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樂,趙新哲
(1.湖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2.東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吉林長春 130024)
土家族采茶舞依托于當?shù)靥厣糜萎a(chǎn)業(yè)興起,是土家族民間舞蹈藝術精神發(fā)散的傳播形態(tài)。目前隨著湖北地區(qū)采茶舞大賽的成功舉辦與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采茶舞的傳播,已有著獨立發(fā)展的態(tài)勢。從符號學的視角來看,采茶舞中充滿表達意義,飽含民族風韻的符號,實現(xiàn)了土家族茶文化在當今時代的意義與價值。其深沉充滿智慧,靈動與執(zhí)著的藝術精神是土家族采茶舞不朽的靈魂。其細膩充滿率真,綿遠與原始的藝術精神是土家族采茶舞純粹的真善美,是土家人“和”的精神內(nèi)核。
“土家族采茶舞蹈”(以下簡稱為茶舞)是在湖北地區(qū)茶產(chǎn)業(yè)的不斷成熟與人們對審美意識的追求下,依托著當?shù)氐穆糜挝幕?,以湖北省宜昌市土家族自治州五峰縣為中心悄然盛行起來的一種民間舞蹈形式。2017年,茶舞開始獨立于旅游活動之外,其中以五峰采茶舞蹈為代表。該舞蹈好學易懂,大方美觀,深受當?shù)匕傩盏臒釔?,風靡全縣,形成了土家采茶舞蹈現(xiàn)象,它也成為了土家茶文化的符號。本文借助符號學相關理論深入淺出地分析五峰茶舞中所蘊含的文化精神。五峰采茶舞是湖北地區(qū)茶文化的符號,我們從該舞“種茶,采茶,敬茶”這些形象豐富的肢體語言中,帶領大家一起感受其中所承載的土家族人民勤勞、樸素、重道的土家民族精神。
在羅雄巖的《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程》中說道:“任何一種文化現(xiàn)象,都有它們各自形成與發(fā)展的規(guī)律;都有顯而易見的部分和難于發(fā)現(xiàn)的深層文化因素?!边@其中包含的“顯而易見的部分”與“深層文化因素”兩個部分即體現(xiàn)了符號學的思維方式。舞蹈具備一套獨特的符號系統(tǒng),通過其運動線路,動作質感,力度變化,幅度大小等基本元素來傳達埋藏在動作下面的深度信息,我們從舞蹈結構的承載者——身體為出發(fā)點,通過“摘茶,種茶和喝茶”的動作形態(tài),運用“所指”和“能指”的一對概念來探尋舞蹈中的多重隱喻。探究出群體以茶為生的生存方式,更能揭示出更深層次的土家民族精神。
從茶舞的整體來看,首先是“同邊順拐,屈膝弓背”的體態(tài)呈現(xiàn)。一是由于地理環(huán)境的制約,土家族所處武陵山區(qū),生活交通不便,在土家人上山下山采茶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雙膝均勻顫動的下肢動律特征;二是由于茶樹高度的制約,五峰地區(qū)的茶苗較矮,需要彎腰屈膝才能得到茶葉,茶農(nóng)在彎腰摘取—放入背簍這兩個動作間循環(huán)往復,即帶動身體有規(guī)律的前后左右擺動,在這兩點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漸形成了“身體前傾,后背彎曲,同邊順拐,屈膝弓背”的體態(tài)。
其次是茶舞明快有力的節(jié)奏型,且動作質感干凈利落,這與當?shù)氐娜照涨闆r和茶葉鮮嫩易損的特性有關,還與五峰雖處武陵山脈的亞熱帶地區(qū),但這正午時太陽毒辣,而嫩茶葉又不能被太陽曬到,這就對采茶速度提出了極高的要求,趕在正午之前及時將新鮮的茶葉采摘下來,這種對速度的高要求決定了茶舞歡快有序的節(jié)奏基調(diào)。
從茶舞的動作構成來看,可分為采茶動作與表意動作兩類。
在動作采摘中特意強調(diào)了拇指與食指的運用。茶農(nóng)摘茶時為保持嫩葉完整,要運用單手或雙手提手采這種特定的操作手法。我們可以看到,在采茶時兩個手指“橫移平抹收回”的運動軌跡被細心的土家族人民編排到舞蹈動作中,不僅隱喻了勞作情景,而且取勝于細節(jié),使得土家族采茶舞與其它地區(qū)的采茶舞從風格特點上區(qū)分開,具有自身的獨特性。
在動作割草中,兩只手臂直立在身體前方與兩側,像剪刀一樣在胸前的空間內(nèi)橫向擺動。該動作的空間高度是由茶樹的高度所決定的。
還有一些表意動作貫穿其中。在動作扇風中,左手邊遮陽,邊向右揮動呈扇風狀。這樣的表意性動作豐盈了采茶人的形象,展現(xiàn)了茶農(nóng)們有忙有閑,忙里偷閑的生活態(tài)度。
透過這些動作的名稱就感受到其中濃郁的生活氣息,具有極大的隨意性和地域性。而茶舞所運用的道具,也源自于茶農(nóng)勞作時用于摘茶的背簍、篩茶的篩子等一些隨手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具,無論是從動作類型還是道具選擇上來看,都十分貼近土家人民生活,充滿著鄉(xiāng)土風情和獨特民俗風味。
茶舞不僅在外觀上具有極強的觀賞價值,回望土家的的悠久歷史,形成了種茶、摘茶和喝茶等樸實無華的勞作形態(tài),其中隱喻著其民族精神。筆者認為土家族采茶舞蹈中所蘊含的民族精神包含務實精神與禮讓精神兩個方面。
務實精神是土家人極為突出的優(yōu)秀品格,胡炳章先生指出:“就土家族的信仰文化而言,其主旋律乃是務實精神,即對群體或個體生存利益的渴盼和不屈不撓的追求精神?!蓖良易鍌鹘y(tǒng)舞蹈作為其民族文化與精神的主要載體,充分顯現(xiàn)了“務實”這一文化品性。從茶舞動作來看,大多是與茶產(chǎn)業(yè)的需要而增減,無論是手臂的運動空間,手指的相互配合運動,雙膝的下沉顫動,肢體的前傾,抑或是這些部位的綜合舞動,都呈現(xiàn)出簡潔之感,動作的寫真性,讓人過目即懂。從文化層面來看,土家族沒有自己的文字,只有自己的語言,為了便于溝通,肢體語言的呈現(xiàn)在一定要盡可能的精煉,以求得最大限度的相互理解。
禮讓精神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土家族人民淳樸好客,在客來敬茶,上門送茶,千里寄茶等傳統(tǒng)禮節(jié)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茶文化,而茶舞中也隱喻了禮、尊、敬的禮讓精神。在動作敬茶中,身體向下彎曲埋頭,雙手打開呈托杯狀態(tài)至身體前方,同時微微頷首雙手前伸。在其中我們能看到”客來敬茶“禮節(jié)的舞蹈化呈現(xiàn)。敬茶時,講求”端、斟、請“,而動作中“一手托杯,一手護杯,附身前送,恭謙有禮”是土家族人民禮讓精神的外化,是外在形式與內(nèi)里精神的統(tǒng)一。
土家采茶舞蹈不僅將本土茶作為文化符號傳播出去,更是積極響應并踐行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上提出的“文化自信”理論方針。在湖北省以五峰縣為代表的知名茶鄉(xiāng),在“文化自信”的關照下,也開始注重茶文化的傳承,2016年來自中國社科院等十余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重新探訪五峰古茶道遺址。至今五峰縣已舉辦土家茶鄉(xiāng)女兒會四次,被評選為十大魅力茶鄉(xiāng),舉辦了春茶鄉(xiāng)村游、春茶開園節(jié),生態(tài)體驗游等各種體驗活動,在活動上,不僅可以種茶,更重要的是讓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從茶中品德,從茶中悟道。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靈魂丟了,這個國家就失去了自己的文化根性,失去了發(fā)展前進的內(nèi)在力量。只有堅持從歷史中走來,帶著自己的思想文化向未來走去,才能將民族文化的血脈傳承下去。茶舞文化作為土家文化形式之一,逐漸有了自己的發(fā)展脈絡,同時也向獨立的民間舞蹈體系進發(fā)著,豐富了我國民間舞蹈文化的寶庫。民間舞蹈的多樣化實則是文化的多樣化,各種民間文化相互碰撞融合中,爆發(fā)出藝術建設大繁榮的活力。
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人們逐漸遠離了傳統(tǒng)的采摘方式,并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來代替,茶農(nóng)們傳統(tǒng)的人工采茶模式逐步消失是必然的。但采茶作為土家人民最基本的生存手段,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在歷史的因襲中仍留存在人們的心理,其并成為土家人民勤勞、重禮的符號代表,這種長期沉淀的民族印象不是科學技術的介入就可以輕易改寫的。而采茶舞蹈正是利用了人們頭腦中對采農(nóng)采茶的固有印象,從采茶動作形態(tài)入手,藝術化的復現(xiàn)采茶情景,通過舞蹈符號的隱喻性質,揭示出悠久歷史沉淀的茶舞形態(tài)背后所隱喻的務實精神與禮讓精神之和,即土家民族精神,同時又結合了當下的“文化自信”方針對分析了茶舞的未來走向,要在豐富、規(guī)范茶舞動作的基礎上,堅持土家茶文化的傳承,讓茶舞成為土家茶文化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