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堂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提出:教育的過程首先是一個精神成長的過程。創(chuàng)建學校的目的,是將歷史上人類的精神內(nèi)涵轉(zhuǎn)化為當下生機勃勃的精神,并通過這一精神引導所有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作為學校的靈魂——校長,所承載的精神力量不言而喻。只有推動校長的精神成長,學校才能成為師生健康成長的精神家園,才能直面教育工作帶給我們的問題與挑戰(zhàn),才能真正面向教育的未來。
一個精神燦爛的人,可以活成一座花園;一個精神燦爛的集體,可以創(chuàng)造一段傳奇。我始終堅信,一種優(yōu)秀高尚的精神,會產(chǎn)生一種強大的力量,引領城關教育的方向。今年在擴容增量誓師大會上,我們倡導“以夢為馬,不負芳華”;在招生改革中,提出“用公平、公正書寫我們的教育情懷”;在新教師入職儀式上,以“你是夜空中最亮的星”為主題,讓新教師充滿了職業(yè)的神圣感與自豪感;在2017、2018年連續(xù)兩年教師節(jié)展演活動中,以“做一個精神燦爛的人”和“致奮斗路上的你”為主題,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致敬;9月,在貫徹學習教育工作大會暨2018年教育工作推進會上,以“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激勵全體教育人,擁有熱愛教育的定力,擁有淡泊名利的堅守。實踐證明,燦爛精神的引領,讓教育有了靈魂和生命。這靈魂就是“有思想、有情懷、有辦法、有韌性、有擔當”。
有思想,是精神成長的源泉
有思想的人,一定是一個愛讀書的人,書讀得多,思想也就多元化了,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也就不同了。比如,教育局工作的一些干部在工作的實踐中思考,覺得學校更適合他們,于是主動向組織提出回學校工作鍛煉。我覺得他們都是能舍棄別人眼中所謂的“光環(huán)”、俯下身子踏實干事的人,我想他們今后的天地會更加廣闊,他們的精神也會因為這樣的思考與經(jīng)歷而成長。在一體化辦學中,一批優(yōu)秀的副校長擔任了分校執(zhí)行校長,盡管他們?nèi)币粡埿iL的任命文件,但在我眼里,他們就是優(yōu)秀的校長。因為我相信,人生最重要的,不在于你所處的位置,而在于你所朝的方向。
有情懷,是精神成長的血脈
什么是情懷?我想是上善若水,靜待花開;是熱愛孩子,熱愛教師職業(yè);是滿腔熱忱,不忘初心;是離任前,站好最后一班崗。有的校長到齡后,主動提出應該讓年輕人來干;有的還沒有到齡,提出因身體、理念等方面的原因,主動讓賢。上周局里召開了擴容增量工作推進會,一些馬上要退休的校長仍然按時到會,認真匯報工作的進展情況;一些馬上要退休的校長仍然每天第一個到校,最后一個離校,師生安全管理絲毫沒有放松;一些馬上要退休的校長主動提出要去一線教學,更讓我心生敬佩。我想這種情懷是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都應該學習的精神,這種情懷是城關教育人精神成長的血脈。
有辦法,是精神成長的印記
有辦法,其實就是善于思考,朝氣蓬勃,干勁十足。有辦法的人,他們會迎難而上,在解決問題中收獲成長的印記。今年,我們在擴資源方面取得了實質(zhì)性的進展,承擔出城入園學校改造和改薄項目的校長們付出了很多。有一批這樣“想干事”“能干事”“有辦法”的校長們不得不在這里提及。有的校長帶病堅持工作,在確定一體化辦學的思路后組織專門力量,迅速拿出改造方案,今年秋季解決了很多名學生的就學問題,極大地緩解了熱點片區(qū)學生的就學壓力。有的校長積極想辦法,不僅在新校區(qū)開設了學生教師食堂,還為中午路途較遠的學生們提供了宿舍??紤]到原有學校鍋爐拆除,冬季供暖問題,開學初就提早謀劃,打報告、購設備,一周前已開始供暖;有的校長去年在短短一個多月時間里開辦了分校,今年更是采取有力的措施和辦法,有效化解了因為小區(qū)配建學校不到位而產(chǎn)生的就學矛盾;還有的校長為了保證學校今年秋季如期投入使用,整整一個假期沒有休息,想辦法解決問題。在這樣的磨練中,我相信,他們走出的每一步,都將成為成長中最難忘的印記。
有韌性,是精神成長的堅守
何為“韌”,魯迅先生解釋說“鍥而不舍”。就是不怕苦,不怕累,守規(guī)矩,講政治,顧大局,心懷樸素,干好當下,堅定自信。我想:這些品質(zhì)都應該是每一位校園長鍥而不舍的堅守。有個別學校,近幾年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大家也有目共睹。而在局里我很少見到這位校長,我知道他、了解他還是因為別人的口口相傳。8年時間,他默默無聞地潛心抓管理、抓教學,打造了富有特色的教育品牌;還有在邊遠學校工作的個別校長,帶領一群充滿斗志的年輕人努力奮斗,寒來暑往,依然積極向上。他的朋友圈里,冬天拍雪景,拍孩子們打雪仗,還會賦詩一首,自在安然。他能靜下心來抓學校管理,改善學校辦學環(huán)境,讓那里的老師和孩子們有獲得感和幸福感。教育工作從來都不會像其他工作那樣轟轟烈烈,但等我們回過頭來時卻會是碩果累累。我相信,鍥而不舍的努力與堅守,也是一種精神的成長。
有擔當,是精神成長的定力
擔當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作風,是共產(chǎn)黨人想干事、能干事、干大事,干不成事不罷休的精神品質(zhì),擔當更是一種政治品質(zhì),“想不想”擔當是態(tài)度,“敢不敢”擔當是責任,“會不會”擔當是能力。說到有擔當這個話題,讓我想起了今年4月17日的局務會,對我們的有些校長有了新的認知。一個“一班一?!钡男iL,用四個排比句道出了他這十年堅守的定力與五味雜陳的感嘆:雖說簡單但也艱辛;雖說輕松但也失落;雖說和諧但也失衡;雖說幸福但也落寞。短短的四句話,道出了十年對這份事業(yè)的執(zhí)著與敬畏,失落與忐忑。4月份召開的擴容增量誓師大會,我想當天的會議在座的大部分同志還記憶猶新,會上,他代表拆遷還建項目包抓人這樣說:“不因問責而動,只為盡責發(fā)力,我愿鼓足干勁,迎難而上?!蔽蚁脒@是一個校長的擔當,更是在這樣一個過程中,精神成長帶給他們的定力。
“有思想、有情懷、有辦法、有韌性、有擔當”是城關教育人燦爛精神的寫照,我想這種精神會一代代的傳承下去。
記得9月21日的教育工作推進會上,我提出了一個問題:每一個人都應該思考新時代城關教育人應該是什么樣?尤其是今天在座的你們,因為你們是城關教育發(fā)展的中流砥柱,更是城關教育發(fā)展的脊梁。因為你們的精神成長關系到城關教育的未來,更關系到每一位師生生命展開的過程。所以,校長隊伍應當具備“有思想、有情懷、有辦法、有韌性、有擔當”的精神力量。這兩年來,在你們中我也看到了這樣的精神成長,并激勵著我奮勇向前。
10月29日,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刊文,題為老實人,非常值得每一位校長學習。老實,就是誠實,守規(guī)矩,做人做事不偏不倚。然而,在有些人眼里,老實卻成了一個貶義詞,“老實人吃虧”“老實人倒霉”“老實人背黑鍋”,獨沒有“老實人光榮”。崇尚所謂的“精明”“大膽”,在規(guī)則的邊界上反復試探,打“擦邊球”,專干損人利己的事,占了便宜還得意洋洋。
其實,“老實”的反義詞只有一個,就是“不老實”,所謂“精明”“膽大”,無非是得了便宜之后的自我美化。除了“損人利己”的淺顯道理之外,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社會原本就是依靠“老實人”運轉(zhuǎn)的。我們教育系統(tǒng)幸而有幾千默默奉獻的“老實人”,潛心教育,才讓城關教育有了今日的成績和口碑。更不用說,我們動真碰硬,改革招生制度、推動“一體化”辦學等等舉措,哪一個是“精明”的人愿意去做,又能夠做得了的?今天城關教育的成績,無一不是“老老實實”才做出來的。一句話,還是要講老實,守規(guī)矩,因為只有老實人才能成事。
一個人從生命誕生之日起,在生物性成長的同時,也開始了精神成長。每個人成長的環(huán)境不同,所經(jīng)歷的世事不同,再加上性格與稟賦有異,決定了每個人都有一條屬于自己獨特的精神成長之路。作為教育人,有思想、有情懷、有辦法、有韌性、有擔當,這是我們應具備的精神力量。當我們擁有了這種精神力量,我們都將成為最好的自己,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引領教師和孩子們的精神領袖。
因為,教師隊伍的內(nèi)生動力是精神成長,教師隊伍的創(chuàng)新意識是精神成長,教育質(zhì)量的提升更是全體師生精神成長的結(jié)果。陳寶生部長年初的一段話:“教育質(zhì)量是尊敬出來的”讓我記憶猶新。尊敬教師,引領他們的精神成長,是提高教育質(zhì)量的根本,更是教育工作的靈魂所在。
我非常喜歡馬云的一篇演講,那是一篇“既立足于現(xiàn)實,又超越現(xiàn)實,充滿理想主義”的演講,題目是:我們可以失去一切,但是不能失去理想。讓我們一起去做一個理想主義者,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帶著精神的成長,去做點讓生命發(fā)光發(fā)熱的有意義的事情。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自信地面向教育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