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桐 陳亮
1.1 內涵
奧林匹克運動是在奧林匹克主義這一哲學思想指導下進行的社會運動,即通過體育運動與教育和文化的結合促進人的核心發(fā)展,進而促進一個維護人尊嚴的、和平社會的建立。[1]奧林匹克運動起源于教育?,F(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之父顧拜旦,在復興奧運會之初,便將教育功能定義為奧林匹克的核心價值,他認為體育要從思想和情操上培育和教育人,而不僅是肢體運動。奧林匹克教育的核心是對奧林匹克主義的傳播。
1.2 特點
奧林匹克教育是一種新的教育形式,強調動態(tài)活動和參與。它包含廣泛的體育思想,奧林匹克精神、理念,體育哲學與美學,著眼于人的平衡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
在冬奧會背景下,奧林匹克教育的特點是與冰雪運動相結合,融入冰雪文化,通過理論、體驗等形式對民眾進行體育思想和冰雪運動的文化普及。通過奧林匹克教育,讓更多人了解體育精神,感受冬季運動的激勵,增強對冰雪文化的認知。
1.3 價值
奧林匹克教育的價值是通過參與,使人感受到體育為身心帶來的解放,由此熱愛運動、享受運動中的自信與快樂。[2]與夏奧會不同,冬奧會對于氣候和環(huán)境的特殊要求,能夠使得體現(xiàn)著“堅持”、“拼搏”、“頑強”等品質的奧運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對參與者有更深刻的勵志作用。
冬季運動開展地多以自然為舞臺,皚皚白雪、蔚藍天空正是冬奧賽場的經典背景。例如在崇禮,人們參與戶外滑雪,正是融入自然的過程,也是利用優(yōu)越的自然環(huán)境彰顯“綠色奧運”理念的絕好機會,是舉辦地自然特征與奧運理念的結合。
2.1 特征
大眾性。休閑體育文化被定位于大眾文化范疇,是由大眾文化本身的特點和休閑所具有的功能和價值決定的。[3]休閑體育是全民都可以參與的體育活動方式,受眾群體廣泛。休閑體育不受民族、地域限制,任何人都可以根據(jù)喜好自主選擇,進行休閑體育活動。
多元性。由于大眾的廣泛參與、開展休閑體育活動的方式各異。由不同運動項目、運動體驗共同形成的休閑體育文化內容豐富,同時也能夠反作用于大眾,提供多元的休閑體育文化體驗。
地域性。因自然環(huán)境差別,不同地區(qū)產生休閑體育文化的運動項目不同。如東北地區(qū)特有的冰雪資源,使冰雪項目相對盛行;南部沿海城市氣候溫和,沖浪、賽艇等運動較常見。另外,歷史文化等人文因素使草原地區(qū)流行賽馬、射箭等。
2.2 我國休閑體育文化發(fā)展基礎
大眾對休閑體育的參與度。參與是形成文化的基礎,休閑體育在我國已經興起,參與人群日益擴大,但在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休閑體育設施和場所的不足,使得民眾缺失參與休閑運動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影響休閑體育文化的建立和傳播。
大眾對休閑體育的認知度。文化要在整個群體具備一定認知的前提下才能得以建立。盡管很多人已經參與到休閑體育當中,但對休閑體育的認識只限于鍛煉、健身。對于休閑體育文化沒有概念,甚至對于休閑體育也沒有了解,與大眾體育的混淆十分常見。因此休閑體育文化的重要性應被認知。
3.1 豐富休閑體育文化的內容
冰雪項目在我國有著悠久歷史,但并未盛行。很多人在冬季習慣“貓冬”,不進行體育活動。冬奧背景下的奧林匹克教育,將圍繞“帶動三億人上冰雪”的政策,著重強調冰雪項目對人的體質、精神、品質等的塑造,培養(yǎng)更多熱愛冬季運動的人群。在冬奧文化、冰雪項目文化的傳播過程中,冰雪運動將受到更多人喜愛,成為人們冬季的休閑選擇。冰雪文化也會是休閑體育文化的重要部分,豐富休閑體育文化的內容。參與冰雪運動,能夠增強大眾對于休閑體育文化的理解,為休閑體育文化的建立和傳播注入活力。
3.2 促進體育回歸本質
體育的實質很無形,需要通過親身參與才能夠感受和獲得,它是一種快樂的體驗,本質功能是滿足人的消遣、娛樂、自我激勵等精神需求。是竭盡全力、超越自我的價值體現(xiàn)。[4]休閑體育的本質是回歸到生活和運動本身,為人提供心靈釋放。奧林匹克主義謀求體育運動與文化、教育的融合,創(chuàng)造一所以奮斗為樂、發(fā)揮良好榜樣的教育作用,并以尊重基本公德原則為基礎的生活方式。奧林匹克教育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參與,使人感受到體育的美與尊嚴、快樂,從而培養(yǎng)人的終身運動習慣。
對于大眾而言,競技不是個人參與運動的目的,休閑體育的自由本質與奧林匹克教育所倡導的關注人自身發(fā)展具有共通之處。促進體育回歸本質,是奧林匹克教育與休閑體育文化的契合點。奧林匹克教育在全社會的深入,能夠成為體育休閑開展的助力,使大眾逐步樹立休閑體育的文化意識,避免休閑體育低俗化、時尚化與異化。[3]
3.3 影響大眾休閑體育觀
奧林匹克精神的實質是互相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在冬奧帶動下,許多人因為熱愛冰雪運動而建立冬季運動觀念。大眾在冰雪運動的參與中強健體魄,享受體育帶來的精神激勵,實現(xiàn)個人品質的發(fā)展,收獲友誼與快樂,正是奧林匹克價值的追求。這與休閑體育本身所強調的“自由活動”是相通的。
正確的休閑體育觀休閑體育觀是使體育回歸本身的自由、多元,回歸真實的生活語境。[5]休閑體育不具備競技性,但也不是單純的娛樂,不是精英階層的時尚,而是社會經濟、文化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對每個人運動意識的喚醒。
3.4 培養(yǎng)青少年對休閑體育文化的認知
青少年不僅是備戰(zhàn)冬奧的重要力量,也是未來參與休閑體育的主要群體,他們的理解和認知影響休閑體育文化的發(fā)展。我國學校體育課過度注重“體”,強調技巧,學生缺少對體育內涵的認識。奧林匹克教育能夠幫助樹立“自我超越、竭盡全力”的觀念。從項目特征和環(huán)境上看,冰雪運動也是對青少年身心智的鍛煉。對他們在學校之外的運動習慣產生影響。即使離開學校,也能夠積極參與休閑體育,參與體育運動。利用奧林匹克教育的作用,使青少年成為完善休閑體育及文化的推動力。
4.1 結論
休閑體育在我國的發(fā)展需要建立文化內涵。休閑已經逐漸成為人們的生活方式,然而面對文化意識淡薄,信息娛樂化、庸俗化的社會現(xiàn)狀,休閑體育需要建立獨有的文化內涵,促進體育回歸本質,回歸生活。
奧林匹克教育與休閑體育文化的契合點有助于帶動大眾參與休閑體育、理解體育的實質。并且在全民健身、健康中國背景下,培養(yǎng)運動習慣,讓運動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4.2 建議
探索休閑體育與奧林匹克教育的結合形式。利用大眾冰雪賽事、冰雪進校園等途徑,傳遞奧林匹克理念。同時讓人們意識到,休閑體育的實質是無形的,需要有文化和內涵的注入,才能使休閑體育發(fā)揮作用,實現(xiàn)它的真正價值。
政策層面重視奧林匹克教育的推廣和休閑體育文化的建設,建立獨特的休閑體育文化標簽。通過政府、企業(yè)等多方力量,結合冰雪運動和冬奧文化,帶動大眾參與冬奧,參與休閑體育。
參考文獻:
[1] 任海. 奧林匹克運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3.
[2] 裴東光.裴東光奧林匹克研究文集[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2:89.
[3] 賴永泉.文化視野下的休閑體育觀[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7,27(1).
[4] 馬惠娣. 人類文化思想史中的休閑——歷史、文化、哲學的視角[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3(1):55-65.
[5] 鐘俊. 基于休閑視域的奧林匹克意蘊解讀[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5,31(3).
[6] 裴東光.裴東光奧林匹克研究文集[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2:124.
[7] 齊震.“人文奧運”理念對中國休閑體育的影響[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9,17(7).
[8] 詹華寧. 休閑體育內涵辨析[J].體育學刊,201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