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柏華
摘 要:本文從研、講、練和課堂內(nèi)外常規(guī)入手,從勤、小、細、精、活、強、美、理性九個方面探討高三歷史復習的有效性,提出了“小處著手,細出精品”主張。
關鍵詞:精準;理性;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5-145-01
普通高中歷史復習教學如何達到優(yōu)質(zhì)效果,并在高考實戰(zhàn)中轉(zhuǎn)化為實際的“生產(chǎn)力”,本人經(jīng)多年高三教學實踐,獲得有效性地教法――小處著手,細出精品,概括為九個一小點。現(xiàn)從研、講、練和課堂內(nèi)外常規(guī)入手,談談我在高三教學實踐中的具體做法:
1、“勤一點” 。指的是教師要“知本”,對新課標、新解讀、新考綱、新考試說明、新題型研究多一些,深一些。如何開展?一方面,備課要做到“十備”:備新課標和課標解讀、備考綱和考試說明、備高考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課堂落腳點、備當前時政熱點、備教法、備學法、備習題、備心態(tài)、備史學研究前沿動態(tài)、備希望生、邊緣生和特殊生。一方面,研究考試命題方向,做到“六找”:
①歷年試題整體研究——找共性;②近年試題重點研究——找趨勢;
③相同試題對比研究——找變化;④不同試題分類研究——找差別;
⑤各省試題集中研究——找新意、動態(tài);⑥時政熱點試題專題研究——找命題落腳點。
馬卡連科認為:“首先是教師品格的陶冶,行為的教育,然后才是專門知識和技能的訓練?!苯處煛扒谝稽c”,“一石激起千層浪”,自然就帶動學生主動和勤奮。
2、“小一點”。指課堂不追求高大上。因時間緊,教學重在突出主干知識、突出重點事件、突出歷史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突出家國情懷、突出全球性影響內(nèi)容等。上課重點落實于理性地講評考點、難點、亮點、時政熱點、中外比較點、混淆點、拓展點、史論結合點、圖表文字轉(zhuǎn)換點。突破理性思辨焦點,注重考題“三新”(新材料、新問題、新角度)變式教學,確立以能力培養(yǎng)(重點“悟”性培養(yǎng))為主導教學思路。盡量把課做小一些,細一些,選對突破口,找準提分點?!敖馄事槿浮钡湫筒牧蠁栴}多用,不用題海戰(zhàn)術。
3、“實一點”。指平時教學及時跟蹤。課堂提問、練習、課后作業(yè)暴露的問題,及時補救,步步為營、強化訓練;考試試題設制:難、中、易程度有一定考慮。學困生傾向的學生重夯實基礎,優(yōu)等生傾向的學生重能力培養(yǎng)。力爭:吸引希望生、拉住中等生、不棄學困生、補漏缺腿生。每次考后,面輔,查缺補漏,全體同學經(jīng)過試卷講評達到考后100分。做到一步一腳印。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說:“好課是擁有‘五實的課,即:扎實、充實、豐實、平實、真實?!?/p>
4、“細一點”。人是混沌系統(tǒng),影響人的因素眾多。教學除做學業(yè)工作外,對非智力因素也要做工作。多方面觀察學習熱情、必要時談談心。高中緊張的學習階段對學生的學法指導非常必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極為關鍵。課堂作為基本陣營,先留人。學生課后的積累、總結、反思和升華作為提高成績的大后方。后留心,經(jīng)常與學生溝通、交流,切實了解每個階段、每個學生的學情,心理狀況,做到因人而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讓學生牢固樹立:不為落后找理由,要為進步找方法;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總比困難多。張瑞敏說“簡單的事重復做,你就是專家;重復的事用心做,你就是贏家?!?/p>
5、“精一點”。指注重細節(jié),細節(jié)處出精品,細節(jié)鑄就成功。限時訓練習題要精一點、階段考試習題要精一點;講評訓練、考題,文科要舉一反三,分析考點的變式精一點;遇到突發(fā)性、新鮮性問題,抓住本質(zhì),解決辦法多,方法精一點;針對高考“選拔性”的考試技能、技巧精一點?!熬稽c”就是目標明確;措施給力;訓練到位;講評科學。“精一點”就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精準;優(yōu)化習題,訓練精準;優(yōu)化方法,思維精準。
6、“活一點”。指激發(fā)求知欲,提高抗挫力,提升持久力。高三復習存在講課--練習--講評的重復性、單調(diào)乏味性。特別是月考后,情緒低潮期。從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出發(fā),要貫徹“靈活性”。課堂教學中適當增加相關知識,激發(fā)學習興趣、調(diào)動潛能。每個學生成長不可能一帆風順,但鼓勵越挫越勇,不怕差,只要抓。只要抓緊一切機會學習,成功就不遙遠。
7、“強一點”。指的是學習方面要今日事,今日畢;更重要的是完成教學的效果要強一些。標準是:學生會思考、有思想。引導學生實現(xiàn)由學會到會學,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得到張揚、主題精神得到凸現(xiàn),“野性”得到保護。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有質(zhì)量的問題,勤于思考問題。打破“歷史過程公式化,歷史人物臉譜化,歷史結論政治化”學習模式。做到大疑則大悟,小疑則小悟。歷史課堂發(fā)揮“史由證來”,讀史使人明智“史鑒”課的作用。
8、“美一點”。指重卷面,講布局。培養(yǎng)學生卷面書寫規(guī)范化的習慣,形成強烈的得分意識。據(jù)評卷統(tǒng)計材料:主觀題部分同學錯別字、病句、答題邏輯不清等現(xiàn)象層出不窮。這一問題要從平時抓起,時時刻刻當作一個教學任務嚴格要求學生。經(jīng)過訓練,寫美字、作美文、會表達。在校做會思維、會考試學生,在社會做能清楚表達、勾通的明白人。
9、“理性一點”。以上八點做了諸多工作,如果沒有“理性一點”許多工作就會白做。其一,觀念更新,課程設計要求。初中課標以感興認知為主,重在提升學習興趣;高中三維目標以理性認知為主,重在引領“史鑒”功能。高三階段“非理性”思想引領教學就必然導致教學方向失誤。其二,學生實際考試實踐效果反饋。高考題大多為原創(chuàng)題。從高考作答來看,學生想不到答題點,一看參考答案就明白。沒點破“窗戶紙”是什么?就是平時少點“理”性思維學習過程訓練。一句話概括為:不唯書,不唯上,不唯師,只唯真,只唯實,有高度自覺的思辯性。一以貫之,歷史課才有春天。
綜上所述:只要做到以上“九個一點”,則水到渠成,成績必定“靚一點”?!皢柷牡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