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美云
桃,薔薇科落葉小喬木,故鄉(xiāng)在中國。已有三千年以上的栽培史。全世界共有品種3000余種,我國約有800種,并形成供觀賞的花桃和供食用的果桃兩大類。花桃類有碧桃、鴛鴦桃、緋桃等。花放之時,芳菲爛漫,嫵媚妖艷;果桃類,有果溶質(zhì)品種和非溶質(zhì)品種之別。海外的桃子,皆為我國桃之后裔。
桃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占一定的位置。桃香醉詩人,千年未醒;畫家繪其美,萬年不息。《詩經(jīng)》有“桃之夭夭”的吟唱,晉代有“桃花源”的向往,唐代有“桃花行”的宮廷樂曲,寒食有“桃花粥”的食品,稱弟子和學生為“桃子”,女子妙齡為“桃李年”等。神話中的王母娘娘蟠桃會,孫悟空偷吃仙桃的情節(jié),為人們品桃倍添韻味。民間,人們用桃來祈福,把壽團稱為“壽桃”,壽宴中總少不了它。在傳統(tǒng)的年畫中,壽桃更能表現(xiàn)內(nèi)容,如桃合靈芝稱“仙壽”,合蝙蝠稱為“福壽”,多見于《蟠桃獻壽園》,寄寓延年益壽。
桃子,有著豐富的營養(yǎng)成份。據(jù)分析,桃子每100克含蛋白質(zhì)0.8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7克,粗纖維4.l克,鈣8毫克,磷20毫克,鐵1毫克,胡蘿卜素0.01毫克,葉酸0.7毫克,維生素C 6毫克。桃子有如此的營養(yǎng),難怪民間有“桃養(yǎng)人”之說。
桃子果形美觀,色艷味美,清香誘人,素享“瓊漿玉露”之譽。鮮食之,甜透心底,香生嘴邊,無怪乎宋代吳淑品味之后在《桃賦》中直言:“果實多品,惟桃可佳”。桃子亦可入肴,烹飪中常用于制作甜品菜肴,或用于冷盤點綴,如河南名菜“蜜汁鮮桃”湯汁似蜜,軟糯香甜。此外,桃子可加工成桃脯、桃汁、桃酒、桃醬和糖水罐頭。
桃子既是果譜,又入藥典。祖國醫(yī)學認為,桃子味甘性溫,有補中益氣,養(yǎng)陰生津,潤腸通便的功用?!妒辰?jīng)》說桃子能“養(yǎng)肝氣”,《滇南本草》稱桃子可“通月經(jīng)、潤大腸,清心下積。”《隨息居飲食譜》認為桃子“補心、活血、生津滌熱。”《本草綱目》栽:桃可“作脯食,益顏色。肺之果,肺疾宜食之”。由于鮮桃含鐵量較高,尤適用于缺鐵性貧血的患者。對大病之后,氣血虧虛,面黃肌瘦,心悸氣短者,常食鮮桃,有良好的補益氣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