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警可+沈妍昱+趙靖
〔摘要〕影像發(fā)聲作為一種參與式行動研究的方法,已經(jīng)在公共衛(wèi)生領域有了較為成熟的應用。在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同樣可以運用這種方法對政策制定以及學生行為的改變提供幫助。本文結(jié)合中南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在長沙市第一中學開展的以“緊張和放松”為主題的影像發(fā)聲項目,闡述了該方法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運用的步驟,進而探討了該方法在心理健康促進工作中的優(yōu)點和局限。
〔關(guān)鍵詞〕影像發(fā)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參與式行動研究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18)02-0012-04
影像發(fā)聲(photovoice)作為一種參與式行動研究(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的新方法,最早在公共衛(wèi)生研究領域中運用。通過組織參與者圍繞某個主題拍攝照片并進行討論的方式激發(fā)個人和集體的改變。參與者通過手中的相機,將他們看到的圖像拍攝下來。通過拍攝的方式,參與者真實反映出他們與指定主題相關(guān)的真實的生活常態(tài)。通過分享與討論的方式,讓這些在平時生活中由于各種原因難以表達出自己的觀點的個體用視覺的方式與集體分享他們的生活。以此推動有關(guān)個人和集體的議題的討論,并使參與者成為集體改變的“領頭羊”。同時,通過這種方法,一些集體中多數(shù)個體關(guān)注的議題能夠被規(guī)則制定者所聽見。所以,影像發(fā)聲也是有效了解群體的需求,并最終影響規(guī)則制定的過程[1-3]。
當前,我國經(jīng)濟體制持續(xù)深刻變革,社會結(jié)構(gòu)變動深入復雜。隨著經(jīng)濟體制與社會結(jié)構(gòu)的變動,新時代的學生表現(xiàn)出與以往不同的特點,向往“民主”、追求自由的呼聲比以往更強烈。加之我國的獨生子女已進入第二代,“三獨”(獨生子女學生,獨生子女家長,獨生子女老師)人群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這一切都給新時代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嚴峻的考驗。
一、影像發(fā)聲及其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結(jié)合的理論分析
影像發(fā)聲是一種參與式行動研究方法。它基于促進健康的原則和批判意識教育、女性主義理論以及紀實攝影的理論,讓參與者(通常這些參與者處于社會底層,是社會的弱勢群體)通過照片的分享與討論來記錄和反映他們集體所關(guān)注問題的具體體現(xiàn)[3-4]。參與者用照片的方式記錄他們真實的生活,而那些照片也是用來對這些問題展開批判性討論的載體。最終,通過圖片反映的問題與討論的結(jié)果來影響集體中的規(guī)則制定者和決策者從而促進集體的改變。
影像發(fā)聲的第一次使用是華裔學者Caroline Wang于1992年在中國的云南地區(qū)針對女性生殖健康和發(fā)展而開展的項目。而后,這種方法廣泛地運用于公共衛(wèi)生領域,設計的研究包括:艾滋病患者找尋工作行為研究[5],huntington氏疾病的家庭照護者的生活品質(zhì)研究[6],拉丁裔青少年移民經(jīng)歷[7]等。
影像發(fā)聲主要有四個目的:
(1)讓團體中的個體能夠記錄和反映他們所在團體的優(yōu)點和關(guān)注點。
(2)通過整個群體中小部分有代表性個體通過討論的方式來批判性地認識這些團體的關(guān)注點。
(3)影響團體中的規(guī)則制定者和決策者,使規(guī)則制定者或者決策者對于整個團體的關(guān)注點和團體成員有更加形象與深刻的了解,進而影響他們的規(guī)則制定和決策。
(4)讓團體中自愿參與這個活動的個體感覺被重視,從而更加自覺地維護和遵守制定的規(guī)則或決策,并影響團體中的其他人遵守規(guī)則或決策。
所以,從影像發(fā)聲的目的上來講,它很適合運用在新時代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特別是對于學校生活適應不良的個體。原因如下:
(1)學校適應不良的個體一般人際關(guān)系不良,表達意愿不強;而影像發(fā)聲依托圖片這個載體,能夠使參與者較快打開話匣。
(2)學校適應不良個體通常對學校有諸多負性的情緒與評價,批判性的討論本身就能夠讓他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學校,從而矯正一些片面的偏執(zhí)的評價。
(3)學校適應不良個體通常與學校既定規(guī)則有深刻的矛盾,而當他們能夠去修訂這些規(guī)則時,他們對于新的規(guī)則能夠更好地遵守和維護。
二、影像發(fā)聲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運用——以長沙市第一中學的“緊張和放松”項目為例
影像發(fā)聲通常分為七個步驟:確定團體關(guān)注議題、設定項目目標、參與者招募和培訓、明確拍照任務、所拍攝照片的小組討論、資料分析、項目論壇。
本文以長沙市第一中學的“緊張和放松”項目為例,分析影像發(fā)生技術(shù)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運用。
(一)確定團體的重要議題
該項目是長沙市第一中學與中南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為了促進學校中學生群體的公共精神衛(wèi)生水平而開展的項目。中南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項目負責人在與該中學的分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副校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處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老師多次討論后,共同商定以學生在學校生活中常常能夠感受到的焦慮與放松為主題,來實施影像發(fā)聲法。試圖從中挖掘出學校適應不良的群體感到放松時的力量,從他們面臨的焦慮中找到學校面對這些學生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心。
(二)設定項目目標
目標的設定同樣是通過中南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的項目負責人與該中學老師共同商定,根據(jù)議題的特點確定:
1.了解學校適應不良學生在校園生活中面臨的緊張情境以及他們應對這種緊張的方式;
2.了解學校適應不良的學生在校園生活中感到放松的情境;
3.通過學生們的分享,了解學校適應不良學生的需要和他們關(guān)注的問題,以此制定后期的干預計劃,以滿足他們的需求和提升他們學校生活的質(zhì)量;
4.通過該團體的學生的交流,突破班級限制,讓每個班為數(shù)不多的學校適應不良的學生能夠相互認識,聯(lián)絡感情,彼此成為對方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一部分;
5.通過項目展示,讓學生們能夠用自己的真實學校生活來引發(fā)學校對于該群體的重視,進而推動改善有利于其學校生活現(xiàn)狀的規(guī)則。endprint
(三)參與者招募與培訓
雖然參與該項目的中學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學校開展過多次的團體心理咨詢活動。但是,將影像發(fā)聲運用于學校,還是第一次。所以,在招募志愿者的時候,我們采取了自愿加挑選的方式。首先,由心理教師面向高一年級學生宣傳這個項目,并招募志愿者。共有274名學生填報了報名申請表。然后,根據(jù)學生填寫的報名表中“你參與該項目的意圖?”和班主任老師對于該學生的評價,篩選出27名志愿者。志愿者滿足的條件包括:(1)有比較明顯的學校適應不良行為,如多次違反校紀校規(guī)。(2)對學校生活的評價多為負性。(3)自愿報名參與并能保證全程參與該項目。
招募后的志愿者集體參加了由項目負責人主持的培訓會。培訓會上,負責人向志愿者介紹了項目的情況。包括:(1)什么是影像發(fā)聲;(2)為什么影像發(fā)聲中要運用到圖像和文字描述;(3)舉例“高中生的健康飲食”為主題的影像發(fā)聲,介紹影像發(fā)聲的前期操作程序;(4)影像發(fā)聲的意義。
在招募與培訓之后,給予志愿者知情同意書,告知志愿者及其監(jiān)護人該項目的情況。
(四)明確拍照任務
一周之后,回收志愿者知情同意書27份。培訓進入到指導志愿者如何拍照。由于隨身攜帶照相機對于高中生來說有較大困難,所以此次活動的拍照任務由學生自備有拍照功能的手機完成?;顒右髮W生尋找讓其感到“緊張”或“放松”的不同場景、人物或事件各五個進行拍照。然后,選擇“緊張”或“放松”的圖片各兩張進行描述。
(五)拍攝照片的小組討論
一周后,項目負責人回收照片并將所有的照片打印出來,照片的描述打印在照片背面。因為人員較多,負責人將所有志愿者分為三大組,每大組9人,分別進行討論。每組的討論會流程如下:
1.將每大組的9人均分為三小組,每小組3人。
2.讓每位志愿者找出一張讓自己最感到緊張的照片。
3.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各自選擇的照片,選出一張最能夠代表本組全部成員的意見,全部小組成員感到最緊張的照片。
4.小組全部成員合力描述這張照片,問題包括說說這張照上面的人、事物或事件、他或他們?yōu)槭裁醋屇愀械骄o張、你通過什么解決方案來消除這種緊張。
5.負責人隨機在每組中選擇一位成員作為“描述者”按照小組討論的結(jié)果描述這張照片和解決方案。
6.每位小組自愿推選一位成員成為“仲裁團”成員。
7.全體成員聽取每組的照片描述和解決方案后投票。每組有兩票,可投給同一組或不同組,但不可投給自己。仲裁委員會有兩票,只能在仲裁委員會協(xié)商之后投給一個組。
8.每個大組通過投票形成一個“議案”,上交給學校并在團體論壇中作為“議案”呈現(xiàn)給全體成員。
(六)資料分析
通過收集到的照片以及討論會的記錄,整理文本、編碼、探索討論,形成并演繹主題,這些主題就是照片及參與者反復提到的重點。根據(jù)統(tǒng)計,回收志愿者拍攝的照片195張,描述108份。其中,101張圖片和54份描述對應“緊張”,94張圖片和54份描述對應“放松”。而通過小組討論最終形成的三個“議案”分別為:(1)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體育館”;(2)關(guān)于學校圖書館改造的若干意見;(3)你知道考場座位的秘密嗎?
(七)項目論壇
學校于一周后舉辦了該項目的論壇。參與論壇的包括:1.項目所有參與者;2.自愿參與的其他學生;3.涉及論壇內(nèi)容的老師,例如:體育老師和圖書管理員等;4.學校相關(guān)管理部門的領導,例如:學生主任和分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副校長。
論壇展示了拍攝的所有照片,并將最終形成的三個議案以ppt的形式呈現(xiàn)給所有與會者。由此引發(fā)學生的熱烈發(fā)言和互動。項目論壇中,參與者通過與來自學校主管部門的領導、相關(guān)老師的交流,讓與會者感受到了他們真實的生活。同時,也反思了學校相關(guān)的規(guī)章制度以及如何更好地開展學校學生管理工作。最后,學校相關(guān)主管的領導對三個議案進行了現(xiàn)場回應,同時,也提出了幫助學校適應不良學生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的建議。
三、反思
(一)優(yōu)點
1.更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視角。影像發(fā)聲是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認為的最重要的問題可能與教師或是學校決策者認為的重要問題是不相同的。在實際操作中,我們也看到,最終學生形成的三個議題,除了一個議題(你知道考場座位的秘密嗎)是我們一般情況下認為的最易引起學生緊張的學習問題外。另外兩個議題均與學業(yè)壓力沒有太大的關(guān)系。
2.更加民主的氛圍。影像發(fā)聲和傳統(tǒng)意義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灌輸為主不同,它主要以學生活動為主。因此,影像發(fā)聲本身就是一個運用學生團體的力量解決最貼近他們生活的問題的方法。從整個活動的目的、過程與結(jié)果上來看,這種方式相較于傳統(tǒng)的方式都更加民主。
3.更易于溝通的方法?!坝袌D有真相”是現(xiàn)在學生們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深究其原因,也是因為圖片這種具象的表達方式相較于言語這種抽象的表達方式更容易讓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圖像發(fā)聲技術(shù)最初就是運用于一些文化程度不高或者表達能力不強的弱勢群體,因此,它是一種更容易讓人溝通的方法。
4.活動的本身就是對參與者的肯定。影像發(fā)聲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項目論壇。項目論壇要求參與活動的學生將最終的議題以及他們的解決方案呈現(xiàn)給相關(guān)的老師和學校政策制定者。心理學認為,傾聽本身就是一種表達重視與尊重的方式。所以,即使相關(guān)老師和學校政策制定者不給予任何反饋,傾聽學生的議題和解決方案本身就是對他們的肯定。并且,從本次活動看來,對于學生提出的議題,即使有一些問題無法得到立刻的解決,學校政策制定者也當即給予了學生一些正面的回應。而這些回應對于學生是一種很大的肯定。
5.活動本身就給出了問題解決的方法。活動過程可以看出,影像發(fā)聲不僅僅是一種發(fā)現(xiàn)問題的活動。更重要的是,活動本身就給出了學生認可的解決方案。這種解決方案最終還會被學校決策者所傾聽并落實到政策制定上。所以,活動本身就從學生、老師、學校決策者三方面促進了問題的解決。endprint
6.活動不僅能促進參與者的改變,也能促進同質(zhì)學生改變。影像發(fā)聲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會邀請一些同質(zhì)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這些學生大多數(shù)都和參與者有同樣的問題。同樣,對問題的思考和學校決策者的正面回應,會給予這些學生一些力量,促使他們發(fā)生改變。
(二)局限
1.適用群體。影像發(fā)聲一般情況下適用的群體是弱勢群體,對那些表達能力和意愿不強的群體尤為有效。所以,相對而言,影像發(fā)聲更加適用于小學和初中學段的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同時,影像發(fā)聲也適用于一些表達意愿不強的學生。但是,相對于表達能力較強,有一定表達意愿的高中學生而言,大部分學生有更加方便和快捷的表達方式。
2.活動開展過程的難度。由于影像發(fā)聲需要拍照,而拍照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方式是用相機,一種方式是用手機的相機功能。相較而言,第一種方式需要隨身攜帶相機,會給學生帶來較大不便。第二種方式,與一些學校禁止在教學區(qū)域使用手機的規(guī)定相違背。同時,由于該技術(shù)的最后一項活動需要請到的相關(guān)人員比較多,對于活動的組織也有一定的難度。
3.個體的代表性。由于參與活動的學生是自愿通過招募方式參與的。所以,在參與活動的學生的代表性上沒法得到保證。參與活動的學生不一定是該群體的最好的代表。而最終形成的議案也僅僅代表了參與學生的意愿。而這些意愿會受到參與學生的性格、目的等因素的影響。
綜上,影像發(fā)聲是一項比較成熟的運用于公共衛(wèi)生研究領域的方法。我們通過一些改進將其運用于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拓寬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路,提供了新的視角。也發(fā)現(xiàn)了實踐中的不足希望本文能夠給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帶來一些新的思路,也希望后續(xù)研究者做出一些更加有助于學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嘗試。
參考文獻
[1]Wang C & Burris M A.“Empowerment Through Photo voice:Portraits of Participation”[J].Health Education Quarterly,1994,21(2):171-186.
[2]Wang C,Burris M A & Xiang Y P.“Chinese Village Women as Visual Anthropologists:A Participatory Approach to Reaching Policymakers”[J].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1996,42(3):1391-1400.
[3]Wang C & Burris M A.“Photovoice:concept,metho-dology,and use for participatory needs assessment”[J]. Health Education and Behavior,1997,24(3):369-387.
[4]Wang C.“Photovoice:A 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 Strategy Applied to Womens Health”[J].Journal of Womens Health,1999(8):185-192.
[5]Hergenrather K,Rhodes S,Clark G. Windows to Work:Exploring Employment-seeking Behaviors of Persons with HIV/AIDS through Photovoice[J],AIDS Education and Prevention,2006,18(3):243-258.
[6]Aubeeluck A,Buchanan. H,Capturing the Hunting-tons Disease Spousal Carer Experience: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Using the ‘Photovoice Method Dementia[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Research and Practice,2006,5(1):95-116.
[7]Streng M,Rhodes S,et al.Realidad Latina:Latino Adolescents,Their School,and A University Use Photovoice to Examine and Address the Influence of Immigration[J].Journal of Interprofessional Care,2004,18(4):403-415.
(作者單位:1.湖南省長沙市第一中學,長沙,410000;2.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長沙,410000)
編輯/巨明珠 終校/衛(wèi) 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