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帝王新年更衣記

      2018-01-26 00:59:12揚(yáng)眉劍舞
      紫禁城 2018年1期
      關(guān)鍵詞:朝服常服通天

      揚(yáng)眉劍舞

      漢聲出版社編輯,從事傳統(tǒng)工藝美術(shù)調(diào)查出版與古代服飾研究

      新年期間,帝王需要用到的服裝幾乎也是一年中種類最多、等級最高、更換最頻的,各種高級服裝難得能輪番登場亮相。除了輕松的便服、吉服,到各種平時穿不著的隆重祭服、朝服都會被搬出來穿用,還有一些應(yīng)節(jié)應(yīng)景的紋樣,被用在常服、吉服、首飾上,琳瑯滿目……清代冠服制度發(fā)生很大變化,雖然大體繼承了清以前服裝制度中祭服、袞服、朝服、常服等名目,但其形制和具體穿用搭配方式都有較大調(diào)整,并增加了一些新的品類……

      古代中國是一個重禮的國家,各種禮儀活動豐富頻繁。新年期間可說是一年下來各種高級禮儀慶典和娛樂活動最扎堆的日子,對于身居宮廷的帝王來說尤其如此。從除夕開始,朝廷要緊鑼密鼓地準(zhǔn)備進(jìn)行朝會儀式中最高級別的「元正大朝會」,包括在宮廷正殿舉行的元日朝賀,以及之后的大宴會;各處拈香和一些重要的祭祀活動也會在新年期間進(jìn)行;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聽?wèi)?、賞燈等玩樂活動。

      所以新年期間,帝王需要用到的服裝幾乎也是一年中種類最多、等級最高、更換最頻的,各種高級服裝難得輪番登場亮相。除了輕松的便服、吉服,到各種平時穿不著的隆重祭服、朝服都會被搬出來穿用。禮儀之外,還有一些應(yīng)節(jié)應(yīng)景的紋樣,被用在常服、吉服、首飾上,琳瑯滿目。

      「元正大朝會」的袞冕服和通天冠服

      在皇帝新年服裝中,首要是「元正大朝會」所用的禮服。朝會之禮先秦已有發(fā)端,秦漢以來逐漸發(fā)展成為各種類型,包括大朝會、朔望朝、常朝幾種,大朝會主要在冬至和元旦以及圣節(jié)等日舉行,是各類朝會中規(guī)模最盛大、禮儀最繁雜的一種?!冈?,歲之始」,元正即元旦、元日,在每年太陽初升的第一天舉行的「元正大朝會」,具有最崇高的地位。此日皇帝在宮廷正殿舉行大型朝會典禮,君臣際會,四方朝賀,宴饗歌舞,也是彰顯帝王威儀、祈愿國運(yùn)昌隆的重要方式。

      大朝會通常包括「大朝」和「大會」前后兩部分。元日這一天清晨,全體禮賓、侍衛(wèi)、儀仗準(zhǔn)備就緒,參朝百官就位之后,皇帝更換好十二旒冕、十二章袞服,起駕臨朝升座,進(jìn)行元日大朝,接受百官朝拜慶賀儀式,是為「大朝」;完畢以后,皇帝降座入內(nèi),再更換通天冠、絳紗袍而出,舉行大型享樂宴會,群臣獻(xiàn)禮、敬酒上壽、進(jìn)御食、賞樂舞,是為「大會」。

      閱讀鏈接“元正大朝會”

      ◎ 朝會之禮發(fā)端很早,臣見君為“朝”,先秦諸侯四夷通過朝覲向天子確認(rèn)臣服地位;秦始皇在當(dāng)時每年的歲首十月初一舉行朝賀儀,即十月朔朝;漢武帝時復(fù)用夏正,改在正月初一舉行正旦朝賀儀,為大朝會的正式開端,一直延續(xù)至明清,并發(fā)展出若干種類型。

      ◎ 不同時間場合舉行的朝會有不同的屬性,大朝會和以奏事為主的常朝不同,主要內(nèi)容就是禮儀性展示。尤其是正月初一舉行的“元正大朝會”,又稱元日大朝會、正旦大朝會,是所有朝會中規(guī)格最高、規(guī)模最大、禮儀最繁雜的一種。此日皇帝在宮廷正殿舉行大型朝賀典禮,接著進(jìn)行大宴會,是皇權(quán)的集中體現(xiàn),也是展示宮廷禮儀、祈愿國運(yùn)昌隆的重要方式。

      ◎ “元正大朝會”皇帝的服裝,漢以后至宋代,大多情況為大朝時著袞冕服、大宴會時換通天冠絳紗袍;北宋曾短暫改為大朝會前后均著皇帝的朝服通天冠服;明代洪武以后由于廢除了通天冠,所以各種大朝會均使用袞冕;清代則在明黃色朝袍外套穿朝端罩。

      所以在這場盛大典禮的前后階段,皇帝通常會使用到兩套大禮服,即袞冕服與通天冠服。古代的禮服大體可分為祭服和朝服兩類,分別適用于祭祀場合和朝會場合。在朝會時君臣本應(yīng)都穿著朝服,但由于元日朝會尤其崇高特別的地位,皇帝大多改穿本屬祭服而更華麗的袞冕服,以示隆重;隨后的大會則改換皇帝朝服通天冠服(冬至大朝會則自始至終穿著通天冠服)。

      袞冕是源于周代的上古禮服,秦漢間一度被廢棄,東漢重新啟用以后直至宋明千百年來,都是帝王御服中除了大裘冕之外最重要的禮服。按制度本被用于祭祀宗廟等屬于吉禮的場合,也用于登基、納后、元日受朝等屬于嘉禮、賓禮的場合。雖然其細(xì)節(jié)歷代一直在調(diào)整損益,但基本形制類似,全套由冕、玄衣、黃裳、蔽膝、大帶、革帶、玉佩、綬、中單、舄等構(gòu)件組成。冕上有十二旒,衣、裳、蔽膝上有日、月、星、山、龍、華蟲等等十二種章紋,滿身紋樣。幾乎每一個構(gòu)件和紋樣都被賦予了各種各樣的帝德意味,譬如上衣為象征天色的玄色,下裳為象征地色的黃或纁色(黃而兼赤為纁),體現(xiàn)了皇帝作為天子的國家權(quán)威?;实坌柮釄D像極少保存下來,唐閻立本《歷代帝王圖》中有數(shù)位帝王即身穿袞冕,敦煌莫高窟二二〇窟初唐壁畫中也描繪了身著袞冕的帝王與身著朝服的群臣,儼然「元正大朝會」之景。

      隨后更換的通天冠服則屬于朝服。

      朝服并非普通上朝時穿的服裝,而是在大朝會以及祭還、拜表等大場合穿的禮服。服裝結(jié)構(gòu)和冕服類似,也包括衣、中單、蔽膝、佩綬等,但外衣為赤紅色系,即絳紗袍;和祭祀冕服戴冕不同,朝服戴冠,比如天子戴通天冠;皇太子、諸王戴遠(yuǎn)游三梁冠;文官戴進(jìn)賢冠;武官、侍臣戴武弁冠,御史戴法冠。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宋宣祖坐像》中宣祖所穿便是標(biāo)準(zhǔn)的宋制通天冠服,一如禮制「通天冠二十四梁,加金博山,附蟬十二,高廣各一尺。青表朱里,首施珠翠,黑介幘,組纓翠緌,玉犀簪導(dǎo)。絳紗袍,以織成云龍紅金條紗為之,紅里,皂褾、襈、裾,絳紗裙,蔽膝如袍飾,并皂褾、襈。白紗中單,朱領(lǐng)、褾、襈、裾。白羅方心曲領(lǐng)。白襪,黑舄,佩綬如袞」。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宋人繪《宋宣祖坐像》軸中身穿通天冠服的宋宣祖

      波士頓美術(shù)館藏唐閻立本《歷代帝王圖》中身穿袞冕禮服的隋文帝楊堅

      明代彩繪本《明宮冠服儀仗圖》中的通天冠圖片采自燕山出版社《明宮冠服儀仗圖》

      明代彩繪本《明宮冠服儀仗圖》中的絳紗袍圖片采自燕山出版社《明宮冠服儀仗圖》

      明代彩繪本《明宮冠服儀仗圖》中的絳紗裳圖片采自燕山出版社《明宮冠服儀仗圖》

      在歷代的元正朝會詩中,禮服都是一大重點(diǎn)描繪的意象。曹植《元會》詩:「初歲元祚,吉日維良。乃為嘉會,宴此高堂。尊卑列敘,典而有章。衣裳鮮潔,黼黻玄黃?!蛊渲小疙腠晷S」指的便是冕服的玄衣黃裳以及其上的黼黻紋章。又如王建《元日早朝》「朝服帶金玉,珊珊相觸聲」,盧綸《元日朝回中夜書情,寄南宮二故人》「鳴珮隨鹓鷺,登階見冕旒」,都提及在朝會時禮服玉佩相觸之聲以及滿朝冠帶冕旒的盛景。

      北宋仁宗即位后,由于劉太后聽政,還曾在元日朝賀之前身著常服先行上壽皇太后禮。如仁宗天圣五年(一〇二七年)的正旦大朝會:「曉漏未盡三刻,宰臣、百官與遼使、諸軍將校,并常服班會慶殿。內(nèi)侍請皇太后出殿后幄,鳴鞭,升坐;又詣殿后皇帝幄,引皇帝出。帝服靴袍,于簾內(nèi)北向褥位再拜?!讨凶喽Y畢,退。樞密使以下迎乘輿于長春殿,起居稱賀。百官就朝堂易朝服,班天安殿朝賀,帝服袞冕受朝?!荣R,更服通天冠、絳紗袍,稱觴上壽,止舉四爵。乘輿還內(nèi),恭謝太后如常禮?!乖谶@場大朝會中,仁宗皇帝先是身著靴袍率領(lǐng)身著常服的百官以臣子姿態(tài),向劉太后拜賀,之后改換袞冕服接受身著朝服的百官朝賀,彰顯皇權(quán)至高;最后再改換通天冠服,接受群臣上壽,共賀新年。

      明 黃緞灑線繡大吉葫蘆云龍紋袍料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藏故宮博物院調(diào)撥

      典禮之外其余新年玩樂場合的皇帝著裝,文獻(xiàn)中少有記錄,但大體穿著應(yīng)該和當(dāng)時的吉慶或平常服裝沒有太大差異,以常服或便服為主。如明成化二十一年《新年元宵景圖》中觀賞元宵表演的憲宗皇帝,便身著各色方補(bǔ)或通袖膝襕曳撒,屬于當(dāng)時皇帝的便服。明代宮眷內(nèi)臣還會在正月的服裝、首飾上裝飾葫蘆景,元宵則裝飾燈景。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明代灑線繡葫蘆判官打鬼補(bǔ)子,在清代以前,鐘馗也主要在正月期間供奉,此件補(bǔ)子配以葫蘆紋,也是一件正月服裝的應(yīng)景補(bǔ)子。

      頻繁更衣的清代新年

      清代冠服制度發(fā)生很大變化,雖然大體繼承了清以前服裝制度中祭服、袞服、朝服、常服等名目,但其形制和具體穿用搭配方式都有較大調(diào)整,并增加了一些新的品類。比如服裝形制均改為袍、褂二件,袍褂有時可分為兩種屬性,皇帝龍褂稱為袞服,并可套穿在朝袍和吉服袍(龍袍)甚至常服袍之外;祭服和朝服統(tǒng)稱為禮服;將在吉慶宴會場合所用的服裝正式定制為吉服等。

      新年期間皇帝所要參與的活動也更加豐富而瑣碎,包括大小祭祀行禮齋戒、拈香拜佛、朝賀、開筆,以及宴會、看戲、看舞燈等等,如元旦的主要儀式便有明窗開筆、堂子行禮、大殿朝賀、遞如意以及在宮中數(shù)十處殿堂拈香行禮和之后看戲進(jìn)膳。并且形成了相當(dāng)復(fù)雜的服裝更換規(guī)則,幾乎會用到皇帝所有的冬季禮服(實際上包括明黃色冬朝服和藍(lán)色祭服)到各色吉服、常服,經(jīng)常一日更換數(shù)次。由于清宮保存了太監(jiān)逐日登記的皇帝穿戴的原始檔案《穿戴檔》,我們可以了解皇帝當(dāng)時在各種場合的實際穿著情況,是對當(dāng)時典章制度的補(bǔ)充。

      其大體規(guī)律是,穿著禮服進(jìn)行元日令節(jié)的各種禮儀和祭祀活動,穿著吉服進(jìn)行宴請、看戲、元宵觀燈等慶祝娛樂活動,遇齋戒、忌日則換常服?;实鄣亩Y服由朝冠、端罩、袞服、朝袍、朝帶、朝珠等組成,端罩或袞服套穿在朝袍之外。吉服包括吉服冠和吉服袍等,吉服袍即龍袍,所用之褂和禮服相同。常服則是單色暗花的袍褂。新年期間所穿的以上各類袍褂,均襯以皮裘甚至直接以皮毛為面,為冬季專用服式。

      如咸豐四年正月初一日據(jù)《穿戴檔》,咸豐皇帝凌晨先穿戴一套禮服,「戴黑狐皮緞臺朝冠,穿黃緙絲面白狐膁接青白膁朝袍、黃面黑狐皮芝麻花朝端罩,戴東珠朝珠系自鳴鐘,束金鑲珠松石四塊瓦圓朝帶,穿藍(lán)緞氈?狼皮里皂靴」至各處拈香、明窗開筆、看時憲書,奉先殿行禮、堂子行禮、壽康宮遞如意、明窗看經(jīng)、太和殿受賀、乾清宮受禮等;隨后更換了一套吉服,「帶大毛貂尾緞臺蒼龍教子正珠珠頂冠,穿黃緙絲黑狐膁金龍袍、黃面黑狐皮芝麻花褂,戴正珠朝珠系內(nèi)殿,束金鑲紅藍(lán)寶石線紐帶掛帶挎,穿青緞氈?羊皮里皂靴」,看戲、進(jìn)酒膳、辦事。

      其中的端罩,是一種皮毛在外的對襟裘皮大褂,「十一月朔至上元,皇帝御端罩,黑狐或紫貂為之,明黃緞里,左右垂帶各二,下廣而銳」。由于保暖性強(qiáng),被作為清代皇帝冬季穿在朝袍外面的禮服褂,為禮服中等級最尊者,一般只在十一月朔(初一)至上元(正月十五)穿用。中國古代祭天時有「大裘而冕」的制度,清代端罩便頗有古時大裘遺風(fēng)。

      清代袞服和前代不同,是一件石青色的對襟平袖外褂,胸背兩肩有四團(tuán)五爪正面金龍(在《穿戴檔》中一般稱為「金龍褂」),其間飾十二章紋,僅保留了袞服的標(biāo)志性符號。冬季所用袞服內(nèi)襯以裘皮?!富实坌柗?,色用石青,繡五爪正面金龍四團(tuán),兩肩前后各一,其章左日右月,前后萬壽篆文,間以五色云,春秋棉袷,夏以紗,冬以裘,各惟其時」。如康熙石青色緞綴四團(tuán)緝米珠云龍銀鼠皮袞服,左右后開裾,用珍珠、珊瑚珠及貓睛石緝綴四團(tuán)云龍紋,服內(nèi)鑲銀鼠皮里,即可用于新年期間。

      清 冷鑒、黃門等合繪 皇朝禮器圖冊之“皇帝袞服”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石青色緞綴四團(tuán)緝米珠云龍銀鼠皮袞服故宮博物院藏

      清 石青四團(tuán)彩云金龍妝花緞男袷袞服故宮博物院藏

      清 石青緞繡四團(tuán)五彩云蝠緝米珠棉龍褂故宮博物院藏袞服左右肩團(tuán)龍飾日、月,前后團(tuán)龍飾萬壽篆文

      清 冷鑒、黃門等合繪 皇朝禮器圖冊之“皇帝端罩”故宮博物院藏

      故宮博物院藏清人繪《萬國來朝圖》中的乾隆帝乾隆皇帝身著端罩、內(nèi)穿朝袍,抱著皇孫看放爆竹

      清 冷鑒、黃門等合繪 皇朝禮器圖冊之“皇帝冬朝服”故宮博物院藏

      清 “冬朝袍后式”紙樣故宮博物院藏

      清 “冬朝袍前式”紙樣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明黃妝花緞織彩云金龍紋貂皮邊天馬皮男朝袍故宮博物院藏

      端罩或袞服內(nèi)穿的是朝服,圓領(lǐng)、緊身、窄袖、馬蹄袖端,帶披領(lǐng),下裳有襞積?;实墼谛履昶陂g所穿為有皮草襯里的冬朝服。冬朝服有兩式,一式用于九月十五或二十五日后,僅在披領(lǐng)、袖端、下擺加海龍皮緣邊,八章在衣、四章在裳;另一式外露皮毛面積更大,保暖性更強(qiáng),「披領(lǐng)及裳俱表以紫貂,袖端薰貂,繡文兩肩前后正龍各一,襞積行龍六列,十二章俱在衣,間以五色云」。色用明黃,也只用于十一月朔至上元。這種明黃色朝服幾乎相當(dāng)于清以前的袞冕服的功能。如康熙明黃妝花緞織彩云金龍紋貂皮邊天馬皮男朝袍,衣身邊緣及披

      領(lǐng)鑲紫貂,馬蹄袖口鑲薰貂,袍內(nèi)以天馬皮襯里,很可能即康熙皇帝在新年期間的朝賀、行禮時等場合穿用過的禮服。

      清人繪 胤禛朝服像軸絹本設(shè)色 故宮博物院藏雍正皇帝身穿冬朝袍,頭戴冬朝冠,戴東珠朝珠

      清雍正 黃色緞繡云龍狐皮龍袍故宮博物院藏

      另外如果新年期間孟春(正月上辛日)皇帝親自到天壇祈穀時,還需根據(jù)禮制換上相應(yīng)的藍(lán)色朝袍參加祭祀典禮,在道光以前的《穿戴檔》中還保留了「祭服」的舊稱,乾隆十七年(一七五二年)《穿戴檔》正月初九日記,皇帝戴碎松石齋戒牌,祈穀壇親詣行禮。戴黑狐皮朝冠,穿藍(lán)緞繡五彩貂皮邊青膁祭服,青金石方祭帶。祭禮前拜佛時,皇帝先穿朝袍、端罩、朝珠、朝帶、朝靴等,但頭戴吉服冠(正珠珠頂冠),拜完后再換上朝冠前去祭祀。重大祭典前的齋戒期及先帝后忌辰時,還需換常服冠和常服袍褂。

      如咸豐四年正月十一日,當(dāng)日祭祈穀壇,又是孝全成皇后忌日。據(jù)當(dāng)日《穿戴檔》:「上戴小毛本色貂皮緞臺正珠珠頂冠,穿藍(lán)緙絲面貂皮邊白狐膁解青白膁朝袍,黃面黑狐皮朝端罩,戴金鑲松石齋戒牌,戴東珠朝珠系自鳴鐘,束金鑲珠青四塊方祭帶,穿藍(lán)緞氈?狼皮里皂靴。拜佛后,珠頂冠下來,換戴黑狐皮緞臺朝冠?!翂瘍?nèi)祭畢,還壇內(nèi)齋宮,朝冠、朝袍、齋戒牌、方祭帶、藍(lán)皂靴下來,換戴中毛本色貂皮緞臺正珠珠頂冠,穿油綠江綢面貂皮袍、貂皮黃面褂,仍戴東珠朝珠自鳴鐘,束金帶頭線鈕帶,穿青緞氈里皂靴,至關(guān)帝廟拈香畢,至弘德殿,珠頂冠、藍(lán)緞夾袍、黃面褂、朝珠下來,換戴大毛熏(薰)貂緞臺冠,仍穿油綠江綢面貂皮袍、青緞面黑狐膁褂,束金帶頭線鈕帶掛帶挎青荷包,穿青緞氈里皂靴。至鐘粹宮孝全成皇后御容前拈香行禮畢,還養(yǎng)心殿辦事。」從戴吉服冠穿藍(lán)朝袍、方祭帶拜佛,到換朝冠祈穀,再換吉服冠、黃面褂關(guān)帝廟拈香,最后換常服袍褂至孝全成皇后御容前拈香行禮,一上午更換了三四次冠服。

      清 明黃色彩云金龍紋妝花緞上羊皮下銀鼠皮男龍袍故宮博物院藏

      大型典禮之余的各種看戲、看摜跤和元宵看舞燈玩樂,則主要穿著吉服,如乾隆二十一年正月十五日《穿戴檔》,皇帝穿著一套吉服— 「戴大毛熏(薰)貂緞胎蒼龍教子珠頂冠,穿黃緙絲萬字錦地黑狐膁龍袍,貂皮端罩,松石大鞓帶,正珠數(shù)珠,白布棉襪、厚棉套褲,青緞羊皮里皂靴」在圓明園各處游玩、拜佛、

      吃桌子(元宵餑餑桌),以及看燈會、放花炮盒子。吉服主要用于筵宴迎鑾等吉慶場合,吉服袍為圓領(lǐng)馬蹄袖長袍,皇帝吉服袍明黃色,也常直接稱為龍袍。如雍正黃色緞繡云龍狐皮龍袍,裾四開,在明黃色緞地上彩繡祥云金龍及七章紋樣,袍內(nèi)鑲白狐皮里,袖口鑲紫貂皮,即雍正皇帝冬季或新春期間所用吉服袍。

      清 石青緙絲八團(tuán)慶壽燈籠紋棉褂故宮博物院藏

      新年期間皇帝所用的吉服袍通常均為龍紋,《蘇州織造局志》中記錄有「上傳特用」的「三潤色闊滿裝元旦袍」,圖案即「前后身五爪龍二尊,膝龍四尊」,但元宵前后三日的吉服有時也特別以燈景、「五谷豐登」為飾,如同冊中還提及燈景花樣的「三潤色滿裝燈景袍」,乾隆二十一年《穿戴檔》也記錄「正月十四日起栓五谷豐登荷包三天」,屬于自宋明以來的吉服應(yīng)景裝飾傳統(tǒng)。燈景類帝王吉服袍褂尚未發(fā)現(xiàn)存世,但故宮博物院有一件石青緙絲八團(tuán)慶壽燈籠紋棉褂,飾八團(tuán)燈籠紋,每團(tuán)燈籠織「海屋添籌」,兩旁為谷穗紋,黃簽「嘉慶十三年十二月十七日收造辦處呈覽石青緙絲八團(tuán)花有水棉褂」,應(yīng)即嘉慶十三年為來年嬪妃元宵所織的應(yīng)景吉服褂。

      猜你喜歡
      朝服常服通天
      論北齊朝服制度的漢化與革新
      收藏家(2023年7期)2023-09-03 02:56:31
      拔地通天
      穿反了朝服的官
      宋代服飾“褙子”的形制及其功能考釋
      絲綢(2021年5期)2021-07-09 13:57:16
      故宮博物院藏《玄燁朝服像》的再探討
      紫禁城(2020年2期)2020-05-25 08:02:34
      以衣載道·修身明德:中小學(xué)校服的價值省思與未來趨向
      清帝服飾分類述略
      1907年晚清學(xué)堂服制考
      絲綢(2019年6期)2019-01-08 09:18:41
      西夏朝服的冠飾研究
      西夏學(xué)(2018年2期)2018-05-15 11:23:20
      通天之光路
      莒南县| 台北市| 达州市| 海原县| 英山县| 会昌县| 泽库县| 阜平县| 获嘉县| 东乌| 江山市| 淮阳县| 富锦市| 凤阳县| 永城市| 民勤县| 渭南市| 宾阳县| 长武县| 台南市| 文昌市| 金川县| 海口市| 彩票| 杭州市| 文化| 腾冲县| 宜昌市| 北辰区| 千阳县| 高青县| 葫芦岛市| 宣化县| 康定县| 白水县| 江孜县| 义乌市| 华池县| 宁德市| 长宁县| 江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