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 陽
(河南省團校,河南 鄭州 450002)
五四傳統(tǒng)是社會實踐的產物,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中國青年的愛國意識越來越濃厚、建國思想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當前,社會發(fā)展新階段的青年,應繼續(xù)以五四傳統(tǒng)為思想引導,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有方向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確保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順利繼承、大范圍傳播。由此可見,本文探究這一論題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探究如下。
中國青年運動的組成者主要為知識分子,這類組織者具有濃厚的愛國意識以及明確的責任感,五四運動正式形成以新文化運動為鋪墊,五四運動的爆發(fā),意味著部分國民主動思考,同時拉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篇章。青年學者成為這項運動的主力軍,隨著運動范圍的不斷擴大,運動活躍度的逐漸提高,不同類型的思想以及學說得到了交流空間和機會,這一過程即五四傳統(tǒng)形成、集體認同感增強的過程[1]。
中國青年運動具有組織帶領性、群體推動性等基本特點,除此之外,簡潔、明確的口號又是該運動的又一特點。中國青年運動推進的同時,反帝反封建思想得到了有力支持,這項運動高度關注政治問題、社會民生問題,只有取得運動的勝利,才能真正啟迪國民思想、順利解決社會問題及政治問題,與此同時,“民主”與“科學”這兩大旗幟能夠為探索中、迷茫中的青年群體提供正向方向。
中國青年運動在五四時期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同時,愛國主義也是各項斗爭的主要動力,中國青年濃厚的愛國熱情感染了社會各行業(yè),這為新時代到來起到了推助力的積極作用??偨Y歷史經驗可知,中國青年運動屬于社會發(fā)展的產物,運動中形成的五四傳統(tǒng)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近年來,我國社會發(fā)展以獲得人民解放、實現民族富裕為目標,現如今,我國青年應肩負這樣的歷史使命,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早日實現現代化而努力奮斗。由于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家建設的過程中存在較多阻力,基于此,中國青年應弘揚五四傳統(tǒng),學習五四時期青年的愛國精神,勇敢的肩負起歷史使命,主動加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行列,積極貢獻個人力量,這對社會主義持續(xù)發(fā)展有重要意義。
五四運動開展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逐步建立,這意味著運動方向能夠得到科學指導,我國國民為擺脫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主動探索適合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確立合理的建國思想,在這一過程中,國民學習器物、制度以及思想,爭取在最短時間內處理社會矛盾和國際矛盾。五四運動取得成功后,中國工人階級的社會地位逐漸上升,這一階級的斗爭態(tài)度十分明確,階級力量為五四運動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工人階級結合于先進知識分子,這為建國方針確立、奮斗目標制定提供了可靠支持。當代青年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主要推動者,應明確建國理念,確立奮斗目標,大范圍傳播五四傳統(tǒng)文化,這能增強國民凝聚力和向心力,進而加快中國特色社會建設速度,優(yōu)化中國特色社會建設質量。
五四愛國運動為當今社會建設提供了豐富經驗,當代青年愛國、建國的過程中,應緊密聯(lián)系群眾,時刻關注人民群眾的利益,同時,結合社會實踐,這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工作提供可靠保障?,F如今,社會建設方向遵循五四運動方向,能夠鍛煉青年成長,能夠為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由于青年成長環(huán)境不同于以往,再加上,當今青年個性特征明顯,為了避免青年思想受到不良影響或者片面引導,應鼓勵青年學習五四傳統(tǒng),認識到五四傳統(tǒng)的文化魅力,進而青年能夠遵循五四運動方向,主動承擔責任使命,同時,青年還能主動鍛煉自我、發(fā)展自我,以便為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人才支持?,F如今,我國青年應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在校期間積累豐富的文化知識,同時,不斷提升自身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能力,青年自我成長的過程,即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并且五四傳統(tǒng)也能有序傳承,我國社會發(fā)展、民族進步速度能夠大大加快。由此可見,遵循五四傳統(tǒng)以及中國青年運動方向,能為當今社會主義建設提供思路和方向,有利于加快和諧社會建設步伐[2]。
綜上所述,五四運動彰顯的革命精神能為當今社會發(fā)展提供動力支持和方向引導,現如今,中國青年應嚴格要求自我,勇敢肩負起歷史使命,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而積極努力,這對社會主義建設、和諧社會構建有重要意義。除此之外,中國特設社會主義發(fā)展方向越來越明顯,中國青年繼承、傳播五四傳統(tǒng),并總結中國青年運動經驗,能大大加快社會主義建設速度。
參考文獻:
[1]閆立超.五四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青年運動的歷程、特征和基本經驗[J].山西青年職業(yè)學院學報,2014,27(02):21-25.
[2]李靜.中國共產黨與中國青年運動關系略論[J].青年探索,2014(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