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箐
(西安汽車科技職業(yè)學院,陜西 西安 710038)
2017年5月教育部將2017年定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年”(以下簡稱“思政質量年”)。筆者所在的院校以教師、教學為突破口,在教學中將“時事述評”作為“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以下簡稱“概論”課)的開胃小菜引入課堂。通過實踐,筆者認為這樣的嘗試還是有益的。
“時事述評”就是要求學生在課前收集本周的一則時事新聞摘抄下來,之后在“概論”課開課10分鐘的時間內向所在班級提出自己的見解、觀點或一個問題,隨后由教師和其他學生進行點評。該生此次的“時事述評”成績會計入該生的平時成績,作為該生“概論”課總評成績的一部分。無論學生摘抄的新聞來源于何種媒體,筆者要求學生必須注明新聞的出處,以此幫助學生形成尊重知識產權的法律意識,且在關注新聞的同時逐漸建立自己的新聞資源庫。
1.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而不是旁觀者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教育就是要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觀者和反對派?!睂W生在查找、分析新聞的過程中,無疑能更全面地了解我們的祖國,加深對國策的掌握,加深對黨和國家以及社會主義制度的理解和認可,從而激發(fā)他們參與社會建設的熱情,為將來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奠定基礎。
2.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時事述評”結合學生摘抄的最新鮮、最真實的事例打破學生的偏見,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熱情。同時,學生對于述評的該則新聞必然經過一定的知識加工,無形中更多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給學生更多的施展的平臺,鍛煉他們多方面的能力
自媒體時代成長起來的大學生,他們更渴望施展的平臺和鍛煉的機會。在“時事述評”的過程中,學生需要當著其他學生和教師的面朗讀他摘抄的新聞以及他對這則新聞的看法、觀點,亦或是向同學們提出問題,這個過程會提高他的語言表達能力,總結、分析能力,還會鍛煉他的邏輯思維能力,應變能力等等。
1.有利于落實“三進”工作
由于要求“時事述評”的新聞應與課堂內容相關,所以學生分析、評述新聞時必然會運用“概論”課的理論,即使運用不夠正確,最終教師也會加以引導。由此逐漸落實“三進”工作,讓學生運用所學分析、解決問題。
2.幫助教師積累教學素材,倒逼教師不斷學習
在當今的信息時代,教師所能窮盡的案例也是有限的。當學生作為主力加入教學素材的收集中,教師收集素材的工作得以減輕。當然,“時事述評”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對學生的時事述評進行點評,不僅要求教師有更扎實的理論功底,還要求教師更廣泛地了解社會,透徹洞察社會。否則,當學生提出比較尖刻的社會問題時,教師對于課堂的把控以及學生理解的誤區(qū)、甚至價值觀的偏頗很難給予糾正。
3.有利于教師與學生交流,教學更加有的放矢
以往的課堂多以灌輸為主,學生與教師的交流也很有限。面對多媒體時代的學生,教師更應該通過各種平臺,在可能的情況下讓他們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從而了解他們的想法,更多地與他們交流。其中,還能對不正確的觀點,意見適時引導,糾正。由此,教師在教學中也更容易有的放矢,把控重難點。
對于學習積極性較高的班級,需要教師事先指明下一次課所需的“時事述評”的范圍并提前優(yōu)選。對于優(yōu)先上的學生每次增加2-5分的平時成績,對于沒有優(yōu)選上的學生同樣計時事述評的分數,鼓勵學生以后繼續(xù)踴躍參與,爭取更好的成績。
有些班級學生學習的熱情較高,在“時事述評”的過程中常會有學生不斷提問。這就要求教師注意收集問題并篩選。課堂能簡單解答的現場解答。需要占用大量課堂時間或者需要充分討論的問題,告知學生課后討論、解答??傊荒苷加么罅空n堂時間,否則影響正常教學。
對于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不夠的班級,前3次課可以由教師或者指定班干部帶頭進行“時事述評”,一方面為學生做榜樣,一方面讓學生看到“時事述評”的作用和效果,從而逐漸帶動全班學生有序參與。
“時事述評”是筆者及其同事正在探索的一種教學方式,使教學更加“有虛有實、有滋有味”,但是還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例如對于“時事述評”的計分制度等。教師需要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不斷完善各中環(huán)節(jié),從而更多的發(fā)揮“時事述評”的積極效應。
參考文獻:
[1]中共教育部黨組.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學生成長成才重要思想大力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光明日報,2017-09-08.
[2]詹萍.讓生活成為品德課的資源庫[J].教師,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