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鏡花水月”源流辨正

    2018-01-27 12:01:33李琳江蘇師范大學江蘇徐州221116
    名作欣賞 2018年24期
    關鍵詞:鏡花鏡花水月書證

    ⊙李琳[江蘇師范大學, 江蘇 徐州 221116]

    漢語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源于佛教文獻。朱瑞玟先生在《佛教成語》中指出:“在璀璨奪目的漢語成語群中,有五百余條與佛教有關,足見佛教文獻對漢語成語的影響?!薄扮R花水月”這一成語源自佛教比喻,“現(xiàn)在用來形容鏡中的花,水里的月,比喻虛幻的景象”。但筆者查證了多部辭書后發(fā)現(xiàn),綜合型辭書《辭源》《漢語大詞典》《現(xiàn)代漢語詞典》,成語辭書《新華語典》《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以及佛教辭書《俗語佛源》《佛教成語》,對此成語的本源及意義的解釋仍不盡相同,且筆者認為辭書所溯之源過晚。

    一、“鏡花水月”之語源

    “鏡花水月”原作“鏡像水月”或“水月鏡像”,在佛教文化和中土文化的相互影響下沉淀衍變?yōu)椤扮R花水月”或“水月鏡花”。由于形式多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各大辭書所引首例書證。筆者將辭書中出現(xiàn)的各種形式及其語源列出如下。其中,《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僅解釋了“鏡花水月”的意義,并未提供文獻參考。

    (一)辭書所溯之源

    1.鏡花水月

    作“鏡花水月”講時,《辭源》以明代周履靖錦箋記時期聞訃“鏡花水月難憑取,空惹愁千縷”,以及明代胡應麟《詩藪·內編五》“作詩大要不過二端:體格聲調、興象風神而已……譬則鏡花水月,體格聲調,水與鏡也;興象風神,月與花也。必水澄鏡朗,然后花月宛然”為首例書證?!缎氯A語典》則僅言“語出宋代黃庭堅《沁園春》詞”,并未列舉書證。《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則將“鏡花水月”含義分為兩類,比喻可望而不可即的虛幻景象時出自《沁園春》,比喻詩文空靈不著痕跡的風格意境時則將《詩藪》作為首例書證。

    2.水月鏡花

    作“水月鏡花”講時,《辭源》《佛教成語》《俗語佛源》均以明代謝榛《四溟詩話》(又名《詩家直說》)“詩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鏡花,勿泥其跡可也”為首例書證。《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則早于此,向前追溯到宋代向子諲《浣溪沙》:“水上月如天樣遠,眼前花似鏡中看。見時容易近時難。”

    3.鏡像水月

    《辭源》《佛教成語》所引例證為《鳩摩羅什法師大乘大義》,其中記錄了鳩摩羅什本人關于“性空”的這樣一段議論:“如鏡中像,水中月,見如有色,而無觸等,則非色也?!币馑际牵菏澜缟系囊磺惺挛?,都好像鏡子中的影像和水里的月影,看得見,摸不著,并沒有實體。

    4.水月鏡像

    《漢語大詞典》將唐代裴休《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方袍大達法師元秘塔碑銘》列為首例書證,“水月鏡像,無心去來;徒令后學,瞻仰徘徊”,用以比喻虛幻的景象或是空靈的詩境。

    《俗語佛源》中介紹《大日經》等佛經載有十喻:幻、陽炎、夢、影、乾達婆城、響、水月、浮浪、虛空花、旋火輪。并引《景德傳燈錄》卷十四:“三界六道,唯自心現(xiàn),水月鏡像,豈有生滅?”《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亦引此為首例書證。

    5.空花水月

    這一說法出自《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宋代無際道人《漁家傲》:七坐道場三奉詔,空花水月何時了?另還有《(明)袁宏道集·三〇·瀟碧堂集·六·再和散木韻(其二)》:白石青煙夢,空花水月詩?!?/p>

    (二)語源之再溯

    上述辭書中首引書證最早的為劉潔修《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晉代釋慧遠《鳩摩羅什法師大乘大義》:“如鏡中像,水中月,見如有色,而無觸等,則非色也?!?但筆者通過考察漢譯佛經,發(fā)現(xiàn)各大辭書所述“鏡花水月”的語源明顯偏晚。此成語中“鏡花”及“水月”為互不牽連的兩部分,可分別溯源,以更全面地了解其源頭及發(fā)展過程。

    1.“鏡花”之源

    “鏡花水月”中“鏡花”原作“鏡像”,佛經中并不僅有直接寫為“鏡像”,同時也有“如鏡中像”“若鏡中像”“如鏡像”等比喻表達式出現(xiàn),與“鏡像”意義相同。這種比喻表達式最早出現(xiàn)于東漢時期月氏國支婁迦讖大法師譯《般舟三昧經》卷一《行品》:“一切人如鏡中像,見一切佛如畫,一切從法行?!逼浜笪鲿x竺法護譯《光贊經》卷一:“若說經法曉練眾義,猶如幻化、野馬、水月、夢與影響,若鏡中像,勇猛無侶?!薄扮R像”一詞被獨立使用也早在西晉竺法護譯經《佛說大凈法門經》中出現(xiàn):“五陰鏡像像無所有,道如鏡像亦無所有?!薄扮R花”一詞北周庾信《夢入堂內詩》中就已出現(xiàn):“日光釵焰動,窗影鏡花搖?!边@里的鏡花指的是菱花鏡,常用來美稱鏡子,與“鏡像”并無聯(lián)系。佛經中出現(xiàn)“鏡花”大致始于唐代,仍沿用“鏡花”本義,唐輸迦婆羅翻譯《蘇悉地羯羅經》卷一:“所謂鏡花,并以粉藥散蓋,非因緣事。”至明代,佛教文獻中“鏡花”代替“鏡像”與“水月”相對為文,明曾鳳儀宗通《楞伽經宗通》卷五中“唯覺一切法……如鏡中花如水中月,非有非無,無所容其分別”,意為“虛幻的難以捉摸的東西”。

    2.“水月”之源

    “水月”初期也是以“如水月”“如水中月”等形式出現(xiàn),最早同樣出現(xiàn)于后漢支婁迦讖大法師譯《般舟三昧經》卷二:“法不可擁如水月,觀察佛道無歸趣?!庇钟袞|晉佛陀跋陀羅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二十五“隨順諸法如幻、如夢、如水中月不二相”等等。將“水月”與“幻”“夢”一同作為喻體,可見“水月”最初在佛經中就是以“虛幻的難以捉摸的東西”的意思出現(xiàn)。仍有其他佛經書證,筆者在此不再一一贅述。

    上文提到,直至明代“鏡花”才與“水月”相對為文,但作為切實可考的“鏡花水月”的前身,早在三國時期,“鏡像”就已經常與“水月”連用。而兩詞獨立出現(xiàn)更是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因此,筆者認為各大辭書中對“鏡花水月”之源溯過晚。

    二、鏡花水月之意義

    (一)喻虛幻不實之事物

    “水月”為佛經中十喻之一,“鏡像”獨立出現(xiàn)在佛經中時并沒有“虛幻”之意,甚至由“鏡像”衍變?yōu)椤扮R花”的初期也不曾有,直至明代“鏡花(或鏡中花)”與“水月(或水中月)”相對為文才產生“虛幻不實之事物或鏡像”的含義,所以完全有理由推斷“鏡花”一詞被佛教吸納作為“鏡像”的替代詞后,是受“水月”一詞影響,也可以看作受佛教文化影響,被其意義同化才逐漸有了與“水月”相同的含義。明代以后,“鏡花水月(或水月鏡花)”基本取代了“鏡像水月(或水月鏡像)”。明智旭《成唯識論觀心法要》卷一:“……喻如余假法。余實法,指色及心心所;余假法,指鏡花水月等也?!边@個意義也是現(xiàn)在普遍認可最常用的意義。

    (二)喻詩文空靈不著痕跡的風格意境

    “鏡花水月”受中土文化長時間影響,以及文人對其意義有意識地延伸,后被用來比喻詩歌空靈不著痕跡的風格意境,即不能從字面上理解的意境。這一意義最早在宋代嚴羽《滄浪詩話》中出現(xiàn):“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钡趪烙鸸P下,仍使用了比喻表達式而沒有將其獨立出來。明代謝榛《詩家直說》中首次以比喻詩歌空靈意境的含義使用了“鏡花水月”,“詩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鏡花,勿泥其跡可也”。

    綜上所述,各大辭書對“鏡花水月”這一成語源頭的解釋仍需再向前追溯到東漢時期。其次,作為一個比喻式的佛源成語,逐漸脫離比喻表達式的形式,更加獨立,并且發(fā)生了形式以及意義上的衍變,與佛教文化和中土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密不可分。

    猜你喜歡
    鏡花鏡花水月書證
    《鏡花水月》裝飾畫
    藝術大觀(2023年31期)2023-12-28 02:27:22
    我國書證提出命令制度構造的反思與調整*
    鏡花水色
    中國寶玉石(2022年5期)2022-11-21 11:03:48
    全方位護理干預應用于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中的分析
    重影輕波
    《鏡花緣》,果真一番鏡花水月?
    金橋(2021年1期)2021-05-21 08:22:08
    《漢語大詞典·火部》書證斷句獻疑
    鏡花水月
    寶藏(2018年6期)2018-07-10 02:26:52
    《漢語大詞典》現(xiàn)代書證失誤及其影響——以《圍城》書證為例
    我國民事訴訟書證內涵的再探析
    庄河市| 沂南县| 临朐县| 娱乐| 赤峰市| 阳高县| 延寿县| 昭平县| 乳山市| 内黄县| 翁牛特旗| 华安县| 开平市| 贞丰县| 永善县| 陵水| 平顺县| 兴国县| 洞头县| 宜兰市| 伊宁县| 德令哈市| 漳州市| 浦东新区| 罗城| 滕州市| 杂多县| 成武县| 武功县| 休宁县| 富锦市| 涟水县| 丹东市| 绩溪县| 肥西县| 基隆市| 安多县| 南安市| 蓬莱市| 如东县| 巴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