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普瑜,王云柯,伊利亞爾.司馬義,徐鴻媛
(1.中國石油獨山子石化公司研究院壓力容器檢驗所;2.中國石油獨山子石化公司熱電廠汽機車間;3.中國石油獨山子石化公司熱電廠化學車間,新疆 獨山子 833699)
某公司生產(chǎn)球閥在進行水壓試驗時發(fā)生接管開裂,閥門材質(zhì)為ASTM A105,水壓試驗各項操作均按照GB/T 13927-1992《工業(yè)用閥門 閥門的壓力試驗》標準執(zhí)行,為了查明該閥門接管開裂的原因,對開裂接管進行了一系列理化檢驗和分析。
開裂閥門共計2個,分別標記為1號、2號,開裂閥門接管的宏觀形貌為開裂處為閥門接管部位,開裂接管均從破口側出現(xiàn)裂紋,裂口較直且斷面與閥門主軸方向基本垂直,未見明顯塑性變形,具有脆性開裂特征。
1號閥門接管從坡口側向閥門本體開裂,接管長94.5mm,有三條裂紋,基本相隔120°,裂紋最長達到84.0mm。2號閥門的接管破口存在一條裂紋,裂紋長度不大。
將1號閥門開裂接管取下,觀察其斷口形貌發(fā)現(xiàn),內(nèi)表面經(jīng)過拉拔,存在大量縱向劃痕,并在接管靠近閥門本體附近一半范圍內(nèi)存在環(huán)向加工痕跡,但這些加工痕跡并不是車削或者銑出痕跡,接管斷口沒有塑性變形,斷口呈放射狀,屬于脆性斷口。
對材質(zhì)進行成分分析,分析結果見表 1。
對開裂接管及未開裂接管進行了硬度測試,每個測試點間隔2mm,檢測結果見表2。
表2 閥門接管硬度檢測值/HLD
為了了解開裂接管顯微組織及裂紋擴展情況,在開裂接管適當位置的橫截面取樣進行金相檢驗,并且由于不能將所有開裂樣品破壞,故僅對1號閥門開裂側取樣檢驗,而其他接管僅進行表面覆膜金相檢驗。
圖1 1號閥門開裂側和未開裂側表面組織形貌
經(jīng)分析,1號閥門接管開裂側橫截面組織為鐵素體+層片狀珠光體,鐵素體呈網(wǎng)狀,大量鐵素體為魏氏體形態(tài),見圖1(a)。1號閥門接管開裂側縱截面組織為鐵素體+層片狀珠光體,鐵素體呈網(wǎng)狀,大量鐵素體為魏氏體形態(tài)。1號閥門未開裂側接管表面進行覆膜金相檢驗,經(jīng)分析該接管組織為鐵素體+層片狀珠光體,鐵素體呈網(wǎng)狀,大量鐵素體為魏氏體形態(tài),組織略呈方向性,見圖1(b)。
表1 閥門接管元素分析檢測值(質(zhì)量分數(shù)) %
圖2 2號閥門開裂側和未開裂側表面組織形貌
2號閥門開裂側接管表面進行覆膜金相檢驗,經(jīng)分析該接管組織為鐵素體+球粒狀珠光體,鐵素體呈塊狀,組織被明顯拉長,呈方向性,見圖2(a)。2號閥門未開裂側接管表面進行覆膜金相檢驗,經(jīng)分析該接管組織為鐵素體+球粒狀珠光體,少量鐵素體呈魏氏體形態(tài),組織被明顯拉長,呈方向性,見圖2(b)。
閥門生產(chǎn)公司在2016年7月23日出具的金相檢驗報告中說明此類接管熱處理方式為正火,檢測組織為鐵素體+球珠光體。該組織與2號閥門接管樣品組織相似,均為鐵素體+球粒狀珠光體,而與1號閥門接管樣品組織形貌不同。
對圖1中兩樣品的四個接管進行硬度分析,發(fā)現(xiàn)接管硬度分散性很大,組織差異也較大,1號閥門開裂接管樣品組織為鐵素體+層片狀珠光體,鐵素體呈網(wǎng)狀,大量鐵素體為魏氏體形態(tài),組織方向性不強。2號閥門開裂接管樣品組織為鐵素體+球粒狀珠光體,少量鐵素體呈魏氏體形態(tài),組織被明顯拉長,呈方向性,機體組織中出現(xiàn)有網(wǎng)狀鐵素體(及部分魏氏組織)對閥門接管而言為不正常組織,表明接管未按標準技術要求進行適當?shù)臒崽幚?。觀察發(fā)現(xiàn)接管內(nèi)表面存在大量縱向裂紋,在承受外力或者內(nèi)壓時,造成應力集中,將成為裂紋形成的起裂源,因此可以說明閥門接管材料存在質(zhì)量問題。
閥門接管處的加工缺陷、組織分布不均勻、熱處理不當?shù)纫蛩貙е陆庸艿膶嶋H承壓能力大大降低,而缺陷的存在是導致接管承壓時斷裂的主要原因。上述分析表明,此閥門接管存在一定程度的質(zhì)量問題,在使用閥門前須仔應細檢驗。
[1]夏雯,劉淑鳳,李巖等.工業(yè)純TAI的金相制樣方法[J].理化檢驗-物理分冊,2014,50(8):578-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