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勝
摘 要:近些年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對于國家而言,更清楚的認識到孩子教育問題的重要性,為了能夠適應當代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需求,我國對教育的體制進行了相應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尤其是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對新的教學方法進了探究,從而提升教學效果,這是教師目前一直在探索的教學目標。新課改的落實,使得教師意識到語文習作教學和閱讀教學的有機結合,能夠有效的提升教學效率。本文針對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與閱讀教學的結合方式進行了論述,希望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帶來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 習作教學 閱讀教學
小學階段,正是孩子學習基礎知識和掌握基礎知識的關鍵時期,語文課程是小學階段不可缺少的一門課程,也是學生的必修課程。由于中國文化覆蓋的內(nèi)容非常的廣,所以,小學語文授課的內(nèi)容也較為復雜。在這樣的形式下,教師更應該重視教學方法,從而讓學生真正的掌握教學內(nèi)容的精髓。本文主要講述了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與閱讀教學的結合方式,希望可以運用到實際教學過程當中去,從而起到提升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的作用。
一、習作教學與閱讀教學相結合方式的教學目的
(一)引導學生要學以致用
通過對習作教學和閱讀教學進行相結合,目的就是能夠對學生獨立思考及學以致用的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訓練的過程中,不僅積累了大量的文字內(nèi)容,更使得自己的視野得到了拓展,學生寫文章也不再成為難題,更對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進行了訓練,結合自身的所見所聞,主觀地發(fā)揮出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的文學造詣更上一層樓。
(二)學生文學功底的提升
在小學階段,通過讓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使得學生形成了形態(tài)各異的好奇度,更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感知度。教師在教學當中,運用習作教學與閱讀教學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教學,讓學生擁有一雙能夠捕捉生活中感動瞬間的眼睛。在描寫小動物的時候,通過仔細觀察它的肢體動作和了解它的生活習性。
例如,在描寫小金魚的時候“缸里的小金魚在看到我手上的美味食物之后,都擺動著曼妙的身姿,張大了嘴巴,用渴望的眼神向我凝望著”
二、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與閱讀教學的結合方式的探究
(一)發(fā)揮想象對文章空白進行補寫
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與閱讀教學相結合,發(fā)揮想象對文章空白進行補寫是其中的組成方式之一。在語文教學當中,閱讀教學是不可缺少的課程內(nèi)容,教材內(nèi)容中的文章是從整體的結構,讓主要的線索進行充分的突出,一般會簡寫輔助的線索及話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簡寫的內(nèi)容,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達到補寫的效果,這種做法可以不斷地刺激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想象力,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例如,《故鄉(xiāng)的元宵》這一文章中對于作者離開家鄉(xiāng)和回憶家鄉(xiāng)的部分留有很大的空白,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生活感悟和對文章的理解發(fā)揮想象,補上這些空白。
(二)整理思維對文章過程進行改寫
整理思維對文章過程進行改寫也是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與閱讀教學結合的主要方式。小學語文文章的故事性都很強,具有很強的敘事性、啟示性和過程性,學生可以根據(jù)文章來領悟生活道理,也可以在理解文章內(nèi)涵的基礎上,根據(jù)自己的感悟改寫故事發(fā)展的過程,鍛煉學生習作的發(fā)散性思維。
例如,《田忌賽馬》這一教導人們靈活處事的故事性文章,學生可以充分發(fā)揮想象,對故事發(fā)展的過程進行改寫,同時,根據(jù)文章中的修辭手法積累優(yōu)美詞句,提高習作教學的真實性。
(三)累積學生的閱讀素材
長時間的閱讀,能夠讓學生積累大量的素材,教師這個時候應該正確的引導學生對獲得的素材進行分類,如,描寫人物、風景等。在實際寫作時,很多學生寫作時喜歡引用成語故事,或者是名言警句。學生在對成語進行運用時,應該對成語的含義及背景等是了解的。
例如,臥薪嘗膽是形容一個人刻苦自勵、發(fā)憤圖強。如果大腦里沒有對這些素材的確切定義,那么,我們就無法正確地使用它們,學生還可以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對經(jīng)典素材進行仿寫,將閱讀所學習到的擬人、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及借物言志、借景抒情的表現(xiàn)技巧投入到實際運用中去。
(四)引進課外讀物,進行拓展練筆
教師還應當積極地引導學生將課堂閱讀拓展到課外閱讀。例如,學習課文《負荊請罪》后,讓學生查閱資料,了解這個成語的歷史淵源;學習課文《海倫·凱勒》后,推薦學生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學習課文《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后,引導學生閱讀《魯賓遜漂流記》,感受極端環(huán)境中生命的延展魅力。
高年紀的學生不僅要進行摹仿練筆,還要對自己的練筆進行拓展,教師還應該將訓練重點進行轉移,從培養(yǎng)想象力方面轉化為發(fā)展形象思維,對學生文化語言進行豐富化,更要讓學生對修辭技巧方面進行有效的掌握。只有這樣,才能針對課文中的情節(jié)、對話、場景合理地發(fā)揮想象力,進行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補充、續(xù)寫、改寫等訓練。
例如,學習古詩《送孟浩然之廣陵》后,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深入思考:李白為什么為孟浩然送行?兩位文學家在黃鶴樓離別時會說些什么?看孤帆遠離,李白的心境如何?學生受到啟發(fā)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古典詩歌語言的精煉和意境的優(yōu)美。
(五)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上,老師應該正確地引導學生的閱讀方向,使學生體會到閱讀的快樂,感受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了解到天安門的雄偉壯麗,明白人和動物和諧相處的重要性……此外,適當推薦一些適合學生年齡階段、讓他們感興趣的課外書籍。
三、結束語
小學時期是一個學生記憶力最旺盛的時期,這個時期多注重對閱讀訓練的培養(yǎng),加大對精品文章,名著的閱讀量,增加對名句,名段的記憶量,通過背誦提高行文下筆的能力是很有幫助的。小學生的寫作培養(yǎng)是這個學生學習生涯的關鍵時間,在這一階段對寫作培養(yǎng)出興趣,就能夠避免在初中,高中對寫作出現(xiàn)厭惡心理,產(chǎn)生消極態(tài)度。只有良好的結合小學生的閱讀與寫作,學生才能很好的做到下筆有物可寫,才能達到“下筆如有神”的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周友中.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與閱讀教學結合方式的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7(17),123-157.
[2]廖小強.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與閱讀教學結合方式的應用[J].教育科學論壇.2017(22),90-203.
[3]李守秀.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與閱讀教學結合方式教學嘗試[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17(16),490-512.
[4]許曉琪.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與閱讀教學結合方式的實際教學運用效果[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7(01),1102-13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