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架上的他》 余秋雨
余秋雨的文字中始終貫穿著對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問,滲透了文人的憂患意識和良知?!稌苌系乃芬陨顡淳d長的情感懷念與恩師陸谷孫先生交往的點滴。世事興廢沉浮,唯有獨立人格屹立不倒。透過《書架上的他》,能深切體會到生命的短暫和悠長,友情的堅實和凄傷,同時也領受到文化的冷寂和悲壯。
《一個人的地圖》 南帆
南帆的文字,充滿智性的光澤,以一種冷峻的目光對周圍的一切包括自己的軀體做文化的思考。這種“智性散文”不是以抒情或幽默為目的而是以追求智慧和理趣為主?!兑粋€人的地圖》是一個人隱忍、深微的生命軌跡,因為虔敬深刻的追尋與拷問,“沒有人會在自己繪制的地圖中迷路”,《一個人的地圖》也蘊涵著他所棲居的土地上的興衰變遷與家族的命運歌哭,是理解當代現(xiàn)實的重要參照。
《蘇東坡的歷史觀》 熊召政
熊召政的散文,大氣磅礴、文質兼美。以古人的傳統(tǒng)和境界審視今人的世態(tài)人情,啟發(fā)讀者從浮躁的境遇中找到精神的家園,由執(zhí)著外物回歸廣袤的內心,回到中國古典的詩性和思性中去?!短K東坡的歷史觀》,從蘇東坡的史學的建樹談起,從蘇東坡的策論中可看到他獨具卓見的史識與史膽,也了解了蘇東坡作為“士”的責任與擔當。
《漢字簡化是順應世界潮流》 [中國臺灣]陳若曦
陳若曦女士的文章,無論是談論文化現(xiàn)象還是人事鄉(xiāng)情,都是至情至性。既有深刻的認識價值也有豐富的美學價值,深入人心的寓意往往產(chǎn)生于極平凡的事物?!稘h字簡化是順應世界潮流》的文字簡潔有力,觀點鮮明獨到,彰顯了作家的傳統(tǒng)情懷與文化擔當。
《春秋時代的春與秋》 李舫
李舫的文字,哲思中蘊涵著精神的大寄托,其用意并不在偶發(fā)思古之幽情,目光雖上溯至先秦,用心卻全在當下?!洞呵飼r代的春與秋》,也是文明形態(tài)的“生”與“長”、“守”與“藏”,還是中國思想的“陽”與“陰”,“剛”與“柔”,共同促進中國文化之生生不息。
《人的城》 邱華棟
邱華棟的文章,擅長打量“城市”深處,并不斷地追問和質疑,與他擅長的城市題材小說不同,散文《人的城》中,邱華棟由一部城市傳記《倫敦傳》談起,寫到他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北京的城市記憶,將一個作家的個體生命與一座城市聯(lián)系起來,有深度亦有溫度,又不乏對社會發(fā)展的新銳探測,不妨看作是邱華棟先生的《北京傳》。
《司馬遷的選擇》 徐可
徐可的散文,談文品人,論古道今,堪稱世事洞明,人情練達,情理相生,文理并茂。其文字的優(yōu)雅具有老派散文的質地,也是人、文高度一致的體現(xiàn)。《司馬遷的選擇》中,以知識分子的責任感與自省意識,抒寫了知識分子的風骨。
《走在天地間》 楊海蒂
楊海蒂的文章,題材開闊,具有古典的摯情純樸、質地優(yōu)美、剛柔并濟。《走在天地間》這組散文,有悲憫的情懷、仰天的理想和縱深的覺悟。開闊大氣,潑墨之余又不失精致。
《評酒師》 任林舉
任林舉的文字,平樸中彰顯力道,展現(xiàn)了散文創(chuàng)作中應有的寬度?!对u酒師》一文展現(xiàn)了國家級評酒師韓樹峰身上孤獨、復雜、精進的匠人精神。評酒也是品人、評人。是淬煉心性,養(yǎng)成自我,喚醒每個人內心的過程。
《晴朗》 姜念光
姜念光是軍旅詩人,他的散文和詩句一樣,注重詞語的內涵力量,注重鏗鏘和鳴的音樂性,尋找表達時馳行的速度感。《晴朗》一文,看得出作者受自然主義影響,他對萬物的細致體察,如他的詩歌一樣開闊、精警, “只有自覺并且醒著,晴朗的日子才會真正到來”,若非一顆詩心,如何能體察到“我”與世界如此奇妙的關聯(lián)。
《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
——習近平和特朗普時代的全球領袖》
[美]羅素·鄧肯 胡宗鋒 譯
美國富布萊特杰出教授羅素·鄧肯(Russell Duncan)先生長期致力于思考、研究中美關系,以比較的角度看待中國的變化與美國的發(fā)展。本文論述翔實,視角平和客觀、研究獨特、觀點創(chuàng)新又具有相當?shù)挠H和力與說服力。通過大量列舉對中美領導人行事風格作了比較,探討了作為超級大國的利益攸關者,如何在世界秩序中盡到責任,鄧肯教授尤其稱贊習近平對經(jīng)濟全球化的負責體現(xiàn)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國際合作中。他稱“西方應當承認在世界舞臺上,沒有哪位領袖像中國的習近平主席那樣當之無愧地受人尊敬”。
《“絲綢之路”的起點》 [英] 羅賓·吉爾班克
歷史上的“絲綢之路”起點就在今天的西安,而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館保護和展現(xiàn)的遺址,正是隋唐時期“絲綢之路”商品的集散地和貿易中心?!丁敖z綢之路”的起點》是羅賓博士的著作《羅賓博士看陜西》中的重要篇章。羅賓·吉爾班克是英國中世紀文學博士,來到西安九年的時間,羅賓已經(jīng)融入了這座古老的城市,和樓下小飯館的服務生“諞閑傳”(陜西方言,意為閑聊),與熟悉的朋友見面和他的“鄉(xiāng)黨”侃侃而談,與當?shù)刈骷医涣鲿r也能用流利的陜西方言對話。作為“陜西通”的羅賓博士,以深厚、開闊的視野,從不同的角度和維度生動描述了作為絲路起點的大唐西市的商業(yè)功能與歷史文化,并對“一帶一路”這一造福沿途各國人民的宏偉事業(yè)闡述了自己的見解。
《懷念吳天明》 [美]葉坦
《懷念吳天明》是美國著名華裔電影理論家葉坦教授紀念原西安電影制片廠廠長著名電影導演吳天明的文章,葉坦教授以深摯的筆觸描述了他以電影為因緣,與吳天明的生活和藝術交往的過程,洋溢著痛徹心腑的感人力量。吳天明的每一部作品都和中國的人、事、精神“有著切膚情感”。拍好中國電影,講好中國的故事,是貫穿于吳天明作品里的一條主線。讀完葉坦教授的文章,也更能理解為什么眾多的觀眾也在懷念吳天明。
《我與西安的故事》 [巴勒斯坦]扎卡利亞·馬哈茂德·阿卜達布塞
扎卡利亞博士是巴勒斯坦前駐華大使,《我與西安的故事》中,作者飽含深情地回憶了在西安學習、工作、生活的點滴,也見證了古城西安的飛速發(fā)展與煥發(fā)的新魅力。“如果我重回十九歲,有人問我想在世界上的哪個城市學習,我會告訴他我還是選擇西安?!边@是扎卡博士對西安的深情告白,同時他由衷地感謝中國人民和政府對巴勒斯坦人民正義事業(yè)的支持。中華文化,靜水深流,若不是扎卡博士對中國與中國文化的深度認同,很難有此真切深摯的文字誕生,西安已然成為扎卡博士的第二故鄉(xiāng)。
《中國的“農(nóng)耕”與阿拉伯的“游牧”》 [埃及]葉海亞 阿拉伯游牧文化和中國農(nóng)耕文化的差異造成了阿拉伯人和中國人從生活習慣到思維方式的差異。中國文化和阿拉伯文化都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在對照兩種民族豐富多彩的文化方面很難一一顧及。埃及的葉海亞先生從兩個民族的一些最突出的特征出發(fā),展現(xiàn)了兩種文化的基本樣貌及他對兩種文化差異的解讀。我國已經(jīng)與阿拉伯國家建立了戰(zhàn)略合作的關系,其意義不僅在于可以增加中國文化在阿拉伯世界的影響力和感召力,更有助于實現(xiàn)文化的融合與增進。葉海亞的文筆流暢,條理明晰。難能可貴的是他并沒有做價值判斷,能看出他對兩種文化都飽含熱愛與尊敬。
《存在、虛無、浪漫、絕望與〈傷逝〉》 [古巴]喬治·路易斯
古巴作者喬治·路易斯從存在主義的視角出發(fā)對魯迅的小說《傷逝》進行了剖析與思考,用“存在、虛無、浪漫、絕望”這四個關鍵詞探析了子君與涓生的愛情悲劇,優(yōu)美貼切的語言,精微嫻熟的理論分析,細心探求與被闡釋者對話的廣闊途徑,展現(xiàn)了喬治·路易斯燦爛的藝術才能。
《波斯女性》 [伊朗]納莉
伊朗作者納莉由在北京生活多年的見聞,風趣地總結出“中國至少北京是一個母系社會”,由此談及波斯女性的地位與權利。伊朗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豐富文明的國家,作者通過對史實的描述,表明女性的地位已在伊朗當代文學中達到了一個新高度?!敖裉斓囊晾逝裕谖膶W作品中已被描寫得有身份、有自信、有自由?!睆囊晾逝陨矸莺偷匚坏淖冞w也可窺見伊朗文明中既東方又西方,既伊斯蘭又現(xiàn)代的特色。
《浪漫主義在越南》 [越南]陳氏海瑛
陳氏海瑛是越南著名文學評論家,她的《浪漫主義在越南》,從越南詩人春妙的詩歌談起,展示了越南浪漫主義文學的本土淵源,與民族文脈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與延續(xù),以及在諸多浪漫主義詩文創(chuàng)作中澎湃的鄉(xiāng)土之情、自然之情。凸顯了濃厚的人文價值、民族價值與生態(tài)價值,體現(xiàn)了帶有越南浪漫主義文學特色的自然觀念。陳氏海瑛在文中提到:“深受中國文化淵源與中國唐律山水田園詩歌的影響,越南浪漫主義者自覺地滲透著中華文化遺產(chǎn)‘天人合一思想。”足見陳氏海瑛對多元文化的深刻領會以及廣博的理論視野,超凡的藝術洞察力。
《老鷹和烏鴉》 [伊朗]葉席
伊朗作者葉席的文章用寓言的形式表達了深刻的人生內涵,文筆簡潔質樸,極具波斯文學特色?!独销椗c烏鴉》是波斯詩歌的不朽杰作之一,詩歌講述了一只老鷹和一只烏鴉的故事。作者對詩歌的理解也由此生發(fā)——“這首《老鷹與烏鴉》講述了人類的生活,我的生活、你的生活、他的生活。詩歌中擺在我們面前的不只是老鷹和烏鴉,重要的是它在美好與丑惡、光明與黑暗、仁慈與殘忍、神與魔鬼、現(xiàn)世與后世這些永恒矛盾沖突的方式之間進行了選擇”。
《以色列人眼中的儒家智慧》 [以色列]鹿歡
以色列作者鹿歡,表達了她對儒家思想精髓的理解,同時與猶太教相比較,二者都與道德密切相連,又有所不同。這主要是因為它們來源于不同的文化并且為不同的民族服務。《以色列人眼中的儒家智慧》思想立論謹慎、圓融,展示了鹿歡卓越的思辨能力,與對多元文化碰撞與融合的深層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