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潤芳
摘 要:小學的教育是學生求學生涯中的基礎階段,在學生這一階段的教育中,學校要給學生進行基礎鞏固的同時,也要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和思維的培養(yǎng)。過去的教學因為技術、資源的限制,教學方法會對學生的思維造成較強的約束。近年來我國在教育方面進行的顛覆性的改革,進一步的改進語文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也有了積極的價值。本文將對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進行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 信息技術 應用研究
現(xiàn)如今,科技的持續(xù)進步,使得教育有關事務的革新也應與網(wǎng)絡密切關聯(lián),以更好地對教育相應資源實施有效運用,在學校中構成資源的優(yōu)良分配,不單可以提升教師自身的教學質量,還可以增強學生對于學習本身的興趣及成效。
一、引入配樂進行渲染創(chuàng)設情景教學
在渲染情景方面音樂是極有效的手段,在語文課堂上引用音樂能夠輕易將學生的聽覺、視覺等感官調動起來,讓學生將文學與音樂緊密結合沉浸在教師制造的情境中,從而提高教學成效。在帶有意境的詩歌、散文的授課中就很適合運用創(chuàng)設音樂情境的教學方式。
例如,例如在《楓橋夜泊》的詩詞授課中,教師就可以根據(jù)詩詞所要表現(xiàn)的情感選取舒緩、婉轉的配樂創(chuàng)設情境。在所播放的音樂中,教師引領學生朗誦詩歌,學生由于所聽到的音樂能夠讓他們更快的融入到詩詞的意境中,從而與作家產生情感的共鳴。教師在創(chuàng)設音樂情景時,要注意音樂與詩詞的融合性,在古詩中就應該選擇中國古典樂作為音樂創(chuàng)設情景的配樂。中國的古典音樂本身就具有極強的感染力,結合古詩能夠讓學生更好的陶冶情操,讓學生從中感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創(chuàng)設情景教學
多媒體教學設備在很多小學中也已經(jīng)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小學的語文教師在課堂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創(chuàng)設與文章內容相似的情景。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可以將課文中的的抽象內容進行形象化,如通過圖片、視頻等融讓枯燥的語文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今晚兒激發(fā)學生們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講解到《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時,課文“海底的巖石上長著各種各樣的珊瑚,有的像展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魚成群結隊地在珊瑚叢里穿來穿去,好看極了。有的全身布滿彩色的文條;有的頭上長一簇紅纓;有的周身像插好多扇子,游動的時候飄飄遙遙......”等段落中描繪了一幅幅色彩斑斕的西沙群島的景象,教師可以將課文提到的珊瑚、魚群等海底風光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現(xiàn)該學生,可以是視頻、圖片。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同時也會將教師展現(xiàn)的美景深印與腦中,也就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在這樣圖文并茂的教學環(huán)境中激起他們的興趣,學生自然會主動參與其中,也就提高了學習效果。
三、強化學生、教師之間的各類互動
小學階段的語文常識歸屬到漢語文化這一系統(tǒng)內,知識過于零散且繁雜,內容深厚,具備底蘊,對部分教學內容來說,教師借助原本的教學途徑,就會讓學生無法全方位對知識進行理解,教學成效也不夠理想。為此,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師就應借用微課以實施教學,全方位借用微課,把一些內容滲入到微課內,引領學生對其全方位實施學習,并激勵學生把心中的觀念表達出來,伴隨著教師的引領,深層次開拓小學階段學生自身的觀念,把微課當作載體,學生、教師間的互動就可以獲得增強,讓總體的教學極具活力。
比如,在對《絲綢之路》這一文章實施教授期間,在對絲綢之路沿線的各式建筑格調開展學習期間,教師就應借助微課,把絲綢之路的美景還原圖加以體現(xiàn),引領學生開展探討,進而穩(wěn)固其對文章內容本身的把握。
四、對學生自身的思維進行激活
新課程革新這一基礎之上,小學階段開展的語文教學不單要給學生教授基礎的知識,還應增強對學生自身的摸索精神、探求能力加以訓練。然而,在開展教學期間,許多教師都忽視了這方面,違反了新課程革新有關的觀念。所以,小學階段開展的語文教學內,教師應放棄原本的教學觀念,把新興教育觀念滲入到教學內,激勵學生在對語文開展學習期間凸顯出自身的主觀能動觀念,大力思索,體現(xiàn)自身。
比如,在對《梅花魂》實施教授期間,教師應把歷史內各個偉人對梅花的愛加以列舉,以引起學生的關注,引領其大力開展思索,并摸索出梅花在寒冬盛放的原因。在這一前提之下,學生要凸顯出本身的革新技能與想象技能。這時,教師應對擅長表現(xiàn)自身思想的學生予以相應的認定及激勵,極大地提升教學的高效性。又如,在對《頤和園》這一課文實施教授期間,教師就應借助微課,以給學生體現(xiàn)出頤和園的具體景物,并在觀看以前給出有關的問題,使得學生可以在進行觀看過后開展想象及交談,促使對學生自身想象技能的深層次發(fā)掘得以實現(xiàn)。
五、結束語
現(xiàn)階段,時代得以進步加上教學得以革新,使得原本的語文教學方法已無法與教學需要相符,與教學根本產生了區(qū)別,所以,應持續(xù)對教學方法實施革新。而信息技術與現(xiàn)階段的進步相吻合,符合了新課程革新予以的教學規(guī)定及目的,讓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層次獲得了極大的提升,促使學生獲得個體化進步。
參考文獻
[1]張海娟.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電腦迷,2016,(11):48.
[2]張玲.淺談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結合[J].學周刊,2015,(09):74-75.
[3]王志忠.談小學語文教學和信息技術結合的幾點看法[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25):129-130.
[4]羅剛淮.揚長避短科學整合和諧發(fā)展——談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實現(xiàn)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0,(12):33-36.
[5]黃樂靜.信息技術為課堂推波助瀾——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整合的應用研究[J].科技資訊,2010,(0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