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琴
摘 要:伴隨著國民素質(zhì)的提升,社會整體對教育事業(yè)的關(guān)注越來越多,“從娃娃抓起”已經(jīng)不是一句空口號,而是實實在在需要落到實處的指標和任務(wù)。為了更加高效地進行教學,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學習,各類型的教學方法層出不窮。著重論述“互動式教學”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途徑。
關(guān)鍵詞:互動教學;幼兒教學;雙向性
社會發(fā)展的多元化催生教育事業(yè)的多向性是必然的。由于眾多家庭對于下一代的關(guān)注,致使教育機構(gòu)教育學生的起始學齡在不斷降低,這樣就必然導致幼兒園地位的抬高并催生其教學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盎邮浇虒W”強調(diào)的是教育工作者和學生在學習地位上的平等以及打破僵化常規(guī)的活動性強的一種教學模式。
一、啟動階段:創(chuàng)設(shè)情境,捕捉注意力
孩子最大的特點莫過于對世間萬象滿滿的好奇心,而擁有了好奇心便是學習的原始動力。對于幼兒園的孩子們來說,好的開始就成功了一半,為此,互動式教學的效用由此施展。
當一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wù)是要認識圖形,那么在課堂開始前,運用多媒體圖像,展示一只小熊、小兔子、小貓、小羊,分別騎著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的自行車在賽跑,并且自行車的樣式各不相同,有意將圓形輪胎的車子做得最樸素暗淡,然后放著有趣的背景音樂。在比賽開始前,詢問孩子們:都喜歡哪個小動物的自行車呀?大家都想當哪個小動物呀?有一部分必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或者喜歡的自行車。接著詢問大家認為自己喜歡的能贏嗎?在獲得答案以后,比賽開始。
創(chuàng)設(shè)情境是一個吸引注意力的很奇妙的方法,將自己置身其中,往往會促使加倍去關(guān)注事情的發(fā)展。運用這一點去教學,便是從開始就牢牢抓住孩子們的注意力。接著,在答案揭曉之后,帶著問題一塊去認識各個圖形的特性,讓孩子們身臨其境去探索、求知。同時,也讓他們知道不是所有的“認為”都能理所當然的“應該”。
二、聯(lián)動階段:思維碰撞,探索、交流與互動
孩子的思維是天馬行空的,很多時候他們出其不意的想法往往會讓大人都驚嘆于他們的想象力與思維方式。而在幼兒園這樣一個對啟發(fā)思維極為重要的時期,扼制是極其錯誤的行為。而要更好地開拓思維,莫過于讓孩子們在提問面前各抒己見,對錯先放一邊,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想法和立場,是空想也好,實踐也罷,主要先培養(yǎng)孩子們對待問題的態(tài)度。
為了培養(yǎng)孩子們優(yōu)良的道德品質(zhì),我制作了一個小故事圖片展示。沒有文字敘述,只是一個圖片表達。圖片上要表達的是傳統(tǒng)的“孔融讓梨”的故事,只不過套用在小兔子一家四口身上,當兔爸爸帶回4個胡蘿卜,可是胡蘿卜有大小,兔子小西和哥哥小可這個時候要怎么分呢?將問題拋給孩子們,讓孩子們表達自己的觀點,可以討論和交流,然后說出為什么。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是可以有很多種做法的,對于“言之有理即可”這樣的答案設(shè)定再合適不過。同時,這個故事還暗含著“胡蘿卜應該先給誰?爸爸媽媽是辛苦了一天,孩子們應該怎么辦?自己在家里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這樣眾多的問題,一人一種想法,孩子們的思維角度也將在課堂展示中顯露無遺,互動教學法就這樣在無形中將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三、點撥階段:答疑指點,鼓勵指正
教育在面對如一張白紙的孩子們時,一味的遷就和嚴格的對錯控制都是教學大忌。為了開拓孩子們的思維,開放課堂是“不得不為”,但這并不代表課堂徹底開放式,這就關(guān)系到教師的課堂掌控能力和分配能力。孩子畢竟對很多事物的對錯還停留在理所當然的階段,但不能對孩子的“嚴重語言或者行為錯誤”一笑置之或者以一句“童言無忌”而帶過。教師的責任在于“傳道、授業(yè)、解惑”,這句話在幼兒園中同樣適用,那么教師就要時刻關(guān)注孩子們的思想行為,盡力做到在放開“思維控制”的基礎(chǔ)上有效“思維關(guān)注”。
曾有這樣一個案例,課堂上老師展示了一幅天橋上乞討老人的圖片,老師詢問學生看到這樣的情景大家聯(lián)想到什么呢?就在好多小朋友說想到鄉(xiāng)下的爺爺奶奶或者應該給予他們幫助時,有一個孩子突然站起來說:“我媽媽說了,這樣的人都是騙人錢的,他們穿得破破爛爛的又很臟,我們見到應該繞開走。”面對這樣的情況,你能說他們洞察了世事,或者是童言無忌嗎?
不諳世事的幼兒階段是一個人最快樂的時候,是應該對這個世界充滿期待、充滿愛的時候。拋開具體乞丐事件的本質(zhì)不談,孩子的看法和態(tài)度是最重要的。如果一個純潔的孩子都沒有了單純的關(guān)愛的想法,那這個世界就太可怕了?!笆刈⊥摹笔潜姸喑赡耆藢ι倌甑闹腋?,但是這個“童心”得有??!因此,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有這樣的道德責任感,面對錯誤或者偏激的思維,應及時指正和教育。教師是掌舵者和引路人,在任何時候都不會變。
綜上所述,互動式教學運用至幼兒園教育工作中是教育事業(yè)關(guān)注力不斷強化和水平提升的信號。而這樣的教學模式在為課堂帶來新鮮活力的同時,也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查漏補缺”依舊是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李瑋.互動教學法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新校園(中旬),2017(1):166.
[2]章培培.情景教學在幼兒園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5(1):46-47.
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