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東
(齊齊哈爾工程學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韓字的字母是由最簡單的5種圖形構成,分別是點,線,三角形,四方形,圓形。韓字的字母中,象征著天地人的母音的模樣是由點與線的組合而構成。象征造音器官模樣的子音是由三角形,四方形及圓形或它們的分解與擴散的形式構成。
1988年政府頒布現行“標準語規(guī)定”,大致上由第一部標準語核定原則和第二部標準發(fā)音法兩部分構成,它的幾點特征如下。
第一,它認證了相當數量的多重標準語,兼容了地理位置上方案的多樣性和時代上的變化性。
第二,它為了減少因標準發(fā)音法帶有交錯性的韓國語和韓字的表示法而產生的口語與書面語的孤立感,做出了努力。
第三,這種過程本身尊重了現實和現實發(fā)音。
標準語是根據國立國語院編纂的標準語大字典,定義了‘一個國家里使用共同語的規(guī)范語言,為了減少溝通的不便,賦予全國民共同使用資格?!瘜τ陧n國的標準語,記述著“有學問的人們使用的現代首爾語言為準則。”
韓國現在正在使用的標準語的規(guī)定是1988年1月19日文教部展示的88-2號文件,在經過了一年的宣傳和準備后,于1989年3月1日開始正式實行。
韓國的標準語及相關問題的興起與韓字表示法的問題相同,繁榮期以后,引進了新教育制度,設立了正式的教育機關,由此開始了正式的國語教育。繁榮期開始的國語國文問題并沒有結出果實,經過了日帝掠奪時期,最初談及的標準語仍是朝鮮總督府于1912年4月制定發(fā)表的“普通教育用語文拼寫法”,它的序言第3行,“以京城語言為標準”。在這樣的文件頒發(fā)之后,發(fā)表的拼寫法及相關規(guī)定實現了統(tǒng)一,即,1921年的‘普通學校用語文拼寫法大綱’第1行里同樣敘述了“以京城語為標準語”。1930年2月制定發(fā)表的‘語文拼寫法’第2行里延續(xù)了“用語以現代京城語為準”的規(guī)定。
關于標準語的具體原則的設立是1933年10月29日制定公布的‘韓字拼寫法統(tǒng)一案’的總論中規(guī)定的“標準語是占據大部分的現代中流社會使用的首爾語言”。這涉及到標準語具有的時代要素(非過去使用過又消失的而是現代正在使用的語言),地理要素(首爾正在使用的語言)及社會階層要素(中流階層人們使用的語言),在此基礎上標準語的具體規(guī)定得以確立。
設立標準語教育是必要的行為,為了使語言在變化里也能夠維持一種語言的整體性。韓國在韓字統(tǒng)一案具體原則設立后,以朝鮮語學會的名義于1936年10月,發(fā)刊了‘核定后朝鮮語標準語集’。當時,韓國語的研究和保存作為獨立運動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聚集諸多學者們的朝鮮語學會為了整頓標準語,設立了‘朝鮮語標準語核定委員會’,從1935年1月開始到1936年10月為止,73名核定委員經過了數輪會議,核定了9547個單詞。其中,標準語6231個,縮略語135個,非標準語3082個,漢字詞100個,并發(fā)表了‘核定后朝鮮語標準語集’。
1936年刊發(fā)的這本‘核定后朝鮮語標準語集’,并不是普通的單詞字典和百科字典,而是韓國最早的‘標準語詞匯集’(或資料集),直到1988年文教部頒布的‘標準語規(guī)定’出版為止,50余年間以此為韓國標準語。
但是,這本‘核定后朝鮮語標準語集’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由于在民間機構任意的核定,作為國家標準語,它的威信和權威問題出現了隱患。標準語最初的核定過了半個世紀,興起了再核定必要性的呼聲。不只如此,深陷‘核定后朝鮮語標準語集’的部分,例如關于怎樣定義具體標準發(fā)音部分,認為有必要保存,于1988年制定了‘標準語規(guī)定’。1988年的‘標準語規(guī)定’并非是在民間協會,而是在國際機關國立國語研究院(現國立國語院)的主管下,制定了標準語的核心,標準語政策也在國家層面上實行了起來。
參考文獻:
[1]樸正浩.韓國語造字論[M].延邊:延邊大學出版社,2001.42.
[2]尹智慧.朝鮮語起源[M].北京:北京外國語大學出版社,2013.10.
[3]王金坤.標準韓國語的起源探究[J].外語天地,2014,21(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