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在小學階段,除了要學習語數外三門基礎學科外,必不可少的課程還有勞動技術課和科學課。然而有的學校往往只開設了這兩門課程中的一門,對另一門課程卻不加重視;有的學校雖然同時開設了這兩門課程,但是卻忽略了二者之間的聯系,使學生無法把兩門課程的知識融會貫通,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也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從而保證學生可以在兩門課程中找到關系。本文從教師和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fā),闡述了教師在小學勞技課程和科學課程資源有效整合過程中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關鍵詞:勞技課程;科學課程;資源整合;創(chuàng)新能力
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操作性和創(chuàng)造性較強的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生活中的知識來系統(tǒng)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而勞技課程是小學所有課程的基礎,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要求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做到手腦并用。因此,這門課程也需要學生具有較高的創(chuàng)新意識。這兩門課程在具體的教學內容中,會出現一些重復交叉的知識點或者實驗,使得學生在其中一門課程中學完一遍之后,無法在另一門課程教學中激起學習興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鑒于以上情況,教師可以適當地把勞技課程和科學課程中交叉或重合的知識點進行有效整合,留出更多的時間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激發(fā)學生對勞技課程和科學課程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積極性。
一、 整合勞技課程和科學課程中的重合內容,挖掘兩門課程之間的共性內容
勞技課程和科學課程雖然看起來并沒有很多的聯系,但是二者教材中的部分內容卻是交叉重合的,例如種植和養(yǎng)殖、設計和制作等方面,這些內容雖然在兩門課程中的名稱各不相同,但是具體的內容和操作要求卻是類似的。因此,在對兩門課程進行有效整合的時候,可以把二者相同或是雷同的內容結合成一個,盡量把節(jié)省下來的時間用在帶領學生動手實驗中,在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二、 通過開設勞動實踐基地,對勞技課程和科學課程資源進行有效整合
現在的小學生大部分都是在城鎮(zhèn)中長大,接觸大自然的機會大幅度下降,導致大部分小學生對課本中及教師課堂上所描繪的事物無法深入理解,而學校勞動實踐基地的建立,不僅可以增加他們接觸大自然的機會,同時也為有效整合勞技課程和科學課程提供了最便捷的途徑。
對于小學生而言,只有利用孩子們感興趣的事物才能最大程度激發(fā)他們學習及探索的積極性。教師若能帶領學生進入勞動實踐基地進行一系列的自我動手實踐活動,如種植蔬菜、給植物澆水施肥、觀察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小動物和植物等令他們感覺非常有意思的實驗,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就會高漲起來,參與探索的積極性也會陡然提升。教師可以在學生注意力和積極性相對較高的時候適時提出相應的實驗要求,例如制作一個自己喜歡的植物標本,或為自己喜歡的植物制作一個標志牌等,然后師生合作,共同寫下植物的名稱、科屬、花期等內容。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來設計標本或者植物標志牌,教師對于學生的構思和想法應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以保證學生回到課堂上進行交流匯報時的積極性,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教師在把勞技課程和科學課程進行有效整合之后,還可以適當加深實驗的難度,如在科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拿出一節(jié)課來專門讓學生觀察他們收集的標本,把勞技課程和科學課程的內容有效結合起來,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操作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三、 在勞技課程和科學課程整合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方法
1. 整合科學課程的技術項目和勞技課程的小制作
基于技術項目來展開學習是一種比較新型的教學方法,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設計一些科學課程技術項目,在勞技課上組織一些小制作,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如,教師可提前布置下一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對我國水資源緊缺的問題進行探討,讓學生在課前查找一些與此有關的資料。在課堂探討中,給學生設計一個相對具體的勞動場景:假設你們是一片因干旱而即將枯萎的莊稼的農民,請想出一些具體的措施來解決。教師可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行討論,利用提前查找的有關資料,初步討論出解決干旱的具體方案。教師應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得出創(chuàng)新性的答案。當各組交流完想法之后,教師可根據實際進行分類,選出能立即實施的方案和措施;對于當前較為不合理或尚無法實現的方案,教師也不能直接否定,而應明確告訴學生:“同學們提出的這些方案都很有創(chuàng)意,但當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而暫時無法實現,希望大家好好學習科學知識,爭取在不久的將來以實際行動讓所有設想變成現實,為祖國未來的科技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弊畲蟪潭燃ぐl(fā)學生的想象空間和創(chuàng)新潛能。
2. 通過小實驗來有效整合勞技課程和科學課程
勞技課程和科學課程進行有效整合可以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操作能力。教師若能根據“變廢為寶”這個主題展開教學,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首先讓學生拿塑料瓶或紙箱進行實驗,根據自己的想象對塑料瓶或紙箱進行二次利用,如在塑料瓶上扎了很多小眼,當花灑澆花使用;或把紙箱切出一個斜度,拿來當書架使用。教師對于學生的這些作品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由此培養(yǎng)和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最后還可以組織學生評選出幾件優(yōu)秀作品,授予最佳創(chuàng)意獎等,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總之,我國目前已有許多小學嘗試著把科學課程和勞技課程的資源進行有效整合,但實際的整合效果并不明顯,達不到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目的。隨著教師教學思維和方式的轉變,我們相信小學勞技課程和科學課程的有效整合效果將會越來越好,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也會越來越有利。
參考文獻:
[1]孟華.淺談小學生勞動教學中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新校園:理論版,2011(7):90-90.
[2]王滿.淺談科學課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科學中國人,2014(9S):305-305.
[3]楊穎麗.淺談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5(8):3-3.
作者簡介:鄭紅波,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qū)第二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和星校區(q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