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文
著名畫家吳冠中(1919—2010,江蘇宜興人)在進入晚年后,下定決心要做好兩件事:撇開那些滿意之作;毀掉那些不滿意之作。
1991年9月8日,在整理家中的藏畫時,72歲的吳冠中把過去畫作中不滿意的作品張掛起來,用挑剔的眼光審視,以便確
定是否保留,如果他不想留下的,就毫不猶豫地毀滅。
畫在紙上的墨彩、水彩、水粉,吳冠中能夠輕易撕碎,但繪在布上的油畫,他需要用剪刀,慢慢地剪成碎片;繪在三合板上的畫作,只能用油畫顏料涂蓋。
從清早開始,吳冠中便在畫室里不停地忙碌,兒媳和孫子擔心他勞累過度,只好幫助他銷毀不想保留的畫作。
撕裂6尺以上的畫時,兒媳和孫子覺得很可惜,吳冠中也不忍心下手,畢竟那些畫是他付出很大心血完成的。最終他果斷忍痛割愛,讓兒媳和孫子代替他撕毀。
在撕毀200多張畫作后,畫室里堆積了很多廢紙,兒媳和孫子將紙屑抬下樓倒在院子中。吳冠中走下樓去,將堆積如山的紙屑點燃。
看到熊熊烈火中的畫作,前來拜訪吳冠中的新加坡著名攝影師蔡斯民心驚肉跳,忍不住驚呼:“哎呀!您的畫作在市場上價值已經(jīng)很高,每幅畫最少值100萬元,您并非燃燒畫作,而是在燒毀豪華房子!”
看著幾百幅畫變成灰燼,吳冠中竟然平靜地強調:“我感到有些作品沒有畫好,感情沒有充分表現(xiàn)出來,我確定將它們毀掉,絕對不讓謬種流傳!我把自己10多年來不滿意的作品集中毀滅,目的在于保留讓明天的行家挑不出毛病的畫作。在生命末日之前,我既會努力作畫,也會大量毀滅畫作,希望創(chuàng)作多于毀滅!”
蔡斯民按動快門,把吳冠中撕毀、焚燒畫作的過程拍攝下來,他的《留真》系列照片在國外發(fā)表后,立刻引起國際社會一片驚嘆。對此,吳冠中鄭重其事地解釋:“即使可以欺騙今天的人,也不能蒙蔽明天的人。我要做對得起良心的事情,對于有瑕疵的畫作,是絕對不能留下的。觀眾就是我的上帝,我必須對他們負責,只有認真對待自己的作品,才能贏得觀眾的尊重?!?/p>
1993年10月27日,上海朵云軒拍賣行、香港永成古玩拍賣有限公司在香港聯(lián)合主辦拍賣會,編目為231號的畫作,中間是毛澤東左手扶案、右手揮毫的肖像,右上角有幾個字:“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毛澤東。”左下角的落款為:“吳冠中畫于工藝美院,一九六二年”。
在拍賣前,當時擔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的吳冠中通過有關單位轉告上海朵云軒拍賣行,231號國畫并非他的作品,而是假冒署名的偽作,要求從拍賣目錄上撤出。但是上海朵云軒拍賣行不聽勸告,堅持與香港永成古玩拍賣有限公司拍賣231號國畫,還出具專家鑒定意見,說231號國畫是吳冠中的作品,希望觀眾放心競拍。
最后231號國畫被臺灣房地產(chǎn)商人趙振綬以52.8萬港元的競價購得。拍賣會結束后,吳冠中連續(xù)接到很多電話,不明真相的人紛紛向他提出各種各樣的非議,他感到自己的著作權、名譽權已經(jīng)遭到侵犯。
義憤填膺中,吳冠中拍案而起,發(fā)誓要讓拍賣公司付出不聽勸阻的沉重代價。1994年7月16日,吳冠中正式委托律師沈志耕向上海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上海朵云軒拍賣行、香港永成古玩拍賣有限公司停止侵害、消除影響、公開賠禮道歉,同時賠償經(jīng)濟損失。
1995年9月28日,法院根據(jù)著作權法、民法通則的規(guī)定作出判決:被告上海朵云軒拍賣行、香港永成古玩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假冒吳冠中署名的231號作品的行為,共同嚴重侵犯了吳冠中的著作權,應該停止侵害;被告在《光明日報》《人民日報》上載文向原告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內容必須經(jīng)過法院審核;被告共同賠償原告損失人民幣73000元,并承擔訴訟費人民幣2700元。
在訴訟取得勝利后,吳冠中說:“中國畫市場的偽劣假冒很嚴重,不但侵犯畫家的合法權益,而且擾亂市場的正常秩序,幾乎要把國畫的聲譽毀掉,美術界都在呼吁整頓市場,如果批評不起作用,就用法律來規(guī)范。藝術家應該對歷史與未來負責,既要努力畫出更好的作品,又要澄清假冒偽劣畫作,以便讓觀眾明辨是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