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金秀
【摘要】 目的 分析血液腫瘤病患者不規(guī)則抗體陽性率及特異性檢測結果。方法 2900例血液腫瘤病患者, 對其進行RhD、ABO血型鑒定、不規(guī)則抗體篩選, 并對陽性標本實施抗體效價、抗體特異性及免疫球蛋白(Ig)類型檢測。結果 2900例血液腫瘤病患者中有64例為不規(guī)則抗體陽性, 占2.21%;其中女39例, 占60.94%, 男25例, 占39.06%。其中同種抗體55例(Rh血型系統(tǒng)抗體47例, Lewis血型系統(tǒng)抗體3例, MNS血型系統(tǒng)抗體5例), 占85.94%;自身抗體9例, 占14.06%。Rh血型系統(tǒng)單特異性抗體32例, 其中抗D 3例, 抗E 15例;混合抗體15例, 其中抗Ec 11例, 抗Ce 4例。不規(guī)則抗體Ig類型:同種抗體55例, 其中IgG類49例, 占89.09%, IgM類6例, 占10.91%;自身冷抗體9例均為IgM類。抗體效價區(qū)間為4-512。結論 血液腫瘤患者存在較高的不規(guī)則抗體陽性率, 輸血前對其實施不規(guī)則抗體陽性率及特異性檢測利于起到預防溶血性輸血反應的作用, 保障輸血安全高效。
【關鍵詞】 不規(guī)則抗體;血液腫瘤病;陽性率;特異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2.040
不規(guī)則抗體是指血清中抗A、抗B以外的其他血型抗體, 是由輸血、妊娠等免疫刺激引發(fā)的IgG類抗體[1]。隨著人體免疫機制的變化, 會產生不規(guī)則抗體, 同時又作用于人體, 進而引發(fā)不同程度的輸血反應, 輕者可造成寒戰(zhàn)、發(fā)熱, 重者可導致新生兒溶血病、溶血性輸血反應、交叉配血不合等, 甚至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脅[2, 3]。故為保障臨床輸血安全性、減少不規(guī)則抗體產生, 本研究就血液腫瘤病患者不規(guī)則抗體陽性率及特異性檢測結果作如下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次檢測對象為2014年2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2900例血液腫瘤病患者, 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批準, 且均獲得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其中男1421例, 女1479例;年齡14~80歲, 平均年齡(42.68±10.78)歲;RhD血型分布:RhD陽性2889例, RhD陰性11例;ABO血型分布:A型783例, B型812例, O型1030例, AB型275例。
1. 2 方法
1. 2. 1 不規(guī)則抗體篩選 取微柱凝膠卡做好標記1、2、3號, 將抗體篩選細胞配制成8~10 ml/L含量的紅細胞懸液, 并加入50 μl微柱凝膠卡中, 后加入受檢者50 μl血清, 于37℃下進行5 min孵育, 1030 r/min離心10 min[4]。
1. 2. 2 不規(guī)則抗體特異性檢測 取微柱凝膠卡標記1、2、3、4、5、6、7、8、9、10號, 各加入相應的50 μl抗體鑒定譜細胞, 再加入40 μl受檢者血清, 于37℃下進行5 min孵育, 1030 r/min離心10 min。特異性抗體:受檢者血清與10個譜細胞中任一凝聚, 且與自身對照不凝聚。
2 結果
2900例血液腫瘤病患者中有64例為不規(guī)則抗體陽性, 占2.21%;其中女39例, 占60.94%, 男25例, 占39.06%。其中同種抗體55例(Rh血型系統(tǒng)抗體47例, Lewis血型系統(tǒng)抗體3例, MNS血型系統(tǒng)抗體5例), 占85.94%;自身抗體
9例, 占14.06%。Rh血型系統(tǒng)單特異性抗體32例, 其中抗D 3例, 抗E 15例;混合抗體15例, 其中抗Ec 11例, 抗
Ce 4例。不規(guī)則抗體Ig類型:同種抗體55例, 其中IgG類49例, 占89.09%, IgM類6例, 占10.91%;自身冷抗體9例均為IgM類。抗體效價區(qū)間為4-512。見表1。
3 討論
不規(guī)則抗體易引發(fā)患者出現溶血性輸血反應, 與正常人群相比, 腫瘤患者特別是惡性腫瘤患者, 由于受紅細胞破壞增多、骨髓浸潤、失血等因素造成血色素降低, 需臨床進行輸血對癥支持治療[5]。故臨床應針對腫瘤患者展開不規(guī)則抗體篩查及特異性抗體檢測, 以避免溶血性輸血反應發(fā)生、保障腫瘤患者臨床輸血合理性、科學性[6]。
本研究結果顯示, 2900例血液腫瘤病患者中有64例為不規(guī)則抗體陽性, 占比2.21%, 與國內群體血清同種抗體統(tǒng)計的0.3%~3.0%數據相符合。其中不規(guī)則抗體常見于女性, 分析其原因可能與女性妊娠、生理周期等因素所產生的機體免疫刺激反應較男性生理機制多相關[7]。在64例不規(guī)則抗體陽性中有47例Rh血型系統(tǒng)抗體, 3例Lewis血型系統(tǒng)抗體, 5例MNS血型系統(tǒng)抗體, 提示相對而言, Rh血型系統(tǒng)具有較高的不規(guī)則抗體檢出率。大部分醫(yī)院輸血科在輸血前血型鑒定時, 常將RhD抗原作為常規(guī)檢測項目, Rh血型系統(tǒng)抗原性的強弱程度為D、E、C、c、e, 故抗Ec、抗E是Rh血型系統(tǒng)檢出率較高的不規(guī)則抗體[5]。本研究結果顯示, Rh血型系統(tǒng)單特異性抗體32例, 其中抗D 3例, 抗E 15例;混合抗體15例, 其中抗Ec 11例, 抗Ce 4例。不規(guī)則抗體Ig類型:同種抗體55例, 其中IgG類49例, 占比89.09%, IgM類6例, 占比10.91%;自身冷抗體9例均為IgM類。IgM類抗體在37℃下很少有反應性, 除可干擾血型血清學檢測結果外, 大多數情況下是不會引發(fā)溶血性輸血反應。
綜上所述, 血液腫瘤患者存在較高的不規(guī)則抗體陽性率, 輸血前對其實施不規(guī)則抗體陽性率及特異性檢測利于起到預防溶血性輸血反應的作用, 保障輸血安全高效。
參考文獻endprint
[1] 劉冰, 米瑞華, 魏旭東, 等. 以磨玻璃影為首發(fā)改變的血液腫瘤伴肺部感染患者臨床特征分析. 中華醫(yī)學雜志, 2016, 96(3): 163-166.
[2] Franchini M, Gandini G, Aprili G. Non-ABO red blood cell alloantibodies following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Bone Marrow Transplant, 2004, 33(12):1169-1172.
[3] 袁海龍, 古力巴旦木·艾則孜, 曹海洲, 等. 血液腫瘤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與耐藥性研究.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6, 26(4):812-814.
[4] Furlong F, Fitzpatrick P, O'Toole S, et al. Low MAD2 expression levels associate with reduced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high-grade serous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Journal of Pathology, 2012, 226(5):746-755.
[5] 魏園玉, 張曉飐, 張帆, 等. CD71作為增殖指標在血液腫瘤中的表達及與Ki-67的相關性分析. 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 2015, 23(1):234-240.
[6] Ameen R, Al S SHS, Chowdhury RI, et al. RBC alloimmunization and autoimmunization among transfusion-dependent Arab thalassemia patients. Transfusion, 2003, 43(11):1604-1610.
[7] Ichikawa D, Handa K, Hakomori S. Histo-blood group A/B antigen deletion/reduction vs. continuous expression in human tumor cells as correlated with their malignan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1998, 76(2):284-289.
[收稿日期:2017-10-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