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偉
(曲阜師范大學,山東 濟寧 273165)
多元化的復雜國際環(huán)境和社會轉型下的國內環(huán)境對大學生影響巨大,對其思想及價值觀的引導顯得尤為迫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養(yǎng)成是大學生鞏固思想、成長成才的需要,也是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動力源泉。
為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認識和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黨的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首次用24字簡明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即“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1]。涵蓋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引起國內外強烈反響。
大學生的價值觀是在社會、家庭、學習和實踐中形成的價值標準,是其思想的動力源泉。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指大學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置于自身價值體系的主導和核心地位,自覺將其作為價值標準和行為規(guī)范,在反復的實踐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盵2]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是一種從社會外在要求向個體內在價值轉化的過程,其培育也即經歷認同和內化兩階段。大多數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非常認同,但仍有部分在認識上存在不認同、虛假認同等偏差,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帶來諸多問題與挑戰(zhàn)。
目前各高校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還是主要通過思想政治課堂進行的,這種單一、填鴨式教育模式往往忽略了大學生個性化的心理需求。大學生獨立意識和自主意識強,渴望手段創(chuàng)新的培育方式,而實際并非如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概括,無具體要求和做法,長此以往,大學生很容易對這種單一化教育模式產生厭倦、排斥心理,實際培育效果并不理想。
除此之外,高校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載體少之又少。沒有利用好與其他學科的相互配合,達到“共治”目的,沒有很好整合豐富的校園文化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沒有很好利用網絡這一最有力平臺施展教育。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要做到“知行合一”,而現實中一部分學生在思想上認可,卻沒有落實到實際行動中,認為與自己的生活關聯不大。更有甚者,在個人利益面前出現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想,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背道而馳。這表明,大學生的實踐水平低于認同水平,踐行的主動性和長期性還有待加強。
這也反映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大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脫離,在課堂教學中只是一味傳授理論知識,籠統(tǒng)講解哲學道理,并沒有抓住大學生身邊事例,以理論指導實踐,教育效果并不明顯。
高校關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工作需常態(tài)化與長效化,但就目前而言許多高校條件不足,比如,在人力上沒有設置專門的工作領導小組或專業(yè)培育教師,在物力上沒有拓展多方面教育平臺、舉辦各種活動、提供相應場所,在財力上沒有預留充分的專項經費供引領活動的開展。
除此之外,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并非只靠高校的參與,也需全社會和學生家庭的實際參與,但實際情況是社會與家庭關注不夠,并沒有形成有效合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沒有提供有力的后備保障。
中共教育部黨組2016年發(fā)布《關于學習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的通知》,習主席做出重要講話,明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這個重要任務,深化培育理念,創(chuàng)新培育形式,拓展培育載體,保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常態(tài)化教育,同時注重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能力提升,感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要意義的同時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課堂仍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載體,要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課堂,及時更新課程理念和教材內容,結合大學生實際生活,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和方法,提高學生興趣,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更具新穎性與實效性。
除此之外,要把思政課堂與其他學科緊密結合,通過博客、QQ群、微信群等網絡平臺深化核心價值觀教育,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用校園人文環(huán)境涵育核心價值觀。
通過開展黨組織活動、社團活動等課外活動帶領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大學生實地參觀、瞻仰革命歷史博物館、紀念館、革命英烈紀念碑,增強其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可度,切身感受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正內涵,最終內化于心、內化于形,達到良好的培育效果。
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規(guī)章制度保障機制,負責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培育工作具體落實到各部門領導、教師、輔導員和學生黨團組織,各司其職,相互協(xié)作,將工作做實、做細;同時,要求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學生自我教育同步進行,以達多管齊下的良好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
[2]汪婷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養(yǎng)成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