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高考文言文翻譯十大易誤點

    2018-01-25 13:20:49湖南向明康特級教師
    教學考試(高考語文) 2018年3期
    關(guān)鍵詞:人稱實詞虛詞

    湖南 向明康(特級教師)

    高考文言文翻譯題,常常是一些帶有重要語法現(xiàn)象的文句。大致分為兩類:一是積累性的——實詞方面包括通假字、多義詞、古今異義詞等,虛詞方面包括重要虛詞、固定結(jié)構(gòu);二是規(guī)律性的——詞類活用和各類特殊句式。

    文言文翻譯一般都有若干關(guān)鍵點(即“采分點”),翻譯時要格外關(guān)注詞語活用、通假字、一詞多義和特殊句式(特別是省略句和倒裝句),掌握抓分技巧,緊扣采分點,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然而,在高考閱卷和作業(yè)批改中不難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的文言文翻譯難獲滿分,究其原因,主要是忽略了翻譯中的易誤點。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一、誤解詞性詞義而致誤

    因沒有注重文言實詞的積累,缺乏古代文化知識,混淆了實詞的古今異義和詞類活用規(guī)律,忽視多義詞的義項選擇及不熟悉實詞的通假現(xiàn)象,這些都會導(dǎo)致實詞錯譯。

    如2015年高考天津卷文言文翻譯第(2)題:

    如木鳶機關(guān)備具,與木車馬等,則遂飛不集。

    句中的“機關(guān)”,是“木鳶”整個機械的關(guān)鍵、樞紐部分。后又引申為周密的計謀,現(xiàn)代社會中經(jīng)常用機關(guān)一詞代指政府職能部門。正確的譯文是:“如果木鸞機件、樞紐完全具備,和木車馬相同,就一直飛翔不會落下來?!比绻恢嗽~的古今異義,很有可能將“機關(guān)”作為政府職能部門來理解了。

    課文中不乏這類例子。如《鴻門宴》中的“沛公軍霸上”,應(yīng)譯為“劉邦把軍隊駐扎在霸上”。句中的“軍”字已由名詞活用為動詞,應(yīng)作“駐軍”理解,如果譯成“沛公的軍隊在霸上”,就譯錯了。

    二、不辨詞的虛實而致誤

    翻譯時如果不熟悉常用虛詞的用法,很容易混淆文言文中的虛詞和實詞,錯譯虛詞的現(xiàn)象就難以避免。

    如2016年高考山東卷文言文翻譯第(3)題:

    是則可矣。雖然,君子獨不欲富與貴乎?

    “是則可矣”的“是”,應(yīng)理解為指示代詞“這”“這樣”“如此”,翻譯為“這樣做是可以的”。而一些學生易把“是”看作動詞,理解為“認為正確”,將句子譯為“正確就可以了”,這就是不辨虛實而導(dǎo)致的錯譯。

    課文《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中有“是時,上未立太子”,句首的“是”就是一個指示代詞,應(yīng)作“這”理解。

    三、不諳固定句式而致誤

    文言文的固定句式比較繁雜零亂,不易識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虛詞連用或關(guān)聯(lián)使用時,首先要判斷其是否屬于固定句式。

    如2015年高考湖南卷文言文翻譯第(3)題:

    使為子孫而為之,則子孫不能我救也。

    “則子孫不能我救也”是否定句中的代詞賓語前置。前置代詞賓語以“之”最為多見,或指事,或代人,均須譯出。全句應(yīng)譯為“如果為了子孫來做這些事,那么子孫是救不了我的”。

    如課文《寡人之于國也》中“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代詞“之”作句子的賓語,放在了謂語“有”的前面。翻譯時應(yīng)把“有”調(diào)到“之”的前面,譯成“是從來都沒有過的事情”。

    四、不分人稱單復(fù)數(shù)而致誤

    文言文中的人稱有單數(shù)復(fù)數(shù)之分。人稱代詞是單數(shù)還是復(fù)數(shù),需要聯(lián)系上下文來推斷。

    如2015年高考湖北卷文言文翻譯第(2)題:

    奉于身者薄,故其資于物者輕。

    “故其資于物者輕”中的“其”是一個代詞,可以指代人和物。在本句中應(yīng)是第三人稱的指代。那么,這個“其”是人稱單數(shù)還是復(fù)數(shù)呢?此句選自材料第二段,這是一段議論:“嗟乎!……奉于身者薄,故其資于物者輕?!w雖欲不廉,而無所用之也?!庇沙WR可知,議論的對象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并非針對某一個人,所以這里的“其”當是人稱復(fù)數(shù),應(yīng)理解為“他們”。全句應(yīng)譯為“供養(yǎng)于自身的(東西)儉薄,所以他們依賴于外物的(程度)就輕微”。如果將“其”譯為“他”,就屬于誤譯了。

    如課文《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相如固止之”,聯(lián)系上文,把“舍人相與諫”中的“相與”和“臣等不肖,請辭去”中的“等”字,作為對人稱代詞“之”的單復(fù)數(shù)選擇的依據(jù),就能斷定句中的“之”應(yīng)為復(fù)數(shù),譯為“他們”。

    五、未增補省略成分而致誤

    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只要不發(fā)生歧義,就可以省去句子的某些成分。文言文某些詞或某些成分經(jīng)常被省略,古漢語省略句的省略方式和現(xiàn)代漢語相同,都是承前省、蒙后省、對話省,但省略的成分卻要廣得多。翻譯時,必須補譯出句中省略了的成分,否則必因譯文成分殘缺而誤譯。

    如2016年高考江蘇卷文言文翻譯第(2)題:

    友人以經(jīng)書題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輒塞耳不敢聽。

    聯(lián)系前文可知,句中有兩處都承前省略了主語“題”,即考題。全句的譯文應(yīng)為:“朋友用經(jīng)書中的考題彼此商量,(考題)一傳入他耳中文章馬上就形成了,后來再有談到(考題)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聽了?!狈g時如果不將省略的成分補譯出來,必定要扣分的。

    如課文《荊軻刺秦王》中的“使工以藥淬之。以試人”,“以試人”中“以”的后面就省略了賓語“之”,即“以(之)試人”。

    六、照搬文后注釋而致誤

    為了讓考生理解比較生疏的字詞,命題人一般都會為閱讀材料中的生僻字詞附上注釋。但在翻譯時,我們絕對不能照搬注釋,應(yīng)對文句中的這個字詞是否與注釋的字詞同義或近義做出判斷,如果既不同義也不近義,就要略作變通,使之更加妥帖。

    如2016年高考北京卷文言文翻譯第②題:

    內(nèi)自量無械器以應(yīng)二敵,即奉國而歸齊矣。

    正確譯文是“(衡山之君)心里估量沒有武器來應(yīng)付兩個敵國,就帶領(lǐng)全國歸順齊國了”。但是,因閱讀材料后附有一個注釋:④修械器:意思是施行購買兵器的策略。所以就有考生把“械器”的注釋條文照搬過來,用以翻譯句中的“械器”,譯成“衡山君心里覺得缺少購買兵器的策略無法應(yīng)付兩個敵國,就帶領(lǐng)全國歸順齊國了”。如此照搬注釋條文,不做絲毫變通,必然失分。

    如課文《燭之武退秦師》,給“以亂易整,不武”中的“易”所作的注釋是:替代。如果我們在翻譯《廉頗藺相如列傳》中“愿以十五城請易璧”的“易”時,也去照搬“以亂易整,不武”中的“易”的注釋義就講不通了。

    七、沒調(diào)整句式結(jié)構(gòu)而致誤

    古漢語中的倒裝句,是一種特殊句式。它指的是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順序出現(xiàn)了前后顛倒的情況。進行文言文翻譯時,如果沒有按照現(xiàn)代漢語語法規(guī)范將譯文的結(jié)構(gòu)進行調(diào)整,就必然失誤丟分。

    如2014年高考福建卷文言文翻譯第(1)題:

    君,我輩中人也,勿辱于縣。

    “勿辱于縣”,是一個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即“勿于縣辱”。翻譯時要把“于縣”調(diào)整到動詞“辱”的前面,讓它作“辱”的狀語。正確的譯文是“您是我們這一類的人,不要在縣里受委屈”。

    如課文《廉頗藺相如列傳》的“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定語后置,正確的翻譯應(yīng)是“尋找一個可以出使回復(fù)秦國的人,沒有找到”。

    再如“甚矣,汝之不惠”,原本結(jié)構(gòu)應(yīng)是“汝之不惠甚矣”,謂語前置,表強調(diào)的意味,可譯為“你太不聰明了”。

    八、翻譯專有名詞而致誤

    翻譯文言文時,凡是國名、地名、人名、官名、帝號、年號這類專有名詞,都可以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不做翻譯。如果將其譯出,將使譯文顯得冗繁累贅,影響文意的表達。

    如2017年高考山東卷文言文翻譯第(2)題:

    吏部尚書姚察與貞友善,及貞病篤,察往省之,問以后事。

    “吏部尚書”不必翻譯。該句可譯文為“吏部尚書姚察與謝貞友愛交好,等謝貞病情嚴重時,姚察前去看望他(謝貞),問他后事”。如果將“吏部尚書”這一官名譯為“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diào)動、封勛等事務(wù)的吏部最高長官”,就畫蛇添足了。

    如課文《陳情表》中的“尋蒙國恩,除臣洗馬”,這里的“洗馬”是官名,可以照寫,不譯。

    九、隨意增添內(nèi)容而致誤

    文言文翻譯應(yīng)遵循“信、達、雅”的原則,必須尊重原文,忠實于原文,盡可能地直譯,不可根據(jù)自己的好惡隨意增添一些內(nèi)容,否則就違背了上述原則,造成失誤。

    如2017年全國新課標卷Ⅱ文言文翻譯第(2)題:

    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輒死,歲屢有年,百姓歌之。

    此題的正確譯文應(yīng)是:“后來青州出現(xiàn)蝗災(zāi),蝗蟲進入平原地界就死去,連年豐收,百姓歌頌。”這樣直譯的譯文,尊重于原文,忠實于原文,值得肯定。如果不懂翻譯規(guī)則,而將蝗災(zāi)隨意渲染一番,就屬于誤譯了。

    如課文《過秦論》中的“秦人開關(guān)延敵”,切不可譯成“秦國人大擺空城計,打開關(guān)門想誘敵進城”。譯文里的“大擺空城計”等文字,游離原文太遠。

    十、不識修辭手法而致誤

    古人重視借助修辭傳情達意。因此,需要掌握文言文中常用的特殊表達技巧,以便我們理解文意,巧妙翻譯。一般的文言文,用直譯法基本可以滿足翻譯的要求,但是,翻譯很多運用了修辭的文言語句,必須結(jié)合其修辭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意譯。

    如2017年江蘇卷文言文翻譯第(1)題:

    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學,則予于容甫當北面矣。

    “則予于容甫當北面矣”一句運用了婉曲修辭格?!氨泵妗钡墓帕x有二:①古代君見臣,面南而坐,故以“北面”指向人稱“臣”。②古代尊長見卑幼,都是面南而坐,故也以“北面”指拜人為師。該句中“北面”的意思是“我應(yīng)以容甫為老師”。全句應(yīng)翻譯為:“我超過容甫,是憑借官位;如果論學問,那么我應(yīng)以容甫為老師?!?如果將“北面”僅作為面向著北面而翻譯,那就難以得分了。

    課內(nèi)文言文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的例子比比皆是。

    1.比喻修辭手法。如《赤壁之戰(zhàn)》中的“火勢猛烈,船往如箭”,運用明喻手法?!而欓T宴》中的“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運用暗喻手法。

    2.借代修辭手法。如《曹劌論戰(zhàn)》中的“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肉食者”借代,指代做官的人。

    3.夸張修辭手法。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fā)上沖冠”,這是狀態(tài)、程度方面的夸張,前面加上“像要”或“快要”。

    以上是筆者對文言文翻譯中的易誤點逐一做的例析,希望大家高度關(guān)注,減少文言文翻譯中的失誤。雖然高考文言文閱讀文本選取的都是課外材料,但都是課內(nèi)向課外的一種延伸,考查課內(nèi)知識的落實。本文逐點舉出課文實例,就足以說明這一點。因此,在適當閱讀課外材料的同時,千萬不可忽視對課文的研讀。

    猜你喜歡
    人稱實詞虛詞
    拼圖
    基于混合策略的藏文虛詞識別方法
    文言文實詞詞義推斷的基本策略
    文言實詞50例
    文言實詞推斷法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陽高方言的人稱代詞
    例說文言實詞解題誤區(qū)及對策
    語文知識(2014年2期)2014-02-28 21:59:27
    廣告語中人稱指示語的語用充實研究
    虛詞功能的羨余及其修辭作用
    當代修辭學(2011年6期)2011-01-29 02:49:48
    漳平市| 建湖县| 绥棱县| 邵武市| 金湖县| 收藏| 长兴县| 英吉沙县| 会东县| 宣恩县| 富源县| 同德县| 隆化县| 兰西县| 蒙阴县| 千阳县| 错那县| 城口县| 冷水江市| 九台市| 黑河市| 梅河口市| 衡阳市| 恩平市| 合川市| 肥东县| 大庆市| 抚松县| 碌曲县| 鄂州市| 樟树市| 山西省| 丹巴县| 芮城县| 辽阳县| 边坝县| 上杭县| 许昌市| 晋中市| 鹤峰县| 琼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