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娟,蘇麗
江蘇省高郵市人民醫(yī)院兒科,江蘇高郵 225600
小兒手足口病是一種傳染病,其最大的特點是患兒的口腔、手足部位出現(xiàn)皰疹。它大都是由腸道病毒柯薩奇A16病毒和Ev71病毒引起的,此病傳播速度較快,發(fā)病患兒的年齡階段大部分是在6歲以下,尤其是3歲以下的小兒。嚴重的患兒還會出現(xiàn)合并心肌炎、腦炎等情況,威脅生命,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期間收治治療的530例符合診斷標準的小兒手足口病患者。有男性301例、女性229例;患兒的年齡在6個月~11歲,其中6個月~2歲的患兒為240例(45%),2~3歲患兒為 180例(34%),3~4歲患兒為 80例(15%),4~6歲患兒 24例(5%),>6歲的患兒 6例(1%)。
①觀察患兒的臨床表現(xiàn),包括發(fā)熱情況、皮膚狀況、白細胞檢查情況[5]。②對手足口病患兒進行消毒和隔離、對口腔進行清潔護理等一般療法。③對手足口病患兒利巴韋林進行抗病毒治療的藥物療法。
這次實驗的研究采用SPSS 15.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采用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530例小兒手足口病患者臨床表現(xiàn)分析,見下表1,根據(jù)所得出的數(shù)據(jù),手足口病患兒的臨床表現(xiàn)最明顯為手足、口腔皰疹和發(fā)熱,和其他數(shù)據(jù)結果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530例小兒手足口病患兒中,體溫在 37.5~38.0℃之間是 210 例(39.6%),38.1~39.0℃是 241例(45.5%),39.1℃以上是 79例(14.9%)。 白細胞檢查顯示超過 12×109/L 是 130例(24.5%),4×109/L~10×109/L是381例(71.9%),低于4×109/L是19例(3.6%)。
表1 手足口病患兒臨床表現(xiàn)[n(%)]
該組實驗研究的530例手足口病患兒經(jīng)臨床治療,1周內(nèi)出院490例,剩下40例較為嚴重的患兒也在短期內(nèi)的治療后出院,并未出現(xiàn)死亡病例。
手足口病多發(fā)于嬰幼兒身上,傳染性強。其傳播的主要途徑為:健康的兒童通過接觸患有手足口病的兒童的毛巾、牙刷等,會導致傳染;患兒的唾液等其他分泌物攜帶的病毒也會通過空氣傳播;在飲用被病毒污染的水源或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也會導致病毒感染[6]。
由于手足口病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傳播,而且傳播能力較強,兒童又多處在一個相對密集的地方,本身免疫力弱,成為手足口病發(fā)病率極高的人群。要加強預防控制,有以下措施:①要保證兒童所處環(huán)境的通風和清潔。要經(jīng)常打開窗戶讓空氣得以流通,以減少病毒的傳播,還要保持房間衛(wèi)生的干凈。要消毒兒童接觸的物品并用合理的消毒液或紫外線照射進行定期消毒。②要注意避免帶孩子到人員密集的場所,在炎熱的夏季也要禁止食用生冷的食物。在飯前廁后要對孩子的手部進行清潔,以防孩子病從口入,父母在接觸孩童的時候要注意手部的干凈衛(wèi)生,以免把攜帶的病毒傳播給孩子。③父母要注意給孩子補充足夠的營養(yǎng),并注意讓孩子有足夠的休息時間,以提高孩子身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①用合適的消毒液對患兒進行消毒和隔離,避免互相感染,保持患兒病房空氣的流通的清潔;對患兒進行心理護理,消除不良情緒;對患兒的心臟、脈搏等生命體征進行監(jiān)測;對患兒的口腔進行清潔護理,進食前用生理鹽水漱口;保持患兒衣物和皮膚的干燥清潔等[7]。②用利巴韋林進行抗病毒治療,治療劑量為10 mg/kg·d,加入 10%葡萄糖液100 mL 靜滴,連用 3~5 d;對于口腔潰瘍的患兒,要用康復新液含漱液清洗口腔和涂于患處。③對于重癥手足口病患兒,及時進行白細胞計數(shù)、血生化、心肌酶譜、心電圖、胸片檢查;并嚴密觀察患兒的精神狀態(tài)、有無肢體抖動,密切動態(tài)監(jiān)測呼吸、心率、血壓和末梢循環(huán)等變化,及時記錄。對有可疑神經(jīng)系統(tǒng)受累的要及早進行腰穿檢查,腦炎患兒可用20%甘露醇等藥物進行治療,降低顱內(nèi)壓;心肌炎患兒可用果糖等營養(yǎng)心肌藥[8]。對有腦脊髓炎和高熱等中毒癥狀嚴重的患兒可靜脈滴注丙種球蛋白1.0 g/(kg·d),連用 2 d。
綜上所述,小兒手足口病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手足口皰疹、發(fā)熱、口痛、咳嗽、四肢發(fā)抖等癥狀,此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并且具有較強的傳染力。6歲以下,尤其是3歲以下的小兒高發(fā),手足口病會威脅到兒童的健康甚至生命,必須做好兒童手足口病知識的宣傳及預防控制工作,密切觀察患兒的臨床表現(xiàn),進行合理有效的治療工作。
[1]韓瑞卿,李峰,韓蕾,等.錫類散治療手足病發(fā)口腔潰瘍33 例臨床觀察[J].安微醫(yī)學,2011.29(4):353-355.
[2]周華,王佩珍,陳漪,等.痰熱清注射液治療手足口病168例臨床觀察[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2(5):740-741.
[3]王藝穎.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表現(xiàn)及治療方案研究[J].大家健康,2013,7(6 下旬版):133,135.
[4]賀宏斌.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表現(xiàn)與治療方法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32):452-453.
[5]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年版)[J].國際呼吸雜志,2010,30(24):1473-1475.
[6]孫小波.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表現(xiàn)及治療體會[J].大家健康,2015,9(2 下旬版):183.
[7]胡鳳蘭,劉兆清,金秀娟,等.手足口病109例臨床觀察[J].工企醫(yī)刊,2013,26(5):389-390.
[8]王華彬,王萍,羅開源.小兒手足口病146例臨床分析[J].江西醫(yī)藥,2016,51(5):435-436,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