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美葉 王建利
(1.山東省棲霞市蘇家店畜牧獸醫(yī)工作站,山東棲霞 265311;2.山東省棲霞市蛇窩泊畜牧獸醫(yī)工作站,山東棲霞 265313)
羊傳染性膿皰又稱羊口瘡。蘇家店鎮(zhèn)6個村的山羊在口唇等處的皮膚和黏膜發(fā)生一種以丘疹、膿皰、潰瘍和結成疣狀厚痂為特征的傳染病,傳播迅速,以羔羊發(fā)病率高。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和動物感染鑒別診斷,證實為羊傳染性膿皰,報告如下:
2012年9月,在4戶農民從外地購進的240只山羊中發(fā)生上述傳染病,以后陸續(xù)向鄰近羊群蔓延,至2013年1月份,全鎮(zhèn)6個自然村的2764只羊中,發(fā)病羊已達1429只,發(fā)病率為51.7%,死亡羊61只,死亡率為4.2%,以3~6月齡的山羊發(fā)病率較高,吃奶羔羊死亡尤為嚴重,本病的病程一般為10~15d,長的為20~30d。
(1)精神沉郁,食欲減退,體溫正?;蛏愿?,結膜潮紅,鼻腔常流出漿液或膿性分泌物,鼻孔周圍污穢不清,機體消瘦,行動遲緩,患羊首先在口角、上唇和鼻鏡上發(fā)生芝麻大的紅色小點,以后擴大為綠豆大的紅斑,逐漸變?yōu)榍鹫罨蛐〗Y節(jié),繼而發(fā)展成水皰和膿皰,膿皰破潰后,破潰處被黃色或棕色滲出物所覆蓋,形成桑葚狀或疣狀硬結,易剝離、龜裂,痂垢下有肉芽組織增生,良性經過時,硬痂逐漸擴大,干燥,約7~15d痂皮脫落,患羊恢復正常。
(2)嚴重的病羊上唇、下唇的水皰、膿皰、痂垢相互融合,形成大面積的龜裂和易出血的痂垢,整個嘴唇腫大外翻呈桑葚狀,病羊采食困難,有的病羊,病變波及到鼻鏡、眼臉,有的唇內側、齒齦、舌面等處出現大小不等的淺紅色結節(jié),膿皰和潰瘍,病羊口溫增高,繼發(fā)感染肺炎,常伴有咳嗽和膿性鼻液,呈惡性經過。有的病羊除唇部病變外,陰唇稍紅腫,肛門上及陰唇上有鮮紅色、綠豆大的紅斑,繼而發(fā)展為紅色突出表面的丘疹,有的發(fā)展為膿皰。
(1)感染試驗:取唇部的濃汁及水皰液用針刺,劃痕分別接種于3只家兔、2頭豬、2頭牛上,接種7天后,3只家兔先后在接種部位出現小米大小的灰白色水皰,豬和牛均未發(fā)生感染。
(2)與羊痘的鑒別診斷:購3只未患過本病的羊羔,每只頸部皮下注射2ml羊痘弱毒疫苗,接種后第15d,用病羊的水皰液在唇部劃痕接種,7d后,3只羊羔先后都發(fā)生了典型的傳染性膿皰病變。
(3)通過以上試驗和鑒別及流行病學調查和臨床癥狀,在唇部出現的紅斑、丘疹、膿皰及結痂的病程,最后確診為羊傳染性膿皰病。
(1)發(fā)現疫情嚴格進行隔離和封鎖。病羊的圈舍、飼養(yǎng)用具及污染場地用2%火堿進行徹底消毒。對疫群中未發(fā)病的羊和周圍的羊群進行緊急預防注射羊口瘡弱毒疫苗,共注射羊5600只,沒有發(fā)生不良反應,有效地控制了疫病的流行。
(2)治療:一般用0.1%高錳酸鉀水沖洗患部,去掉痂垢后,涂以1%甲紫,每1d 二次。對感染嚴重、采食困難的病羊,用口服補液鹽和麩皮、粗飼料等拌成稀糊狀給羊飲用。同時應用青鏈霉素療法,成羊青霉素480萬單位,鏈霉素300萬單位,注射用水10ml,混合一次肌肉注射,羔羊酌減,每1d 二次,連用3d。配合用頭孢噻呋鈉、板藍根注射液,成羊每次頭孢噻呋鈉1g,板藍根注射液10ml,每1d二次,連用2~5d?;蛴没前粪奏もc、林可霉素等其他抗生素治療。
(1)為了有效防止羊傳染性膿皰的流行,每年秋季應定期給山羊進行疫苗預防接種。
(2)對新購進的羊嚴格隔離檢疫2~3周,進行詳細檢查,并多次對羊蹄部和皮毛進行消毒,其次本病多系創(chuàng)傷引起,所以盡量不用帶有芒刺的飼料和墊草,并加喂食鹽和微量元素,以消除異食現象,保護黏膜免受損傷,無病者方可入群。
(3)不同品種的山羊對本病的易感性有明顯的差別,奶山羊發(fā)病率高于黑山羊,羔羊發(fā)病率高于成年羊,本地山羊抵抗力較外地山羊強,發(fā)病較少。
(4)羊傳染性膿皰雖然病死率低,但本次流行傳播快,發(fā)病率達51.7%,且癥狀較重,易繼發(fā)感染,損失也很嚴重,應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