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存
蔡元培一生沒有置備私產(chǎn),為國家、為社會服務多年,地位不可謂不高,為家、為私的機會很多,但他沒有謀私、謀家,一生搬家多次,只是租房而已。
蔡元培做官的機會太多,可以過上衣食無憂的日子,甚至富貴于他是可望可即之事。但跟一般文人不同,蔡先生生性豪放,不拘小節(jié),愛花錢,愛請客。據(jù)說他第一個妻子王昭為此非常不滿,兩人經(jīng)常吵架。蔡先生的兒子蔡懷新證實,父親置業(yè)并不困難,后來不僅沒有置業(yè)而且沒有積蓄的原因是,收入多,支出也多,主要支出除購買中外圖書典籍外,還用來捐助社會公益事業(yè)及接濟有困難的親友、學生。
一生受惠于蔡元培先生的人太多了。甚至到晚年,蔡元培先生仍然如此。有人回憶:先生晚年旅居中國香港,生活非常拮據(jù),仍不忘周濟他人。當時有一位廣東籍詩人名叫廖平子,恬淡高潔,不屑鉆營,家無隔夜之糧。廖平子時常將他寫的詩作呈蔡元培。蔡元培知道廖平子生活清貧,即贈廖法幣拾元,每月皆然,歷數(shù)年而不斷……
蔡先生的豪情出于至誠。我們由蔡元培的態(tài)度可以試圖接近這樣一位圣賢的心地。美國著名哲學家杜威曾說:“拿世界各國的大學校長來比較一下,牛津、劍橋、哈佛、哥倫比亞等,這些校長中,在某些學科上有卓越貢獻的,固不乏其人;但是,以一個校長身份,能領(lǐng)導那所大學對一個民族、一個時代起到轉(zhuǎn)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外,恐怕找不出第二個?!辈滔壬呢暙I可謂大哉。恩格斯曾稱贊但丁,“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jié)和現(xiàn)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志的”。我們看蔡元培先生在傳統(tǒng)中國與現(xiàn)代中國轉(zhuǎn)折中的位置,庶幾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