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惠萍 姜岳平
【摘要】霧霾天氣下,能見度降低造成駕駛員反應時間的增加,空氣濕度的加大造成地面摩擦系數(shù)的降低。本文通過研究不同霧霾等級對駕駛員反應的影響,以及地面摩擦系數(shù)的影響。建立車輛制動過程時制動距離的數(shù)學模型,并分析其結果。
【關鍵詞】制動距離 霧霾等級 制動時間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0-0203-01
1.霧霾
由于“霧”和“霾”是兩種不同的物質,他們對駕駛員制動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霾”天對駕駛員的能見度會有影響,但是不會對地面與輪胎表面的濕度造成影響,也就不會造成附著系數(shù)的改變?!办F”也就是空氣中的細小水滴濃度較大,空氣中的濕度較大,所以“霧”天不僅僅會減小駕駛員的能見度,而且也會對輪胎表面與地面的濕度造成影響,從而影響輪胎與地面之間的摩擦系數(shù)。
(1)對制動反應時間的影響
霧霾天氣的影響主要就體現(xiàn)在反應時間上面,在正常天氣狀況下,也就是沒有霧霾的條件下,駕駛員反應時間的平均值大約在1.22s左右,隨著霧霾的加重,駕駛員的反應時間也有了相應的增加。
(2)對路面的影響
大霧天氣影響駕駛員的能見度,大霧的濃度直接會影響到空氣的濕度,空氣的濕度直接影響到車輪與地面之間的摩擦系數(shù),隨著相對濕度的增大,摩擦系數(shù)是在減小的。
當車輪處于抱死狀態(tài)時,制動減速度只與地面摩擦系數(shù)有關,其表達式為:
ɑbmax=?漬sg (1)
式(1)中?漬s為地面摩擦系數(shù),ɑbmax為制動減速度。不同的路面摩擦系數(shù)的條件下,能見度與制動距離的關系。
2.建立模型
為了能夠更好地了解在制動過程當中,駕駛員反應時間與地面摩擦系數(shù)對制動距離的影響, 假定初始車速假定為60km/h(16.7m/s);將 2′為0.2s;將 2″為0.1s;單位化為m/s后得到制動距離表達式:
s=4.639 +1.157 (2)
編譯到MATLAB中得到的三維仿真曲面如圖1所示[4-5]。
以“+”標記的為 1時間段內的制動距離,以“?鄢”標記的為 2′時間段內的制動距離,以“×”標記的為 2″時間段內的制動距離,由于 3時間段內的制動距離并非與 3相關,而是與 2″相關,所以此處并沒有標出,從圖中可以看到 1階段與 2′階段皆為勻速運動狀態(tài),其斜率即為初始車速, 2″的制動距離方程為s2″=u0 2″-1/6(ɑbmax 2″2),應為一個二次函數(shù),由于此模型考慮實際情況,未將 2″的時間設置過長,所以其二次函數(shù)的特性看得不是特別明顯,為了能夠更加清楚其特性,圖2中描述了 2″的時間范圍設定為0.1s< 2″<4s時的制動時間與制動距離。
3.結論
霧霾對駕駛員的能見度和路面的摩擦系數(shù)有影響,能見度和摩擦系數(shù)對制動距離和制動時間有影響。從而反映出霧霾對制動時間和制動距離的關系。
參考文獻:
[1]白志鵬,董海燕,朱坦,等.灰霾與能見度研究進展[J].過程工程學報,2006,6(2):36-40.
[2]余志生.汽車理論[M].第5版.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9:89-101.
[3]徐華兵.基于能見度變化下交通流運行特性與安全控制方法研究[D].合肥:合肥工業(yè)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4]張聚.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統(tǒng)仿真及應用[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2
[5]龍利.MATLAB環(huán)境下控制系統(tǒng)實時仿真實驗的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