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揚州學(xué)派名家朱彬交游補考

    2018-01-27 11:32:39
    天中學(xué)刊 2018年3期
    關(guān)鍵詞:古文

    程 希

    (揚州大學(xué) 文學(xué)院,江蘇 揚州 225002)

    揚州學(xué)派名家朱彬(1753―1834年),字武曹,號郁甫,江蘇寶應(yīng)人,乾隆六十年(1795年)舉人。朱彬著有《禮記訓(xùn)纂》49卷、《經(jīng)傳考證》8卷、《游道堂集》4卷等。《清史稿》卷481、《清史列傳》卷69等均有其傳。支偉成《清代樸學(xué)大師列傳》將其歸為皖派經(jīng)學(xué)家之列,但關(guān)于其卒年則誤記為 81歲①,實則朱彬享年 82歲。關(guān)于朱彬之詳細生平,寶應(yīng)朱氏后人,朱彬六世孫朱慶裴編纂有《朱彬先生年譜》②一書。該書為朱彬首部年譜,其篳路藍縷、開辟榛莽之功自不容忽視,但作為首創(chuàng)之作,疏誤脫漏之處亦為數(shù)不少,筆者曾撰文略加更正③。對于朱彬之交游情況,藍瑤《朱彬交游考述》一文初步予以探討,得劉臺拱、王念孫、王引之、李惇、汪中、邵晉涵 6人④,后來在其碩士論文第一章第二節(jié)“朱彬的交游”中增加汪喜孫 1人⑤,但兩者相加不過7人,且基本限于其友朋一輩,未能全面反映朱彬畢生交游之概況,未免有遺珠之憾。有鑒于此,筆者重新梳理相關(guān)文獻,對朱彬交游情況補苴缺漏,另考得喬億、朱賽、賈田祖、范鏊、葉世倬、吳瑭、陸繼輅等7人,當為考察朱彬詩學(xué)觀、古文觀、理學(xué)觀乃至醫(yī)學(xué)觀之重要材料。今按其年齒先后為次臚列如下,使讀者對朱彬之生平學(xué)行有更清晰、全面的認識,對于深化揚州學(xué)派個案研究及寶應(yīng)朱氏家學(xué)研究當不無裨益。

    一、喬億

    喬億(1702―1788年),字慕韓,號劍溪,江蘇寶應(yīng)人,喬萊孫、喬崇修子,善談?wù)?,以國學(xué)生應(yīng)棘闈試,不售,輒棄去,專肆力于詩,其五言宗漢魏,其近體亦不屑作大歷后語。時沈德潛主東南壇坫,海寧查氏以詩鳴浙西,億與之游,頗能自樹一幟。喬億著有《元祐黨籍傳略》《暮齒宜鑒錄》《藝林雜錄》《小獨秀齋詩》《窺園吟稿》2卷附《江上吟》1卷、《三晉游草》1卷《附錄》1卷、《夕秀軒吟草》1卷附《惜余存稿》1卷、《劍溪文略》1卷、《時燕石碎編》1卷、《劍溪外集》1卷、《素履堂稿》1卷、《小獨秀齋近草》1卷、《集古》1卷、《古詩略》《蘭言集》《大歷詩略》6卷、《杜詩義法》2卷、《劍溪說詩》2卷《附錄》1卷、《杜詩偶評》《詩蒙記》《王孟韋柳詩評》《喬劍溪遺集》等。乾隆六十年(1795年)朱彬曾為

    喬億遺著《蘭言集》作序。喬億乃朱彬祖父一輩,以詩名江淮間,并以此提攜后學(xué),邑中人士多以其為師,朱彬伯父宗光、叔父宗大皆終身受業(yè),朱彬父宗贄亦常向其請教詩藝。朱彬少時亦曾以詩向喬億請教:“憶童稚時以詩請業(yè),翁謬許為可從事于古,或有言于翁者曰:‘朱氏子,其父方教以帖括,將以求科取名。先生顧以詩教,毋乃盭乎?’翁笑不應(yīng)。越日,余再以詩進,翁正告之曰:‘吾視子之材,方期以大且遠者。慎毋以詩自汩?!嘤谑倾と徊桓覟樵??!盵1]613朱彬本來有很好的詩歌天賦,其晚年曾說:“予束發(fā)即好詩。時侍先祖,命題構(gòu)思,每成一詩,先祖輒色喜?!盵1]615但世重科名,朱彬之父希望其攻習(xí)時文,邑人亦以此提醒喬億,喬億因之不便勉強,本也可以理解,但由此導(dǎo)致朱彬自此不再作詩,至今無一首詩傳世,卻不免有所遺憾。朱彬后來也曾有悔意:“迄今三十年……因復(fù)自悔,假而少即肆力于詩,親得翁之指授,庶幾萬一有所成就,廁名篇末,有余慕焉,為慨焉三嘆而識之?!盵1]613朱彬最終雖未能成為一位詩人,但他對詩歌卻自始至終保持著熱愛,也從未放棄過對詩藝的鉆研。他廣泛涉獵大量古今詩作,對先祖中有朱應(yīng)登、朱曰藩、朱克生等著名詩人引以為傲,稱“吾邑本風雅之宗,而吾家實開其先”[1]617–618,并自覺承擔起傳風續(xù)雅、不使斷絕的責任,不僅搜集大量清初至清中葉同里詩人詩作匯編而成《白田風雅》24卷,還撰有詩文評類著作《游道堂詩話》,除此之外還為不少親友及前輩詩人如朱應(yīng)辰、喬億、朱賽、葉世倬等人詩集作序、跋⑥。從中不難看出朱彬著意保存鄉(xiāng)邦文獻、闡揚先賢流風遺韻之良苦用心,亦可見其在詩歌上造詣匪淺,值得重視。究其原因,除受家風家學(xué)的熏陶浸染之外,同邑前輩詩人喬億、朱賽等的關(guān)愛提攜亦不可忽視?!栋滋镲L雅》收喬億詩61首,為諸人之冠,足見朱彬?qū)ζ渫瞥?。《游道堂詩話》評其詩曰:“先生詩早宗六朝三唐,晚歲肆力于杜。自少至老,無一日去書。與沈尚書德潛、沈光祿起元為忘年交。然詩品清高深穩(wěn),不難上掩古人,不因揄揚而重也?!盵2]353此外,朱彬還在《劍溪先生墓表》中再次追憶其18歲時以詩向喬億請教的情景,喬億勉勵他:“以子之材,當務(wù)其大且遠者,詩非所以涃吾子。”而朱彬也自稱“余輟詩不為而求六藝自茲始”[1]634??梢娭毂?qū)Υ耸掠洃洩q新,難以忘懷。喬億對邑中后學(xué)最為喜愛者為朱彬及劉臺拱二人,曾對二人囑托:“吾老矣,身后茫昧不可知,唯賴子與端臨爾。”[1]634既有以詩文相托付的信任,又有對二人的殷殷期望。喬億卒后30年,朱彬猶念念不忘當年重托,親撰墓表,表彰其嘉言懿行,足見喬億其人對朱彬影響之深遠。

    二、朱賽

    朱賽,字祈年,號佛景,又號南樓、諸生,居?xùn)|鄉(xiāng)界淘溝,足跡不輕涉城市,閉門課子,以吟詠自適,與苗莊、胡豳、劉玉堂、郭楷等為詩友,著有《屠蘇集》《青苔居士集》《蘗樹山莊集》《佛影集》《南樓雜詠》《黯然集》等。朱彬在《白田風雅》中將其與喬億共列第11卷,收其詩17首?!队蔚捞迷娫挕吩u曰:“南樓先生為副使公嘉會之裔,與吾族通譜最久。少時于途次見之。時吾邑稱詩者喬劍溪先生外惟先生可肩隨。喬孤介,少與先生由由與偕。邑后輩多宗仰之。身后其家秘其稿不以示人,僅從友人齋中所傳暨其次孫所記憶鈔錄者以見一班,后得其全稿,所錄無一存者,則散佚者甚多也?!盵2]359道光五年(1825年)朱彬為朱賽遺集作序,將其與喬億并稱。而朱賽對朱彬亦頗賞識,對其期許有加,朱彬回憶道:“彬幼年侍先祖,遨游市中,途遇先生,見先祖,正立拱手。先祖命揖,先生執(zhí)余手曰:‘聞汝頗有志乎古,暇時蓋過我?!噱已膊桓覍?。”[1]614朱彬祖父澤代卒于乾隆三十六年(1767年),是年朱彬14歲,蓋朱賽與朱彬交接當在1767年之前。朱賽與朱彬分屬界淘朱氏與朱翁朱氏兩支后裔,兩家雖非同族,但自明代開始即交往密切,情誼甚篤。明朱嘉會與朱應(yīng)登同舉進士,遂聯(lián)譜牒,至清初朱賽祖父與朱彬曾祖“以詩投契,情好尤篤,以故兩家子弟歡若一族”[1]614。而朱彬后來雖未能以詩名世,但卻成為揚州學(xué)派經(jīng)學(xué)名家,也算不辜負朱賽對他的一番厚望。

    三、賈田祖

    賈田祖(1714―1777年),字禮耕,號稻孫,清高郵人,乾隆時廩生,好學(xué),多所瞻涉,喜《左氏春秋》,未嘗去手,旁行斜上,朱墨爛然,著作凡三千余篇,清雄博奧,見者驚為奇才。賈田祖

    性耿直,與同邑李惇、王念孫及從弟成祖友,皆善飲,酒酣,輒鉤析經(jīng)疑,間以歌詩,往牒舊聞,泛演旁出,雅噱風生,《清史稿》有傳,著有《春秋左氏通解》、《稻孫詩集》4卷、《容瓠軒詩鈔》4卷、《禮耕存稿》1卷等?!顿浝舨可袝舾χ旃怪俱憽罚ㄒ韵潞喎Q《墓志銘》)載朱彬“年十八,補諸生,與高郵賈稻孫田祖、李孝臣惇、江都汪容甫先生中諸先生為友,皆閎洽才而鉤貫經(jīng)史”[3]581–583。藍瑤《朱彬交游考述》一文對李惇、汪中與朱彬之交往情況有所述及,唯獨不及賈田祖。二人定交之年朱彬18歲,該年當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賈田祖長朱彬39歲,是年已經(jīng)57歲,兩人算得上忘年交。汪喜孫撰《容甫先生年譜》中引朱彬語有言及賈田祖者:“賈君以詩名,世人謂容甫之學(xué)出于賈稻孫,誤也。”[4]可見朱彬比較認可賈田祖的詩歌成就。但賈田祖在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即去世,兩人相交不過7年,故所存來往資料無多。賈田祖長于《春秋》學(xué),朱彬則于禮學(xué)用力較深,其《禮記訓(xùn)纂》及《經(jīng)傳考證》等書亦未見有引賈田祖論說者。但可以肯定的是賈田祖作為揚州學(xué)派早期代表人物,在諸同好中年輩又最長,無疑具有很強的向心力及號召力,聯(lián)系上文朱彬放棄作詩而專力于經(jīng)學(xué)亦在此年,則賈田祖由文學(xué)而樸學(xué)的學(xué)術(shù)經(jīng)歷對朱彬無形中的感召作用是無疑的。

    四、范鏊

    范鏊(1743―1802年),字叔度,號攝生,順天府大興人,原籍江蘇上元,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進士,選庶吉士,歷任刑部貴州司主事、湖廣司員外郎、陜西司郎中、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浙江司郎中、鴻臚寺少卿、通政使司副使、光祿寺少卿監(jiān)盧溝橋賑務(wù),曾四充會試同考官,典湖北、四川等省鄉(xiāng)試。朱彬與范鏊定交當在嘉慶三年(1798年),《墓志銘》載朱彬:“簡淡寡交游,嘗居京師,足不履貴人門,惟與王觀察石臞、邵學(xué)士二云、范光祿叔度三先生以文章道義相愛重。”[5]710對王念孫、邵晉涵二人,藍瑤《朱彬交游考述》已有述及,獨于范鏊語焉不詳,或因資料不足所致。范鏊于 4年之后的嘉慶七年(1802年)去世,則兩人交往時間較賈田祖更短。另據(jù)《墓志銘》交代,朱彬長女適大興廩貢生江西候補府經(jīng)歷范承英,而朱珪所撰范鏊墓志銘載,鏊二子一名準,一名潤,字號則未詳⑦。承英是否為范鏊子嗣尚不可考,但至少應(yīng)是范氏族人,寶應(yīng)朱氏與大興范氏締結(jié)姻親之好,則朱、范二人并非泛泛之交。

    五、葉世倬

    葉世倬(1752―1823年),字子云,號健庵,江蘇上元人,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舉人,四十八年(1783年)充《四庫全書》館謄錄,五十年(1785年),議敘知縣,分發(fā)四川,后歷任嘉興乍浦同知、湖北德安府同知、陜西西安府同知、興安府知府、福建延建邵道、臺灣道、江西按察使、山西布政使、山西巡撫、福建巡撫兼署閩浙總督,身后入陜西名宦祠、鄉(xiāng)賢祠,著有《健庵日記》《四錄匯抄》《退思堂詩文集》等,主修《續(xù)興安府志》8卷。寶應(yīng)朱氏與上元葉氏乃世交,朱彬之父宗贄與葉世倬之父均官即相友善,均官曾任寶應(yīng)主簿,并延請宗贄教其二子(即世經(jīng)、世倬兄弟)。朱彬在《葉健庵六十壽序》中稱“余之友未有先于健庵者,年十三四時健庵師事先君子……”[1]623可見二人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左右即已結(jié)交,后來兩家又結(jié)為兒女親家,世倬長女嫁朱彬次子士達,婚姻洽比,情好日篤,兩家關(guān)系更進一步。朱彬晚年深情回憶二人于嘉慶三年(1798年)的交往情形:“戊午,余赴禮部試,君亦守選北上,驅(qū)車并行,至京同寓櫻桃斜街。寒夜擁爐,論今道古,漏下三鼓始就寢。平生朋友之樂,無逾斯時者?!盵1]623今《游道堂集》卷2尚留存有朱彬致葉世倬書信1通,約略可見二人論學(xué)情形。在信中朱彬敞開心胸,縱論古今,臧否人物,抨擊陸、王,推崇朱子,甚至對于友人李惇排斥理學(xué)的偏頗之舉亦直言不諱予以指正,頗能反映朱彬本人的學(xué)術(shù)宗尚。正是因為將葉世倬視為知己,故而才會無話不談,直抒胸臆,表達自己對各家各派的真實看法。此外朱彬還為世倬詩集作序,稱其詩“深造自得,出入于樂天、子瞻、務(wù)觀諸家”[1]615。朱彬本來戒詩不做已數(shù)十年,及至世倬以詩囑其點定,“予性到,間一屬和,忘其前戒”[1]615,蓋因性情投合、不由自主,二人相交之融洽無間可見一斑。至世經(jīng)、世倬兄弟相繼辭世,朱彬又為二人分別撰寫碑銘,述其實績、表其德行。在朱彬所交往的友人當中,其論交之久、往來之頻繁、情誼之深篤者無過于葉世倬。

    六、吳瑭

    吳瑭(1758―1836年),字配珩,號鞠通,清江蘇淮安府山陽縣人,清代著名醫(yī)學(xué)家。吳瑭年19其父即久病不愈而逝,其遂有志于醫(yī)學(xué),但家貧,乃棄舉子業(yè),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赴京師,時四庫館開,傭書以自給,得以博覽醫(yī)學(xué)名著,自此醫(yī)道精進。乾隆五十八年(1793)京師瘟疫流行,經(jīng)誤治而死者,不可勝數(shù),瑭以溫病法救治,存活者甚眾,名聲大噪,自此步入醫(yī)林,長期在京行醫(yī)。吳瑭對溫病研究深刻,創(chuàng)溫病三焦辨證理論體系,被后世譽為清代溫病四大家之一,著有《溫病條辨》6卷首1卷、《醫(yī)醫(yī)病書》、《吳鞠通醫(yī)案》4卷。嘉慶十六年(1811年)朱彬在京師與吳瑭定交,得觀其《溫病條辨》,大為贊賞,欣然為之作序,稱其“自溫而熱而暑而濕而燥,一一條分縷析,莫不究其病之所從生,推而至于所終極;其為方也約而精,其為論也閎以肆,俾二千余年之塵霧,豁然一開。昔人謂仲景為軒岐之功臣,鞠通亦仲景之功臣也?!盵6]1除此之外,朱彬還對全書一一批閱點評,據(jù)筆者統(tǒng)計,其評語至少有179條之多,皆簡明扼要之語,少者一二字,多者亦不過數(shù)十字。朱彬?qū)氰┐藭H為推崇,比如卷一中評《辛涼平劑銀翹散方》云“妙甚”,評該方之“方論”云“要著”“精能之至”“著眼。止此二語,沾丐后學(xué)無窮矣”[6]16–18等,亦可見出朱彬雖不以醫(yī)學(xué)名世,然對醫(yī)道頗有研究,醫(yī)學(xué)修為亦非同小可。否則以其樸學(xué)家的身份,必定不會妄施丹黃,輕易為《溫病條辨》作批點。朱彬82歲而卒,在揚州學(xué)派諸學(xué)人中算得上高壽,應(yīng)與其本人通醫(yī)道不無關(guān)系。值得一提的是,朱、吳二氏的友誼延及后輩,朱彬長子朱士彥與吳瑭亦為知交,士彥曾撰《吳鞠通傳》,載吳氏《醫(yī)醫(yī)病書》一書,稱其“居心仁厚,篤于故舊,與人能盡言,處事悉當……豈獨精于醫(yī)哉?”[7]

    七、陸繼輅

    陸繼輅(1772―1834年),字祁孫,別號小元池居士、修平居士,江蘇陽湖人。繼輅幼孤,生母林嚴督之,非其人,禁勿與游,甫成童,出應(yīng)試,得識丁履恒,歸告母,母察其賢,始令與結(jié),其后益交莊曾詒、張琦、惲敬、洪飴孫輩,學(xué)日進。其乃嘉慶五年(1800年)舉人,選合肥訓(xùn)導(dǎo),以修《安徽省志》敘勞,遷貴溪令,三年引疾歸。繼輅儀干秀削,聲清如唳鶴,不以塵務(wù)經(jīng)心,惟肆力于詩,其詩清溫多風,如其人也。常州自張惠言、惲敬以古文名,繼輅與董士錫同時并起,世遂推為陽湖派,與桐城相抗。繼輅著有《崇百藥齋文集》20卷、《續(xù)集》4卷、《三集》12卷、《合肥學(xué)舍札記》12卷、傳奇《洞庭緣》、《秣陵秋》(與莊逵吉合撰)等?!肚迨犯濉肪?86、《(光緒)陽湖武進縣志》卷26均有傳。朱彬《游道堂集》卷2有《與陸祁孫書》1通,在信中朱彬為陸繼輅暢論為文之道,品評各家得失,頗為宏通。信中交代,朱彬13歲時讀方苞古文,推崇備至,認為其為北宋諸家之后第一,后來經(jīng)表兄劉臺拱推薦讀歸有光《震川文集》,又得清初作家宋犖所選《國朝三家文鈔》讀之,按圖索驥,又遍讀侯方域《壯悔堂文集》、魏禧《魏叔子文集》、汪琬《鈍翁類稿》三家原著。朱彬認為,“叔子廉悍非常,而少儒者雍容氣象;朝宗倜儻,而文氣未能調(diào)適;鈍翁近之矣,而緩弱抑又甚焉”[1]610,皆不甚洽于心。朱彬自言及至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赴泰州應(yīng)試,與汪中定交,其古文得到汪中贊許,治古文自此始。此后朱彬廣泛涉獵南宋以后之文,認為“皆懦鈍不中法”,40歲之后讀姚鼐、劉大櫆之文,以為皆不如歸有光及方苞,而在歸、方兩家之中,認為“震川文似平衍,而寬博有余之氣勝;方望溪峭蒨近介甫,而紆余委備實遜震川”[1]610,以為歸有光更勝一籌。朱彬?qū)ν糁械奈恼略u價很高,謂其“風發(fā)泉涌,雄厲凄清。碑銘頗效柳子厚,瑯瑯可誦,其序事之文亦甚謹嚴。自孟堅而下逮六朝人,擷其菁英,入其奧窔”[1]610,但對汪中“詆宋人為不足學(xué)”及方苞“謂東漢以后之文為衰,必胎息《左》、《史》,具體韓、歐,始可為古文”[1]610的看法卻絕不茍同,主張對歷代散文博觀約取、兼收并蓄,摒棄門戶之見。至道光六年(1826年)左右朱彬通過陸繼輅友人薛畫水得觀陸氏所編《七家文鈔》⑧,得知陸氏亦治古文,于是讀其文集,認為其“與姚、劉諸君子相類似”,將其與姚鼐、劉大櫆等桐城派名家相提并論,并對其寄予厚望,“由是而之焉,歸、方不足多也”[1]610,認為其繼續(xù)努力當可追攀歸有光、方苞兩家。此外朱彬還對治經(jīng)學(xué)者疏于研習(xí)古文的現(xiàn)象頗有微詞,信中稱“斯道之難成,久矣!劉古塘云:‘人皆可以為堯、舜,而不可以為班、馬?!搜灾镣?,而實有至理。某求友于天下,方今稽經(jīng)諏古以及六書九數(shù)之學(xué),上掩古人者多矣,而成學(xué)治古文者實鮮。豈材固不可以強而有邪,抑劉君之言信而有征也。”[1]610他感嘆樸學(xué)家在稽經(jīng)諏古、鉆研六書九數(shù)方面固然有超越前人之處,但“成學(xué)治古文者實鮮”,繼而發(fā)出“豈材固不可以強而有邪,抑劉君之言信而有征也”的疑問,既一針見血地指出樸學(xué)家學(xué)術(shù)成就的局限與不足,又以身作則,終身研治古文并倡導(dǎo)樸學(xué)家重視古文以繁榮創(chuàng)作。無怪乎汪中亦稱贊其在古文上的實績:“治經(jīng)者固多,文章則無作者,故君于文用力尤深?!盵8]后來曾國荃為朱彬《游道堂集》作序,肯定朱彬“工于文”,符合實際,確非諛辭。在信末朱彬還說“某衰老無似,唯好古文之心孜孜弗怠”[1]610,并向繼輅索求其《崇百藥齋文集》及姚鼐所編《古文辭類纂》??梢娖溲辛?xí)古文之熱情自少至老,始終不減。

    注釋:

    ① 詳見支偉成著《清代樸學(xué)大師列傳》(岳麓書社1998年版)第106頁。

    ② 朱慶裴編纂《朱彬先生年譜》,中國科學(xué)文化出版社2015年版。

    ③ 詳見筆者拙文《〈寶應(yīng)朱氏世代事略〉〈朱彬先生年譜〉指瑕》(《阜陽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17年第4期)第66―70頁。

    ④ 詳見藍瑤《朱彬交游考述》(《文教資料》2007年3月號上旬刊)第73―75頁。

    ⑤ 詳見藍瑤《朱彬〈禮記訓(xùn)纂〉研究》(南京師范大學(xué) 2007年中國古典文獻學(xué)專業(yè)碩士論文)第6―10頁。

    ⑥ 分別為《跋逍遙館漫鈔》《蘭言集序》《宗老南樓先生詩序》《葉子云詩序》,見《游道堂集》卷二。

    ⑦ 詳見朱珪《知足齋文集》卷五《光祿寺卿范君墓志銘》(《清代詩文集匯編》第 376冊)第710頁。

    ⑧ 七家分別為劉大櫆、張惠言、惲敬、方苞、姚鼐、朱仕倫、彭績。

    [1] 朱彬.游道堂集[G]//清代詩文集匯編:第43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 朱彬.白田風雅[G]//揚州文庫:第82冊.揚州:廣陵書社,2015.

    [3] 朱為弼.蕉聲館文集[G]//清代詩文集匯編:第50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4] 汪中.新編汪中集[M].田漢云,點校.揚州:廣陵書社,2005:13.

    [5] 朱珪.知足齋文集[G]//清代詩文集匯編:第37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6] 吳瑭.溫病條辨[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63.

    [7] 李劉坤.吳鞠通醫(yī)學(xué)全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9:135.

    [8] 支偉成.清代樸學(xué)大師列傳[M].長沙:岳麓書社,1998:106.

    猜你喜歡
    古文
    綠豆發(fā)芽(小古文版)
    中古文學(xué)劄叢之二(五題)
    國學(xué)(2021年0期)2022-01-18 05:58:20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稱象
    從上古文獻看白一平—沙加爾上古音構(gòu)擬
    衛(wèi)靈鶴之古文篆額考
    讀《隸定古文疏證》札記
    天文學(xué)偵探系列——古文中的玄機
    閑話中國“古文青”
    現(xiàn)學(xué)現(xiàn)賣的小古文
    普洱| 汝南县| 闽侯县| 民县| 永川市| 罗平县| 马边| 东城区| 宜君县| 东辽县| 广丰县| 梓潼县| 六枝特区| 博客| 庆城县| 天津市| 关岭| 柯坪县| 塔城市| 察隅县| 左贡县| 普兰县| 云浮市| 绥棱县| 台北市| 济宁市| 虹口区| 东丰县| 炎陵县| 通化县| 济阳县| 永济市| 合江县| 丰城市| 左云县| 贵定县| 松江区| 宁德市| 富川| 舟山市| 台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