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揚
摘 要:教學方式會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在提升教學效率中,教師發(fā)揮著主要作用。同時,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參與度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之一。初中地理對于學生來說是門有趣味的新課程,也是初中生學習地理知識的初始階段。但地理教學也有復雜性,所以還需要師生間的有效配合。本文將對教學中的實際情況進行淺要分析,希望對提高教學質量有所幫助。
關鍵詞:學生主體性 初中地理 教學
引言
地理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地理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應加大對學生認識周圍環(huán)境的引導力度,重點提高學生掌握基本地理知識的能力和提升其自身技能。在新課標理念下,教育教學活動要重點突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地位??v觀當前的教學活動,仍舊存在著忽略學生主體地位和發(fā)展的問題。而為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制定有效的教學設計。[1]
一、現(xiàn)今地理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1.表面化活躍氣氛
對于新課改以學生為主體的要求,部分教師的理解過于片面化。將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理解為使學生在課堂上多表現(xiàn)即可,但這容易使教師進入一種誤區(qū)。教師改變之前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增加提問學生的頻率。教師對于提問學生的問題沒有經(jīng)過精心設計,就會缺乏問題的啟發(fā)性。長此以往,學生會疲于應付教師提出的課堂問題,為了回答問題而回答,反而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不到有效發(fā)揮。增加提問次數(shù),尤其遇到需要討論的問題時,學生若是進行與課堂內容無關的討論也會耗用部分課堂教學時間。[2]
2.放任自流
遵循新課標中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理念,是要使學生意識到自己在學習方面的主人公地位,掌握一定自主權。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對于學生的放任自流,任其自由發(fā)展。教師在營造活躍積極的課堂氛圍時,還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啟發(fā)。防止學生的思維跑偏,控制在教學范圍當中。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布置出基礎教學任務,便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對習慣依賴于教師教學思路進行學習的學生來說,自主學習會容易失去學習與思考的方向。遇到只依靠自身能力無法解決的問題,未能及時的進行反饋也未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這便使得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只是形式化的突出,并沒有達到實際性的教學效果。[3]
二、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原則
1.多樣化
多樣化的原則是指地理教師在開展地理教學活動時,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利用每種教學方式的長處來活躍課堂氛圍。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課堂的枯燥乏味,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保證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例如教師可結合小組合作探究、游戲教學、多媒體信息化技術等多種教學方式,將其運用于教學中。豐富的教學方式既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識,也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2.和諧寬容
教師對于每個學生都應給予充分的尊重和平等的看待。在發(fā)現(xiàn)學生的錯誤時,不可強行糾正和隨意指責,應適時引導。除了適當?shù)呐u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時,還可予以一定的鼓勵,適時的肯定學生,使學生敢于提出質疑和大膽表現(xiàn)。從而建立一個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師生間的互相理解和配合形成了融洽的師生關系。
3.因材施教
教師一視同仁的教學方式并不適用于所有的學生。每位學生都是不同的獨立的個體,因而,他們有著不同的成長發(fā)育程度。在情感、心理、智力、學習、接受能力等方面也不盡相同。相對于樂觀優(yōu)秀愛學習的學生來說,那些不善言辭、缺乏自信心、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更需要教師的關注。當他們覺得地理很難學,自己學不會時,便會逐漸喪失對地理的興趣,這對他們自身和地理教師都會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要從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具體情況解決具體問題,才可獲得成功。教師應盡量了解學生的心理素質與學習特點,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和制定教學目標。使設計出的教學問題盡量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學生從課堂教學活動中有所收獲。
三、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途徑
1.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之前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主要是以教師為主。為了突出地理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需打破以往的師生角色定位觀念。教師需從在課堂上的掌控者角色脫離出來,與學生處于平等地位,更多是學生的引導者和啟迪者。教師傳授知識給學生,解決學生在學習上的疑惑,和諧相處,形成亦師亦友的關系。才可使學生在放松愉悅的狀態(tài)下更好的學習地理知識,真正的行使自己的主動權,提高學習效率。
2.小組合作探究
只是一味的由教師講解知識,不僅缺乏與學生的交流互動,也得不到及時的教學成果反饋。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探究方式來活躍課堂氛圍。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提出帶有探究意義的問題,通過學生的分組討論和自主研究,增加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參與度。小組合作時,即可使學生動腦思考,又可使學生之間增進了解,培養(yǎng)團體合作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3.培養(yǎng)學習興趣
學生在學習一些較為復雜和抽象的地理知識時,因為不理解知識使學習質量下降,易助長厭學情緒出現(xiàn)。所以地理教師可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想結合,把抽象復雜的地理知識變得形象、直觀。例如在學習關于國外重要城市時,可運用PPT展示每個國家在地圖上的地理位置,展示其特有的風景或者播放歌曲來加深學生對于這些國家的印象。又如講解經(jīng)緯線時,將地球的經(jīng)緯線直觀的展示出來,方便學生理解。
地理教師可適當開展具有游戲特點的活動。根據(jù)學生對游戲抱有極大興趣的特性,使學生在參與游戲的同時,學到應掌握的知識。例如在學習中國的版圖及城市者部分內容時,地理教師可開展“中國地圖拼圖游戲”,在最短的時間內拼好我國地圖的同學獲得相應的獎勵。學生在參加比賽前會反復練習拼地圖,練習過程逐漸記住我國三十四省市自治區(qū)的位置和省會城市,于無形中增強了地理空間思維能力。
4.保證學生參與時間
保證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時間是突出學生主體性的條件之一。以往由地理教師講解,學生被動聽講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參與時間占比很小。教師精簡教學語言,留出足夠的課堂時間給學生參與,才能真正的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
結語
綜上所述,要提高學生對于地理的學習能力進而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途徑是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思維能力得到發(fā)展,才有利于學生解決問題和尋求解決方法的能力有所提升。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取得成果,教師需在實踐中總結經(jīng)驗和不斷發(fā)展。破除之前教學模式下的學生高分低能的現(xiàn)象,對于學生將來的成長和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高向陽.初中地理教學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J].考試周刊,2015(34).
[2]顧燕萍.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突出中學生的主體性地位[J].考試與評價,2016(01).
[3沈銀華,孫寶奎.培養(yǎng)積極學習情緒打造高效地理課堂[J].地理教學,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