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剛 秦麒然
(137000 吉林省白城市公安局刑警支隊技術大隊 吉林 白城)
指紋,做為人體膚紋的一種,從古到今被各個國家所重視,因為它具有“人各不同,終生不變”的特性,可以作為人身識別的重要手段。安全部門通過比對樣本手印,提供排除嫌疑,或證實犯罪的證據,因面它被全世界司法界公推為“證據之首”,也是做查部門在查找和認定犯罪人的最直接、最快捷的途徑。我國用于偵查案件方面的指紋利用有著悠久的歷史,但是由于國情的影響,在相關方面于發(fā)達國家相比較滯后,特別是指紋顯現與提取的相關產品,幾年來這方面近有所提高。
偵查部門應用的指紋技術,主要包括三部分內容:顯現提取、檢驗鑒定、檔案管理。
各種潛在指印的顯現提取,是公安機關指紋技術最重要、最基礎的環(huán)節(jié)。目前,顯現指印的具體方法很多,主要歸納為物理顯現法、化學顯現法、物化顯現法等幾大類。但沒有任何一種方法是到處可以適用的“萬能方法”。必須因質、因時、因地做具體篩選,否則不會奏效,甚至破壞現場手印。
在指印顯現工作中要注意四個方面的問題:
(1)首先尋找、發(fā)現手印。在該過程中,為保證所發(fā)現手印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應當依據先重點后一般的原則做到對整個案發(fā)現場進行全面的觀察和搜尋,與此同時,對于發(fā)現的手印,再對其進行信息提取之前,應當對其進行仔細觀察,尋找出一種不會對手印信息造成破壞的提取方法,然后在戴手套進行信息獲取,以此確保手印信息不被破壞,對已發(fā)現的指紋,用色筆劃出明顯標記,并將指紋妥善處理。
(2)其次判斷形成指印的物質及載體的具體條件,選擇正確的顯現方法。在這過程中,手電對犯罪嫌疑人必然或極可能用手拿摸的物品進行顯現,并根據不同的物品類型,選擇合適的手印顯現方法;其次,通過變換各種角度觀察疑似留有指印的物品和部位,然后依據顯現客體的條件,確定顯現方法;最后,發(fā)現信息判斷存在疑難的客體且現場無法有效處理時,應當將其完成的提取回實驗室然后再利用相關專業(yè)設備和手段技術進行信息顯現。
(3)選定顯現方法之后,要了解和掌握該方法所需的理想條件,嚴格按操作程序辦事。有些試劑對溫度和濕度的要求不同,它顯現效果也不一樣,所以我們要在適合的溫度和濕度下進行顯現。如:有的試劑適宜干燥低溫環(huán)境,那么在高溫高濕天氣,或客體較潮濕情況下,應先進行適當的干燥處理或是在噴灑試劑后,先陰干,再置烘箱干燥,適當時間再曝光。有的試劑要求的條件恰相反。適應高溫條件,所以遇到低溫條件時就應采取加溫加濕法增效。
某些熏顯方法簡便而應用廣泛,但它對檢材懸掛角度、距離、溫度、器皿的清潔程度、放藥量等都有較嚴格要求。不按條件和程序辦,效果就差。因此,基層技術人員不僅要學習掌握各種指印顯現方法的原理,而且要了解、探索各個方法要求的最佳條件和操作程序,才能做好指印顯現工作。
(4)要努力研究掌握不同顯現方法的相容、互補性,學會并綜合運用多種方法能取得顯著效果。某種方法對檢材具有明顯的破壞性,如果首先選取這種方法,那么其他方法就再無法補救了。因此,具有破壞性的方法就不要先用,盡量留到后面,實在是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時再用。所以我們盡量依據:第一,前面使用的某種方法不會影響到后面方法的使用效果,或者前面一種方法是后面一種方法的前提與基礎;第二,后一種方法應是對前一種方法的補充和增強;第三,有損方法在后,無損方法提前,能在接拍照解決的,不再采取其他物理、化學方法。2003年在吉林省長春市某區(qū)發(fā)生一起殺人案,在勘察過程中,技術人員在室內長方凳上方左側發(fā)現一枚掌紋,由于用力過大,做性粉沫刷顯后,紋線不清且產重變形,技術人員用數碼設備多次拍照實驗,經微機處理后,進行比對,將犯罪嫌疑人抓獲。要多看、多學、多練。在實踐生活中,不僅成功的要總結、積累經驗,失敗了也要總結之前存在的不足,吸取教訓,改進操作。以強烈的破案意識和取證意識對待指印顯現工作。
指紋的同一認定過程,是指依據其乳突紋線細節(jié)特征的形態(tài)、位置、關系、角度和數量的綜合比較與評斷來完成的。我國指紋鑒定技術,采取了一種靈活而更實事求是的原則:質與量的結合或統(tǒng)一。在檢驗鑒定中,要把細節(jié)特征的數量同它在指紋中的總出現率、它所在指紋某區(qū)城中的出現率結合,在此基礎上尋找指紋細節(jié)特征,來進行綜合評斷。這一原則在打擊刑事犯罪實踐中發(fā)揮了重大作用,并不斷得到完善。在指紋檢驗鑒定的實踐中,我國培養(yǎng)和鍛煉了一大批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形成了一套科學的復核與審查制度,在偵查破案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指紋的自動化管理分為半自動化和全自動化兩種形式。半自動化是依據統(tǒng)一設計的指紋編碼方案,由人工進行分析編碼,輸人計算機儲存;查詢時,也許人工對待查指紋進行分析編碼,再由計算機查詢。我國自主研究開發(fā)的《指紋自動識別管理系統(tǒng)》是將電子計算機圖象識別技術應用于指紋分析、管理與查詢比對的一種自動化裝置。它能按預先設計的規(guī)范,自動讀取指紋的紋線特征,進行分類編碼儲存,還可以對現場指紋進行分析與查詢比對,配合技術人員進行指紋鑒定。自動識別系統(tǒng)較之傳統(tǒng)的人工識別系統(tǒng)具有顯著的優(yōu)越性:查對速度快、精確度高,并可對殘缺不全、模糊不清的指印進行圖像增強處理;儲存容量大、可以實現計算機聯網查詢。吉林省長春市公安局在2003年利用指紋破案八十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四十余人。在利用指紋自動識別管理系統(tǒng),還需要注意若干問題:
(1)在相關科學信息技術的指導下,積極建立一個完整的、高質量的捺印指紋庫,并經過必要的篩選和審查減少重復的指紋,避免垃圾指紋存在于指紋庫中降低指紋在案件偵查中的應用效率和應用價值。此外,指紋識別系統(tǒng)對指紋特征分析提取的準確性主要取決于捺印指紋的質量,因此,為保證獲得高質量的捺印指紋,在進行指紋采集和收集的過程中,務必嚴格按照系統(tǒng)程序的相關要求和步驟進行操作。
(2)制作符合計算機處理的標準的現場指紋照片,在對現場指紋進行掃描入庫處理時,為力求達到最佳的效果,應當根據具體的現場情況以及指紋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掃描方式,以此保證掃描的完整性與有效性。
(3)現場指紋除極少數比較清晰外,多是一些模糊、挪動、殘缺的指紋,而模糊、挪動、殘缺的指紋對于案件偵查的幫助作用不大,此時,就要求技術人員在操作中要將計算機的功能和人工方法合起來,通過對不合格的指紋進行相應的技術處理,以此保證獲得更佳合理、客觀、準確的指紋標識特征點。
(4)針對同一枚指紋由于不同的技術員對其特征有不同的認識和標識習慣,因此在指紋系統(tǒng)中的查詢結果也不一定相同。提高指紋查檔技術員的技術水平和綜合素質,盡量得到精確、準確的結果,提高辦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