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龔立堂 時秀敏 李 海
一次次撼人心魄的舍生取義,一件件溫暖人心的凡人善舉,一個個充滿力量的信念堅守……大別山下,層出不窮的“信陽好人”,點亮了信陽的“道德星空”,如春風化雨,滋潤大地,如曙光熹微,溫暖人間,也溫暖著這個時代。
豫南大地,人文薈萃;文明精神,代代傳承。
“近年來,‘信陽好人’不斷涌現(xiàn),引人注目;他們根生信陽,正不斷地將‘誠信陽光’的正能量傳遞到全國?!?/p>
2017年5月19日,河南省信陽市委書記喬新江用“六好信陽”向前來參加中國報旅融合發(fā)展信陽峰會的媒體記者推介信陽,“六好”之一就是信陽“好在民風淳樸,好人集聚”,引得百余家媒體再次聚焦大別山下的“信陽好人”群體,競相挖掘“大別山下道德花開永不敗”的秘訣。
自古以來,雄奇的大別山往往多擔當?shù)懒x之人,靈動的淮河水畔每每集賢人勇士為群。戰(zhàn)爭年代,這里走出了無數(shù)英烈,譜寫了大別山28年紅旗不倒的篇章,用生命和鮮血凝聚成“堅守信念、胸懷全局、團結一心、勇當前鋒”的大別山精神。
今天,這種精神正是“信陽好人”群體形成的獨特文化基因,代代薪火相傳。作為一種精神,“信陽好人”不是一時的個例,而是一種大眾化的社會現(xiàn)象,造就了新時期信陽人的道德模范群體。
從2007年的第一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開始,;連續(xù)五屆全國道德模范和提名獎,信陽從未缺席!全市有3人榮膺全國道德模范,6人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數(shù)量居河南省第一、全國地級市前列。其中,超過半數(shù)是農民工兄弟。在家鄉(xiāng),他們就像泥土一樣樸實。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p>
遵守道德規(guī)范既是覺悟,也是義務,只有人人修身自律,才能積小善而成大德,道德建設的最終目標才能真正實現(xiàn)。大量涌現(xiàn)的信陽道德模范,既是對歷史的傳承,也有鮮明的時代特征。他們絕大多數(shù)是最普通草根人物,是時代精神的弘揚者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促進了全社會道德能量的幾何級數(shù)增長。
一個道德模范就是一座精神豐碑,一個好人就是一顆文明的種子。
凌晨三點的信陽街頭,愛心市民來到“愛心粥屋”,為的是給150多名環(huán)衛(wèi)工人提供一份暖心的早餐;
息縣的普通公務員李濤17年無償獻血140多次,并組織成立了30多人的“紅玫瑰”志愿獻血公益團隊,拯救了更多生命;
回固始老家探親的軍人黃毅喆,在信陽東站候車室衛(wèi)生間撿到29萬元現(xiàn)金,第一時間報警并交還失主;
浉河區(qū)69歲的“失物信使”邱勝華,十年如一日將拾荒時撿拾到的上千件物品自費寄還失主,被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評為一等獎……
2017年9月,信陽市民的微信朋友圈再次被身邊的“信陽好人”刷屏:
9月3日,羊山新區(qū)南京路陽光小區(qū)的一名4歲女童爬上陽臺窗戶,脖子不慎被窗戶防護欄卡住,身體懸空,幾乎窒息。危急時刻,路過的市民張五在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站在三樓的燃氣管道上,用肩膀和胳膊托舉孩子10多分鐘,與鄰居一起救下了孩子;
9月8日,平橋世紀廣場一男子情緒失控,從二樓跳下,信陽市公安局110專業(yè)勤務隊民警齊文偉徒手將男子接住,巨大的沖力讓齊文偉面朝下摔倒,造成兩顆上門牙脫落,多顆牙齒松動,上嘴唇裂開,膝蓋淤青……
與眾多的個體典型相比,信陽好人群體典型的不斷涌現(xiàn),對全市“五大文明”建設產生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尤其是一批志愿者組織如雨后春筍,在奉獻愛心的路上競放異彩,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示范、輻射和帶動效應最為顯著的“信陽好人”品牌。
“大別山志愿者協(xié)會”“潢川縣志愿者聯(lián)合會”“息州義工”“商城縣志愿者協(xié)會”等志愿者公益組織層出不窮,人數(shù)多達數(shù)萬人。
這些志愿者堅持從我做起,日日行善,對弱勢群體無微不至,對鰥寡孤獨老人不離不棄,對留守兒童關懷備至;他們穿上紅馬甲,戴上小紅帽,穿梭在大街小巷,撒播愛的種子;他們匯小力以成大力,聚小我團結大我,共同“滋養(yǎng)”道德“沃土”。
一批又一批文明城市、文明村鎮(zhèn)、文明單位在創(chuàng)建,文化、科技、衛(wèi)生“三下鄉(xiāng)”在持續(xù)……這一項項影響深遠的舉措,讓精神文明的火炬照亮鄉(xiāng)村,照亮社區(qū),照亮了每一個群體的心靈。
凡人善舉情暖大地,“信陽好人”燦若星辰。老區(qū)信陽何以頻出“道德之星”?“好人之火”何以燎原?
為讓有德者常在,有德者有得。近年來,信陽不斷加大對道德模范、身邊好人和最美人物的評選表彰、培樹宣傳力度,以道德楷模塑造城市之魂,全市建立了擁有5000多人的好人庫,并在社區(qū)、農村、企業(yè)、學校和窗口單位、文明單位普遍設立善行義舉榜,宣傳好人好事,展示善行義舉,引導群眾見賢思齊,做到學有標桿、行有規(guī)范。
2017年3月以來,信陽以第三屆道德模范及“信陽好人”系列評選表彰活動為重點,廣泛開展“道德模范在身邊”學習宣傳活動,再一次點燃了全市人民關心支持和參與道德建設的熱情。
全市各行各業(yè)先進人物近千人入圍,10人被評為信陽市第三屆道德模范,99人被評為“信陽好人”。這其中,有十數(shù)年如一日向農村留守兒童、孤寡老人、駐信部隊官兵等捐款捐物的信陽市青年志愿者服務總隊長張德亮;有默默守候烈士英魂52年,利用業(yè)余時間保護文物的新縣七旬老人張愛華;有萬伏高壓下英勇救人、身殘志堅自強創(chuàng)業(yè)的鐵血男兒丁照營......
伴隨著一批批“信陽好人”的評選,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一幕幕溫暖的瞬間,讓信陽大地的道德圖景更加璀璨,也讓好人有好報的價值理念進一步成為廣泛共識。
榜樣們不僅自己做好事,還通過聯(lián)合設立“草根獎”的方式,激發(fā)普通民眾參與道德建設的熱情。
在出現(xiàn)了1名全國道德模范、2名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的潢川縣,設有“葉欖綠色與和平獎”“王少林慈善公益獎”“張雷見義勇為獎”等7個民間獎項。民間獎獲得者大多來自基層,都是發(fā)生在人們身邊的人和事,可親、可敬、可學,引導廣大群眾自覺投身到公民道德建設的實踐中,從而形成了由點到面、由少到多、由個體到群體的“滾雪球”效應。
而更多好人本身就是善意的受益者、正能量的傳遞者。贍養(yǎng)700多位老人的黃久生,幼年家境貧寒,父親常年在外討生活,他是吃百家飯、穿百家衣長大的。后來回饋社會,成為他盼望已久、自然而然的舉動。
“道德模范不一定要做出‘高大上’的壯舉,像好媳婦王梅榮幾十年來孝老愛親的感人故事同樣值得點贊。”
2017年8月17日,“德耀中原·道德模范在身邊”巡演巡講巡展信陽專場活動在信陽市音樂廳上演,市民張愛英深有感觸地說:“這種以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將道德模范的先進事跡帶到基層的演出,我們愛看!”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為發(fā)揮榜樣的引領作用,讓更多的人加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列,信陽每年都會舉行數(shù)十場“道德模范在身邊”巡講活動。六年來,全市已累計開展道德講堂和基層巡講活動1000多場,受眾人數(shù)13萬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