發(fā)的問題,但是他們的解決都存在某些問題,而且它們的解決與它們自己的平等主義理論也都存在內(nèi)在的不一致。盡管如此,這些平等理論(無論是福利主義的還是資源主義的)正確地意識到,一種合理的平等主義應(yīng)該考慮責任問題。

      其次,從政治哲學的實踐維度來看,福利平等的主張是不可行的,因為任何國家都沒有能力對所有人的偏好都給予同等程度的滿足。我們說任何國家都沒有能力對所有人的偏好給予同樣的滿足,這是因為這種平等主義的要求面臨很多無法克服的困難。一方面,對所有人的偏好都給予同等程度的滿足,這需要一個前提,即對人們的福利進行人際比較。只有進行福利的人際比較,我們才能夠知道他們的福利是否得到了平等的滿足。但是我們知道,福利的人際比較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對昂貴偏好給予補償,這會需要很多的資源。一旦國家對昂貴偏好的補償被制度化,很多人會開始有意地培養(yǎng)自己無力承擔的昂貴偏好;而一旦要求補償?shù)陌嘿F偏好者足夠多,國家將無力負擔這筆龐大的費用。

      再次,從道德哲學的理論維度看,無論是福利主義還是資源主義,也無論是贊成還是反對昂貴偏好的滿足,這些平等主義的理論都沒有為自己的觀點提供充分的道德理由。而我們所做的道德哲學思考表明,一方面,昂貴偏好無法滿足合理性的三個要求,即不能通過自我的規(guī)范權(quán)威的反思、不符合實踐合理性的要求、不能在自我-他人之間保持一種對稱性的觀點。也就是說,昂貴偏好不能得到道德理由的支持,從而不具有合理性。另外一方面,責任與自由是密切相關(guān)的,而如果一個人是自由的,那么他就應(yīng)該為自己的昂貴偏好承擔責任。如果他應(yīng)該為自己的昂貴偏好承擔責任,那么他既沒有理由為此抱怨,國家也無需為他提供補償。

      最后,從道德哲學的實踐維度看,每個人在某種意義上都對其他人的利益負有某種道德責任。這種道德責任可以分為消極的和積極的。一方面,具有昂貴偏好的人對自己欲望的不加限制的滿足(特別是當他無力負擔這種生活時),最終會毀掉他自己的生活,同時也會傷害到他人的根本利益。因為對這種昂貴偏好的滿足會占用他人的資源,這既不合理,也不公平。在這種意義上,我們對他人的利益負有一種消極的責任,即不要不合理地占用他人的資源。另一方面,在我們生活的現(xiàn)實世界中,不是每個人的基本需要都得到了滿足和保證,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也負有一種對別人施以援手的積極責任。在昂貴偏好的問題上,這種積極責任體現(xiàn)為,一個人應(yīng)當舍棄自己的昂貴偏好并利用節(jié)省下來的資源去幫助那些甚至連生存權(quán)都得不到保障的人們。

      〔參考文獻〕

      〔1〕Hare. R. M. Moral Thinking〔M〕.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81:91.

      〔2〕姚大志.評福利平等〔J〕.社會科學,2014(9):135.

      〔3〕Sen,Amartya. Equality of What?〔M〕//In The Tanner Lectures on Human Values:vol. 1, edited by S. McMurrin. Salt Lake City: University of Utah Press, 1980.

      〔4〕〔6〕Arneson,Richard J. Equality and Equal Opportunity for Welfare〔J〕. Philosophical Studies, 1989(56): 82-83, 85.

      〔5〕Arneson,Richard J.Liberalism, Distributive Subjectivism, and Equal Opportunity for Welfare〔J〕.Philosophy and Public Affairs, 1990 (19): 186.

      〔7〕〔美〕約翰·羅爾斯.作為公平的正義——正義新論〔M〕.姚大志,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28.

      〔8〕Rawls,John ed. Collected Papers:Samuel Freeman〔M〕.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369-370.

      〔9〕Dworkin,Ronald. What Is Equality? Part 1: Equality of Welfare〔J〕. Philosophy and Public Affairs, 1981(10) : 237.

      〔10〕〔美〕托馬斯·內(nèi)格爾.平等與偏倚性〔M〕.譚安奎,譯.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6:12.

      〔11〕Kane,Robert. Introduction: the Contours of Contemporary Free Will Debates〔M〕//In Oxford Handbook of Free Will. edited by Robert Kan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5.

      (責任編輯:顏 沖)endprint

      猜你喜歡
      政治哲學道德哲學平等
      一致的平等主義者:康德種族理論與道德哲學關(guān)系辨析
      哲學評論(2021年2期)2021-08-22 01:55:36
      情人的煩惱
      人間(2016年30期)2016-12-03 19:40:23
      班級管理從構(gòu)建良好班風開始
      阿倫特政治哲學思想的現(xiàn)代價值
      商(2016年30期)2016-11-09 10:52:34
      小學教育中轉(zhuǎn)化差生之我見
      科技視界(2016年22期)2016-10-18 17:32:09
      論環(huán)境倫理學的兩種探究模式
      求知導刊(2016年25期)2016-10-17 10:59:53
      積極課堂氣氛的營造與大學生主體意識的培育
      大學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7:45:34
      西漢政治哲學:“無為而治”的積極性及消極性兼論對現(xiàn)代政治實踐的啟示
      商(2016年22期)2016-07-08 13:58:47
      論柏拉圖“哲學王”制度的合理性
      論柏拉圖“哲學王”制度的合理性
      罗田县| 朔州市| 宁蒗| 枣强县| 河北区| 临澧县| 鱼台县| 靖西县| 调兵山市| 上思县| 商洛市| 惠来县| 罗甸县| 西宁市| 深泽县| 高清| 通河县| 海阳市| 陆河县| 始兴县| 陆川县| 象山县| 磐安县| 湖口县| 夹江县| 涟源市| 平江县| 霍州市| 尚义县| 东乡| 武功县| 宁远县| 晋江市| 鸡泽县| 昌都县| 滦平县| 凤山县| 宜川县| 湘潭市| 固原市| 临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