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 鵬
(寬甸滿族自治縣中心醫(yī)院呼吸科,遼寧 丹東 118200)
肺栓塞在臨床上又稱為肺動脈栓塞,主要是指內(nèi)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動脈導致肺循環(huán)障礙的一種臨床綜合征[1],該疾病的患病率較高,但由于該疾病的臨床癥狀不顯著,臨床較易出現(xiàn)誤診或漏診現(xiàn)象,因此,為降低誤診或漏診率,對肺栓塞進行臨床分析十分必要[2]。我院對12例肺栓塞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以探究肺栓塞的臨床特點,見如下報道。
1.1 資料:以來我院就醫(yī)的12例肺栓塞患者(2014年11月20日至2016年11月20日)作為本次研究的觀察對象,12例肺栓塞患者年齡上限和下限分別為79、30歲,12例患者年齡均數(shù)為(54.35±5.73)歲,男女分別為8(66.67%)、4(33.33%)例;基礎(chǔ)疾?。?例患者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2例患者合并冠心??;3例患者合并下肢深靜脈血栓;2例患者合并高血壓??;1例患者合并糖尿病;1例患者無明確基礎(chǔ)疾病。12例肺栓塞患者及其家屬均經(jīng)醫(yī)師介紹對此次研究知情,且均已自愿簽署同意協(xié)議。
1.2 方法:對12例肺栓塞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主要對肺栓塞患者的基本信息、既往病史、臨床癥狀、檢查方法及其影像學表現(xiàn)、治療方法及預后結(jié)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3 評估指標:分析肺栓塞的臨床表現(xiàn)、檢查方法及治療方法。
1.4 統(tǒng)計學分析:在本次研究結(jié)束后,12例肺栓塞患者的基本資料以及相關(guān)研究數(shù)據(jù)均準確無誤的輸入至Microsoft Excel表格中,結(jié)果用例數(shù)、率[(n、%)]表示,P<0.05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1 臨床癥狀: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12例肺栓塞患者中,10例(83.33%)患者存在呼吸困難,7例(58.33%)患者存在胸痛,2例(16.67%)患者存在暈厥,3例(25.00%)患者存在咯血,5例(41.67%)患者存在恐懼,4例(33.33%)患者存在心悸;2例(16.67%)患者存在肺部濕性啰音,7例(58.33%)患者存在肺動脈瓣區(qū)第二心音亢進。其中3例患者僅存在1種癥狀,7例患者存在2種癥狀,2例患者存在3種癥狀。
2.2 檢查方法及結(jié)果:①血氣分析檢查:12例患者中,10例患者二氧化碳分壓低于35 mm Hg,11例患者氧分壓低于80 mm Hg;②12例患者中,9例患者D-二聚體檢查結(jié)果顯示超過500 μg/L;③X線檢查:12例患者中,7例患者X線顯示片狀陰影,2例患者X線顯示肺動脈段突出、右下肺動脈增寬,2例患者X線顯示胸腔積液,1例患者X線顯示胸膜增厚,2例患者X線顯示胸片正常。④心電圖檢查:12例患者中,6例患者竇性心動過速,3例患者室性早搏,1例患者房性早搏,2例患者心電圖正常。⑤心臟彩超顯示,9例患者存在肺動脈高壓,5例患者存在肺動脈擴張,3例患者存在右心室擴大。⑥胸部螺旋CT檢查:9例患者實施螺旋CT掃描,其中7例患者可見肺動脈內(nèi)充盈缺損及血栓形成。⑦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掃描:7例患者實施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掃描,其中4例患者可見不同程度的肺通氣/灌注異常。
2.3 治療及預后:12例肺栓塞患者中,8例患者實施溶栓加抗凝治療,4例患者僅給予抗凝治療。
溶栓加抗凝治療中,7例患者有效,1例患者無效;僅抗凝治療中,2例患者有效,1例無效,1例患者死亡。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12例患者的有效率為75.00%(9/12),病死率為8.33%(1/12)。
近些年,隨著醫(yī)學技術(shù)的不斷改進,肺栓塞病例的檢出數(shù)呈現(xiàn)逐漸增加的趨勢[3],但較多研究顯示[4],肺栓塞的臨床癥狀不典型,不同的病例可能存在不同的癥狀,所以,誤診率及漏診率較高。
本研究對12例肺栓塞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以探究肺栓塞的臨床特點,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12例肺栓塞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為呼吸困難、胸痛、暈厥、咯血等,其中呼吸困難癥狀較常見。對患者的血氣分析結(jié)果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大部分患者二氧化碳分壓低于35 mm Hg,氧分壓低于80 mm Hg,出現(xiàn)該現(xiàn)象主要是由于肺血管堵塞易導致機體出現(xiàn)低氧血癥、低二氧化碳血癥等,從而表現(xiàn)為二氧化碳分壓、氧分壓下降,所有,為提高診斷率,可將二氧化碳分壓、氧分壓作為輔助診斷指標。對患者實施影像學檢查發(fā)現(xiàn),大部分患者X線顯示存在片狀陰影,胸部螺旋CT檢查顯示可見肺動脈內(nèi)充盈缺損及血栓形成,這提示螺旋CT具有較高的組織分辨率,可有效顯示血栓的部位、形態(tài)、管腔受損情況以及與血管壁的關(guān)系,可將其作為肺栓塞的首選診斷方法[5-6]。此外,對患者的治療情況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12例肺栓塞患者中,8例患者實施溶栓加抗凝治療,4例患者僅給予抗凝治療,有效率為75.00%,病死率為8.33%,這提示對患者實施及時溶栓治療可有效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預后。
綜上所得,肺栓塞的臨床表現(xiàn)較多,但不典型,以呼吸困難為主;檢查方法較多,如血氣分析檢查、X線檢查、螺旋CT檢查導尿管;為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應及時對患者實施溶栓治療。
參考文獻
[1] 陳桂榮,秦志強,羅維貴,等.血漿D-二聚體正常與升高的肺栓塞患者臨床對照研究[J].中國急救醫(yī)學,2014,34(5):426-429.
[2] 劉曉宇,劉運秋,蘭璇,等.D-dimer、C反應蛋白和腦鈉肽在肺栓塞患者的臨床診斷價值及靈敏度、特異度和準確度對比研究[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5,35(10):76-78.
[3] 劉保逸,張子瑾,何青,等.老年人惡性腫瘤合并致死性肺栓塞19例尸檢病理及臨床分析[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14,33(9):955-957.
[4] 周奕,楊京華,劉雙,等.62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臨床特點分析[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4,33(6):820-824.
[5] 趙軍,周玉民,黎書梅,等.50例誤診為肺炎的肺栓塞患者的臨床特點分析[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6,24(11):93-95.
[6] 張龍江,盧光明.積極開展肺栓塞臨床影像學研究[J].放射學實踐,2016,31(9):80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