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琳玲
(南陽理工學院,河南南陽473004)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茶葉的國家,所以人們自漢代開始就有了喝茶的習慣。經過不斷發(fā)展,茶已經成為中國人最普遍的飲品了。不僅如此,中國古代的文人雅士也特別青睞茶,因而賦予茶更多的文化屬性,所以茶文化內涵不斷豐富,留下了很多寶貴的文化遺產。茶文化遺產是祖先留下的瑰寶,在現代理應得到保護。但是,依靠人的自覺性是遠遠不夠的,所以需要借助法律強制措施來實施保護,使茶文化能夠永遠傳承下去。
中國茶文化范圍廣,內涵十分豐富,所以茶文化遺產涉及的面也很廣。正因為如此,茶文化遺產也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一旦哪一種因素出現細微變化,都可能導致茶文化遺產受到影響。當前,國家大力倡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茶文化遺產作為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理應受到保護。但是,因為人們長期受經濟利益驅使,因而出現了過度使用茶文化遺產的情形,這些都對茶文化遺產產生了不利影響。因此,我們必須要有正確的態(tài)度來看待茶文化遺產。
中國茶文化遺產眾多,充分反映了民眾的生活狀態(tài)和情感,得到民眾認可,而且各地的茶文化遺產還體現了各地的風俗民情,積累了眾多民間文化。因此,加強對茶文化遺產的保護也是對民族文化的保護。長期以來,我國民眾的法律意識都很淡薄,所以對茶文化遺產的保護并沒有采取實質的措施,很多都只是停留在文件層面,缺少具體的實施。正因為如此,就需要加強法律的宣傳,讓民眾具備法律保護的意識。
中國當前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茶葉生產國和出口國,應該說中國茶葉在世界上的品牌價值是很高的,但事實卻不是這樣。綜合來看,我國的茶文化產業(yè)在世界茶茶葉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中國茶葉品牌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有名。提到茶葉,現在西方國家更多想到的是英國的紅茶、日本的茶道、印度或者斯里蘭卡的茶,而中國這個世界最大茶葉生產國往往被忽視了。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受到觀念和思想的影響。中國制茶技術歷史悠久,而且也非常重視技術的發(fā)展,但對與茶相關的產品開發(fā)卻不夠重視,比如說茶品牌商標維護、茶產地的保護等方面還遠遠不夠。隨著人們的對茶文化了解更多,越來越多的人領略到了茶文化的魅力,所以開發(fā)出了以茶文化為主題的茶旅游。但是,由此引發(fā)的商標、創(chuàng)意等方面糾紛也越來越多,也有眾多法律案例。這些現象出現都是因為法律制度不健全,因而要從法律上重視茶文化遺產保護。有健全的制度保護不僅可以宣傳茶文化,也有利于保護我國的茶產品,在世界范圍內贏得聲譽。
要從法律層面保護茶文化遺產,首先要完善立法,這是基礎條件。從當前茶文化遺產法律保護來看,國家并沒有指定專門的法律,雖然在其他法律或者解釋中對文化遺產保護有提及,但這是針對所有的文化遺產所作的規(guī)定,并沒有專門保護茶文化遺產的法律。但也有特殊情況,因為我國生產茶葉的地方非常多,對于那些產茶非常多的地區(qū),當地政府也出臺了一些法規(guī),用以保護當地的茶文化遺產,但這些法規(guī)只局限于某一地區(qū),影響力十分有限,因而很難適應茶文化遺產保護的需要。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茶葉的國家,世界其他地區(qū)的茶葉都是由中國傳出去的,所以茶文化在中國影響深遠,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國卻沒有專門保護茶文化遺產的法律,這與中國茶文化大國的地位是不相符的。因此,應該從立法上制定專門保護茶文化遺產的法律,利用法律的威懾力保護茶文化遺產。
我國產茶區(qū)域眾多,而且各地的自然環(huán)境和風土人情差別很大,所以茶文化的具體要素往往和地域有關系。制定一部專門的茶文化遺產保護法需要全盤考慮,更要把握好幾個原則:第一,平衡各方利益的原則。這一原則要求要尊重茶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利益,但必須要有明確的規(guī)定,合適的設置。與此同時,不能忽略其他群體的利益,不能使茶文化遺產成為私有財產,要使二者和諧發(fā)展。第二,重視民眾意愿原則。我國茶文化內涵十分豐富,但各個地區(qū)文化各有特色,而且內容差別也很大,這也是為什么到現在沒有專門保護產文化遺產法律的重要原因。因此,在立法上的時候必須要考慮全面,照顧多方利益,重視民眾的意見,確保能夠保障大多數人的利益。第三,繼承和發(fā)展并重原則。茶文化遺產是經過千百年積淀而成的,但這種文化遺產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需要不斷充實、創(chuàng)新才能保持活力的。很多文化遺產都是立足傳統(tǒng)茶文化基礎之上創(chuàng)新發(fā)展而成的,因而在立法上不僅要加強保護,還要在此基礎之上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傳承和保護茶文化遺產離不開傳承人,只有充分保護他們的權利后才能夠順利傳承,因而需要制定相應的措施才能夠真正解決茶文化遺產保護的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要從以下幾點加以把握:第一,準確認定遺產傳承人,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中曾對傳承人的認定有專門的規(guī)定,但只是普遍意義上的規(guī)定,對于茶文化遺產保護。對傳承人來說,必須要有相當的專業(yè)知識,具備把控茶文化遺產項目的能力,而且要有一定的知名度。除此之外,傳承人要履行相應的義務,加強對茶文化遺產的宣傳,而且要站在傳承和發(fā)揚光大的角度去宣傳。第二,明確傳承人的權利和義務。保護茶文化遺產并不是哪一個人的事情,而是一項社會事業(yè),所以保護傳承人的權利也要從社會發(fā)展的角度去實施,以免一些傳承人因為具體的項目而導引發(fā)生活困難,從而導致他們失去尊嚴。因此,要利用法律手段保證傳承人的基本生活,使他們增強生活的信心。除了保證傳承人的權利之外,還要從法律上明確傳承人的義務,主要義務包括要定期向社會宣傳茶文化遺產、提前選定和培養(yǎng)下一屆的傳承人,從而保證項目能夠得到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第三,明確傳承人合理的利益分享。建立這種機制有利于保護茶文化遺產,同時也是符合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因此,應該利用法律的手段來保護傳承人和相關人達成的開發(fā)茶文化遺產的約定,尤其要保護傳承人應得的利益份額。與此同時,應該堅持開發(fā)和保護并重,即使是開發(fā),也要保證是合理開發(fā),切忌因為利益的誘惑出現過度開發(fā)。除了運用法律手段之外,還要重視運用經濟、行政等手段來保護傳承人的合法權益。
中國有六大類茶,每一種茶都有非常有名的茶產地,保護這些名茶產地則是保護茶文化遺產的重要內容。比如說云南思茅地區(qū),這里種茶歷史非常悠久,因而又被成之外“茶葉博物館”,有眾多歷史悠久的茶樹品種和茶園,因而形成了非常寶貴的茶文化資源,經濟價值很高。隨著人們對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視,這些名茶產地就成為了重點保護對象,也是重點保護的茶文化遺產之一。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參與了茶文化遺產保護協(xié)定,比如說馬德里協(xié)定、巴黎公約等。對中國來說,所簽訂的一些協(xié)定都有類似的規(guī)定,對一些知名商標都提出了保護措施。從世界上主要國家的法律和國際條約來看,對于一些歷史悠久的名茶產地可以申請集體商標,從而可以為商標提供保護,達到保護優(yōu)質名茶產地的目的,更有利于保護其品牌價值。比如說市場上售賣的西湖龍井、五峰毛尖、英山云霧、信陽毛尖等茶品牌,就是依據地域申請的商標。這不僅很好解決了地理標志的產權問題,同時也保護了商業(yè)權利。與此同時,還有很多地區(qū)圍繞保護優(yōu)質名茶產地出臺了相關的規(guī)定,旨在對這些地域性商標進行保護。利用這種手段來保護茶文化遺產,是復興傳統(tǒng)文化的需要,也是適應社會形勢發(fā)展的需要,也是根本性的保護辦法。中國作為茶文化源地,保護茶文化遺產應該走在世界最前列,理應從法律的高度加以保護。
長期以來,受利益的驅使,對茶文化過度開發(fā),但法律意識和品牌意識又非常淡薄,因而導致對茶文化遺產保護一直都是停留在理論層面,并沒有付諸實施,更不用說從法律上加強保護。正是因為保護不力,導致一些傳統(tǒng)茶文化遺產已經消失了。因此,如何保護流傳了千百年的茶文化遺產已經迫在眉睫。通過分析發(fā)現,只有從法律高度確定對茶文化遺產的保護,有效保護傳承人的權利,才能夠使這項傳統(tǒng)文化遺產永葆生機,繼續(xù)傳承下去。
[1]龐琳.茶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策略研究[J].福建茶葉,2016(20):56-57.
[2]李文杰.我國茶文化遺產景觀的法律保護研究[J].福建茶葉,2016(24):33-35.
[3]夏良玉,官玉琴.論茶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的發(fā)展——以閩茶文化產業(yè)為例[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2):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