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偉 郝慧娟 賈 雙 朱培培 張慧耘
(河北水利電力學院,河北 滄州 061001)
網絡是21世紀信息交流的重要載體,作為一種新型工具,網絡有雙重性特點。在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如果教師能夠正確利用網絡進行教學,可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及效率的提升,進而提升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網絡的快速發(fā)展為人們生活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使得大量不良文化充斥其中[1]。在網絡信息化爆炸的時代下,網絡中充斥這不同的文化與價值觀,真正假假的信息充斥其中,如果大學生不能對信息進行篩選與抵制,就很容易受網絡上錯誤及扭曲的價值觀影響,使得學生原有價值觀產生偏差,這對學生正確“三觀”的形成非常不利。
眾多的大學生沉迷與網絡聊天與網絡游戲,并且在現代智能手機普及的環(huán)境下,很多高校學生在思想政治課堂時也使用手機進行聊天、瀏覽網頁信息及玩游戲。在網絡環(huán)境的吸引下,很多學生參與思想政治課堂的積極性不高,這樣對高校思政教育質量產生巨大影響。
大學時期是培養(yǎng)人際關系及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時期。但是在網絡時代下,學生過多依賴甚至沉迷網絡對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產生不良影響,大學生終日與手機、電腦打交道,會使其人際關系變得逐漸疏遠,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交流更少。此外,很多的學生還借助網絡來逃避現實,釋放自己的負面情緒,這樣容易造成人格分裂,對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形成不利。
網絡時代下,高校思政教學方法應積極轉變。作為以德育及價值觀引導為目標的課程,在實際教學中,高校思政教師需在課堂中積極引入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網絡教學內容。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便捷且全面地了解學生當前的思想動態(tài)與意識形態(tài),這樣為教學策略的改革提供有利依據。此外,高校思政教師還應結合網絡功能及特征,利用網絡資源多樣化優(yōu)勢搜集大量的思政教育內容,比如與課本知識聯系的視頻教學案例、圖片等,通過豐富的教學資源,讓思政課堂教學更加豐富有趣,提高教學質量及教學效率。
在高校網絡建設中,需要加大校園網絡環(huán)境的安全管理,把握好校園網的服務性及教育性特點,建立并且完善高校網絡信息安全審查機制,將校園網中存在的有毒信息及時清除并且抵御外部網絡不良信息的入侵,保障校園網的信息安全、積極、健康向上,進而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網絡活動空間[2]。同時,在平常的網絡管理中,還需加強對大學生網絡行為的規(guī)范教育,讓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上網習慣。具體而言,首先針對性的為大學生制定網絡行為規(guī)范標準,保證大學生能夠自律;其次,高校需加快完善自身網絡硬件,通過開發(fā)與利用自身網絡信息資源,構建豐富及多類型的高校思政教育信息數據庫,讓學生有效檢索網絡豐富的思政教育素材;最后,強化學生自我監(jiān)督與相互監(jiān)督,讓學生相互之間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上網習慣。
高校應重視提高廣大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使得教師成為規(guī)范學生網絡行為的引導者。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上,需要努力選拔出思想政治教育專門人才,精心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思政教育人才[3]。同時在教師培養(yǎng)上,還需要指導教師應充分掌握學生的網絡語言特點,使得教師能夠通過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交流,在溝通交流過程中通過教師灌輸正確的道德觀與價值觀,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觀念,并且促使教師的引導更加符合學生需求。另外,學校還應強化校園文化建設,借助積極豐富的社團活動及競賽活動,使得校園生活精彩豐富,讓大學生能夠走出寢室,擺脫對手機、電腦的依賴,通過積極參與到校園文化,使得學生感受到學校生活的豐富,并且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使學生形成正確道德觀、價值觀。
總之,在網絡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戰(zhàn)與機遇并行。在實際教學中,高校想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則需要相關的教師掌握思政教育工作的特點以及網絡時代的特點,積極轉變自身的教育理念,不斷進行教學方式的優(yōu)化,提升自身專業(yè)文化素養(yǎng)。同時,還需要督促廣大高校學生加強網絡行為自律,養(yǎng)成良好的上網習慣,只有這樣才可以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質量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張娜,張克營.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著力點”的思考[J].宿州學院學報,2012,27(6):111-112.
[2]成燕,李金平.“互聯網+”時代下如何有效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高教學刊,2016,22(13):215-216.
[3]劉永清.在網絡環(huán)境下如何開展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2,14(4):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