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文成 遼寧省撫順市第三醫(yī)院 (遼寧 撫順 113006)
內(nèi)容提要: 目的:探討腹腔鏡、胃鏡聯(lián)合治療早期胃癌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期間治療的60例早期胃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均分為兩組,對照組為開腹手術,觀察組為腹腔鏡、胃鏡聯(lián)合根治術,對比兩組治療情況。結(jié)果:觀察組的手術時間高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6.67%,低于對照組的33.33%,統(tǒng)計學有意義(P<0.05)。結(jié)論:腹腔鏡、胃鏡聯(lián)合治療早期胃癌的應用效果顯著,降低了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減少了術中出血量,縮短了治療時間,值得應用。
胃癌為臨床上常見惡性腫瘤疾病,也為典型消化系統(tǒng)病癥,該疾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非常高,對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和生存質(zhì)量有著嚴重的負面影響,針對該疾病的治療,越早越好,治療越早,患者的5年后的生存率最高,一旦錯過了早期的治療,患者的生存率非常低,應給予重視,手術治療為該疾病的常用方法,不同的手術方法,療效和預后存在一定差異性,如何選擇手術方法成為了關鍵所在[1,2]。本文為探討腹腔鏡、胃鏡聯(lián)合治療早期胃癌的應用效果,特選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期間治療的60例早期胃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期間治療的60例早期胃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均分為兩組,每組30例,其中,對照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在31~65歲,平均(44.21±1.25)歲,病灶位置:胃體部腫瘤患者8例、全胃腫瘤患者4例、賁門和胃底部腫瘤患者10例、胃竇部腫瘤患者8例,腫瘤分型:I型患者5例、II型患者15例、III型患者10例;觀察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在31~66歲,平均(44.26±1.24)歲,病灶位置:胃體部腫瘤患者7例、全胃腫瘤患者5例、賁門和胃底部腫瘤患者11例、胃竇部腫瘤患者7例,腫瘤分型:I型患者6例、II型患者16例、III型患者8例。兩組在(年齡、病灶位置、腫瘤分型、性別)等資料方面,統(tǒng)計學無意義(P>0.05)。納入標準:依據(jù)WHO中關于早期胃癌的診斷標準[3],確診為早期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嚴重器官功能不全者;排除精神疾病者;排除手術禁忌者;排除不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全身免疫性疾病者。
對照組為開腹手術,應用B超等對患者的基本病況進行探查、確診,充分掌握,然后制定開腹手術計劃,切口選取患者上腹正中,術前麻醉處理,麻醉藥物生效后,在切口位置實施開腹處理,充分暴露出病灶位置,將通往患者胃腸道的血液系統(tǒng)結(jié)扎操作,然后將患者的結(jié)腸前系膜、肝左葉三角韌帶、大網(wǎng)膜、需要切除的淋巴結(jié)實施分離操作,從患者的賁門實施,對神經(jīng)實施切斷,再實施食管空腸吻合術,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密切觀察,做好相應記錄[4]。
觀察組為腹腔鏡、胃鏡聯(lián)合根治術,對患者的基本資料進行充分掌握,術前引導患者平臥,術前麻醉,生效后,氣管插管處理,為患者建立人工氣腹,氣腹壓力控制在12~14mmHg,再建立觀察孔和操作孔,置入腹腔鏡和胃鏡,在胃鏡的輔助下,對腫瘤實施標記操作,應用胃鏡對腫瘤的大小、位置進行確診,找到患者的食管,將食管切斷后,全胃取出操作,完成操作后,對患者實施食管空腸吻合術,將切口縫合,完成縫合后,置入胃鏡對患者是否存在出血癥狀,一旦出現(xiàn)出血現(xiàn)象,應及時處理,未見出血現(xiàn)象,表明達到治療目的,確定無出血現(xiàn)象后,對患者的腹腔實施沖洗操作,置入引流管,3d后撤除引流管,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密切觀察,做好相應記錄[5]。
觀察兩組手術情況、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手術情況: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不良反應:切口感染、泌尿系炎癥、肺部感染、胸腔積液。
兩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進行比較,觀察組的手術時間(119.54±21.24)min高于對照組的手術時間(91.24±19.54)min,術中出血量(82.54±20.45)mL、腸功能恢復時間(25.24±8.65)h、住院時間(5.34±2.05)d低于對照組的術中出血量(125.56±19.65)mL、腸功能恢復時間(67.56±19.58)h、住院時間(9.05±2.75)d,統(tǒng)計學有意義(P<0.05)。且兩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67%和33.33%,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統(tǒng)計學有意義(P<0.05)。
胃癌作為臨床上典型的消化系統(tǒng)病癥,死亡率非常高,早期胃癌多為手術治療,傳統(tǒng)手術為開腹手術,雖然能將患者的病灶徹底切除,但是術中出血量大、術后恢復速度慢,極易產(chǎn)生各類不良反應,整體治療效果不甚理想,隨著我國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腹腔鏡、胃鏡的不斷完善,針對早期胃癌患者的治療,腹腔鏡聯(lián)合胃鏡切除術被廣泛應用,通過腹腔鏡聯(lián)合胃鏡的應用,在切口很小的基礎上,能準確的對患者的病灶位置、大小實施確診,相比于傳統(tǒng)開腹手術,術中出血量明顯減少,同時,切口較小,術后恢復速度更快,發(fā)生切口感染、泌尿系炎癥、肺部感染、胸腔積液等不良反應的概率更低,因此,在針對早期胃癌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在這些方法均能實施的基礎上,腹腔鏡聯(lián)合胃鏡切除術值得優(yōu)先選用[6]。
綜上所述,腹腔鏡、胃鏡聯(lián)合治療早期胃癌的應用效果顯著,降低了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減少了術中出血量,縮短了治療時間,腹腔鏡、胃鏡聯(lián)合根治術值得早期胃癌患者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