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佩 沈秋蓮 龔勇軍 胡素敏
(1.江西中醫(yī)藥大學基礎醫(yī)學院 南昌 330004;2.江西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南昌 330013)
微電影教學法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教學法,近兩年來開始在少數高校陸續(xù)出現,在文理科都得到一定應用,但由于該教學法尚處于萌芽階段,其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都在探索之中,因此,該教學法在移植到每門課程時必須小心實施。從已收集到的資料來看,“微電影教學法”作為一個正式概念最早是由孫葉飛于2013年提出,并應用于思政課教學中[1]。之后兩年,河北大學的一些思政課教師在該校思政課上采用微電影教學法,先后指導學生完成700多部微電影作品,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和社會反響[2-4]。同一時期,江西中醫(yī)藥大學黃小方老師亦在其《中藥學》等課程中開展趣味創(chuàng)意微電影教學法,指導學生完成微電影作品120多部[5]。
2015年以來,筆者在我校中醫(yī)學、中西醫(yī)臨床醫(yī)學、針灸推拿學等專業(yè)的大一新生課堂上,陸續(xù)開展《中國醫(yī)學史》微電影教學法,以作為該門課程形成性評價的重要內容。這一教學評價方式在我校中醫(yī)學專業(yè)課程教學中尚屬首次應用。經過幾個學期的摸索與總結,醫(yī)學史微電影教學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反映出一些問題。鑒于往事,有茲于治學。現將幾年來的教學經驗總結如下。
1.1 前期劇本創(chuàng)作及視頻的拍攝、制作 首先是組建團隊。在學期開學之初,教師即布置下制作醫(yī)學史微電影的任務,并規(guī)定好作品的題材、上交的時限、公開展映的大體時間以及該活動作為本門課形成性評價的重要載體所承載的分數比例(占個人總成績的30%),以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隨即進行全班分組,以十人上下為限,分成一個個創(chuàng)作小組。由小組成員自選組長。這一過程大約耗時兩周左右。在此工作完成之后,醫(yī)學史微電影的創(chuàng)作就可以正式展開了。
其次是劇本創(chuàng)作。劇本的創(chuàng)作必須由教師嚴格把關。開學之初,教師列出有資于劇本創(chuàng)作的閱讀書目。學生可在這些書目中尋找創(chuàng)作源泉,經過深度閱讀后再進行劇本創(chuàng)作。一般經過2-3周的閱讀和創(chuàng)作,學生完成劇本的撰寫。劇本的總分為10分。在教師批改好之后,由各小組主創(chuàng)人員甄選出該組最適宜拍攝的劇本,并上交教師審核。待審核通過即可用以拍攝。此環(huán)節(jié)是醫(yī)學史微電影教學法的關鍵,因為它能最大限度促進全體學生對中國醫(yī)學史的閱讀、理解和掌握。
再次是電影拍攝。微電影劇本確立后,由組長安排編劇、導演、攝影、演員及后期制作人員。在分工完成后,組長上交主創(chuàng)人員名單。如若創(chuàng)作過程中主創(chuàng)人員名單有變動,組長應及時匯報,以備教師后期評分之用。醫(yī)學史微電影以5-10分鐘為宜。視頻時間過長、過短在后面的展映評分中都會相應扣分。從實際操作過程來看,各小組的微電影拍攝多在1-2天之內就能夠完成。微電影拍攝本身是一個寓教于演的過程。許多醫(yī)學及歷史常識問題會在拍攝的過程中暴露出來,因此教師應盡量參與到拍攝活動中以指導學生。
最后是后期制作。后期制作包括視頻的片頭、片尾、剪輯、配樂、字幕、旁白(有時還需重新配音)。由于程序瑣碎復雜,一般一至二周方可完成。這是工作量和難度較大的一項工作,因此早在分組之時,教師應上傳視頻軟件學習資料,并建議每一小組要爭取吸納入一至兩名熟悉電腦軟件操作的學生。
總體來看,各個班級小組的創(chuàng)作時限大約在一個半月至兩個月之間。教師既不能急于求成,逼迫學生提前上交作品,也不能放任不管,一再寬延時限。在這段時間內,教師應督促學生做有深度的閱讀,嚴格把關劇本創(chuàng)作。在微電影拍攝期間,教師盡量親臨現場,在其表演過程中講解醫(yī)學史知識,使學生切身體會到知識的活學活用。
1.2 后期作品展映及評分 在收集齊一個班所有作品之后,教師應安排合適的時間公開展映這些作品。展映時間不宜太遲,以免影響學生期末復習。作品展映分成三個步驟。一是每組簡要介紹本組作品,時間為一至二分鐘;二是該組作品展映,時間約十分鐘;三是該組主創(chuàng)人員上臺介紹本劇創(chuàng)作經歷并與臺下互動,時間約三至五分鐘。三個步驟結束之后,臺下觀眾打分。其中,前兩部作品放映結束后暫不打分,待第三部作品放映后方一起打分。在展映當天,給每一位學生發(fā)放一張醫(yī)學史微電影評分表,由他們依照評分表上細則來為所有作品打分。
表1 醫(yī)學史微電影評分表及評分標準
評分標準如下: (1)題材(5分):作品的立意、選材和中國醫(yī)學史內容緊密相關,主旨深刻,有思想性和啟發(fā)性。
(2)演員表現(5分):演員配合度高,演技,表演真實,符合角色性格。人物刻畫特點鮮明,即具有共性,也具有個性,給人以深刻印象,能引起觀眾共鳴。
(3)故事情節(jié)(5分):作品故事完整連貫,線索清晰明了,劇情安排巧妙,內容充實、積極向上,有戲劇性或留有懸念。作品使觀眾的投入度高,具有豐富感染力、吸引力和影響力。
(4)制作(5分):畫面美觀生動、清晰、構圖合理、鏡頭穩(wěn)定,要求色彩搭配協調。作品的語音效果,包括語音,背景音,效果音,配樂。要求配音優(yōu)美,與畫面協調同步,搭配清晰,對應題材,能夠渲染表現微電影的主題,升華內容。
優(yōu):5分;良:4分;中:3分;差:0~2分。
一部作品總成績?yōu)?0分,平分為四項內容。學生可根據表下所列評分標準為每部作品打分。所有作品的分數都建立在學生自評和他評的基礎之上。其中“演員表現”一欄要寫上每個班級兩到三位最佳演員名字,以便隨后根據得票數選出本班最佳演員。而“評選人所在組(打鉤)”一欄是為區(qū)別自評及他評成績。
待所有作品展映完畢,打分結束,再留足夠時間讓每人在評分表下方及后面寫上影評或有關微電影教學的感言。影評或感言不作為評分之用,只為教師了解學生真實感想、總結教學得失提供參考依據。最后評分表上交。至此,班級展映活動基本結束,學生離開教室,只留課代表及各組組長統(tǒng)計評分表分數。
統(tǒng)分時,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分數的統(tǒng)計皆以平均分為主。首先統(tǒng)計自評成績,即本組成員對本組作品打分的平均分。其次統(tǒng)計他評成績,即他組成員對本組作品打分的平均分。兩者相較,如無太大懸殊,教師可酌情考慮,以一個合理的分數作為最后的總評成績。所有創(chuàng)作人員得分均以作品總評成績?yōu)橐罁?,但五類主?chuàng)人員(導演、編劇、攝影、制作、最佳演員)得分要在此基礎上再加五分。至此,醫(yī)學史微電影評分大體完成。
2.1 成功經驗 學習熱情高漲、綜合素質提高 首先,學生們投入極高的熱情主動獲取知識。據不完全統(tǒng)計,在交付作品的幾周中,多數學生為了影片的創(chuàng)作、拍攝和剪輯,經常夜以繼日的工作。除了吃飯睡覺和學習,幾乎所有時間都撲在這部微電影上面。也因為投入精力如此之大,所以在最后的課堂展映活動中,他們會對自己作品展現的歷史背景、故事情節(jié)等內容如數家珍。雖然對醫(yī)學史的理解仍有許多不成熟之處,但是畢竟這是他們主動獲取的知識。這種知識的獲取方式比起老師在課堂上的滿堂灌要來的更有意義。其次,這種教學形式給學生帶來的進步是多方面的。《中國醫(yī)學史》授課對象主要是大一新生。很多學生剛入校時還沒有過多接觸過電腦、智能手機及各種視頻制作軟件等工具,也不知如何進行團隊合作、查找學術資料。但是在微電影分工合作的過程中,他們開始對上述內容有了較充分地了解和掌握。這些現代社會必備的生活技能會給他們未來的工作和生活帶來諸多益處。
2.2 不足之處 閱讀不夠深入、作品缺乏內涵 《中國醫(yī)學史》微電影教學法實施的第一年,教學計劃及規(guī)則的制定不夠詳細,致使學生在閱讀書目及編寫劇本這兩個方面沒有做好。之后雖有改進,但是學生始終存在閱讀不夠深入,以及由此帶來的作品雷同、缺乏嚴謹等問題。以2015級大一六個班上交的37部微電影題材為例,大多數微電影題材集中在少數幾個名醫(yī)身上和幾個朝代上,出現扎堆現象:
表2 2015級《中國醫(yī)學史》微電影作品統(tǒng)計表(一)
表3 2015級《中國醫(yī)學史》微電影作品統(tǒng)計表(二)
由表2可見,該屆六個班學生的醫(yī)學史微電影作品集中在少數6、7位醫(yī)家身上,其中有關華佗、張仲景、扁鵲的作品竟多達18部,占到作品總數的一半左右。而由表3可知,超過三分之一的作品竟然都集中反映兩漢醫(yī)學史。之所以出現這兩種現象,與大多數學生缺乏廣泛深度的閱讀,而僅僅根據課堂所講或者網絡流行故事來取材編劇有直接關聯。缺乏深入閱讀,是幾乎所有學生的通病。一些學生通常會略去教師給出的參考書目,取而代之從網上直接搜尋名醫(yī)故事予以改編。由于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加之大一新生缺乏專業(yè)甄別能力,因而部分劇本及微電影作品缺乏嚴謹性,有些作品甚至還出現了穿越、戲說、無厘頭等夸張故事情節(jié)。雖然這些學生們也在用心創(chuàng)作,甚至展映時反響熱烈,但是從嚴格意義來講,這些作品已很難屬于醫(yī)學史范疇。其努力方向也偏離了教師當初制定的教學目標。
針對上述問題,建議教師應在開學之初就確定好各小組閱讀范圍、閱讀書目及劇本創(chuàng)作規(guī)范。不同小組的創(chuàng)作可取材于不同時期或不同地域的醫(yī)學史,以規(guī)定閱讀范圍、避免題目撞車。劇本寫作要有可依循的學術規(guī)范,嚴禁從網絡取材或者隨意編寫劇情。組長監(jiān)督組員閱讀,并審核上交劇本是否符合學術規(guī)范。這些舉措,在一定程度上改進了上述不足之處,但是更多地改進,還需要廣大教師在長期教學實踐中逐漸摸索。
[1]孫葉飛.微電影教學法在思政理論課中的應用——以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為例[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13,26(4):98-102.
[2]柴素芳,沙占華.微電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新載體——以河北大學微電影教學法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5(10):44-48.
[3]王海,柴素芳.以微電影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J].思想教育研究,2016(4):70-73,125.
[4]沙占華,柴素芳.微電影教學: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創(chuàng)新形式[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9):130-132.
[5]黃小方,歐陽輝,聶晶,等.《中藥學》趣味創(chuàng)意微電影教學法的設計與實踐[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6,27(3):747-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