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群 張愛文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進步,外國文化逐漸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之中。大學生正處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部分學生受到外國文化的影響,一味崇尚外國文化,逐漸對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失去自信心,在認同、理解我國傳統(tǒng)文化方面存在偏差,對學生自身也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提升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針對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大學生文化自信生成的策略進行探究,望具有參考價值。
【關鍵詞】大學生;文化沖擊;文化自信;英語教學;途徑;探索
【作者簡介】楊群,張愛文,陜西警官職業(yè)學院。
【基金項目】中國外語教育基金,項目名稱:大學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文化自信的途徑探索,編號:ZGWYJYJJ2018B29。
經過五千年的發(fā)展與沉淀,我國已經成為具有自身獨特文化的文明大國,而我國獨有的傳統(tǒng)文化對人們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有著重要的影響和作用。但是在社會國際化和我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背景下,各個國家之間文化的交流逐漸變得頻繁。久而久之,人們受到不同文化的沖擊,使得部分人對我國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認同感以及使命感降低,外國文化在他們眼里變得至高無上。而針對大學生而言,在接觸英語學習的十年之中,部分學生可能會受到外國文化的影響,自身對本土文化缺失自信心,這對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產生嚴重的影響。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文化自信的生成至關重要,同樣也是迫在眉睫。
一、文化自信的特點以及內涵
1.文化自信的特點。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我國本土文化以及文化自信已經具有一定的時代性。當下人們所倡導的自信是我國獨有的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可以從四個方面來進行闡述:第一,有效體現出我國當下鮮明的民族風氣與民族特色,并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出我國文化的歷史傳承。我國本土文化歷經五千年的傳承與沉淀,已經構建出獨特文化體系,而在這其中,還還涵蓋著我國的民族精神與民族氣魄,是我國文化自信的關鍵基礎。第二,對引導我國社會建設與國家現代化發(fā)展有著較強的針對性。我國人民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以及人們的價值取向,是當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我國偉大本土文化的凝聚,進而讓社會主義的發(fā)展朝著正確的方向而建設。第三,對人們思想精神建設具有導向性,在實際文化發(fā)揚與繼承的過程中,通過一些具備育人功能產物的使用,使人們不斷升華自身的思想情感,提升精神境界。四,我國本土文化自信具有優(yōu)越的吸引力,并讓我國在國際舞臺中彰顯自己的影響以及能力。
2.文化自信內涵。文化是一個國家發(fā)展、民族傳承的關鍵因素,在社會建設中占有至關重要的位置,是人們生活、生產的關鍵所在,并且文化也是區(qū)分民族的主要內容,因具有獨特性,所以文化是各國家發(fā)展的首要內容。而文化自信就是人們對于本文文化的認可與信任,是對本土文化發(fā)展抱有強大的信心,是在黨、政府以及人民在認知、了解我國文化內涵的背景下,秉承著我國文化發(fā)展的信念與決心,并堅定認可其文化自身的價值與意義。
二、大學生文化自信的現狀
1.認識度不足。在現階段的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部分學校、教師側重于對學生進行英語知識的學習以及技能的訓練,而針對本國文化教學方面沒有給予相應的重視。并且學生長期在這種教學環(huán)境的影響下,其學生自身對本土文化也沒有給以一定的重視,使得教師和學生都對本土文化的認識度不足,使得大學生本土文化的自信心嚴重缺失。
2.沒有足夠的重視?,F階段大學生群體是“00”后學生,他們從小就在信息化社會中成長,從小到大都一直不停的在接觸各式各樣的外國文化,像外國電影、外文音樂、外國電視節(jié)目以及外國朋友等。而大學生正是出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這些外來文化對學生影響會導致學生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產生一定的偏差,使得大學生對待我國傳統(tǒng)文化沒有足夠的重視,對學生未來發(fā)展產生一定的影響。
三、形成大學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在改革開放的背景下,我國社會得到迅猛發(fā)展,這也促使著我國與其他國家的交流互動愈發(fā)頻繁,而其中難免就會發(fā)生文化碰撞。大學生在校期間會更有機會接觸到外來文化,讓大學生擁有更多的機會去感知各國不同的風土人情、外國人的認識觀、價值觀等。學生在這種文化沖擊的背景下,自身對傳統(tǒng)文化產生一些疑問和困惑,這些疑問和困惑得不到合理的疏導和解決,久而久之,學生自身的價值觀以及人生觀便會產生一定的扭轉。例如,針對傳統(tǒng)節(jié)日而言,部分大學生對本國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的了解與記憶還不如外國節(jié)日,比如像國的重陽節(jié),這個歷史悠久,寓意登高祈福,敬老愛老的節(jié)日對部分大學生來說是陌生而沒有意義的。很多傳統(tǒng)節(jié)日從古流傳至今,有著豐富的內涵和深遠的意義,但部分大學生對其根本沒有了解,即使是知道哪天是什么節(jié)日,也不會引起他們的重視。而對于西方的各個節(jié)日,他們卻如數家珍并有各種活動以示慶祝。大學生長期在這種文化氛圍的影響下,勢必會對他們樹立我國本土文化的自信產生實質性的影響。另一方面,我們所用的大學英語教材,為了確保英語教材的廣泛性與純正性,在教材中,基本上都是以外國新聞、報道、原著以及日常生活為主要教學內容,很少會涉及到關于我國本土文化。大學階段是培養(yǎng)大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思想觀以及價值觀的黃金階段,所以需要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重視學生文化自信缺失的現象,結合有效的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文化自信的生成,進而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文化自信生成的實踐策略
大學英語學習是學生接觸外來文化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教師需要在傳授學生相關英語知識技能的同時,豐富教學內容,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身文化自信的生成,提高自身文化修養(yǎng),充分利用網絡文化以及加強師生互動等來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
1.豐富教學內容。傳統(tǒng)文化自信缺失的現象與我國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著緊密的聯系,像在大學生英語教學中,學生在掌握相關英語技能的同時,其教學過程中涉及到的外國文化也逐漸深入到學生的腦海之中,再加上英語教學中教師沒有引導學生認識到樹立本土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教師與學生對本土文化的重視度不夠,使得學生在大學英語的學習中逐漸缺失對本土文化的自信。究其根本,就是相關英語教學教材中缺少本土文化知識,且教師規(guī)定的思維導向驅使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略對本土文化的教學,學生自然而然缺乏對本土文化的理解和認知,使得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時,本土文化的自信逐漸被消耗殆盡。
針對這種現象,教師需要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需要認識到英語教只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掌握相關英語知識技能,并提升自身的英語綜合素質,而不是讓學生通過轉變自身思想觀念去選擇接受外來的文化,這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會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提升對本土文化教學的重視度,進而讓學生在學習外來文化的同時,對本土文化有更深層次的理解與記憶,并提升對本土文化的自信心,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例如教師進行節(jié)日相關知識教學時,可以在教學課堂期間將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進行比較與講解,讓學生在理解外國文化的基礎上,對我國本土文化有一個重新的認知。另外,大學英語教學教材可以進行適當性的改動,適量融入我國本土文化元素,進而讓學生能在大學英語學習中接觸到我國更多本土文化的知識。
2.基于大學生自身的角度去樹立文化自信。無論是教學內容的改動,還是教學方式的變化,這些都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本土文化自信的外在因素。而從大學生自身的角度進行培養(yǎng),是樹立本土文化自信的主要途徑與關鍵因素。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文化自信的意識,在接觸西方文化時,積極主動與我國本土文化進行分析和比較,針對文化的差異取其精華。再者,教師需要讓學生認識到,在遇到學習問題時或者是思想偏差時,可以積極大膽與教師進行交流和溝通,以此來防止學生自身人生觀、價值觀養(yǎng)成過程中發(fā)生偏差。
另外,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新型教學模式(英語競賽、多媒體教學、拓展閱讀式教學)已經逐漸受到師生的推崇。雖然這些教學模式的運用看起來與培養(yǎng)大學生文化自信生成毫無關聯,但是教師只要以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根基,結合有效方式,與我國本土文化進行融合,能有效幫助學生樹立本土文化自信。例如在進行英語競賽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進行中西方文化的對比,或者是教師根據本土文化知識找一篇文章讓學生進行翻譯等。而在影視作品方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尋找一些英文配音與英文字幕的國產經典著作,讓學生在掌握相關英語知識技能的同時,增強對本土文化的認識,進而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
3.教師自身的素質提升。大學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有著樞紐的作用,是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支撐。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想有效培養(yǎng)大學生生成文化自信,教師需要在完成規(guī)定教學任務之外,從自身做起,增加對我國本土文化的學習,提高對本土文化的認知,教師自身需要具備良好的本土文化素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逐漸引導學生認識到樹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性,然后再配合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生成文化自信,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4.通過網絡文化樹立其自身文化自信。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網絡在大學生日常生活、學習中的普及率與運用率正不斷提升,大學生也逐漸開始以來網絡的便捷性與靈活性。而針對這種現象,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在教學中進行文化自信滲透。例如教師可以將我國本土文化內容與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結合,利用微課等形式進行展示。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還能有效引導學生學習、認知我國本土文化,進而培養(yǎng)自身的文化自信?;蛘呤墙處熆梢岳梦⑿拧Q建立班級文化交流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就最近英語學習中相關的外國文化在群中進行中外文化知識對比交流,在升華學生自身思想情感的同時,提升培養(yǎng)自身的文化自信。
5.注重師生之間的思想互動。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思想交流與互動學習也是培養(yǎng)學生文化自信生成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是學生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很難進行有效的思想互動,所以教師需要做好從旁引導的工作。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中西方某些事物的起源、現狀以及發(fā)展進行交流,通過營造良好的氛圍來讓學生進行有效思想情感交流。在開拓學生視野、豐富學生自身知識積累的同時,有效培養(yǎng)學生文化自信的生成,進而為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對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和作用。因此,細致分析其自信缺失的原因,通過豐富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的主動增強自身文化自信,提高教師的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利用網絡文化以及加強師生互動等方法來幫助學生重樹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范聰,王穎,付佳媚.大學英語教學與大學生文化自信生成策略研究[J].商情,2017(45).
[2]肖利彬,劉莉,李秀菊.民族文化背景下的高職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策略[J].英語廣場,2016(11):70-71.
[3]馬麗萍.多元文化背景下當代大學生文化自信培養(yǎng)方法探析[J]. 青年時代,2017(11).
[4]李冬梅.大學英語課堂文化自信生成策略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29(20):164-165.
[5]周利娟.當代大學生文化自信的缺失與培育路徑探析[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20(2):107-110.
[6]趙勝男.培育新時代大學生文化自信的路徑探析[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11).
[7]張雁.文化自信視域下大學英語課程反思與實踐[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17,29(2):46-51.
[8]陳艷新,劉鳳娟.高校外語教學文化自信培養(yǎng)途徑研究[J].長江叢刊,2016(25):13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