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戰(zhàn)梅
(300402 天津市北辰區(qū)人民檢察院 天津)
2014年2月25 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創(chuàng)新群眾工作方法解決信訪突出問題的意見》,其中第8條提出“嚴格落實《信訪條例》關于‘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健全依法及時就地解決群眾合理訴求機制,進一步強化屬地責任?!倍斍拔覈幵诮洕D軌、社會轉型的新的歷史時期,各種矛盾多發(fā)、利益沖突加劇、群眾訴求疊加,如何落實“積極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方式逐級表達訴求,不支持、不受理越級上訪”成為擺在所有信訪部門面前的一道新課題。
當群眾的正當權益受到侵害時,自然會到相關部門反映問題,而相關部門如果相互推諉,相互扯皮、拖延問題,甚至當群眾反映問題時,受理這些問題的官員知道群眾反映的問題應該解決,卻以上級部門沒有指示(批示)等借口不予解決時,正當權益得不到維護,引發(fā)群眾的極大不滿,只能去找上一級部門反映情況。
如因拆遷、征地補償等方面,嚴重侵犯公民權益而引發(fā)的越級上訪問題。由于這類上訪問題是基層政府不依法行政引發(fā)的,上訪群眾認為到給他們利益造成侵害的政府部門去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肯定得不到合理解決,就采取越級上訪,甚至違法上訪的方法去為維護自己的權益。
當群眾利益受到侵害到有關部門申訴時,總是被以種種理由被拒之門外,由于申訴渠道不暢,導致出現利用越級上訪鬧訪等極端方式來造勢以引起有關領導的重視來換取問題的解決??v觀近年來影響較大的群體性事件,不難發(fā)現其中的一些共性,地方政府與民爭利,政府對群眾的維權行為處理簡單粗暴。已經發(fā)生的群體性事件給我們進一步敲響了警鐘,面對群眾的利益訴求甚至是矛盾沖突,地方政府要有高度的大局意識。一方面,要看到“群眾利益是發(fā)展的最終目的”,“著力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是最大的政治;另一方面,要把解決群眾利益問題“作為檢驗干部群眾觀念、宗旨意識、領導能力的試金石”,要減少社會矛盾的觸點、降低燃點,必須始終把維護群眾合法利益放在首位。
要進行廣泛宣傳和正面教育,自信訪條例實施以來,違反信訪條例的信訪行為時有發(fā)生,不按信訪條例規(guī)定進行利益訴求的現象屢見不鮮,這是廣大群眾對信訪條例的內容、要求、規(guī)定還不了解,或一知半解,斷章取義。特別是在《關于進一步規(guī)范信訪事項受理辦理程序引導來訪人依法逐級走訪的辦法》出臺后,各部門要廣泛開展宣傳有關法律法規(guī)。采取廣播、電視、報紙、宣傳欄,上街咨詢、上門宣講、發(fā)放宣傳資料等形式,向社會廣泛宣傳上訪人的權利、義務、信訪程序以及違法上訪的責任等有關規(guī)定;宣傳各級黨委、政府暢通信訪渠道,解決群眾合理訴求所做的工作;宣傳違法上訪的危害性、造成的不良后果和依法懲處的相關規(guī)定。要通過廣泛宣傳,形成正面的輿論引導效應。各級干部都要帶著感情、帶著責任耐心聽取群眾的信訪訴求,根據問題的性質,找到問題的癥結。接待來訪群眾要熱情、誠懇,答復信訪訴求要有政策和法律依據,切不可盲目表態(tài),超越權限向群眾承諾,為了一時的安寧給群眾開“空頭支票”。這樣做不僅不利于解決問題,而且會給今后工作造成被動?,F實中許多纏訪、鬧訪,就是這樣形成的。同時,要教育群眾正確對待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正確處理公眾利益和自身權益,引導人民群眾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達訴求,多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少講“法不責眾”,消除他們“人多勢眾”和“從眾心態(tài)”,讓群眾自覺增強法制觀念和風險意識。要加強輿論引導,深入開展“依法有序信訪、維護公共秩序”主題宣傳活動,采用多種方式分析案例,以案說法,讓事實說話,讓群眾說話,使廣大群眾充分認識到,法治社會要求人人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違法上訪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危害社會要受到懲處,自覺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探索以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機制,完善群眾來信、來訪、來電、網上信訪等訴求表達方式,拓寬訴求表達渠道。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層級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實行黨政領導干部定期接訪、下訪和包案督導,積極化解突出信訪問題,最大限度地維護群眾利益。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達訴求。抓好群眾來信來訪及黨代表、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的辦理落實。堅持工作重心下移,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加強政務網及相關專業(yè)網上平臺建設,推動黨務政務信息公開,加強網絡問政,為群眾反映問題、提出意見、查詢辦理情況提供便利條件。
解決問題是化解矛盾的關鍵,要把宣傳教育活動與解決群眾合理訴求結合起來。對符合有關政策要求的合理訴求要立即交辦、限時辦結,落實責任、逐一化解,想方設法解決到位,絕不能讓群眾第二次上訪;對符合政策要求但一時解決不了的,要作好耐心的說明工作,提出工作措施,努力方向,爭取辦到,辦好的時限,讓信訪群眾感到安心,舒心;要把預防和處置越級上訪的過程,變成為群眾解決問題、排憂解難的過程,變成疏導群眾情緒、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過程。同時,還要從越級上訪事件反映的問題中舉一反三、見微知著,找到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標本兼治,化之于未然。
一是在向廣大信訪群眾廣泛宣傳,要對上訪群眾做好信訪法規(guī)、政策的告知工作,告知的內容包括:信訪人享有的權利、信訪人應當遵守的程序和要求、法規(guī)禁止的上訪行為、重要敏感時期對上訪活動的特殊要求以及對違法上訪的懲處規(guī)定等。二是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會知名人士以及在社會上有威望、有影響力的群眾參與信訪宣傳和幫教工作,對違法上訪人及揚言利用上訪滋事的,要進行嚴肅的法制教育,并實行幫教小組跟蹤幫教。
群眾對信訪事項處理(復查)意見不服,但無正當理由且已超過規(guī)定期限未請求復查(復核)的,堅決不予受理。已經?。ㄗ灾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復查復核機構審核認定辦結,或已經復核終結備案并錄入全國信訪信息系統的信訪事項,來訪人仍然以同一事實和理由提出投訴請求的,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和其他行政機關應堅決不再受理。中央和國家機關來訪接待部門對應到而未到省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和其他行政機關提出信訪事項,或者省級相關部門正在處理且未超出法定處理期限的,不予受理;信訪事項已經復核終結的,不再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