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計漢,李 杰,李長江,候華斌,牛閩濤
(1.遷安華仁骨科醫(yī)院,河北 唐山 064400;2.遷安市楊各莊中心衛(wèi)生院,河北 唐山 064400)
跟骨骨折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早期的癥狀主要為腫脹,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著嚴重影響,臨床上,針對該疾病的治療多為藥物治療[1]。本文自制消腫止痛膏外敷為跟骨骨折早期腫脹患者實施治療。報道如下。
選擇2015年12月~2017年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早期腫脹患者42例為研究對象,均分為兩各21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男16例(76.19%),女5例(23.81%),年齡16~68歲,平均年齡(42.01±1.23)歲;觀察組患者男15例(71.43%),女6例(28.57%),年齡16~69歲,平均年齡(42.35±1.34)歲。兩組患者在基本資料(性別、年齡)方面,統(tǒng)計學無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guī)治療,給予患者實施止血、補液消腫。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自制消腫止痛膏外敷,自制消腫止痛膏的藥物組成為:血竭120 g、大黃120 g、赤芍60 g、姜黃60 g、防風60 g、沒藥60 g、威靈仙60 g、馬錢子60 g、丹參60 g、白芷60 g、獨活60 g、乳香60 g、懷牛膝60 g、桃仁60 g、川芎30 g、秦艽30 g、甘草18 g,將藥物研磨成粉末,將凡士林煮溶,倒入粉末,混合均勻,制成膏狀,依據(jù)患者病灶大小,將藥物平攤在棉紙上,敷于患處,繃帶固定。
觀察兩組患者的腫脹改善評分、生活質量評分、滿意度評分[2-3]。
將本次所研究得到的數(shù)據(jù)輸入到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系統(tǒng)中,用(±s)表示各項指標的平均值,組間比較用t檢驗,P<0.05,統(tǒng)計學有意義。
兩組患者的腫脹改善評分、生活質量評分、滿意度評分進行比較,觀察組明顯更高,統(tǒng)計學有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情況(±s,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情況(±s,分)
項目 腫脹改善評分 生活質量評分 滿意度評分觀察組(n=21) 90.54±1.24 89.54±1.12 91.26±1.14對照組(n=21) 76.54±2.45 78.24±2.41 79.26±2.34 t 4.2164 5.0234 4.4178 P<0.05 <0.05 <0.05
臨床上,針對跟骨骨折治療多為藥物治療,依據(jù)中醫(yī)辨證治療的觀點及患者的病情,自制消腫止痛膏外敷治療,目的為消腫止痛、活血化瘀,加快患者的康復速度,自制消腫止痛膏的藥物組成為血竭、大黃、赤芍、姜黃、防風、沒藥、威靈仙、馬錢子、丹參、白芷、獨活、乳香、懷牛膝、桃仁、川芎、秦艽、甘草;該方中,主要的藥物為大黃、血竭,其中,血竭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斂瘡生肌的功效,大黃具有清熱瀉火、逐瘀通絡、瀉下攻積、涼血解毒的藥效,赤芍具有活血祛瘀、清熱涼血的藥效;姜黃具有通經(jīng)止痛、行氣破瘀的藥效;防風具有勝濕止痛、祛風解表、止痙的藥效;沒藥具有消腫生肌、散瘀定痛的藥效;威靈仙具有通經(jīng)絡、祛風濕的藥效;馬錢子具有通絡止痛、散結消腫的藥效;丹參具有通經(jīng)止痛、涼血消癰、活血祛瘀、清心除煩的藥效;白芷具有活血排膿、祛風濕、生肌止痛的藥效;獨活具有痛痹止痛、祛風除濕的藥效;乳香具有消腫生肌、活血行氣止痛的藥效;懷牛膝具有活血止痛、通經(jīng)利尿的藥效;桃仁具有潤腸通便、活血祛瘀、止咳平喘的藥效;川芎具有祛風止痛、活血行氣的藥效;秦艽具有通經(jīng)絡、祛風濕、止痹痛的藥效;甘草具有祛痰止咳、清熱解毒的藥效[4-5]。這些藥物混合制成的消腫止痛膏對于跟骨骨折患者早期腫脹的治療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自制消腫止痛膏外敷治療跟骨骨折早期腫脹療效顯著,腫脹癥狀和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改善,提高了治療效果和滿意度,自制消腫止痛膏外敷值得跟骨骨折早期腫脹患者應用。
[1] 張玉可,陳 剛,劉旭東.膏藥外敷治療四肢閉合性骨折早期腫脹疼痛49例[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5,13(5):56-57.
[2] 劉 林,秦鵬俊.消腫止痛膏治療早期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64例臨床觀察[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15,15(9):76-77.
[3] 章明剛,洪時清,何建軍.消腫止痛膏聯(lián)合清熱化瘀方治療急性踝關節(jié)扭傷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5,24(2):219-221.
[4] 馮國英,王心寬,張 輝,等.自制“筋原散”治療踝部骨折早期軟組織腫脹40例療效觀察[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6,8(a02):1233-1233.
[5] 聞 琴,張 催,雷 鳴.消腫止痛湯在跟骨骨折早期腫脹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6,20(34):4794-4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