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悠燕
形似黃鼬,平靜如湖。這說的就是鼠浪湖島,很多人會問起名字的由來:它是不是跟一頭狼一只鼠有關?抑或這個島嶼的形狀就像一只黃鼠狼?
參觀浙江岱山縣衢山鎮(zhèn)的鼠浪社區(qū)文化禮堂,我感興趣的是墻上的鼠浪大事記:民國23年(1934)年,曾設鼠浪湖鄉(xiāng)。看到這里,會有人疑問:明明是海嘛,海跟湖似乎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要說鼠浪島的海像一個湖,這話就有點牽強了。雖然,鼠浪是衢山最東端最偏僻的一個小島,島屬丘陵地區(qū),四面環(huán)水,多為陸巖礁石。我們岱山人有句俗語叫:“被儂害得像鼠浪湖呀”,意思糟糕透頂,諧音相同,我不知道字義是不是這幾個字,如是,便道出鼠浪湖的生活窮困和環(huán)境惡劣。懸水小島,地理位置偏僻,島上百姓開門見海,動步爬坡,水源缺乏,交通閉塞,自然條件差,這些都是造成經(jīng)濟發(fā)展落后的原因。讓人寂寞寥落的,還有眼前那一汪海水和終日喧嘩的濤聲。
當然,如果有人問起岱山最偏僻的小島,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鼠浪湖島。官方一點的說法是:鼠浪湖島形略呈半圓,兩邊有山嘴延伸似黃鼬(俗名黃鼠狼)。宋前稱朐東山,元明時稱東朐,清康熙年間始稱鼠浪湖島。形似黃鼠狼,因浪與狼諧音,后改寫成鼠浪湖。島南岙口水位較淺,水深浪小,岙內海水平靜似湖,故名鼠浪湖。的確,初聽這個名字,你不會把它跟海島聯(lián)系起來,一些地方的名稱,含有很多智慧,讓你有探究的欲望,或者知道它的真相后,令人大吃一驚。
就像鼠浪湖除了本身是個很有意思的名字,連它所轄的岙口名字也趣味橫生,讓人浮想聯(lián)翩,比如:南湖、仰天碗、墳基斗、萬利、黃泥坎等。
漁民歷來信仰神佛,認為會庇佑自己的海上生涯,人身安全,生產(chǎn)順利旺發(fā),所以,每個島上幾乎都有娘娘殿、財神殿、土地祠等。比如島上的三圣宮,據(jù)說清朝時的一個春季,福建漁民的大釣魚船來舟山沿海釣魚,途遇大霧,周遭茫茫辨不清西東,無意中駛進了鼠浪湖島的“北湖”,之后,人船安然無恙,感激之余,福建漁民把這里視為福地。第二年,福建漁民運來福建山木,在此建造了一座“三圣殿”,占地面積10平方米(三間),大殿面向三星燈塔,圣跡以《三國演義》英雄人物為樣板,從此,在此落腳生活下來。大約,這就是鼠浪湖島第一座建筑和第一批原始駐民。
4月的鼠浪島,正值岱衢洋大黃魚旺發(fā)。到了6月份,目魚旺發(fā),北湖里面的巖石全都是目魚,一撈隨手可得,想想那個場面,壯觀得讓人驚心動魄。漸漸地,寧波鄞縣的漁民也來到鼠浪湖島,搭棚定居,從事小舢板近巖拖目魚、釣魚,鼠浪島人氣漸旺,而漁業(yè)也開始興旺起來,致附近的大碶頭等漁民也來此定居,人口漸增,生產(chǎn)繁榮,各岙口增加。
鼠浪湖1935年撤鄉(xiāng)設保,這個保應該比鄉(xiāng)小,這是由北宋王安石始創(chuàng)的一種戶籍編制制度,若干家編作一甲,設甲長;若干甲編作一保,設保長。這種制度沿用至新中國成立前。鼠浪湖為乍門鄉(xiāng)第十個保。可以想見,那時鼠浪湖島上居住的人還是不多的。到1953年11月,才又設鼠浪鄉(xiāng)??雌饋恚罄撕w屬的變化有很多次,幾度撤鄉(xiāng)又恢復鄉(xiāng),曾叫過漁業(yè)大隊也叫過公社,甚至設過鼠浪辦事處。
鼠浪湖開始有名且被外界稱道的是它有一個很響亮的名稱,1988年,它就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xiàn)代民間繪畫之鄉(xiāng)”。在這個陸域面積才2.85平方公里的小島上,有一名叫樂秀增的漁民帶領一幫漁嫂,創(chuàng)作一種叫漁民畫的畫派,畫風夸張,色彩濃郁,充滿海洋氣息,以描寫漁家生活、海上作業(yè)為主題,之后,勞動場景、生活情趣、海洋生物、民間傳說都進入創(chuàng)作題材,充分顯現(xiàn)了海島獨有的風采,頗有印象派畢加索的畫風。這些畫被送到各國展覽,受到好評和歡迎,并在舟山島上刮起漁民畫風,成為全縣對外文化交流的一個窗口。后來,隨著鼠浪島整體搬遷,居民遷居衢山本島,為了保護和傳承漁民畫創(chuàng)作,2010年9月21日,瀛洲漁民畫社在衢山青少年漁民畫創(chuàng)作基地萬良小學成立,16名漁民畫愛好者成為首批社員。
海島水資源稀缺,缺電缺水一直是小島生活常態(tài)。1992年,鼠浪島與衢山島實現(xiàn)電力聯(lián)網(wǎng),結束了不通電歷史。1997年6月,建成鼠浪門下水庫,庫容1.78萬立方米,解決了小島缺水問題;是年,開通鼠浪島有線電視。那個時候的鼠浪湖居住人口已不多,已從鼎盛時的3000多戶居民剩下933戶2401人。
鼠浪湖島的春天來自21世紀初,因其背靠深水航道蛇移門,流速大,距上海港和寧波港航程適宜,交通便利,是天然的深水良港。名不見經(jīng)傳的鼠浪湖島就這樣進入了決策者的視野。2006年,由寧波港集團有限公司、舟山港務集團有限公司等5家共同出資組建成立了舟山市衢黃港口開發(fā)建設有限公司,決定全面開發(fā)建設鼠浪湖島礦砂中轉基地。項目名稱叫:寧波——舟山港區(qū)鼠浪湖礦石中轉基地。2012年7月23日,國家發(fā)改委正式核準寧波——舟山港衢山港區(qū)鼠浪湖島礦石中轉碼頭項目。如今的鼠浪湖島已建設成為全國最大的海上礦石中轉基地。
2005年,鼠浪湖島以村建社區(qū),次年,啟動鼠浪整體搬遷工程。政府順應民意,補償資金百余萬元,把原村里的四個小宮:南湖天后宮、仰天碗財神宮、文基斗土地宮、北湖三圣宮全部遷移到島斗水泥廠場地。兩名叫費明杰、夏良成的老人負責承建、義務指導和監(jiān)督。四個小宮合并為鼠浪三圣宮,三圣宮規(guī)模宏大,雖然比不上觀音山的大殿,但總占地面積有4400平方米,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三大殿分三圣殿、觀音殿、娘娘殿。
三圣宮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仿清代園林建筑。大殿八角飛檐,氣宇軒昂,周圍綠樹成蔭,端然莊嚴。大殿建成后成立了宮管會。這也是少有的,人員在老年協(xié)會班子中產(chǎn)生,制度齊全,管理規(guī)范。
從2009年5月開始至10月結束,鼠浪島民共810戶2245人從衢山島最東端、最偏僻的鼠浪湖島,整體搬遷到衢山島上靠大陸最近的地方,他們告別這個祖祖輩輩生活了的小島,此后,這個在衢山塘岙叫鼠浪新區(qū)的地方成了他們的新家。這里的生活更便利,基礎設施更完善。任何事物都有所得有所失,他們用一種方式把這種失去的東西保存下來。
鼠浪島民的大遷移過程雖然有曲折,但最后還是圓滿解決。2009年11月,衢山鎮(zhèn)政府發(fā)表了《給鼠浪村民的一封信》。信中明確:鼠浪湖島民可獲山體開采費一次性補償500萬元;村集體土地附屬著物(如綠化等)一次補償300萬元。加上原土地賠償款955萬元。三項合計共1755萬元,于2010年6月匯入鼠浪村。
在文化禮堂的社區(qū)榜上,有學子榜、壽星榜、能人榜、村官榜等等,鼠浪湖島至2003年已有28人考上大學,2人考上碩士研究生,1人在美國留學。但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幅底色為綠的照片上:擠擠挨挨的房子,石墻黑瓦,一條紅色的指示標簽指向一座座房子,這是某某家,這是某某家。讓人留戀,也讓人震撼,這是一份檔案,一段歷史,一個記憶。那些房子,那些人,那些村里的大樹,那些吠叫的狗。那些彎彎曲曲的村道,那條流淌的小河,從此,只能成為人們生命里的一份回憶?;夭蝗サ墓枢l(xiāng),讓人有種莫名的悵惘和憂傷,就像那個老人滄桑的背影,手里夾著一支冒煙的香煙,坐在石巖上,默默地望著他的村莊。
夏良成老人,為了留住鼠浪湖島人記憶中的老家,產(chǎn)生用一種形式把鼠浪湖島制作成可觀可記憶的念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長7.2米、寬4.2米的沙盤模型,鼠浪主要山峰為頭崗、后背崗、打旗崗,山頭整體用綠色覆蓋,藍色海水點綴浪花,島嶼有鼠浪、小鼠浪、青山、海橫勒島和卵黃山、沙魚、橫梁、赤背礁等,自西向東有南湖、萬利、黃泥坎3個村落,近3000戶,用木頭制作的居民房屋400座錯落分布,4只木質集裝箱船模安放在沙盤之中。島上的10個主要島礁按衛(wèi)星圖比例呈現(xiàn)于沙盤之上。這是一個微型的鼠浪湖島:漁村、碼頭、漁船、沙灘、礁石、樹木、石筍灘,甚至那座島后的小廟都栩栩如生,生動逼真。一個村民指著錯落有致的房子模型,激動地指著其中一座房子說:“那是我住的房子,一眼就能瞅出來,實在太像了?!?/p>
如今的鼠浪湖人,居住在衢山島這個大島上,生活條件遠遠好過當年的鼠浪湖島,但故鄉(xiāng)會成為一個人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