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誠龍
我在延安楊家?guī)X見到了一塊特別的菜地。
這塊菜地,是在中國革命一個大背景里開墾的。國民黨正面戰(zhàn)場已是難以正面組織戰(zhàn)場,日寇調(diào)轉槍頭,對準了敵后戰(zhàn)場大掃蕩。雖是國共合作,但多有國共摩擦,蔣介石最恐懼的不是“外寇”,而是“內(nèi)匪”,國共防范多于國共合作,到了抗戰(zhàn)后期,國民黨不再給共產(chǎn)黨物資供應,延安的生活陷入困頓,于是有了共產(chǎn)黨的大生產(chǎn)運動。每個人都分配了生產(chǎn)任務,人人都有責任田,卻沒給毛澤東主席分配,理由是,主席日理萬機,不能讓領袖再分心去當農(nóng)民。主席心生不滿,你們都在種麥種瓜,自食其力,我豈能剝削勞動人民的勞動?于是,主席便自備鋤頭,自購畚箕,來到這塊地上,披荊斬棘,開荒種地。主席開墾這塊菜地,揮袂如農(nóng),揮汗如雨。旁邊警衛(wèi)說,主席,您歇著去,我來挖土。主席笑著對警衛(wèi)說,你搞你的生產(chǎn)去,這里是我的自留地,我的事情我來干。主席不曾借他人一手,不曾勞他人一力,從開地到播種,從澆水到摘菜,都是吃自己飯,流自己汗,自己事情自己干。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雖說是“豐衣足食”,但“豐衣”恐怕是沒有的。我看到過主席一張照片,一身軍裝,倒是整潔,膝蓋處卻有兩個大補丁,補丁甚大,足足有一平方尺吧,驚人眼目,而主席不怯場不在意。延安人或皆自己人,可是來延安的,也有外國人啊,穿著一身補丁衣,也不覺得難為情?主席對這個好像滿不在乎,你自錦衣如彼,我自清貧如許。衣確不豐,食當足食,有茄子炒辣子,有紅薯煮土豆,或更奢侈的,有韭菜拌雞蛋。楊家?guī)X的這塊菜地長出的蔬菜,也算是特供吧。這才是真正的“特供”!
這塊特供的土地,供養(yǎng)著一個偉人的成長,供應著主席一家菜有五味。主席一家有吃,還可送人,菜地出菜時節(jié),主席一家吃不完,就送人。這菜送過隔壁的劉少奇,送過隔壁的隔壁的彭德懷,丁玲、周揚、冼星海、賀敬之、劉白羽等人,也許都收受過主席送來的豆角與蘿卜、茄子與辣子吧。楊家?guī)X這塊菜地長出來的蔬菜,送過人,更請過客。主席在這里,把辣椒話桑麻話革命,請過很多貴客,有黃炎培,有陳嘉庚,有斯特朗,有馬海德……自家種植的蔬菜,很地道,很綠色,很扎實,筷子搛來,送入口中,很清新,很芳香,很甜美,客人們吃起來,感覺特美妙吧,那是怎樣的感覺呢?那感覺就是:中國前途在這里!
楊家?guī)X是一個山溝溝,三面環(huán)山,山色蒼翠,山色間,一道平展地,往延河使勁延伸。是的,這里蠻像江南一處山?jīng)_沖,就如我老家常見的山里人家景色。誰知道,叱咤中國的風云人物,都曾聚集這里,這塊土地,因此十分神圣,而十分神圣的土地,卻是十分平常,因十分神圣而十分平常,因十分平常而格外神圣。比如這塊菜地,再是家常不過,正因其如此家常,才顯得格外偉大,格外讓人遐想,讓人懷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