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浪臣
制用法:赤小豆50克、山藥100克、白砂糖20克。把赤小豆淘洗干凈,山藥切片;赤小豆入鍋,加水適量,煮至半熟時,放入山藥片,繼續(xù)煮至熟爛。加入白糖,適量佐餐食用。
功效:具有清濕熱、退黃疸、補氣血作用,適用于急性黃疸型肝炎、肝性腦病。
制用法:桂圓15克、枸杞子30克、大棗20克、粳米100克。將優(yōu)質(zhì)龍眼肉、枸杞子、大棗、粳米分別洗凈。在器皿中加清水、粳米,高火8分鐘后下龍眼、枸杞子、大棗,高火20分鐘煮成稀粥。
功效:止嘔,止瀉痢,消炎解毒,殺菌。適用于肝性腦病。
制用法:薏苡仁100克、茯苓20克、赤小豆50克、白砂糖30克。先將赤小豆浸泡半天,與薏苡仁共煮粥;赤小豆煮爛后,加入茯苓粉,待粥煮熟時加白糖少許即成。
功效:健脾祛濕,清熱解毒,祛黃疸,防暑利尿。用于肝炎、腎炎、肝性腦病等。
制用法:夏枯草350克,鹽,味精各適量,胡麻油20克。將夏枯草去雜洗凈,入沸水鍋中焯一下,撈出過涼水控干,切段放入盤中,澆上麻油,調(diào)味即可。佐餐常食。
功效:有助于增強人體免疫力,扶正祛病,清熱去火,潤澤皮膚。適用于頭痛、肝炎、胸肋疼痛、肝性腦病等。
制用法:鯉魚(塘魚)500克、莼菜500克、火腿50克、料酒、鹽、味精、小蔥、雞油各適量。熟火腿切絲;蔥洗凈切末;將活鯉去鱗洗凈,分別齊胸鰭兩側(cè)下刀至脊骨,再沿脊骨平片至尾,尾部相連,再切去魚頭和脊骨,使其成為去刺凈魚片;去刺魚片洗凈后瀝去水,放入碗內(nèi),加料酒、精鹽少許、蔥末拌勻;取莼菜嫩頭洗凈,放入沸水鍋中焯至翠綠色,撈出,放入湯碗中;將鍋置中火上,舀入豬肉湯500毫升和清水250毫升,再倒入魚片,加精鹽燒沸,再加料酒、火腿絲、味精,隨即倒入莼菜碗中,淋入熟雞油即成。
功效:具有滋補健胃、利水消腫、通乳、清熱解毒、益智補腦、止咳下氣的功效。對各種水腫、腹脹、少尿、黃疸、肝炎、乳汁不通皆有益。鯉魚含豐富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人體消化吸收率可達96%,并能供給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礦物質(zhì)、維生素A和維生素D;鯉魚的脂肪多為不飽和脂肪酸,能很好的降低膽固醇,可以防治動脈硬化、冠心病。莼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2,是細胞生長分裂及維持神經(jīng)細胞髓鞘完整所必需的成份,有助于防治惡性貧血、肝炎、肝硬化等病癥。為植物中的“鋅王”。
制用法:泥鰍200克、 豬 肉100克、大棗10枚、黃芪20克、姜、鹽各適量。大棗泡發(fā),去核;把黃芪和大棗洗凈;瘦豬肉放入開水鍋中煮五分鐘,撈起洗凈;泥鰍用滾水燙一下,用清水沖洗,去內(nèi)臟,洗凈;將泥鰍用油煎至兩面微黃色,鏟起裝盤中,在湯煲內(nèi)燒滾適量清水,放入泥鰍、瘦肉和生姜、黃芪、大棗;燒開后用小火繼續(xù)煲約1小時,加入姜、鹽即可。
功效:潤肺、暖腰補腎、補虛養(yǎng)身、補陽壯腰,用于肝炎、肝性腦病等。
制用法:豬肝120克、茼蒿320克、雞蛋2個,加調(diào)料做湯。
功效:補益肝腎,補腦益智,強身健體。本湯適用于肝性腦病。日常用此湯佐膳,可以強壯身體,明目益智。一家大小都適宜飲用。如身體虛弱、虛不受補、記憶力差、視力早衰、食欲不振者,可以用此湯佐膳做食療。
制用法:陳皮15克,大棗12克,去核,與陳皮一同加水煎取汁代茶飲。
功效:健脾胃、補氣血、化痰、氣血雙補。適用于急性肝炎,肝性腦病的輔助治療。
制用法:靈芝10克,甘草5克。將靈芝、甘草加水500毫升,煎煮20分鐘即可。代茶飲。
功效:補虛強身,安神定志。適用于遷延性肝炎、肝性腦病、失眠、神經(jīng)衰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