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良亮
(雅安職業(yè)技術學院,四川雅安 625000)
研究茶文化視角下英語翻譯詞匯教學,其目的在于提升英語翻譯教學水平,同時促進茶文化在當代的傳播發(fā)展。借助茶文化強大的文化包容性與普遍性,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提升其專業(yè)素養(yǎng),進而更好地完成詞匯翻譯。
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經(jīng)歷千年的傳承,成為民多項因素相融的復雜結合體,包含內容廣泛,從茶葉的種植培育到各茶類的制作工藝。不少現(xiàn)代人對茶文化的了解僅停留在茶葉名稱和單純的飲茶之上,缺乏對茶文化深層含義的理解。在進行英語教學時,為了保證對茶文化內容翻譯的精準性,就需要詳細地掌握茶詞匯的深層內涵,細化翻譯茶葉的不同名稱,進而對茶元素內容進行精準翻譯。在英語翻譯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根據(jù)不同的語境,結合不同茶葉種類的具體情況,將其獨特的特點進行專業(yè)的翻譯,掌握不同茶文化詞匯的區(qū)別性翻譯要求,以標準的翻譯規(guī)定來實現(xiàn)對語法、詞法的準確教學。由此可見,只有對茶文化詞匯進行專業(yè)分析,掌握其翻譯的方法方式,才能更好地學習與了解茶文化,并以此為基礎解決英語翻譯教學中茶文化翻譯的難題。
如中國的茶文化與日本的茶文化之間的差異性。又如功夫茶的英文翻譯為“Kungfu Tea”,雖然表達“功夫”含義的英文詞匯還有很多,但不將其譯為“Skill”或者“Ability”,這是考慮到了茶文化歷史背景中的本土化含義。因此,在茶葉英語翻譯教學時,必須把了解各國的茶文化精髓作為翻譯的基礎,在充分了解茶文化底蘊內涵的前提下,再進行茶學詞匯的翻譯教學。
中國茶文化中。對茶葉進行描述的有關詞匯多種多樣,常見主要茶葉種類包涵六種,包括黃茶、綠茶、紅茶、黑茶、白茶、烏龍茶,僅僅是對綠茶花色的細分又可達20種以上。除此之外,與茶葉相關的詞匯還有諸多化學類專業(yè)用語,如茶多酚等。在進行翻譯時,需要結合翻譯的背景,綜合考慮不同國家的文化背景差異,使得翻譯內更容易被使用者接受與理解。
在翻譯茶詞匯之前,首先要對相關詞匯的詞性進行了解。英語的詞性豐富多樣,在不同的語境中詞匯的詞意和詞性都會發(fā)生一定的轉變。根據(jù)詞性的變化對英語翻譯進行靈活的調整可使得翻譯更恰當。同時要注意英語語言詞性與中文語言詞性的區(qū)別分析。在英語和漢語表達中,詞性有著明顯的表達使用界限,在翻譯時要注意區(qū)分不能混淆。只有掌握區(qū)別,明確翻譯的規(guī)則,才能使翻譯結果更具專業(yè)性、專業(yè)性。
在商務英語翻譯中,直譯的翻譯方法常使用在茶葉貿(mào)易往來中。利用專業(yè)性的詞匯表達茶葉經(jīng)銷、零售方面的內容,這就需要翻譯工作人員有較強的業(yè)務及翻譯能力,憑借較強的整合材料的能力,結合商業(yè)思維能力,進而實現(xiàn)高效、精準的翻譯。在商務英語茶文化內容的翻譯中,不適合出現(xiàn)復合句式或難以理解的詞匯,而應讓英語翻譯更加精簡和準確。如對“post-fermented”可直譯為“后發(fā)酵茶”,不需進行多余延伸或翻譯為其他茶種含義。
另一種常見的翻譯方式是加譯法。這主要在對具有特別含義的茶文化內容進行翻譯時,恰當?shù)靥砑觾热菔棺x者更好地理解茶文化詞語蘊含的獨特含義,從而對茶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層化。加譯法利用補充性說明使得茶詞匯的概念與意義有了針對性的延伸。例如翻譯介紹普洱茶時,可適當?shù)靥砑佑嘘P云南普洱城市的文化、形象的介紹,讓人們通過對普洱茶的了解深層次地感受茶葉生產(chǎn)地的獨特性。
約定是指在進行其英語翻譯時,部分詞匯是以人們過去的約定為標準進行翻譯的。
有時以漢字含義的約定進行翻譯,如詩情畫意的雨前茶,一般直接翻譯為“Yony hyson”,而不使用“Yu-chine tea”,以此表達出雨前茶的獨特文化含義。再如紅茶的相關翻譯中,準確的翻譯是“black tea”,而不能直譯為“red tea”,這樣翻譯的由來主要是受文化歷史的影響,回溯茶文化發(fā)展史,便可知曉現(xiàn)代紅茶為何將其翻譯為“blsck tea”,更能理解中英茶文化間的差異。
明喻與暗喻是中國文學著作中常見的兩種比喻方式,屬于比喻修辭的細枝分類。
不論何種比喻方式都需要本體、和類似物。當兩事物之間概念相同或即使存在不同但至少有一個相似點時,便可利用明喻的方式進行意思表達。通過明喻的修辭方式,可增加閱讀者對原著中內容的深層次理解,透過比喻進行事物的聯(lián)想。暗喻的修辭手法獨具創(chuàng)造力,是悠久歷史的傳承中人民智慧的結晶,常應用在古詩文著作中,翻譯時可以將原文蘊含的深層含義利用專門性的語言進行針對性的特定表述。
漢語中常利用擬人手段將物體與人類進行比擬,賦予非人類物質或生物人性化的特點,如文學中具較高的文學價值,文字表達方式也較為靈活,常見運用自如的擬人與物化的修辭手短。著作中曾提到:“茶味較淡,不應使用大量的水或是進行大范圍地砌泡?!?,在描寫時,則是引用了“儉”的擬人化修辭方法,寫出茶葉的品行:“Frugal is an appropriate word to describe the nature of tea.”此時翻譯也可利用擬人化的處理方式,表達出原文的文學造詣。又如:“茶猶如是南方的上等木材”也可進行擬物式的直接翻譯:“Tea is a fmeplant indigenous to SouthChina.”用物化修辭手段,將自己與茶樹表達為“佳木”,通過擬物使讀者感受到茶的價值與社會地位。
文學著作中的各種詞性,都有著各自的特點。在進行翻譯時,不同詞種可通過對本身詞性的表達進行修辭也可根據(jù)對詞性的轉換發(fā)揮修辭的獨特效果。在句式協(xié)調整潔、結構完整的句子中可采用轉類的修辭方法。
如:“飲用苦茶猶如輕身換骨?!币痪?,其翻譯時便可直接根據(jù)理解將“輕身換骨”作為形容詞使用:“Bitter tea functions effectively in refreshing one's mind and relaxing one's nerves.”以來表現(xiàn)飲用苦茶的效果,雖然味苦澀干,卻提神醒腦驅趕疲憊,將名次用作形容詞使用。
在原文中,“輕”實屬于形容詞效果,但翻譯時卻轉換為動詞性質,主要是為使理解更加顯而易見,即“使人一身輕松”的含義。
頂真法通過對間隔的語句進行反復,下句開頭與上句收尾的詞匯相同,形成連句間的首尾蟬聯(lián),以此表達語境的強調之意就可稱之為頂真。
借代法采用另一種相關事物替代所要表達的不明確所指的事物稱謂,就是借代法。替換所用的事物稱之為借體,被替換之物則被稱為本體,文本中并不會出現(xiàn)明確的本體。借代的翻譯方式在英漢翻譯中,始終是難以突破的重點,主要是受兩國文化背景的影響。
英語詞匯翻譯專業(yè)性很強,因此對翻譯人員的專業(yè)素養(yǎng)要求很好。本文對英語詞匯翻譯的相關教學內容進行了研究,希望進一步闡述,能夠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有效助力,促進學生專業(yè)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1]肖婷.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框架下的《茶經(jīng)》翻譯研究[J].福建茶葉,2016(6):389-390.
[2]曾經(jīng)昊.簡論語境對英語詞匯翻譯的影響[D].湖南師范大學,2012.
[3]周統(tǒng)權.文化·詞匯·翻譯——試論英語詞匯的翻譯與文化的關系[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2):65-68.