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妍媽媽
如果婆婆不幫忙帶孩子已經是既定的事實,那么就不要成天對著老公抱怨。方法總是比困難要多,與其花時間抱怨,不如認真計劃—下,孩子上幼兒園前的3年要怎么度過。另外,婆婆不幫忙帶孩子,雖然自己會辛苦點兒,但往好的方面想,也有一定的好處。
比如,婆婆不幫你帶孩子,能減少婆媳矛盾?!熬嚯x產生美”是構建良好婆媳關系的基本原則,兩人不生活在一起,有什么問題都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如果婆婆幫你帶孩子,那必定要和你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孩子就變成了你和婆婆之間的“缺點放大器”。她嫌你好吃懶做,不能當牛做馬地服侍她兒子;你嫌她育兒觀念老舊,又愛管東管西。兩人一言不合就開撕,把老公和孩子夾在中間,家里攪得一地雞毛傷人又傷己。
如果婆婆不幫你帶孩子,自然就不會出現這些問題。她來看孩子是情分,不來是本分。你對她沒有期待,她也不會摻和你的生活。
既然婆婆不幫你帶孩子,那就別讓老公閑著。
另外,孩子也是夫妻感情的試金石?;榍暗奶鹧悦壅Z,新婚的你儂我儂固然美好,但有了孩子婆婆不幫你帶,才是真正考驗老公和你是不是情比金堅的時候。
想想看,如果看到一個大男人幫著你喂奶、換尿布,這樣就算婆婆不來,你的心里是不是也不會有那么大怨言。
有了孩子后,自己身上的擔子一下子就重了。因為沒人幫忙帶孩子,所以你便沒了退路沒了依靠。下班不敢隨便在外面逗留,要像哪吒踏著風火輪一樣,第一時間趕回家里,看看自己的寶貝是不是肚子餓了、想媽媽了。晚上不能再熬夜刷劇,要抓緊時間補覺,誰知道他什么時候就醒了,一晚上睡不了個整覺。
所以,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也變成了重塑自己的過程。將以前大段的空閑時間,切割成細小的片斷,用來工作和學習。中午抓緊時間休息一會兒,或者一邊洗尿布一邊踮起腳尖鍛煉……這些不經意的片斷,都藏著一個媽媽的努力。
婆婆不幫你帶孩子,你就得時時刻刻鞭策自己,要努力賺更多錢,給孩子好一點兒的生活環(huán)境;還要努力學習,讓自己變得更好,成為孩子的榜樣和驕傲。
說到底,孩子是你自己的,婆婆作為長輩并沒有義務一定要幫你帶孩子。當然,每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用不用婆婆幫忙要視具體的情況而定??蔁o論婆婆幫不幫你帶孩子,日子都是你自己的,想過成什么樣子,更多取決于你自己的選擇。
婆婆不幫你帶孩子的日子,究竟有多苦多難,背后又吞下了多少眼淚,扛過了多少辛酸,真的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但好在這些傷痛都會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而被治愈。
婆婆沒有帶孩子,孩子自然就會跟她不親,但老人疼惜孫輩的心情都是一樣的。無論自己跟婆婆的關系怎么樣,對于孩子而言,婆婆永遠是他的奶奶,那是他應該感受的親情。所以,不要一看到孩子跟爺爺奶奶親近,心里就不舒服,因為說到底,婆媳問題的背后,是一個母親的格局和教育。
當你以身作則地做一個寬厚的母親,發(fā)自內心地尊重他的父親,善待家里的老人,兒子才會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男人,才有能力在未來獲得更圓滿的婚姻。
心理學上有句話叫“婚姻關系,是親子關系的延續(xù)”。所以,當你身體力行讓兒子看到你是怎樣做兒媳的,等孩子三觀逐漸成熟,印記就會清楚指引他找一個怎樣的妻子。如果想要避免將來你跟兒媳的婆媳關系走上老路,現在就請用你的智慧,在成長路上教會孩子如何做選擇。
我想,同學的婆婆不幫忙帶孩子,如果有一日她婆婆病重需要到床前盡孝時,她也未必真的就那么絕情。沒有什么怨恨是放不下的,她最終所希望的,不過是婆婆能夠拉著她的手說一句:“這么多年,你辛苦了!”
人窮極一生所追求的,從來不是“我有多么牛”,而是“我所受的苦,都有人心疼,有人懂”。即便是婆婆不幫忙帶孩子的媳婦,日子一樣也還是要過下去,我們不應該一天天在抱怨、斥責中消耗生命,而是要將眼光放得更加長遠,去學習生活的智慧,再將它傳遞給自己的孩子。
所以,每個堅強果斷負責任的男人背后,都有一個智慧的母親。每個軟弱怯懦無擔當的男人背后,都有一個蠻橫的女人。聰明的媽媽們,你們現在一定明白了,婆婆不幫忙帶孩子只是一時,但是自己決定的日子怎么過,卻是一生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