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
摘 要:近年來雖然我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但環(huán)境污染問題卻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危害。2015年新環(huán)保法從嚴實施,使各企業(yè)加大了對環(huán)保項目的投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對領導干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這就對審計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如何進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就成為當前審計面臨的新課題。本文從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現狀出發(fā),提出了在實施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中存在的困難,并提出了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存在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新環(huán)保法;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資源環(huán)境審計
問題的提出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生態(tài)文明建設”,繼而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對領導干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生態(tài)環(huán)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2014年7月《經濟責任審計規(guī)定實施細則》明確了自然資源資產以及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是經濟責任審計的重要內容;2015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于 《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方案》。2015年7月在深化改革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中,習近平再一次強調了領導干部具有在自然資源保護及生態(tài)環(huán)境等方面的責任。由此看出,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將是審計面臨的新課題。但目前無論是在理論研究方面,還是實踐方面,其都處于摸索階段,所以大膽探索是很有必要的。
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實施現狀及施行存在的困難
2015年11月9日我國開始進行離任審計試點工作,離任審計試點工作到目前已經實施了一年多時間,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在摸索的過程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試點過程中,我們審計組人員屬于“摸著石頭過河”,一邊實踐摸索,一邊總結經驗,下面筆者總結了審計人員在離任試點審計工作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難:
審計基礎資料不全
在試點城市內開展的自然資源離任審計工作中,最大的障礙是不能全面地搜集各離任領導在任職期間自然資源管理的數據,只能搜集一些陳舊、單一和離任審計關系不大的資料,這些基礎資料不全面,就很難對其在任職期間的自然資源的情況進行審計。同時,由于自然資源的特點極具變動性,自然資源審計的時候獲取的資料是相關的歷史資料,不是現實資料,這種情況就導致我們審計的結果不夠客觀。此外,有些自然資源的實物量很難量化,例如:流動性非常強的水資源、海洋資源、海洋類漁業(yè)資源的實際物量究竟是多少,就很難進行衡量。
技術滯后,人才難尋
我們對從事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工作人員的要求比普通的審計人員高,他們不僅需要有很扎實的財會、審計、法律等專業(yè)的知識,還必須有森林測繪、土地測繪、海洋勘探、地質勘探以及水文監(jiān)測等方面的專業(yè)技術知識。因此,審計機關要抓緊時間建立專業(yè)人才庫,要大力尋找環(huán)境學、工程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方面的人才,防止遇到人才“瓶頸”,影響自然資源離任審計的效率和進度。
自然資源受托責任劃分不明確
結合我國的國情——從上至下各層級的領導干部任期一般均為5 年,可以連任兩屆,任期為10年。然而,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是一項持續(xù)性、長期性的重大工程,其治理效果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和不明顯性,這就給離任領導進行離任審計工作帶來很大的麻煩,很難界定上一屆領導和下一屆領導的責任。比如說,某干部在其任期內,不重視環(huán)境保護,過度開發(fā)自然資源,追求經濟效益,這些現象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有可能不會在其任期內立即表現出來;再比如,有些領導在任期內對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很重視,采取了許多措施保護自然資源和環(huán)境,但是收效甚微;這個時候,領導干部的領導責任便會發(fā)生混淆,所以盡快明確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受托責任便顯得極其重要。
建議
健全基礎數據的獲取渠道
前面提到了自然資源離任審計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之一是基礎數據不健全,這給審計人員的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資料不全,很難去評價該領導離任時的責任。建議結合“互聯網+”時代的特點,找相關的專業(yè)人員做一套軟件,在一定局域網內,基礎數據可以共享,給審計工作減輕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科學組織,靈活化解人才瓶頸
從短期來看,各地審計機關必須結合本地自然資源的特點,以需求為導向,做好專業(yè)人才規(guī)劃,加強自然資源資產審計人員的各種學習和培訓,解決人才瓶頸的問題。從長遠角度出發(fā),我國政府部門要把自然資源離任審計的相關內容進行總結,系統化地整理成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或者教材,放到全國高校財會類和審計類的專業(yè)課程里,讓學生進行系統學習,培養(yǎng)相應的專業(yè)人才。
完善相關法律制度,明確受托責任
政府需要制定有效協調經濟發(fā)展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綜合性法律,在綜合性法律的基礎上,還需要建立經常性的審計制度,還要建立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責任追究制度,明確領導干部自然資源和環(huán)境保護責任。最終,在各部門共同合作下,完善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規(guī)定干部考核生態(tài)環(huán)境責任追究等方面制度,以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
(作者單位:西京學院)
【參考文獻】
[1]張宏亮,劉戀,曹麗娟.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專題研討會綜述[J].審計研究,2014(04).
[2]張宏亮,劉長翠,曹麗娟. 地方領導人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探討———框架構建及案例運用[J].審計研究,2015(02).
[3]唐勇軍,楊璐.行為導向視角下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研究———以水資源為例[J].財會通訊,2016(34).
[4]李博英,尹海濤.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理論基礎與方法[J].審計研究,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