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衢州水稻白葉枯病發(fā)生及綜合防治對策探討

    2018-01-24 17:19:44張勇貝雪芳盧王印
    浙江農業(yè)科學 2018年12期
    關鍵詞:小種葉枯病病菌

    張勇,貝雪芳,盧王印

    (衢州市植物保護檢疫站,浙江 衢州 324000)

    水稻白葉枯病是我國水稻重要病害之一,是由水稻黃單胞菌致病變種水稻白葉枯病菌引起的一種細菌性病害。該病菌以暴風雨、灌溉水和種子調運為媒介,經水孔、傷口或根部等部位侵入維管束進行繁殖及擴散,最后經木質部蔓延到整個水稻植株[1]。白葉枯病在水稻整個生育期均可發(fā)生,以孕穗期最為嚴重,主要為害水稻葉片。該病害發(fā)生時,造成水稻葉片干枯、秕實率增加、米質松脆以及千粒重降低,產量一般減產10%~30%,嚴重時可達50%以上,甚至絕收[2]。近年來,水稻白葉枯病在浙江省各地呈現(xiàn)擴散蔓延之勢,局部地區(qū)為害嚴重,對水稻安全生產構成嚴重威脅。針對當前水稻白葉枯病再流行形勢,根據水稻白葉枯病發(fā)生規(guī)律和特點,從各發(fā)病影響因素出發(fā),分析探討水稻白葉枯病的綜合防控對策及技術措施,以期為該病害有效防控提供參考。

    1 發(fā)生情況

    1.1 病害發(fā)生呈現(xiàn)再流行之勢

    浙江省是水稻白葉枯病的常發(fā)流行區(qū),歷史上幾度流行成災,造成水稻產量的重大損失。20世紀70—90年代,浙江水稻白葉枯病常發(fā)生流行,為害損失慘重[3-4]。隨著抗水稻白葉枯病品種的大面積推廣以及對白葉枯病發(fā)生流行關鍵期的綜合防控,該病發(fā)生面積逐步下降,發(fā)生為害減輕[5]。20世紀90年代后期以來,該病一直發(fā)生較輕,差不多沉寂了20年[6]。

    近年來,浙江部分稻區(qū)白葉枯病發(fā)生嚴重,呈明顯上升趨勢[7]。2014、2015年晚稻后期發(fā)病點多面廣,溫州鹿城、平陽,臺州臨海、溫嶺、三門、仙居,寧波寧海、象山、鄞州,舟山定海,紹興柯橋、諸暨,金華永康、武義,麗水蓮都,衢州衢江,杭州江干、桐廬,湖州南潯,嘉興海鹽等地發(fā)病較重,部分田塊產量損失在50%以上,甚至絕收。其中溫嶺市2014和2015年發(fā)病面積分別達2 000和4 270 hm2,是近期該地病情最重的年份[8]。水稻白葉枯病在衢州市呈逐年上升勢頭,發(fā)病面積不斷增大,發(fā)生區(qū)域由衢江老病區(qū)向周邊地區(qū)擴展蔓延。衢州2016年發(fā)病面積600 hm2,發(fā)病水稻品種主要有中早35、中早39、甬秈15、中浙優(yōu)10號、甬優(yōu)15等;2017年發(fā)病面積上升至1 000 hm2左右,發(fā)病水稻品種主要有甬優(yōu)1540、晶兩優(yōu)華占等,部分田塊水稻減產30%~50%,嚴重威脅到水稻的安全生產。

    1.2 病害再流行原因

    近年來,由于受多種因素影響,水稻白葉枯病又在上升抬頭,部分地區(qū)發(fā)生嚴重,對水稻的安全生產造成嚴重威脅。究其原因主要有幾下幾點。一是氣候條件劇變。災害性天氣尤其是臺風暴雨等頻發(fā)導致水稻病害發(fā)生日趨復雜,防控難度加大。二是種子的調運頻繁。從病區(qū)盲目調種,使得帶菌種子進入本地,造成新病區(qū)不斷出現(xiàn)。三是菌源的逐步累積。稻谷收割后遺留田間的病稻草、稻樁等未及時清理,病田未開展土壤消毒處理,多年下來致使田間病菌大量積存,為病害發(fā)生流行提供了充足菌源條件。四是水稻品種布局不合理。農戶種植的水稻品種雜、亂,感病品種的大面積種植引發(fā)了病害發(fā)生和流行。五是田間病菌生理小種變化。生理小種的變化與栽培水稻品種的變化有關,多年大面積種植攜有單一抗病基因的水稻品種可促使病菌產生新的優(yōu)勢小種類群,致使原有水稻品種抗性喪失。六是田間肥水管理不當。田間漫灌、串灌以及水稻生長中后期偏施氮肥加重了病害發(fā)生[7-13]。

    2 防控對策及技術措施

    2.1 防控對策

    根據水稻白葉枯病的發(fā)病規(guī)律和特點,以病害發(fā)生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為切入點,確立“以分離鑒定當?shù)厣硇》N為首要前提,清除病殘體、開展土壤消毒為先決條件,合理布局抗病品種為工作中心,搞好種子消毒、培育無病壯秧、做好秧田防護為關鍵環(huán)節(jié),科學肥水管理為基礎保障,加強病情監(jiān)測、藥劑防治為必要手段”為主的防控策略,因地制宜、綜合防治,以降低病害的發(fā)生與流行風險。

    2.2 防治技術措施

    2.2.1 開展病菌生理小種鑒定

    水稻白葉枯病菌存在多個生理小種,不同生理小種的致病性存在較大差異。不同地區(qū)白葉枯病菌的生理小種類型也各不相同,且隨著時間延長各生理小種的組成分布也會發(fā)生更替演化。攜有特定抗性基因的水稻品種在種植地是否也具有抗病表現(xiàn),還需要接種當?shù)貎?yōu)勢菌株才能確定。因此,開展當?shù)夭【硇》N分化、致病力測定及優(yōu)勢小種鑒定是利用抗病品種進行水稻白葉枯病防治的前提條件。

    2.2.2 合理布局抗病品種

    推廣種植抗病良種是防治水稻白葉枯病最有效的措施。從品種類型看,一般糯稻抗性最強,粳稻次之,秈稻最弱。如2017年衢州地區(qū)單季稻抗病試驗結果顯示,粳型雜交稻甬優(yōu)10號白葉枯病抗性明顯好于秈型雜交稻甬優(yōu)1540。值得注意的是,品種抗性是針對病菌生理小種而言的,由于不同病區(qū)的病菌小種組成不同,進而同一水稻品種在不同地區(qū)的抗感反應也不同。因此,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高產抗病良種,盡可能壓縮感病或抗性單一品種的種植面積,并定期有計劃地更新品種,有利于持續(xù)高效降低水稻白葉枯病的發(fā)生為害。

    2.2.3 清除病殘體、開展土壤消毒

    水稻白葉枯病可以在稻種、稻草和稻樁上越冬,老病區(qū)以病稻草傳病為主。據研究,重病田稻樁附近土壤中的病菌也可越年傳病。在干燥條件下,病菌在種子中可存活半年以上,在病稻草中可以越冬存活。水稻收獲后,病稻草、病稻樁以及田邊雜草應及時清除,不能直接還田。避免用病草覆蓋秧苗、用病草捆秧,以防病菌傳入秧田,帶入大田。對帶病田塊,可深耕滅茬,有條件的可實行水旱輪作,以降低菌源。對于病田及秧苗田,可適當撒施生石灰、草木灰或噴灑代森銨等進行土壤消毒。

    2.2.4 開展種子消毒

    種子帶菌是白葉枯病發(fā)生傳播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防治該病害的關鍵所在。病害發(fā)生的嚴重程度與種子帶菌率直接相關。嚴格執(zhí)行種子調運的檢驗檢疫制度,不得任意從病區(qū)引進稻種,并開展種子帶菌率檢測,搞好種子消毒,防止種子傳病。種子消毒可選用85%三氯異氰尿酸(強氯精)可溶性性粉劑300~500倍液,或20%葉枯唑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45%代森銨水劑500倍液等,浸種24 h,浸種后洗凈再催芽播種[14]。

    2.2.5 培育無病壯秧

    培育無病壯秧,盡量采用旱育秧和半旱育秧。秧田選擇地勢較高、地面平整、排灌方便、遠離病田的田塊。避免用病草催芽、蓋秧、捆秧。播種前做好曬種、選種、浸種、消毒等工作,以提高發(fā)芽率和整齊度,減少種子帶菌。抓好適期播種,要精確定量均勻播種。對秧田水肥實施科學管理,淺水勤灌,嚴防深水淹苗。開展秧田病情檢查,做好秧苗三葉期及移植前的藥劑防護,防止帶病移栽。

    2.2.6 加強田間肥水管理

    在施肥方面,要配方施肥,施足底肥,多施有機肥和磷鉀肥,避免偏施遲施氮肥,防止貪青徒長。在田水的管控方面,要淺水勤灌,適時適度曬田,防止串灌、漫灌,注意及時排澇,避免低洼積水。

    2.2.7 適時藥劑防治

    加強田間病情監(jiān)測,做到“早預防、早發(fā)現(xiàn)、早防治”。田間病害藥劑防效好壞,關鍵在于用藥時期,一旦發(fā)現(xiàn)病情,應立即用藥防治,嚴控病情的擴大蔓延。病害常發(fā)區(qū)在臺風暴雨來臨前后,特別是易遭洪澇淹水的田塊,應進行全面施藥1次。病害藥劑防治每667 m2可選用20%噻唑鋅懸浮劑100~125 g,或20%噻菌銅懸浮劑100~130 g,或20%噻森銅懸浮劑100~125 g,對水50 kg噴霧防治。一般需連續(xù)用藥2次,即發(fā)病初期施藥1次,7~10 d后再施藥1次。

    2.2.8 開展水旱輪作

    水稻與旱田作物輪作,不僅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充分發(fā)揮土壤肥力的生產潛力,也可降低土壤中病菌的存活量,減輕病害的發(fā)生。在病害發(fā)生區(qū),可因地制宜,有條件、有計劃地選擇具有綜合發(fā)展優(yōu)勢的水旱輪作模式,如水稻-油菜、水稻-玉米、水稻-豆類等模式。應注意的是,在輪作時要注重不同作物品性搭配、茬口銜接等,以提升水旱輪作模式的綜合效益。

    3 小結與討論

    近年來,在浙江省水稻白葉枯病發(fā)生流呈“抬頭”之勢,發(fā)病區(qū)范圍不斷擴大,為害程度逐年加重,對水稻安全生產造成嚴重威脅。當前白葉枯病發(fā)生日趨復雜,防控工作面臨諸多困難:水稻種子調運頻繁,監(jiān)管難度加大,帶菌種子引入新的致病小種,導致當?shù)鼐航M成發(fā)生變化,強致病菌群比例不斷升高;病區(qū)尚未找到可替代焚燒秸稈的有效措施,致使病稻草、稻樁大量遺留田間,為病害再次發(fā)生提供了傳染源;高抗白葉枯病水稻種質資源匱乏,尤其是感病品種的大面積種植加重了病害爆發(fā)流行;田間病情監(jiān)測預警技術手段缺乏,病害一旦出現(xiàn)擴展蔓延即為時已晚,藥劑防效大打折扣;高效藥劑稀缺,當前市場僅有2~3種主推藥劑,今后藥劑防治壓力增大。

    鑒于當前水稻白葉枯病潛在的流行威脅,病害發(fā)生區(qū)應根據當?shù)氐沫h(huán)境氣候條件、病害發(fā)生規(guī)律和耕作方式等因素,因地制宜,探索建立一套以“病菌生理小種鑒定—清除病殘體土壤消毒—合理布局抗病品種—種子帶藥下田—培育無病壯秧—科學肥水管理—田間病情監(jiān)測—適時對癥施藥”為可操作模式的病害綜合防控機制,在生產上試驗示范并推廣應用,以期有效控制病害的發(fā)生流行。

    猜你喜歡
    小種葉枯病病菌
    安徽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種鑒定分析
    小病菌影響鴉片戰(zhàn)爭
    特別健康(2018年3期)2018-07-04 00:40:24
    年際間干旱對晚疫病菌生理小種復雜性的影響
    植物保護(2017年4期)2017-08-09 01:18:38
    中國馬鈴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種研究進展
    中國馬鈴薯(2017年1期)2017-03-02 09:15:51
    黃淮大豆主產區(qū)大豆胞囊線蟲生理小種分布調查
    作物學報(2016年10期)2016-10-19 04:14:09
    頭狀莖點霉病菌的新寄主高粱及病菌的檢疫鑒定(內文第98~101頁)圖版
    油茶炭疽病菌拮抗木霉菌的分離與篩選
    病菌來了 快穿好防菌衣
    學生天地(2016年14期)2016-05-17 05:45:46
    大蒜葉枯病重發(fā)原因分析與綠色防控技術
    上海蔬菜(2016年5期)2016-02-28 13:18:08
    水稻白葉枯病菌Ⅲ型效應物基因hpaF與毒力相關
    西华县| 麻城市| 威海市| 北票市| 右玉县| 磐安县| 南和县| 临沧市| 宁南县| 娄烦县| 全椒县| 攀枝花市| 岳西县| 永兴县| 三江| 沁水县| 日喀则市| 康保县| 磐安县| 千阳县| SHOW| 克什克腾旗| 湛江市| 丰都县| 玛沁县| 海原县| 太白县| 香河县| 交口县| SHOW| 萝北县| 霸州市| 文化| 安西县| 合山市| 昌邑市| 大同市| 灵武市| 遵义县| 吐鲁番市| 天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