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春意,胡 挺,潘慧炬
(1.浙江體育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 杭州 311231;2.浙江師范大學,浙江 金華 321004)
功能性運動篩查(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簡稱FMS)最早在1995年由美國體能訓練師、物理治療師庫克提出的[1]。在邁阿密大學接受物理治療教育期間,他從不同的視角鉆研了運動動作和運動訓練,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受“本體感受性神經肌肉促進”法啟發(fā),重新思考了動作之間的聯(lián)系,意識到在傳統(tǒng)的整形外科康復領域,只重視生物力學原理而忽視了神經學原理,通過神經學原理能夠改善所有類型動作質量,對解決動作的神經學問題極為有效,F(xiàn)MS由此而生。1999年FMS出現(xiàn)在許多運動訓練、體適能會議中,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同一年,在美國運動訓練協(xié)會(NATA)和美國體能協(xié)會(NSCA)舉辦的全國性會議中FMS相關內容得到進一步傳播[2]。2001年,庫克首次以正式出版物的形式在《高水平體能訓練》一書中提出功能性運動篩查。FMS所揭示的基本運動動作與能力對專項成績上升空間與運動壽命延長有重要作用。
目前,在高水平運動員體能評估中FMS受到一定程度的應用,主要有游泳[3]、足球[4]、武術[5]、跆拳道[6]、劃艇[7-9]、籃球[10]等項目,通過對這些項目運動員進行功能性運動篩查測試,發(fā)現(xiàn)各個項目中運動員存在的功能動作問題,并對運動員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建議。然而,作為一項由康復醫(yī)學領域移植而來的技術,其在此類群體中適用度有待檢驗。因此,研究通過收集與分析高水平運動員FMS測試結果,揭示該測試結構、評定標準等特殊性,旨在為其有針對性修訂提供參考。
浙江省省隊排球、籃球、田徑、游泳項目共134名運動員,其中男子運動員62名,女子運動員71名;運動技術等級國際健將11名,運動健將45名,運動健將以下77名;訓練年限3年及以下44名,4~6年52名,7~9年23名,10年及以上14名。男女比例、運動技術等級比例、訓練年限比例比較合理,研究結果具備參考價值。
表1 研究對象具體資料信息表
本研究所有測試評分由2名具有FMS認證證書且認證證書的取得均超過1年的專職體能教練完成,有豐富的評分經驗,能準確地進行測評和打分。測試評分的內容為功能性運動篩查分的7個動作模式,分別為:深蹲、過欄架步、直線弓步蹲、肩關節(jié)靈活性、主動直腿抬膝、控體俯臥撐、轉體穩(wěn)定性。
深蹲評估髖、膝、踝關節(jié)的雙向性、對稱性和關節(jié)功能靈活性;過欄架步評估髖、膝、踝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和兩側功能的靈活性;直線弓箭步評估髖部的穩(wěn)定性與活動能力,股四頭肌的柔韌性以及膝、踝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肩關節(jié)靈活性評價肩關節(jié)內旋、后伸及內收能力;主動直腿抬膝評估腘繩肌與比目魚肌的柔韌性、保持骨盆穩(wěn)定性和一側腿的主動伸展能力;控體俯臥撐評估軀干水平面內的穩(wěn)定性,同時直接測試肩胛骨的穩(wěn)定性;轉體穩(wěn)定性評估上下肢聯(lián)合運動中軀干的多向穩(wěn)定性。
表2 FMS測試動作得分圖示
整個測評過程中2臺攝像機全程拍攝,分別置于測試者的正前方和正側方,用于對有爭議的動作模式評分的追查。
采用主成分分析、單因素方差分析、兩獨立樣本“t”檢驗等統(tǒng)計方法,對FMS測試內容結構進行分析,對不同項目、不同性別、不同訓練年限和不同運動技術等級運動員間功能動作篩查結果差異性予以檢驗,進而分析運動員群體FMS測試的結構模型特殊性。運用數(shù)理統(tǒng)計軟件SPSS21.0,對收集整理的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
表3 運動員群體FMS測試成績的各主成分構成統(tǒng)計表
在對運動員FMS測試成績的主成分分析中,經因子旋轉后,形成了7個主成分,這些主成分的累計貢獻率達84.427%,最低特征值為1.009,符合主成分選取標準。觀察各主成分中各原始變量載荷可見(見表3),各主成分高載荷區(qū)域非常清晰,相互間獨立性非常高,這較好展現(xiàn)了運動員群體中FMS測試的結構。第一主成分占21.56%,反映了主動直膝抬腿的測試成績,其余主成分依次占15.68%、12.52%、10.91%、9.17%、7.73%、6.86%,依次反映了直線弓箭步、轉體穩(wěn)定性、過欄架步、肩部靈活性、控體俯臥撐、深蹲的測試成績。
FMS測試源于康復醫(yī)學領域[11],在運動員群體中的結構效度不甚了解。從上述研究結果中可見,在運動員群體中FMS測試的構成元素保持一致,其7方面測試內容均被納入了基本運動員測試成績的結構模型,對運動員測試成績有充分的可解釋度與解釋的獨立性。然而,在運動員群體中FMS測試各元素比重具有特殊性,按權重大小依次為主動直膝抬腿、直線弓箭步、轉體穩(wěn)定性、過欄架步、肩部靈活性、控體俯臥撐、深蹲,這說明在運動員群體中發(fā)揮主導作用的運動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建議依據貢獻率設置各測試內容的權重,分別為109.5%、103.5%、100.46%、98.85%、97.11%、95.67%、94.8%(制作過程見表4)。
表4 FMS測試不同項目權重制作表
表5 運動員群體FMS測試不同項目得分表
備注:因游泳項目測試人數(shù)較少,不做項目差異分析
表6 不同項目功能性運動篩查差異性檢驗
注:n.s.為無顯著性,“*”為0.05水平顯著性,“**”為0.01水平顯著性;表7、9、11同
表5、6顯示,在FMS總分上,排球項目分值低(14.27),田徑和籃球項目分值高(16.17,16.41),排球分別與田徑、籃球間差異顯著,田徑與籃球間則無顯著性差異。從各測試動作得分上看,與田徑和籃球相比,排球項目運動員在肩部靈活性、控體俯臥撐、轉體穩(wěn)定性3個動作模式上得分低,這3個動作模式均與肩關節(jié)有一定的關系,Okada T .et al[12]通過對28名業(yè)余運動員研究發(fā)現(xiàn),F(xiàn)MS七個動作模式中肩部靈活性與運動能力呈顯著性相關,Bird et al[13]的研究也得出過相似的結論。排球運動對軀干、肩關節(jié)穩(wěn)定性有一定的要求[14],如果穩(wěn)定性不足,上下肢力量轉移不暢、動能分散,致使功能性動作得分較低,增加損傷風險,根據調查實際情況發(fā)現(xiàn)排球運動員肩關節(jié)、腰部的損傷率極高[15],因為長期的重復動作會造成局部勞損與功能活動受限。此外,在深蹲動作上田徑項目得分顯著性高于球類項目,這與球類項目中跳躍動作的機動性有關,常常需視各種情形產生跳躍動作??梢?,針對不同項目FMS測試中,其評定標準需有所調整。常用的14分合格標準,適用于排球項目[16],然而,針對田徑與籃球項目,還需有所提高,可提升至16分。
表7 運動員群體FMS測試的不同性別差異性分析
表7顯示,在FMS測試總分上,男女運動員分值較接近(15.4,15.37),且無顯著性差異。
從各測試動作得分上,男女運動員僅在主動直腿抬膝、轉體穩(wěn)定性2個動作模式得分上存在顯著性差異。男子運動員在主動直腿抬膝動作模式得分上明顯低于女子運動員,說明男子運動員肌肉柔韌性和關節(jié)靈活性要低于女子運動員,通過查閱相關文獻發(fā)現(xiàn),女性肌肉的柔韌性天生優(yōu)于男性[17],尤其體現(xiàn)在髖關節(jié)方面,同時根據觀察專業(yè)運動隊的訓練也發(fā)現(xiàn)男性運動員大多注重力量練習,而缺乏柔韌性練習,并且在專項訓練以及體能訓練結束后不注重身體不同部位肌肉的拉伸和放松練習,致使身體出現(xiàn)局部肌肉緊張,關節(jié)活動度受限等問題,最終影響測試成績。女子運動員在轉體穩(wěn)定性動作模式得分上明顯低于男子運動員,轉體穩(wěn)定性動作模式較為復雜,主要是在上下肢聯(lián)合運動中測試軀干的多向穩(wěn)定性,它要求適當?shù)纳窠浖∪鈪f(xié)調、身體各關節(jié)的肌肉協(xié)調力量以及軀干的能量傳遞,說明女子運動員上肢力量、軀干力量、肩關節(jié)活動度、核心穩(wěn)定性要比男子運動員差。
表8 運動員群體FMS測試不同訓練年限得分表
表9 運動員群體FMS測試不同訓練年限差異性檢驗
李士建[18]通過對我國夏季奧運會優(yōu)秀運動員成才過程的項群特征研究中發(fā)現(xiàn):不同項群優(yōu)秀運動員專項訓練提高年限在3.8±1.2(開始訓練年齡為7.0±1.2)和4.5±1.1(開始訓練年齡為12.5±1.5)。因此本研究將訓練年限分為4個不同階段,即1~3年、4~6年、7~9年和10年及以上。
表8、9顯示,在FMS總分上,訓練年限為4~6年的運動員分值最高(16.04),其次為訓練年限1~3年的運動員(15.55)和訓練年限7~9年的運動員(14.57),10年及以上的分值最低(13.79),訓練年限在10年及以上的運動員分別與訓練年限在1~3年和4~6年有顯著性差異,訓練年限在4~6年的運動員與訓練年限在7~9年的運動員有顯著性差異,其他訓練年限間無顯著性差異。在各測試動作得分上,各訓練年限間的運動員僅在肩關節(jié)靈活性、主動直腿抬膝和轉體穩(wěn)定性3個動作模式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具體表現(xiàn)為:訓練年限為1~3年和4~6年的運動員分別與7~9年和10年及以上的運動員在肩關節(jié)靈活性動作模式有顯著性差異,但訓練年限為1~3年和4~6年的運動員、訓練年限在7~9年和10年及以上的運動員則無顯著性差異,隨著訓練年限的增加,肩關節(jié)靈活性測試分值呈下降趨勢;訓練年限為1~3年和4~6年的運動員在主動直腿抬膝動作模式上有顯著性差異;訓練年限為1~3年、4~6年、7~9年的運動員分別與訓練年限為10年及以上的運動員在轉體穩(wěn)定性動作模式上有顯著性差異,且隨著訓練年限的增加,分值基本呈下降趨勢。
運動員的成才過程主要分為基礎訓練階段、專項提高階段、最佳競技表現(xiàn)階段[19]。通常訓練年限為1~3年的運動員正處于基礎訓練階段,教練員注重運動員在力量、速度、靈敏性、柔韌性、平衡性、協(xié)調性、穩(wěn)定性等各個方面的訓練,因此這一階段測試分值相對較高。訓練年限在4~6年的運動員處于專項提高階段,這一階段的運動員各項運動素質較扎實,且在專項提高訓練中,增長了專項所需的各項素質,受傷病困擾少,因此這一階段的測試分值是最高。訓練年限在7~9年和10年及以上的運動員,應處于最佳競技表現(xiàn)階段,但因長期大強度的專項訓練,致使大部分運動員出現(xiàn)身體局部功能活動受限、不對稱等現(xiàn)象,或是運動員為了完成較高難度的技術動作,身體功能活動受限部位易出現(xiàn)代償問題,代償動作的出現(xiàn)很好的隱藏了身體局部環(huán)節(jié)的問題,由于身體某些部位進行長期代償動作,局部的肌肉、韌帶等組織過度工作,出現(xiàn)勞損等問題,這一階段的運動員測試分值相對較低,這也說明,優(yōu)秀運動員要在這一階段表現(xiàn)出最佳的競技狀態(tài),站在國際大賽的舞臺上,必須足夠重視功能性運動篩查,及時發(fā)現(xiàn)局部環(huán)節(jié)被身體代償隱藏的問題,通過有針對性地干預訓練提高身體靈活性和穩(wěn)定性,降低潛在的傷病發(fā)生率。
由此也可見,針對不同訓練年限FMS測試中,其評定標準需有所調整。常用的14分合格標準,適用訓練年限為7~9年和10年及以上的運動員;針對訓練年限為1~3年和4~6年的運動員,還需有所提高,可提升至16分。
表10 運動員群體FMS測試不同運動等級得分表
注:運動健將以下包含一級、二級運動員
表10、11可見,在FMS總分上,國際健將分值最高(16.82),其次為運動健將以下(15.51),運動健將分值最低(14.82),國際健將與運動健將有顯著性差異,運動健將以下與國際健將、運動健將則無顯著性差異。國際健將為中國運動員技術最高稱號,只有在國際性大賽(奧運會、世界杯、世錦賽等)上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運動員,才有資格被授予此項稱號,也就是說,國際健將的運動員在基本運動素質(身體靈活性、穩(wěn)定性)、專項運動素質、競技表現(xiàn)能力方面均非常優(yōu)秀,身體局部功能活動受限和代償現(xiàn)象較少,因此FMS測試分值最高。運動健將和運動健將以下在大強度訓練的同時,需關注身體局部功能活動受限和代償問題,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干預解決。
在各測試動作得分上,國際健將與運動健將、運動健將以下在主動直腿抬膝、控體俯臥撐動作模式上有顯著性差異,運動健將與運動健將以下在肩關節(jié)靈活性、轉體穩(wěn)定性上有顯著性差異。表明國際健將分值高,主要體現(xiàn)在下肢柔韌性和靈活性更好,髖關節(jié)、肩胛骨和軀干水平面的穩(wěn)定性更好。運動健將分值較低,主要原因肩關節(jié)活動度受限和軀干的多面穩(wěn)定性較差??梢?,針對不同運動技術等級稱號的運動員在FMS測試中,其評定標準需有所調整。常用的14分合格標準,適用于運動健將和運動健將以下的運動員,然而,針對國際健將運動員,還需有所提高,可提升至16分。
針對運動員群體FMS測試各項內容具有充足的可解釋性與獨立性,然而其構成比重有所不同,由高到低依次為主動直膝抬腿、直線弓箭步、轉體穩(wěn)定性、過欄架步、肩部靈活性、控體俯臥撐、深蹲,由此認為針對該群體FMS測試中,各項內容得分需適度設置比重,而非均等分配。此外,不同性別運動員測試成績間無顯著差異,而田徑與籃球運動員的測試成績明顯高于排球,6年以下訓練年限運動員、國際健將運動員的測試成績明顯偏高,由此認為針對該群體FMS測試中,需提高評定標準。
[1] Gray Cook. Movement-functional movement systems[M].Target Publications,2010:28-30.
[2] Bill Foran. High performance sports conditioning[M].2001.
[3] 劉凱.功能動作篩查在游泳運動員體能訓練中的運用[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3.
[4] 封旭華,楊濤,孫莉莉,等.功能性動態(tài)拉伸訓練對男子足球運動員功能動作測試(FMS)和運動損傷患病率的影響[J].體育科研,2011,32(5):33-35.
[5] 牟必元.臺州市青少年武術套路運動員功能性動作測試分析[J].湖北體育科技,2012,31(5):611-622.
[6] 杜翔.功能性動作篩查在跆拳道項目體能訓練中的運用[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4.
[7] 徐萌.功能動作篩查(FMS)在劃艇項目中的應用研究—以北京劃艇隊為例[J].運動人體科學,2012,29(2):9-10.
[8] 徐萌.功能動作篩查(FMS)在男子劃艇項目中的應用研究[J].青少年教育,2012(2):60-61.
[9] 符永超.深圳市皮劃艇運動員身體功能動作測試分析[J].湖北體育科技,2012,31(3):369-370.
[10] 王珂.對首都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專業(yè)籃球專項學生功能動作篩查結果的研究[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13.
[11] Gray Cook. Athletic body in balance [M].Human Kinetics,2003.
[12] OKADA T.,K.C.HUXEI and T. W. NESSER. Relationalship between Core Stability, Functional Movement, and Performance[J].Strength Cond Res, 2011, 25(1):252-261.
[13] BIRD S., B. BARRINGTON-HIGGS and F. HENDARSIN. Relationship between 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ing and Physical Fitness Characteristics in Indonesian Youth Combat Sport Athletes[M].2010.
[14] 宋文民,杜林英.對排球運動員力量訓練的探討[J].中國體育科技,1998(9):34-35.
[15] 云大川.關于排球專項運動損傷情況的初探[J].體育學刊,2000(4):118-120.
[16] O'CONNOR F. G., P. A. DEUSTER, J. DAVIS, et al. Functional MovementScreening: Predicting Injuries in Officer Candidates[J].Med,2011,43(12):2224-2230.
[17] Perry FT, Koehle MS. NORMATIVE DATA FOR THE FUNCTIONAL MOVEMENTSCREEN IN MIDDLE-AGED ADULTS[J].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2013,27(2):458-462.
[18] 李士建.我國夏季奧運會優(yōu)秀運動員成才過程的項群特征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4(6):12-18.
[19] 陳兵.我國奧運選手成才訓練過程的時間特征[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4,17(3):6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