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謝晶日教授基于“無郁不成酸”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經驗*

      2018-01-22 12:23:56孫志文指導謝晶日
      中國中醫(yī)急癥 2018年12期
      關鍵詞:石決明抑酸香櫞

      譚 雪 張 楊 孫志文 指導 謝晶日△

      (1.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150040;2.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40)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而產生胃灼熱、反酸等癥狀的一種疾病。發(fā)病率在我國呈逐年增長趨勢。有流行病學調查發(fā)現(xiàn),我國存在本病癥狀的患者數(shù)量約為3.1%,且存在有明顯的地域差異,發(fā)病率隨著年齡增大而逐漸攀升,發(fā)病的年齡多是40~60歲[1],患者的生活質量受到了較大影響。胃食管反流病根據(jù)其臨床表現(xiàn)可歸屬于中醫(yī)學“吞酸”“嘈雜”“食管癉”“噎嗝”等范疇。傳統(tǒng)醫(yī)家認為感受外邪。寒熱克胃、脾胃虛弱、情志不遂等為本病的主要病因,其中先天稟賦不足,素體脾胃虛弱為本病發(fā)病的病理基礎。謝晶日教授是國家名老中醫(yī),龍江醫(yī)派傳承指導教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學驗俱豐,造詣匪淺,屢起沉疴,對胃食管反流病治療主張從“郁”論治,提出“無郁不成酸”這一重要學術觀點。筆者有幸聽取導師教誨,現(xiàn)將其基于“無郁不成酸”治療胃食管反流經驗總結如下。

      1 “無郁不成酸”理論溯源

      謝師結合古代醫(yī)家的認識及現(xiàn)代研究進展,認為“郁”乃本病形成的重要病因病機。正如《醫(yī)宗金鑒》[2]在總結前人經驗得出本病與氣、血、濕、痰、火此五郁有關,謂“氣郁胸腹脹滿,血郁胸膈刺痛,濕郁痰飲,火郁為熱,及嘔吐惡心,吞酸吐酸,嘈雜噯氣”。陳言認為血瘀可導致本病,云“脈遲而澀,為癥瘕咽酸”。由此可得出氣、血、痰、火、濕、食皆可郁而致本病發(fā)生?,F(xiàn)代研究也可為本理論提供依據(jù),因本病的發(fā)生與加重與心理精神因素密切相關,謝師認為大多與情志精神因素相關疾病都與中醫(yī)的郁有著密切聯(lián)系。有學者對20例胃鏡提示有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進行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及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結果顯示患者臨床表現(xiàn)的輕重與其焦慮抑郁的程度成正相關[3]。有實驗證實[4]對于非糜爛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在常規(guī)使用抑酸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使用抗焦慮藥治療本病可獲更好療效。

      《金匱鉤玄》[5]謂“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拂郁,諸病生焉”。謝師認為氣郁乃諸郁形成之本,而氣郁又以肝氣郁結首當其沖,肝氣不暢,失于疏泄,又可導致六郁等病理產物的形成。氣乃血之帥,血乃氣之母,氣機郁滯,血行不暢,加之久病多瘀,可導致血郁;脾胃居于中州,主運化水谷津液,肝氣郁滯易于橫克脾土,脾胃虛損,食滯不化,成為食郁;濕、痰乃人體水液代謝的病理產物,氣機郁滯,脾氣虧虛可致津液輸布不暢,故而形成濕郁、痰郁;氣有余便是火,且諸郁日久皆可郁而化熱,火郁乃成。諸般郁滯,壅遏中州,氣機逆亂,加之肝郁克脾,脾氣虧虛,脾胃樞機不利,脾不升清,胃失降濁,胃氣挾胃濁上逆于食道,導致本病的發(fā)生。

      2 辨證論治,重在解郁

      2.1 調暢氣機,疏肝解郁 謝師認為治療本病應謹守病機,辨證施治,正如《傷寒論》所言“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本病主要發(fā)病于胃和食管,但與肝、膽、脾功能異常密不可分[6],其主要病機離不開“郁”。謝師主張應用調暢氣機作為解除諸郁立法之本,因氣郁為六郁產生的根本因素,故而調暢氣機為治療的首選之法。肝氣郁結乃氣郁之首,且胃乃六腑之一,特性為以降為順,以通為用,故謝師主張以通腑氣從而降胃濁逆之氣,故而調暢氣機又分為疏肝理氣和通腑下氣兩方面。疏肝理氣謝師善用柴胡、白芍、佛手、香櫞等藥,柴胡、白芍為疏肝解郁常用藥對,佛手、香櫞有行氣不傷陰之效;針對大便秘結者,謝師常用大黃、枳實、厚樸即調胃承氣湯以通腑泄?jié)?,蕩滌胃腸實火。根據(jù)便秘輕重程度不同,謝師運用大黃的煎服法各異,便秘較重者,大黃予以代茶飲,便秘稍輕者,大黃予以后下。現(xiàn)代藥理研究顯示[7],生大黃長于瀉熱通便,煎煮過后可減弱苦寒瀉下之力,即所謂的“生瀉熟緩”。針對痰郁謝師運用紫蘇梗、茯苓、法半夏、厚樸等即半夏厚樸湯加減,治痰以理氣為要,謝師認為開化痰濁時加入行氣藥,可事半功倍。針對食郁善用炒萊菔子、神曲、陳皮、炒麥芽等行氣除滿,消食導滯。對于濕熱郁結,常用黃連、吳茱萸相配伍,意在取左金丸之意,正如《金匱鉤玄》[5]中所論述“濕熱在胃口上,飲食入胃,被濕熱郁遏……必用茱萸順其性而折之,反佐黃連”。謝師對于黃連和吳茱萸的比例由古方的6∶1改為3∶1,旨在達藥物辛開苦降的同時防止黃連太過于苦寒傷胃[8]。研究發(fā)現(xiàn)[9]左金丸可減少胃酸分泌,提高胃內pH值,這可能與其含有小檗堿的苯并二噁茂環(huán)結構起到質子泵抑制劑的作用,從而抑制胃酸分泌有關。針對病程日久,有血瘀癥狀者,謝師臨床常用三棱、莪術、川芎、當歸等藥破血行氣。

      2.2 健脾益氣,抑酸和胃 陳士鐸曰“肝經既病,何能生心,心無血養(yǎng),安能生胃氣哉……必至吞酸作嘔矣”[10],可見木郁可橫克脾胃之土,致運納失常,釀生本病。臨床上若見脾胃虛弱者,謝師善用太子參、白術、白扁豆、薏苡仁等健運脾土。同時謝師在臨床治療中強調中西結合,即利用現(xiàn)代醫(yī)學的研究成果,指導臨床用藥,常獲效顯著。在本病治療過程中,謝師結合多年的臨床經驗及現(xiàn)代醫(yī)學的認識,認為本病的發(fā)生多因為胃液上反進入食管,灼燒食管黏膜所致,所以治療的過程中常運用有抑制胃酸作用的藥物。常使用煅海螵蛸、煅瓦楞子、煅石決明、煅花蕊石等。藥理研究證實上述幾種藥物都含有豐富碳酸鈣成分,可中和胃酸,且經過煅法炮制后其溶出率比在生品中的更高。但謝師認為此類藥物長期使用,有礙胃氣,故應中病即止,防攻伐太過[11-14]。

      3 飲食宜忌,身心同治

      《內經》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shù)……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謝師認為本病乃身心同病,強調平素自我養(yǎng)生調護的重要性,囑其平時應特別注意保持情緒舒暢。因情志抑郁是肝氣郁結形成的首要病理因素,且當下對于疾病的治療提倡 “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有證據(jù)提示[3],心理因素可通過腦—腸軸導致食管高的敏感性增高,輕微的刺激即可導致反酸胃灼熱等胃食管反流病癥狀發(fā)生,并且由于精神心理因素的不良影響,導致抑酸治療本病療效不盡如人意。因此服藥過程中輔以適當?shù)男睦硎鑼Ρ静’熜У奶岣卟豢尚∮U。同時患者應忌食易致胃食管反流病發(fā)生的食物,如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煙酒,高脂肪、巧克力、咖啡、濃茶等。每餐進食不易過飽,八分飽左右即可,飯后散宜步,1 h內不能平躺,睡前4 h禁食水,必要時在睡前將枕頭墊高15~20 cm,以減少反流癥狀的發(fā)生,不穿著緊身衣物,肥胖者應適當減肥等。重視日常調護不僅有利于疾病的好轉且能很好地防止疾病復發(fā)。

      4 典型病案

      患某,女性,45歲,于2018年1月8日初診。自述時有反酸胃灼熱半年余,常因情緒變化致癥狀加重,未系統(tǒng)診治,每于發(fā)作時自行口服奧美拉唑至癥狀緩解。半個月前又因情志不遂致上癥加重,為求中醫(yī)中藥系統(tǒng)診治,遂至我院門診,于門診行胃鏡檢查,結果提示:反流性食管炎(A級)?,F(xiàn)證見面色少華,形體適中,表情自然,反酸胃灼熱,噯氣,右脅隱痛,晨起口苦口干,納差,眠差,大便干結,4~5 d 1次。舌質暗紅,苔薄黃,脈弦滑。西醫(yī)診斷為反流性食管炎,中醫(yī)辨病為吞酸,辨證為肝胃郁熱證,治法為疏肝和胃、瀉熱通腑,輔以健脾抑酸。方藥:柴胡15 g,白芍15 g,黃連15 g,吳茱萸 5 g,佛手 15 g,香櫞 15 g,陳皮 10 g,炒麥芽 20 g,生白術 20 g,大黃 10 g(單包代茶飲),枳實 10 g,厚樸10 g,煅海螵蛸30 g,煅浙貝母30 g。7劑,每日1劑,水煎300 mL,早飯前0.5 h,晚飯后0.5 h溫服,叮囑患者注意日常調護,保持情緒舒暢。2018年1月15日二診,自述偶有反酸燒心,右脅隱痛,噯氣,晨起口苦口干均明顯好轉,仍納食不香,眠差,大便1日2行,舌脈同前。上方去香櫞、煅浙貝母,大黃由代茶飲改為后下,加神曲10 g,焦山楂10 g,煅石決明30 g,7劑,煎服法如前。2018年1月22日三診,自訴反酸胃灼熱基本消失,自覺情緒較以前舒暢,右脅隱痛消失,口干口苦明顯減輕,大便日1行,舌質淡紅,少許白膩苔,脈滑。上方去煅海螵蛸、煅石決明、神曲、焦山楂,續(xù)服5劑,煎服法如前,以鞏固療效。隨訪1個月未復發(fā)。

      按:此案例為中年婦女,平素易于情志郁結,肝郁化火,繼而橫克脾胃之土,導致肝胃郁熱。脾胃為中焦運化之樞紐,樞機不利,胃氣挾胃濁上逆,故而出現(xiàn)反酸胃灼熱,口干口苦;肝經布兩脅,氣機郁滯,經輸不利,故右脅肋部隱痛、噯氣;脾胃虧虛,納運失司,故納食不馨;氣機不利,大腸不能傳化糟粕,故大便秘結;胃不和,擾亂神志,則臥不安;舌質暗紅,苔薄黃,脈弦滑皆為肝胃郁熱之征象。方中以柴胡、白芍配伍疏肝解郁,黃連、吳茱萸清泄肝胃郁火共同為君。臣以大黃、枳實、厚樸通泄胃腸郁火,生白術健運脾胃,且生白術尚有通便之效。佐以佛手、香櫞助柴胡、白芍疏肝解郁,佛手、香櫞尚有行氣而不傷陰之效,陳皮、炒麥芽助白術健脾行氣消食,煅海螵蛸、煅浙貝母輔黃連、吳茱萸抑酸降逆和胃。諸藥合用,配伍合理,共奏疏肝和胃、瀉熱通腑、健脾抑酸之功。二診中患者肝郁癥狀好轉,遂去香櫞;大便好轉,故大黃由代茶飲改為后下,以減輕通腑之功,防攻伐太過,有傷正氣;仍納差,故加神曲、焦山楂開胃醒脾,消食導滯,寐差,故將煅瓦楞子改為煅石決明,煅石決明不僅可抑酸降逆,還可重鎮(zhèn)安神。三診中,患者諸證明顯好轉,反酸胃灼熱基本消失,故去煅海螵蛸、煅石決明防止礙胃,納可,故去神曲、焦山楂防止胃酸產生過多致病情反復。

      5 結 語

      胃食管反流病是肝脾胃病科的高發(fā)病。西醫(yī)治療主要使用質子泵抑制劑,僅能減少胃酸量,不能改善食管自我調節(jié)的功能,故臨床癥狀易反復,中醫(yī)中藥在治療本病過程則能恢復食管及胃腸道自我調節(jié),有著顯著的優(yōu)勢[15]。謝師根據(jù)自己40多年業(yè)醫(yī)經驗及當下社會環(huán)境,提出“無郁不成酸”理論,認為本病的發(fā)生與六郁皆有密切關系,主張從郁論治。臨床以調暢氣機、疏肝解郁、健脾益氣、抑酸和胃為治療大法的基礎上加以辨證施治,并強調本病乃身心同病,治療過程中應身心同調,為臨床治療本病提供了新的方向。

      猜你喜歡
      石決明抑酸香櫞
      石決明的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前景
      藥物與人(2023年6期)2024-01-09 09:25:35
      每年嘗一次香櫞
      香櫞不酸,好甜
      石決明散溯源及運用
      石決明的臨床應用及其用量探究
      抑酸治療對聲帶白斑術后相關癥狀的影響分析
      使用抑酸藥物增加醫(yī)院感染風險的病例-對照研究
      行道樹香櫞主要蟲害及其防治
      從1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探討TKI與抑酸藥物的相互作用
      治神經衰弱
      婦女生活(2015年3期)2015-09-10 07:22:44
      西畴县| 日土县| 黄大仙区| 灯塔市| 逊克县| 苍溪县| 武城县| 偏关县| 彭山县| 永川市| 桦南县| 漳州市| 始兴县| 兴海县| 五河县| 许昌市| 香格里拉县| 长垣县| 绩溪县| 辉县市| 舟曲县| 浏阳市| 莲花县| 浮山县| 呼和浩特市| 三门峡市| 冀州市| 大理市| 遵义市| 长沙市| 吴堡县| 莫力| 洪雅县| 林芝县| 化隆| 遵义市| 上栗县| 宝兴县| 衡南县| 秭归县| 衡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