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學教育經歷了長達一個世紀的邊緣化之后,逐漸重又走進人們的視野并廣為接受。進入新時期,“互聯(lián)網+”為代表的智能化技術系統(tǒng)與國學教育深度融合,帶來了一場以大數據為依托的智慧課堂革命。該文在《基于“互聯(lián)網+”的國學經典智慧教育課程體系研發(fā)”項目》(深圳市科技計劃項目,編號CYZZ20150831151557974)的調研基礎上,依托肖鵬博士(項目負責人)領銜的研發(fā)團隊的大量的產品研發(fā),提出了國學智慧課堂發(fā)展的新路徑。文章首先介紹了智慧課堂和國學教育的深度融合,構建了國學智慧課堂的新路徑,從國學智慧課堂為課堂環(huán)境、教學要素、學習過程、課堂評價等領域帶來重構解讀了國學智慧課堂的特點。該研究為國學智慧課堂提供了可靠的理論支撐,也會為未來國學教育的實踐提供方向指引。
關鍵詞:國學教育;智慧課堂;“互聯(lián)網+”
一、研究背景
在人類社會經歷重大變革的每一個歷史時刻,學校作為教育應對社會挑戰(zhàn)的實體,課堂作為實現學校教育理想的主陣地,都將處于動蕩不安、差異并存、復雜且充滿變革的話語時空下,他們必須盡快調整自己以適應這么充滿矛盾和機遇的外部環(huán)境。[1]時至今日,人類已經進入了以泛在網絡、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lián)網等先進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為鮮明特征的“互聯(lián)網+”時代,它為人類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能夠突破時空限制、滿足個性發(fā)展的數字生存環(huán)境。國學教育天然貼近科技,科技的發(fā)展也必然為國學教育的改革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科技”這個詞,自從它加入到教育里來之后,就有很多的爭議。2013年的時候,大家會說“在線教育靠譜嗎?”中間在線教育一度不靠譜的時候,有人就對互聯(lián)網教育提出質疑。整個教育行業(yè)從“互聯(lián)網+”到“+互聯(lián)網”,從“在線+”、“科技+”到“+科技”等等,其實有很多爭議。
那么具體到國學教育,科技對于國學教育有何意義?一是提升國學教學的效率;二是改善國學教育的效果。因為,教育里面不光是效率還有效果,兩者是并存的;三是促成了個性化的學習模式,這一點至關重要??鬃釉趲浊昵熬驼f“因材施教”,到今天我們說個性化、自適應。其實它們都是一個東西,一個意思。這個意思的本質在于,我們希望人可以成為人,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成為他自己,每一個學生都有適合自己的國學學習方案。
二、國學智慧課堂的演變歷程
國學教育重受重視是伴隨著智慧課堂發(fā)展同時進行的,國學教育依托于智慧課堂的后發(fā)優(yōu)勢逐漸從教學系統(tǒng)主導的智慧取向,經歷教育信息化為主導的智慧取向,逐步過渡到以數據智慧為主導的智慧取向,也就是現階段的國學智慧課堂的范式。
(一)教育學主導的國學智慧課堂取向
最初的國學智慧教育取向源于20世紀初的教育學理論主導的智慧取向,即從教育學的視角關照到了國學教師的教學設計智慧、教學實踐智慧、師生關系的智慧化處理、教學策略與方法的智慧化選擇與制定等,因此國學智慧課堂被界定為是善于導入、走向生活、注重體驗的課堂;是提出問題、積極參與、解決問題的課堂;是激發(fā)情趣、開放合作、積極探究的課堂;是處理好過程與結果、直觀與抽象、情景性與知識系統(tǒng)性關系的課堂;是教師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教學機智的課堂。
(二)信息化為主導的國學智慧課堂取向
智慧教育的概念真正出現于2008年左右,衍生于智慧醫(yī)療、智慧交通、智慧電力、智慧城市等領域,[2]之后便有了智慧課堂、智慧學習等概念,并被賦予新的內涵而日漸流行,這便形成了國學課堂智慧化變革的第二種取向,從信息技術的視角揭示出智慧課堂應具有“資源分層共享”“實時內容推送”“即時反饋評價”“過程追蹤記錄”“協(xié)作互動交流”和“移動通信互聯(lián)”等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特征。
(三)數據智慧為主導的國學智慧課堂取向
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科技的不斷發(fā)展,人類社會已經全面步入“互聯(lián)網+”時代,互聯(lián)網的開放、平等、透明促進了國學教學數據被賦予豐富的教育內涵轉變?yōu)橛袃r值的教學信息,再經思維共同體的認知加工演變?yōu)轷r活的教學知識,這些知識在教學應用中逐漸升華為教與學的智慧,推動了以數據智慧為主導的智慧課堂的發(fā)展,這便形成了課堂智慧化變革的第三種取向,從智慧生成視角揭示出智慧課堂是技術與教學雙向深度融合基礎上的教學流程再造與智慧生成,是一個真正為教師與學生提供無限參與和自我價值提升的發(fā)展空間。
國學智慧課堂的第一種取向出現在我國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初期,它為國學智慧課堂的發(fā)展提供了理念指引,尤其對國學教師如何更智慧性的教學提供了輔助。第二種取向出現于我國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中期,教學走向了“以學為中心”的建構主義時期,國學教育更加注重學生的接受性,但依然是以讀經誦經為主。第三種取向出現在我國新一輪以核心素養(yǎng)為統(tǒng)領的教學改革醞釀來臨之際,國學教育目標轉向了學生的品格養(yǎng)成。同時,“互聯(lián)網+”時代的(移動)互聯(lián)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快速發(fā)展,而技術本身的顯性化特征在應用場景中逐漸消融,取而代之的是凸顯出一條以數據智慧貫通的學習者持續(xù)的、全面的、個性化的發(fā)展需求不斷被尊重、被支持、被滿足的智慧生成路徑。
三、“互聯(lián)網+”時代國學智慧課堂的新路徑
智慧的概念首先是和技術連在一起的,但智慧卻絕不受限于技術。現代智慧課堂正是擯棄了技術的偏向,使得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能夠遵循智慧教育的發(fā)展規(guī)律,更重要的是對智慧課堂的未來實踐提供一種可行化思路,這就是大數據的引入帶來的智慧跨越。課堂中的傳統(tǒng)數據往往面向階段性的學生群體,“對于學生,我們知道得太少”,這是卡耐基·梅隆大學教育學院的一句經典口號,同時也是全球教育領域關注度最高的議題,更是智慧教育發(fā)展的最大屏障。“互聯(lián)網+”時代,(移動)互聯(lián)網及越來越多的智能學習終端被引入課堂,構成了功能各異的課堂網絡互動空間,這使得國學課堂的教學數據量迅速增加,這些數據與傳統(tǒng)教學數據相比最大的區(qū)別在于數據采集的方式和數據的潛在教育應用上。2012年,聯(lián)合國在發(fā)布的《大數據促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白皮書中指出:“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大數據的出現將會對社會各個領域產生深刻影響[9]。同樣,數據被引入教學,作為改進教學的工具,是智慧教育的顯著特征。本文從數據生成智慧的視角,基于當前智慧課堂的教學實踐,提出了智慧課堂發(fā)展的關鍵路徑,如圖1所示。endprint
(一)課堂環(huán)境的智慧升級
以往的國學學習環(huán)境只是讀經式的簡單過程,每個學生個體只能跟隨教師的整體教學思路被動的進行,從學習到評價,個性的學習方式并沒有被挖掘和尊重。這種被動的、不尊重個體行為的教學環(huán)境急需改變,它需要引入智慧教學系統(tǒng),“基于‘互聯(lián)網+的國學經典智慧教育課程體系研發(fā)”項目的研發(fā)團隊,基于信息化的、網絡化的、智能化的、數字化的教學理念,研發(fā)出了集中過程的、行為的、結果的信息化教學數據、學生的數字化學習數據、智慧教學系統(tǒng)的應用數據的國學教育云平臺,通過智慧教學系統(tǒng)采集、記錄、存儲與分析,教師可以掌握學生更精準的學情分析、更科學的教學(學習)決策、更及時的教學反饋、更深度的教學互動、更優(yōu)化的教學(學習)方式與路徑、更合理的教學(學習)評價等提供可能,為智慧教學系統(tǒng)的迭代與升級提供真實的教學應用數據、需求反饋和問題診斷。
(二)教學要素的重新再造
智慧教學是智慧課堂的核心功能,是實現教育目標的核心載體。隨著2016年《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總體框架正式發(fā)布,我國即將迎來新一輪以核心素養(yǎng)為統(tǒng)領的、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為目標的教育改革,這必然要求課堂教學從傳統(tǒng)教育模式轉向以學為中心的教育模式,做出全面的變革回應。
國學課堂因為不屬于應試科目,在教學過程中更容易貫徹“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國學教師將對教學流程進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徹底的再設計,以求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對象、教學策略、教學媒體、教學評價等各項至關重要的教學變革績效指標上取得顯著的改善,即教學流程的再造。當下流行的翻轉課堂正是教學流程再造的代表性產物。[3]此外,流程再造所帶來的往往是教學結構的改變。教學機構由教師、學生、內容、媒體四要素組成。[4]教學結構的改變代表著教學的根本性改變,教學四要素的關系將在智慧課堂情境下被重構:教師將從傳統(tǒng)教學的傳授者、掌控者轉變?yōu)榻虒W的組織者、指導者;學生將從被動的接受者轉變?yōu)橹鲃拥慕嬚?;媒體將從單一的輔助教師演示的工具轉變?yōu)楦鄻拥拇龠M學生認知的工具;內容將從單一的教材來源轉變?yōu)楦鄻踊问?、更豐滿立體、更開放的獲取途徑。
(三)學習過程的高效升級
國學智慧課堂最重要的功能便是幫助學生建立個性化的國學學習方案。隨著智慧學習系統(tǒng)的發(fā)展及大數據學習分析技術的應用,我們將逐漸觸碰到在傳統(tǒng)環(huán)境下無法察覺到的深層次學習狀態(tài),進而有條件為每個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支持服務。
1.學習結果數據化呈現
以往的國學學習成果僅僅是成績的反應,但不是學習行為、學習過程的反應。學生在審視成績的時候,并未能對學習過程進行專門、精準的分析。而國學智慧課堂的學習方式所產生的學習數據將真實地反映學習者的學習行為和學習結果,由此所產生的對學習者學習能力結構、學習偏向、學習風格、學習習慣等的分析數據將作為學習者進行改進的重要思維加工素材,使得改進更合理、更深刻,在優(yōu)化學習者個體的心智模式及提高學習決策方面更具價值。
2.學習內容共建共享
國學智慧學習系統(tǒng)打破了國學學習資源封閉的弊端,使得學習大環(huán)境是一個開放、共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學習者不僅可以低成本、跨空間享受到不同地域的優(yōu)質的國學教學資源,還能將自身的教學資源進行分享。這種開放的學習系統(tǒng)還打破了教材的局限性,將數字化的教學資源打包呈現到學習者的面前,真正實現了學習資源的共建共享。當今,國學教育資源因起步較早且層次多樣,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繼續(xù)通過智慧化的學習系統(tǒng)實現共建共享。
3.學習范式靈活多樣
不同于語文、數學等應試科目,國學教育更注重靈活多樣的教學范式,尤其主動活動、游戲等教學方式。國學智慧課堂改變了傳統(tǒng)的被動接受式學習方式,提供了更多信息化的工具與資源,使得以學習者為主體的,面向核心素養(yǎng)的體驗性學習、社交性學習、游戲化學習、競爭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協(xié)作學習等得以更好地開展,并為這些活動內容的設置、小組的劃分、評價標準的制定等提供數據支持。
4.更加注重過程學習
國學智慧學習系統(tǒng)將面向學習全過程的數據記錄,這使得學生的學習收獲將不僅僅是從朗誦、書法、練習、測驗與考試中反映出來的分數和競賽中所獲得的獎勵,更重要的是學生成長歷程中的每一件作品、每一次課堂鼓勵、每一次小組的分享、每一次查漏補缺、每一次大膽搶答、每一次匯報發(fā)言等,多維的學業(yè)成就記錄和教學導向正是對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的最好詮釋。
(四)課堂評價的智慧發(fā)展
從知識為本、結果為本的評價真正走向核心素養(yǎng)、學習過程的評價,這是國學智慧課堂評價的重要特點。首先,從評價主體來看,國學智慧課堂除了支持教師評價學生以外,還支持學生之間互評、家長評價等多種評價主體參加,真正實現了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從評價的內容來看,國學智慧課堂不僅評價在學習國學過程中的題目之外,還會對學生的各種內容進行評價,且評價是動態(tài)性的評價,每個學生的學習行為都將動態(tài)展現給評價主體。這種真實、全面的評價類型所得出的大數據,經過數據模型的挖掘和分析就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虛擬導師”,從而為每個學生形成針對性的個性化學習方案。
四、總結
國學智慧課堂是伴隨著智慧大教育系統(tǒng)的驅動而引發(fā)的系統(tǒng)化變革。在這場變革中,課堂教學中的大量數據是智慧課堂的最重要屬性。依托大數據,一系列諸如課堂環(huán)境、教學要素、學習過程以及課堂評價等重要組成部分都發(fā)生了積極的重構。鑒于此,“基于‘互聯(lián)網+的國學經典智慧教育課程體系研發(fā)”項目(深圳市科技計劃項目,編號CYZZ20150831151557974)經過長達兩年的調研和研發(fā),形成了一套基于互聯(lián)網、大數據等前沿科技的、適合學生個性化學習的國學智慧課堂解決方案,為當下學生高效學習國學提供了新的嘗試和發(fā)展路徑。
作者簡介:肖鵬(1969.02—)男,漢族,廣東東莞,深圳市神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博士,在軟件工程、商業(yè)管理、教育教學3大領域均從業(yè)8年以上,擁有豐富多樣化的工作經驗,是跨界組合的“復合型人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